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瘡俗稱“褥瘡”,專業名稱為壓力性損傷,是癱瘓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不過,除了癱瘓患者之外,有些人能站、能走,卻也容易發生壓瘡。這是為什么呢?
主要誘因是壓、摩、濕
身體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血液循環不暢,會導致組織持續缺血、缺氧,進而發生紅、腫、潰爛、壞死等軟組織損害,這種組織損害便是“壓瘡”。
1.外部壓力、摩擦
皮膚長期受到外部壓力、摩擦力等影響,容易形成壓瘡。比如,長期臥床或者坐輪椅的患者,如果不能定時改變體位,局部組織持續性受壓、血流不暢,會形成壓瘡。
老年人皮膚更加松弛、干燥,皮膚彈性差、修復能力弱,對外力的耐受程度降低,發生壓瘡的風險要高于年輕人。老年人的皮膚如果長期、頻繁與質地粗糙的床單、衣服摩擦,便可能發生破損,形成壓瘡。
2.局部皮膚潮濕
癱瘓患者行動不便,出汗后或者尿床后,如果不能及時更換衣物和床單,皮膚長期處于潮濕狀態,容易產生壓瘡。
3.患者自身因素
如果患者日常攝入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遠低于正常水平,機體處于營養不良狀況,可導致皮膚的修復能力下降,容易發生組織損傷。除此之外,有長期吸煙史的人群,也更容易罹患壓瘡。煙草中的有害成分會損害血管,影響血液循環,誘發該病。
壓瘡嚴重時可能導致死亡
壓瘡會引起局部疼痛、麻木等癥狀,影響患者休息,嚴重降低生活質量。如果壓瘡不能得到及時治療,病情進一步加重,可誘發多種并發癥,甚至威脅其生命安全。比如,創面繼發感染可能誘發膿毒血癥。當感染侵襲骨組織,可能引起骨髓炎、骨壞死等后果。而對于心臟病、肝功能不全等疾病患者來說,如果并發壓瘡,則可能進一步加重基礎病情,導致不良結局。
除了對患者造成的不良影響外,壓瘡也會增加患者家屬的護理難度,使其背負沉重的體力與心理負擔。
這些人群雖然能走、能動
也可能罹患壓瘡
癱瘓患者由于長期臥床、行動不便,因此容易被壓瘡“盯上”。不過,以下人群雖然能走、能動,但罹患壓瘡的可能性也很高,需要謹慎預防。
1.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現周圍神經病變,進而導致肢體的感覺功能減退,對疼痛的感知能力下降。部分“糖友”雖然某個部位長時間受壓,也可能感覺不到麻、痛,不能及時改變體位。這會大大增加壓瘡的發生風險。同時,高血糖狀態可導致微血管病變,影響皮膚的血液供應,使患者更易發生壓瘡。此外,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比健康人群低,傷口愈合的速度也相對較慢,罹患壓瘡后很容易發生繼發感染。
2.肥胖或消瘦者
過胖和過瘦者都容易罹患壓瘡。超重或肥胖人群由于身體重量大,在坐、靠、躺時,局部組織的受壓重量更大,因此形成壓瘡的風險更高。體型相對于消瘦的人群,皮下脂肪層太薄,無法有效緩沖外界壓力,皮膚受到擠壓后容易發生損傷,時間一長容易發展成壓瘡。
3.年老體弱者
隨著年齡的增加,人的身體機能逐漸減退,活動能力隨之下降,皮膚也變得更加脆弱。特別是70歲以上,身體虛弱或罹患基礎疾病的老年人,他們平時的運動量較少,在久坐少動的情況下,發生壓瘡的風險會明顯升高。
4.其他人群
大小便失禁患者、因疾病或手術治療短期內無法進行自主活動者,如果護理不到位、不專業,也容易形成壓瘡。比如,骨折患者在一段時間內身體活動受限,如果護理人員不能及時幫助患者改變體位,很容易形成壓瘡。
預防壓瘡的實用建議
1.控制基礎疾病
糖尿病患者應配合醫師將血糖控制在平穩狀態。肥胖患者應及時控制體重,以降低壓瘡的發生風險。體型過于消瘦的人群應重視飲食營養均衡,養成規律進行抗阻運動的習慣,有必要時及時前往醫院查明原因,進行規范治療。
2.保持體位變化
久臥、久坐不動是導致壓瘡形成的根本原因。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老年人、肥胖與消瘦人群,如果日常習慣長時間躺、靠、坐,應有意識地進行調節。比如坐半個小時,站起來走走。在椅子上放軟墊,在鼠標、鍵盤下放襯墊,使用彈性和支持力適宜的床墊、枕頭,可以減輕局部組織的壓力,促進血液循環,減少壓力性皮膚損傷發生的可能性。在夏季,高風險人群,尤其是消瘦者和老年人不可席地而睡。地面的硬度太高,很容易對皮膚造成壓力性損傷。習慣于久坐、久躺的肥胖者、老年人群,應養成定時運動的習慣,促進機體血液循環,預防壓瘡形成。
對于癱瘓人群或因疾病需要臥床的患者來說,護理人員應定期幫助患者翻身,解除局部壓迫。一般建議每2個小時協助患者翻一次身。如果發現局部皮膚有變紅情況,應每個小時翻一次身。
3.做好生活護理
糖尿病患者、老年人、肥胖或消瘦人群應保持皮膚干燥,尤其是腋下、襠部的皮膚、衣物干燥。應每天用溫水洗澡,不可大力揉搓皮膚。高風險人群使用的床上用品應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夏季不建議使用竹涼席這類較硬質地的寢具。
對于臥床患者,家屬可使用軟枕、充氣枕或海綿圈墊在患者身下,減輕皮膚所承受的壓力。對于大小便失禁者,護理人員在其每次排泄后應及時清理、更換衣物,保證皮膚干燥、清潔。此外,家屬可為患者進行按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4.觀察皮膚變化
無論是高風險人群還是癱瘓患者,每天都應用清水和沐浴產品清潔皮膚。如果皮膚干燥,可涂抹潤膚霜。應定期觀察皮膚顏色、溫度等情況,如果有發紅、腫脹等情況,應及時咨詢醫師。
5.保證膳食營養
保證飲食營養均衡。攝入充足的優質蛋白質,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有助于改善機體營養狀況,保持皮膚健康。
壓瘡患者必須及時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對于已經形成壓瘡的患者,應及時就診、科學護理。醫師會根據壓瘡的嚴重程度進行創面處理,配合抗感染治療,促進創面愈合。患者應配合治療,定期換藥,同時注意定時更換體位、保持皮膚的清潔干爽,防止壓瘡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