中班幼兒在園內接觸最多的建構游戲形式為區域游戲,在區域游戲中,幼兒運用建構區游戲材料(積木類、積塑類等)搭建造型,這能有力促進幼兒上肢精細化動作發展、鍛煉幼兒創造思維能力、提高幼兒社會合作、人際交往能力等。下面,筆者,談談優化幼兒園中班建構區游戲材料使用的策略。
一、建構區游戲材料投放和使用現狀
( - ) 投放現狀
1.建構區游戲材料更換頻率較低,現有材料新舊差異較大
筆者所調研的幼兒園會在每個學期的開學為中班幼兒投放新的建構材料,上一屆中班幼兒使用過的游戲材料在安全的前提下會繼續投放于建構區之中,以做到建構材料的再次利用。筆者觀察發現,幼兒在進行建構區游戲時,選用新材料的頻率遠遠高于舊材料。此外,班級內建構材料出現破裂、損壞等問題時,教師考慮到破損材料存在安全隱患,會把\"已壞\"的材料直接移除,并以現有材料數量多為由不及時提供新的材料。
2.建構區游戲材料的投放場地較小
中班幼兒在進行建構區游戲時,如果選用原木單元積木、彩色單元積木和大型彩色插塑積木作為游戲材料,在活動區特定有地墊的建構積木區域(3.5平方米)進行建構造型,活動場地較小。
(二)運用現狀
1.中班幼兒選取建構區游戲材料時無目的性
幼兒多量拿、多次拿,存在一定盲自性,而且喜歡拿取和周圍幼兒一樣的材料,導致同種材料迅速被拿光,在搭建過程如果出現需要增添材料的情況,幼兒面對大量材料會變得\"手足無措”,不知自己搭建的建構造型還需要哪些材料。
2.中班幼兒運用建構區游戲材料的建構能力有待提升
多數幼兒的積塑游戲拼插水平處于將單個積塑積木首尾相接拼插在一起或重復堆高的狀態,部分幼兒處于利用積塑積木平鋪延長組合形成一個可閉合的鏤空結構的階段。
3.中班幼兒結束建構區游戲后對建構造型缺少評價
筆者在調研中發現,幼兒在完成自己的建構造型后較少對其進行命名,也無自我評價環節,同伴之間更不互評,對建構造型漠不關心。很少出現幼兒因建構造型未完成向老師爭取較多建構時間的情況,大多幼兒在聽到整理收納的通知后,迅速將自己的建構造型“摧毀”并馬上結束游戲。此外,幼兒不邀請老師前來觀看自己搭建的作品,也沒有強烈要求老師保留其建構造型的想法和行動。
二、建構區游戲材料投放問題分析
(一)中班幼兒個體身心發展存在差異性
幼兒在建構區游戲活動中的操作與其手部小肌肉靈活性、手眼協調能力密切相關,有些幼兒在建構區游戲中表現出的建構能力不是很強,這與其年齡特點有關。幼兒的建構技能是一個需要經過訓練才能培養起來的能力,并不是每一個幼兒天生就能搭建出一個個完美的建構造型,也不是每一個幼兒天生就是優秀的建筑師。
(二)建構區游戲材料未按需分配
筆者調研的幼兒園在為幼兒采購游戲材料時本著量入為出、適度消費的準則,適時適量地為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投放游戲材料。在新學期伊始,為每個班級投放相對應的材料,且材料主要以積木搭建類和積塑拼插類為主。在新材料投放方面盡力做到數量相等、種類相同后再分配到各個班級。一批區域游戲材料如果僅投放給一屆幼兒使用,成本較大,所以園所會循環利用區域材料,這也是區域游戲材料有新有舊的原因所在。
(三)不夠重視中班幼兒建構技能 的培養
筆者調研的幼兒園有著獨特的教育教學管理體系和豐富的園本課程,其在教學活動設計中為教師提供了由園所組織編著的教案供其參考之用,中班幼兒的集體教學活動主要圍繞教案中的五大領域課程開展。但筆者在調研中發現,該園在教學安排中很少涉及對幼兒建構技能的培養,在教案中也很少提到用建構區游戲中的材料作為教具提升幼兒的建構技能。
(四)教師對幼兒區域游戲的重視度不高且認識不到位
教師很少參與幼兒的建構區游戲,對正在游戲的幼兒觀察也較少,且很少有教師做到長期定點觀察特定的幼兒。教師對幼兒游戲時間和建構區游戲小組成員分配的機械性控制,使得幼兒不能依據興趣進行選擇,導致幼兒游戲興趣不高。
(五)教師選擇分配建構區游戲材料的能力較弱
筆者在調研中發現,大部分教師會直接為班級幼兒投放園所提供的建構區游戲材料,少量教師會根據本班班情將建構區游戲材料進行挑選分類后再投放。此外,絕大多數教師在投放建構區游戲材料時沒有明確目標,僅幾位教師在投放時有明確目標,而且大多數教師沒有根據幼兒的差異性有選擇地投放建構區游戲材料。
三、建構區游戲材料使用的支持策略
(一)幼兒園方面
1.加大結構化建構區游戲材料的投放力度
幼兒園在投放中班建構區游戲材料時可以選取不同的游戲材料,如拼棒類建構區材料(積木棒、積塑棒等)、串珠類建構區材料(有小孔的積木或積塑材料、大小各異的空心環等)等。在現有建構區游戲材料的基礎上投放較多的新型建構材料,用新穎、新奇的游戲材料吸引更多中班幼兒在游戲時選擇建構區游戲。園所多鼓勵教師將生活中的廢舊材料制作成手工玩教具,并根據本班幼兒的建構水平投放相應的游戲材料。
2.在教學組織安排中多安排建構區游戲
