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上,初中數學教師巧設情境教學模式,向學生介紹三角形的定義,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和性質;同時,可以運用信息技術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觀察和比較不同形狀的三角形,從而進一步提升計算能力.
1掌握三角形內角和的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三角形的內角和為 180° 的特點,通過畫線求和等方法,帶領學生進行練習題,讓學生計算不同形狀三角形的內角和.
1.1三角形的內角和恒定
根據三角形的定義,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和總是等于 180°. 對于鈍角三角形來說,其中一個內角大于 90° ,而其他兩個內角的和小于 90° ,使得總的內角和仍然等于 180° .對于任意一個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相加總是等于 180° ,這個規律在解決三角形問題時非常有用,可以幫助學生計算出未知的角度或邊長.無論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如何,其內角的和始終等于 180° ,這個特性被稱為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是數學中的基本原理,需要教師通過幾何或代數方法來證明.
1.2直角三角形的重要特征
在直角三角形中,一個內角為 90° ,被稱為直角,而其他兩個內角的和為 90° ,這是因為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仍然適用于直角三角形.因此,無論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兩個內角是多少,它們的和都必須等于90° ,這個特性是直角三角形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解決相關問題時的一個重要線索.例如,教師可以舉例書的一角、黑板的一角、三角尺的直角等,引導學生認識三角形中的直角;還可以通過圖片進行教學(如圖1).

教師準備一些不同形狀的卡片,其中一些卡片是直角三角形,另外一些卡片是其他類型的三角形,將這些卡片按照直角三角形和其他三角形的特征進行分類.同時,引導學生觀察直角三角形卡片,并讓他們描述這些三角形卡片的共同特征.學生會發現這些三角形卡片都有一個共同的角是 90°
1.3銳角三角形的重要特征
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可知,無論三角形是銳角、鈍角還是直角三角形,所有內角的和都等于180° .銳角三角形是指所有內角都小于 90° 的三角形.教師引導學生學生掌握銳角三角形的特征: ① 大于0° 而小于 90° 的角,叫作銳角,銳角三角形的三個角都是銳角; ② 設銳角三角形的三邊 a2+ b2gt;c2 ③ 銳角三角形的每條高均在三角形內; ④ 三內角和為 180° ,外角和為 360°;⑤ 設三角形的三邊為 a,b,c 則 a+bgt;c
1.4鈍角三角形的重要特性
鈍角三角形是指至少有一個內角大于 90° 的三角形,除了一個內角大于 90° 之外,三個內角的和仍然為 180° ,這個性質與三角形的基本定理是一致的.在學生完成與鈍角三角形相關的練習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不同形狀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否滿足180° 的規律,并引導學生總結歸納,確保學生理解了三角形內角和等于 180° 的定理.學生將通過觀察、練習和討論,逐步理解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并能夠應用該定理來計算不同形狀三角形的內角度數
2計算三角形的外角和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并了解三角形內角和與外角和的關系.教師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完成練習題,讓學生計算不同形狀三角形的外角和;運用觀察法與比較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不同形狀的三角形,讓學生自行發現三角形外角的特征和性質,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欲望;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線索,引導學生理解和運用三角形的內角和、外角和相關知識;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互相交流和分享解題思路,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2.1教學資源
首先,教師提供一些繪有不同形狀的三角形幾何實物和教具來讓學生觀察和比較不同形狀的三角形[1],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同形狀三角形的特點和性質.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和比較角度、邊長、形狀等方面的差異,從而加深對三角形的認識.
其次,教學投影儀或白板是非常有用的教學資源.[2它可以用來展示示例問題、解題步驟和相關概念.通過投影儀或白板,教師可以在講臺展示不同形狀的三角形,并與學生一起探討它們的特征和性質;同時,可以繪制不同的三角形,標注角度和邊長,并與學生討論它們之間的關系.教師使用教學投影儀或白板,還可以展示相關的圖象、圖表和視頻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形狀三角形的性質;可以展示實際生活中應用三角形的示例,如建筑物、橋梁或藝術作品,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重要性和實際應用.總之,教學投影儀或白板是教學三角形性質的重要工具,可以幫助學生觀察、分析和討論不同形狀三角形的特征,并促進學生對幾何概念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的提高.
