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嘎魯圖鎮抓牢“1+6”主線任務,推動共富共享場景形成,同時,構建和實施“1+5”工作體系,保障各項舉措落地落實,推進共同富裕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有益經驗。內蒙古宏觀經濟研究中心“推進實現共同富裕研究”課題組在實地調研基礎上形成調研報告,梳理嘎魯圖鎮做法經驗,為自治區推進共同富裕提供參考。
關鍵詞:黨建引領" " "共同富裕" " "范例
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嘎魯圖鎮下轄6個嘎查、6個村和8個社區,全鎮常住人口9.41萬人,先后榮獲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全國生態文明先進鎮、全國文明鎮等多項榮譽稱號。近年來,嘎魯圖鎮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自治區黨委關于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決策部署、鄂爾多斯市委關于建設共同富裕國家典范的任務要求,持續深化“黨建統領,共富共享”,明確“1+6”主線任務,即堅持黨建統領、推動建設共富共享“六大場景”,構建實施“1+5”工作體系,即年度“鴻圖”計劃和“五項工作機制”,靠前謀劃、周密部署、強化落實,打出增收“組合拳”,增厚百姓“錢袋子”,激發增長“內生力”,推動共同富裕取得了實實在在成效,同時形成了以鎮域為單位,包含農村、牧區、社區等多場景的共富共享范例樣板。
一、嘎魯圖鎮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抓牢“1+6”主線任務,推動形成共富共享場景
“1”即堅持黨建統領。牢固樹立“抓黨建就是抓全局”的理念,持續不斷加強黨的政治建設,以高質量黨建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落實自治區黨委各項決策部署和市委、旗委工作安排,教育引導全鎮各族干部群眾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由衷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6”即打造共富共享6大場景。一是打造共富共享產業場景。通過優勢聯、先富帶、政府引、資金撬,構建“一園兩區①”產業格局,健全“大戶牽頭經營+農戶循環代養+合作社加工營銷+集體參與收益”等共富利益聯結機制,建成共富共享羊場、奶業聯盟等共富共享產業項目,持續壯大牛羊養殖主導產業,大力發展神水土雞、伊拉兔、烏審馬等特色養殖,不斷提升產業帶富能力。
二是打造共富共享生態場景。持續發揚毛烏素沙地治理精神,加快推動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依托海流圖河沿線生態資源打造文旅產業聯合體;率先啟動城鄉垃圾收運一體化,建成生物質顆粒燃料加工廠,以秸稈、雜草等農林廢棄物及城鄉有機生活垃圾、工業有機廢料等為原料生產生物質燃料,帶動形成了民生就業、生態循環、環境整治相融合的生態治理新格局。
三是打造共富共享治理場景。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中關于“在興邊、穩邊、固邊上作模范”的部署要求,按照鄂爾多斯市建設國家市域社會治理典范的工作要求,創新構建人人享有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結合實際優化升級“三分吸附法①”,創新提出“一網統管、信訪代辦”治理模式,推動資源整合、力量下沉,助推矛盾化解在源頭、問題處理在基層、治理效能再提升。
四是打造共富共享服務場景。持續加大財政投入,扎實推進水、電、路、氣、訊“五網配套”全域覆蓋,提升就業、教育、醫療等生活性服務保障水平;瞄準辦事群眾的高頻事項、關鍵小事,將區域內的水費、燃氣費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繳費平臺鏈接到“和諧嘎魯圖”平臺管理,使群眾辦事更加便捷,讓小鎮既“便”民、又“暖”民。通過打造共享餐廳、免費為適齡婦女接種HPV疫苗等,著力解決老百姓所需所盼。
五是打造共富共享創業場景。搭建創業平臺,打造創業空間,引導支持群眾自主創業,為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提供就業援助服務,激發群眾自發增收致富的內生動力,全鎮返鄉創業大學生20余人,培育致富帶頭人50余人,讓人才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夯實共富共享基礎的源頭活水。成立全旗首家博士工作站,柔性引進站內博士20余名,開展林沙產業課題研究,并以沙柳平茬木屑為培養基質栽培猴頭菇的項目實驗成功。
六是打造共富共享文化場景。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文化建設工作,推行睦鄰友好的鄰里文化,不斷豐富北疆文化內涵,以文鑄魂、以文化人。舉辦“共富共享鄰里節”“村歌嘹亮大賽”,通過各族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一步拉近鄰里間的距離、促進各族群眾的交流交往交融,助力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
(二)建立“1+5”工作體系,保障共富共享任務落地
“1”即1個鴻圖計劃。制定年度發展“鴻圖”計劃,讓嘎魯圖鎮的各項工作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通過謀實謀細計劃將“共富共享”工程一張藍圖繪到底,通過落實落細計劃確保各項任務取得實效。
“5”即5項工作機制。一是組織領導機制。成立嘎魯圖鎮“共富共享”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共富共享”工作團隊,形成黨委統領、政府牽頭、村社實施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二是資金引導機制。拿出500萬元設立嘎魯圖鎮“共富共享”引導基金,同時全力爭取上級資金,壓縮不必要的財政開支,不斷提升資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三是內外聯建機制。一方面,發揮市、旗兩級包聯駐村力量的最大效能,為基層爭項目、理思路。另一方面,在鎮內組建黨建聯合體、共富共享聯盟等緊密的區域聯合體,實現資源互通共享。四是工作評價機制。開展“崗位大練兵、業務大比武”,搭建黨組織推進“共富共享六大場景”落地的比武擂臺,以爭先創優的作風和實績贏得組織、群眾的認可。五是優化提升機制。堅持對標先進,邊學邊干邊想,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實施路徑和任務舉措,走出一條“邊學習、邊改革、邊發展”的創新之路。
二、經驗啟示
嘎魯圖鎮推進“黨建統領,共富共享”,讓我們認識到,只有緊緊圍繞老百姓所想所需做工作,把政策講在心里、把工作干在實處,真正讓老百姓感受到生活生產中的變化和進步,才能讓群眾發自內心地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一)黨建統領各項工作是推進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證