幼兒園可在教學組織安排中加入涉及幼兒建構技能培養的課程,比如在科學、健康等領域的教學活動設計中,將建構區游戲中的材料作為教具等。還可以多設計鍛煉幼兒建構技能的游戲供幼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參考。
3.加強對幼兒教師相關建構知識 技能的培養
深化幼兒教師“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幼兒使用建構區游戲材料時,很多教師認為幼兒只是隨便玩玩,其過程不具有教育價值,因而忽略了此環節中對幼兒的觀察,更極少進行相應的教育指導,這一現象與我國學前教育主導的\"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相違背。為此,園所可以請專家學者來園為教師開展有關幼兒建構游戲等方面的知識講座,豐富幼兒教師對幼兒建構游戲的了解,同時多鼓勵在園教師做關于建構游戲方面的課題研究。
4.定期開展豐富多樣的建構區游戲活動
建構區游戲是一種幼兒在游戲過程中自主自發性的自我學習過程。園所可以多為幼兒提供參加集體建構區游戲活動的機會,比如為幼兒組建手工建構坊、工作室等,請專業教師為幼兒講解建構游戲材料的正確使用方式,讓幼兒體驗到建構的快樂。由于幼兒在班內進行建構區游戲活動時的建構空間較小,園所可為幼兒提供較大的游戲場地,比如將操場作為搭建場地,定時組織幼兒進行戶外建構區游戲,并為幼兒提供多種不同于室內的建構區游戲材料,使幼兒有更多的選擇空間;根據幼兒的不同興趣喜好開展社團活動;開設建構區游戲社團活動課,為喜愛建構區游戲的幼兒提供便利條件,促進其建構技能的提升;利用社區相關建筑物資源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組織建構區游戲分享會,讓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與其他幼兒交流建構過程中的心得和體會,增強幼兒自信心,加強幼兒間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二)幼兒教師方面
1.依照班情選取園所提供的建構區游戲材料
教師應根據班內幼兒建構技能選擇合適的建構區游戲材料,并根據現有材料的數量和幼兒需求進行投放,如果投放太多相似玩法的材料,幼兒的建構技能較難縱向發展且會降低幼兒的游戲熱情。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建構能力和需求分批次投放材料,避免一次性投放過多材料,而幼兒的建構積極性也會因材料的不斷投放而被調動起來。與此同時,建構區游戲材料要盡力做到及時更換和補充,且能及時對建構區游戲材料進行消毒,確保材料的安全性。
2.分類管理建構區游戲材料及確保幼兒游戲時間
定期整理建構區游戲材料柜中的材料,及時去除破損的材料。教師在幼兒進行玩具整理收納環節時進行指導,幫助幼兒認識每塊積木的名字和功能,指導幼兒按照不同形狀、材質將建構區游戲材料分類擺放。在建構區游戲活動結束后,教師應理解并尊重幼兒年齡的特殊性,適當增加緩沖時間。比如教師可在建構區游戲快結束時提前通知幼兒,讓其做好準備,或在建構區放置倒計時工具,幫助幼兒建立時間意識;教師還可以建立“建構區日”,如每周一、周三建構區的活動時間延長10分鐘,選擇建構區游戲的幼兒可以和其他幼兒錯開盥洗時間,避免水房的擁擠。
3.運用建構區游戲材料進行介人指導
在建構區游戲開始前要先確定主題。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討論,多征集幼兒想搭建的主題,促使幼兒提前思考自己的建構造型,提高幼兒游戲中材料的運用度。教師可以提前向幼兒展示國內外著名建筑圖片,豐富幼兒社會經驗,在有條件的前提下教師可帶領幼兒實地參觀一些建筑。教師還可以根據月主題、周主題內容為幼兒提供相對應的材料。此外,教師要向幼兒介紹建構區游戲中不同材料的玩法,并提出建構區規則,要求幼兒遵守規則。教師還可以在幼兒的集體活動中將建構區游戲材料作為教具,請幼兒說出其玩法,這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在建構區游戲中,教師應認真觀察幼兒的表現,了解他們的優勢和不足,并適時進行指導。在幼兒結束搭建造型后,引導幼兒給其命名并學著評價作品,可以采取自我評價、同伴評價等形式,適當保留個別幼兒的優秀建構作品,以激發更多幼兒的游戲興趣和熱情。教師可以邀請家長參與建構區游戲,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所的學習和成長情況,加強家園之間的溝通與合作,以更好地發揮建構區游戲在幼兒成長中的積極作用。
作者單位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