最后,在課堂上,教師應緊扣具體的教學內容,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3例如,一個建筑設計師正在設計一座建筑物的屋頂,這個屋頂是由一個等邊三角形和一個等腰三角形組成的.已知等邊三角形的內角和為 180° ,等腰三角形的一個內角為 60° 教師針對等邊三角形,提問學生“每個內角的度數是多少”.對于等腰三角形,提問\"其他兩個內角的度數是多少?三個內角的和是多少?屋頂的內角和外角的度數分別是多少”.教師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如三角形內角和等,來解決這個問題,并給出詳細的解答步驟.教師可以在教學課件中提供示例解答和計算公式,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應用所學的知識.
2.2練習題評估
教師應用一些練習題來測試學生對三角形內角和、外角和的理解和計算能力.例如,三角形的一個內角為 70° ,另外兩個內角的和是多少度;如果一個三角形的兩個內角分別是 45° 和 85° ,那么第三個內角是多少度;是否存在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分別是 60°?70° 和 80° ;一個三角形的兩個內角分別是 65° 和 75° ,這個三角形的第三個內角是多少度;一個三角形的其中一個內角為 120° ,它的外角是多少度.
2.3課堂討論
創新教學模式,實現教學延伸.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探究三角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引導學生發現和掌握計算公式,并通過課堂擴展到其他多邊形的角度和性質研究中,如四邊形、五邊形等,歸納總結得出以下結論:三角形的內角和外角是與三角形的各個頂點相關聯的角;三角形的內角和為 180° ,通常用字母 A,B,C 表示三角形的內角;三角形外角是與之相鄰的內角的補角(兩角相加等于 180°)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 360° ,通常用字母 A′?B′?C′ 表示三角形的外角.具體來說,對于一個 ΔABC ,其三個內角分別為 ∠A,∠B 和 ∠C. 以頂點 A 為例, ∠A 的外角記為 ∠A′ = ∠A′ 是 ∠A 的補角,即 ∠A+∠A′ =180° :
3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外角的區別
教師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三角形的內角和外角的區別:三角形的內角是指三角形內部與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相關的角度,對于一個三角形來說,內角的度數和總等于 180° ,三角形的外角的度數和總是等于360° ;三角形的外角是指位于三角形外部的角,對于每個三角形的一個內角來說,它所對的外角的度數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度數之和.
例1已知 ∠A,∠B,∠ACB 是 ΔABC 的三個內角,點 D 是邊 BC 外的一點,證明: ∠A+∠B+ ∠ACB=180° ∠A+∠B=∠ACD
解析:如圖所示,作 CE//AB ,并延長 BC 到點 D
·: ∠1=∠A (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2= ∠B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 ?∠1+∠2+∠ACB=180° (平角定義),·: .∠A+∠B+∠ACB=180° (等量代換).
: ∠ACD+∠ACB=180° , ∠A+∠B+ ∠ACB=180°
∠A+"∠B="∠ACD.
教師可以通過例題講解,促進學生靈活利用三角形知識.
例2如圖所示,已知 ∠B=40° ∠C=59° ∠DEC=47° ,求 ∠F 的度數.
解析:: ∠CAF=∠B+∠C=99° 。, ∠AEF= ∠DEC=47° (對頂角相等),: ∠F=180°- ∠CAF-∠AEF=180°-99°-47°=34°
此題先由外角的性質求 ∠CAF 的度數,再利用對頂角相等得 ∠AEF 的度數,最后運用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求得 ∠F 的度數.教師先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然后進行解題過程講解,促進學生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質及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
4結語
課堂討論是評估學生對概念掌握情況的有效方式.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討論,評估學生對三角形內角和、外角和的掌握情況.教師給學生提出基于三角形內角和、外角和的開放性問題,激發學生思考和討論,從而加深學生對三角形內角和、外角和概念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周海燕.發揮實物教具優勢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3):74-75.
[2]姚靜.淺析多媒體技術在大學影像教學中的應用及影響[J].考試周刊,2017(50):45.
[3]管慧萍.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真實性問題情境設計的教學策略[J].亞太教育,2025(4):4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