嘎魯圖鎮通過“黨建統領,共富共享”,不斷提升黨建統領能力和水平,講好道德模范、“石榴籽家庭”等一系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故事,辦好共享餐廳、共富共享羊場等一系列為民實事,干部群眾在感黨恩聽黨話、緊跟習近平總書記奮進新征程上更加有形有感有效。實踐證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推進實現共同富裕,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新征程上,要牢牢堅持黨對各項工作的全面領導,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統籌政策研究、方案制定、任務分解、協調調度等重點任務,明確各相關部門具體職責,制定任務清單和時間表并推動落實,確保政策措施落地起效,在黨的堅強領導下譜寫內蒙古發展新篇章,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
(二)各民族團結奮斗是推進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嘎魯圖鎮通過“黨建統領,共富共享”,以“我們都是一家人”為主題,舉辦“共富共享鄰里節”,建成“鄰里會客廳”“鄰里中心”等濃厚鄰里文化氛圍的場所,推動各族群眾交流交往交融,鄰里之間和睦友好,民族之間團結奮進。實踐證明,必須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項工作的主線,不斷增強各族人民對民族團結進步的政治認同、文化認同、目標認同和制度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各民族實現共同富裕增進了政治共識、明確了前進方向。我們要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踐行守望相助理念,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匯集眾智眾力,推進共同富裕取得實效。
(三)做大經濟“蛋糕”是推進實現共同富裕的前提條件
嘎魯圖鎮通過“黨建統領,共富共享”,逐漸聯合相近區域、做強優勢產業、鏈接村民個人,組建“共富共享奶業振興聯盟”“鄂爾多斯細毛羊產業聯合體”,推進“三村一體化”,讓人人參與、家家受益,做大全民享有的“蛋糕”,干部群眾在走向共同富裕道路上更加有形有感有效。實踐證明,推進實現共同富裕,必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需要經濟增長、“蛋糕”做大、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要想做大“蛋糕”,高質量發展是前提基礎,也是必然路徑。高質量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發展,不僅強調對經濟的發展,也是能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還強調了人民生活質量的全面提高, 從這個角度來講,共同富裕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因此,實現共同富裕必須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物質基礎,特別是對于農村牧區,要因地制宜創新利益聯結機制,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增韌共同富裕新鏈條。
(四)提升基層治理質效是推進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嘎魯圖鎮通過“黨建統領,共富共享”,實施“一網統管,信訪代辦”, 打造“紅色網格”,將支部建在網格上,推動資源整合、力量下沉,讓基層治理更有質有效、更有人情味,實現事事有人管、件件能幫辦,干部群眾在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上更加有形有感有效。實踐證明,推進實現共同富裕,必須創新基層治理思路、機制、方法。基層連著千家萬戶,關乎民生福祉,關乎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作為國家治理的“神經末梢”,基層治理直接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圍繞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加快補齊基層治理短板弱項,統籌做好“減負、賦能、解困、整改、督促”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核心作用和黨員帶頭作用,暢通群眾參與自治途徑,推進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更好解決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實際問題,不斷提高鄉鎮(街道)和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能力,不斷完善基層治理體系,不斷增強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基層治理質效。
(五)強化人才干部隊伍建設是推進實現共同富裕的支撐保障
嘎魯圖鎮通過“黨建統領,共富共享”,開展“崗位大練兵,業務大比武”“大調研、大走訪、大宣講”活動,鍛造一支“人靠譜、會做事、打勝仗”的干部隊伍,干部群眾在弘揚新風正氣、狠抓工作落實上更加有形有感有效。實踐證明,推進實現共同富裕,必須強化干部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是第一資源,強化人才支撐、厚植人才優勢是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關鍵,更要將人才振興擺在突出位置。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堅持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措施、優化工作環境,因地制宜出臺選才、引才、育才的措施,有效地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持續培育壯大人才隊伍。打造高素質干部隊伍、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和企業家隊伍、高技能勞動者隊伍,特別是健全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培養、選拔、使用、流動、評價激勵機制,引導和鼓勵各類人才到城鄉社區工作,通過凝聚人才發展合力,為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注入強勁內生動能。
(內蒙古自治區鐵路民航事業發展中心: 董淑彥; 內蒙古自治區宏觀經濟研究中心:杜勇鋒 佟成元 袁佳)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