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特點
(一)初期邏輯思維的形成
在學生學習的起始階段,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主要來源于對周遭世界的直接感知與深入洞察。特別是在小學的初級階段,學生的思維活動往往以直觀的形象思維為主導,邏輯思維的發展相對較慢。在這個時期,學生往往難以進行深層次的抽象推理,更多地傾向于通過感知和經驗來積累知識。初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常體現在對具體事物的分類、對簡單因果關系的認知以及基礎歸納能力的展現。隨著教學活動的深人,學生的思維開始從具體實物過渡到概念和符號的應用,比如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實際物品的數量增減,學生逐步掌握了加法、減法等基本運算的邏輯性。
(二)小學階段學生思維的易錯點
小學生逐步構建起了初步的邏輯思維架構,但由于思維發展的局限性,他們容易出現一些典型的邏輯錯誤。舉例而言,在學習過程中,一些學生有“數感弱化”的問題,即對于一些數字的關系沒有準確把握,就會犯計算的錯誤,同時由于學生的邏輯思維水平較低,在對一些基本概念進行理解過程中,也會出現概念混淆的現象。當學生運用邏輯推理和解決問題時,過于容易為表面問題所干擾而忽略對問題的深入分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這樣普遍存在的邏輯思維錯誤的識別和糾正,讓學生逐步提高其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和系統化的邏輯推理能力。
二、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單一,缺乏邏輯訓練
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的方式較為單一,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采用教師講授、實踐教學。雖然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完成基本概念知識的傳授,但無法給予學生思維訓練。數學既是一種知識的學習方法,也是一種思維訓練路徑。學生在處理數學題時,可以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課程教學一般側重基礎知識的教授,不注重學生解題過程中數學思維的培養。因此,教師應當改變教師授課理念,重視問題引導、探究式教學方法的使用,培養學生思維發散潛力,激發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發展。
(二)教師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視不足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現狀是,多數教師并不重視對學生思維方式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過分地重視對課程知識點的闡述以及帶動課后習題的講解中,忽略了帶動學生思考以及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而學生的數學素養不僅是看他是否能夠全面地理解和利用知識點解決問題,而應該要看他是否可以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全方位地兼顧學生的思維訓練,鼓勵學生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三)數學內容與學生思維發展脫節
數學學習本來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然而教材編排卻忽視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階段性漸進過程,沒有設置合理的難易度臺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缺乏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必要的思維過程的參與,同時也局限了學生思維視野和發展。此外,多數數學練習設計不夠新穎,缺乏思維量,容易導致學生在遇到難題時依靠死記硬背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對數學概念進行全面運用、分析等來解決問題。因此,要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可以設計一些有難度的、有意義的題目,讓學生能逐步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
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策略
(一)注重數學思維的培養與訓練
1.啟發式教學方法的應用。通過啟發式教育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要求教師以提問、啟發、探究的方式激活學生思考和創造的能力。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有難度的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思考、交流,以此幫助學生從解決學習問題的思路中尋找規律、總結定義。例如教師在教學加減應用問題時,可以以現實生活為背景,啟發學生去思考應該怎樣將問題與數學公式聯系起來,然后帶領學生梳理思路,找到解答問題的方法。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而且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的理論內涵與外延。啟發式教學方法重視挖掘學生潛力,尊重學生的思維過程,讓學生擁有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去思考。這不僅能夠讓學生很好地掌握數學技巧,而且能夠提升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邏輯推理能力。
2.問題導向式學習的實施。問題導向式教學是一種以挑戰性問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的新型教學方式。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實際設計問題,這樣才能刺激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并在一定層面上考驗學生的思維深度。在教學小學數學幾何板塊時,教師可以通過“如果一個正方形的對角延長了,會形成什么形狀”這一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幾何形體的特性,培養學生對幾何形體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解決實際問題,還可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跨學科思維訓練的融合。跨學科教學訓練意在通過數學與其他學科學習內容的整合,提升學生的綜合思考能力。例如,數學與自然科學的相融交匯,可以幫助學生通過實踐觀察來提高歸納演繹思維能力;數學與文學的相互交融,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語文表達能力和邏輯結構理解能力。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使用跨學科技能來激發學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教師在講解統計圖方面的內容時,結合社會學科的內容設計出一份調查作業,讓學生去收集整理數據,并制作統計表,提高他們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另外,跨學科的內容能夠進一步擴展學生思維的廣度,提高學生全面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創新數學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參與感
1.數學游戲與互動活動的設計。數學游戲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種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提高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感知。教師可以采取建立有趣數學游戲和互動的方式,以此來吸引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在玩樂的過程中展開思考和學習,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學習能力。比如,在講解數學數值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一場“數字連鎖游戲”,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回答出能夠進行數字相加的數值,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準確理解并掌握數學運算的知識,還可以借此機會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教師還能以扮演、找數學密碼等場景開展互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數學知識,借此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2.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思維訓練。科技進步的步伐不斷加快,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運用愈發普遍。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可運用諸如互動電子白板、數學教學軟件、網絡教育平臺等現代信息工具,來協助學生進行數學思維的強化訓練。這些工具能夠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和互動體驗,有效提升他們的學習熱情,并助力邏輯思維能力的增強。比如,教師可以通過數學軟件中的圖形展示功能,讓學生直觀地掌握幾何圖形的變動和特性,進而推動空間感知能力的提升。
3.構建數學問題情境。教學中的數學情境設計,是指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構建出貼近實際的數學問題場景,以此點燃學生對數學思考和探索的熱情。在小學階段,教師運用這樣的數學問題場景,讓學生在實際環境中運用數學知識去分析和處理問題,進而提升他們的邏輯思考能力。比如,在教授乘除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一個“超市購物”的案例,讓學生通過計算商品總價和找零,來深入理解乘除法的實際用途。
參考文獻:
[1]李紅,趙明.基于問題解決的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訓練[J].教育與教學,2022(06).
[2]陳麗萍,王曉明.小學數學教學中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路徑分析[J].基礎教育學刊,2021(07).
[3]劉娜,王曉.小學數學教學中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與創新[J].數學教學與研究,2023(05).
[4]張麗,陳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邏輯思維訓練模式研究[J].教育科學與技術,20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