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H172 【文獻標識碼】A【D0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5.16.037【文章編號】2096-8264(2025)16-0121-03
普通話中“先”作副詞時,主要是時間副詞,表示某一行為或事件發生在先或者是表示暫時。“說”是動詞,表言說之意。“先說”連用時是動詞性狀中短語,表示“在別人之前開口說話”或“預先申明、事先說明”,“先”起修飾限定的作用。在東北官話中,“先說”還有語氣副詞的用法,表示言者認為自己搶占了先機,強調個人擁有突出優勢,具有申辯反駁的功能。
漢語關于語氣副詞的研究已有不少文獻。馬真、劉丹青、彭小川等學者對語氣副詞進行了研究,但大都將意義定位于語氣,很少將其納入口氣系統進入進行研究。呂瑋在其論文中對語氣副詞“并”“可”“又”“才”進行分析與比較研究,揭示出他們表示申辯口氣的相同之處與存在的層級性差異,對現代漢語申辯口氣系統進行了闡釋。溫鎖林對“并”類語氣副詞進行比較研究,并列舉了研究語氣副詞的方法論。溫鎖林對山西壽陽方言語氣副詞“先”的句法語義進行分析,發現了“先”是說話者施行另外的言語行為的一個前奏,并從歷史角度證明“先”表申辯口氣的由來。山西方言中的“先”與東北官話的“先說”雖然都具有“申辯反駁”的話語功能,但句法特點、語法意義并不相同。有鑒于此,本文擬對東北官話中語氣副詞“先說”做進一步考察,定位其句法分布,論證其話語功能。
一、東北官話“先說”的句法特點
(一)句法位置
東北話中的“先說”屬于口語語氣副詞,只用于會話中,表達說話人的主觀情感態度,“先說”的位置在主語前,一般位于在后一話輪的句首,歸入句子狀語位置。例如:
(1)甲:現在想買啥就買,想吃啥就吃,攢那么多錢也花不了。
乙:先說生病的時候不用讓兒女花錢。
(2)甲:大周末的,哥幾個好不容易出來聚聚,回家那么早干嗎?
乙:先說我回去得早女朋友不能跟我發脾氣,她每次都規定10點之前必須回家。
例(1)、例(2)中,“先說”在主語前,位于后一話輪的句首。
(二)句類選擇
表申辯口氣的“先說”多用于陳述句,較少出現在感嘆句中。因為其核心功能是說話人在對話中搶占先機,難以兼容感嘆句強烈的情感表達特征。如例(3)中的“先說”并不是本文研究的表申辯意義的語氣副詞,而是普通話中表示申明自己看法的意思。“先說”通常也不用于疑問句,因為“先說”表示申辯反駁和疑問句等待回答、獲取信息的性質不相符。如果使用“先說”,就變成想要優先表達觀點,改變了句子焦點,不再是語氣副詞,也不表示申辯口氣,如例(4)。例(5)中的“先說”表示說話人想先讓對方回答,也不是本文所討論的“先說”。語氣副詞“先說”不用于祈使句是因為祈使句主要是用來表示請求、命令、勸告等語氣,重點在于要求別人做某事或不做某事。而“先說”的功能是申辯反駁,和祈使句要求別人采取行動的核心語義不相符。例如:
(3)先說這花可真漂亮啊!(4)先說你到底去不去北京?(5)先說你去把門關上吧。
二、東北官話“先說”的話語功能
在東北官話中“先說”表示說話人認為自己搶占了先機,雖然這種優勢是量級序列中的較低量級,但在認知水平、取得的實際效果等方面卻獲得了突出優勢,說話人強調這種優勢,因此可以成為申辯反駁的依據,表達主觀情感態度。
(一)申辯反駁
語氣副詞“先說”最主要的功能是表達申辯反駁的口氣,口氣是其主觀性的表現。日常交流時,話語多含預設信息,是雙方共有的背景或既定認知。而“先說”可以打破這種默認,精準指向預設對象,揭示其不合理性,以反駁來為自身觀點申辯,鮮明展現出反駁性的申辯口氣,聚焦言域,專注言語交鋒,在言語行為層面展開申辯反駁,突顯自身主張,例如:
(6)甲:離期末考試還有半個學期呢,你怎么現在就開始復習了啊?
乙:先說我最后不手忙腳亂。
(7)甲:還沒到秋天呢,天氣也不冷,你都穿上大衣了啊。
乙:先說穿大衣不容易感冒。
例(6)中甲認為現在距離期末考試還有較長時間,目前不用復習,即現在復習的行為沒有必要,乙對此進行申訴辯解,闡明現在復習這一行為的合理性,并且說明現在復習的結果,即最后不至于手忙腳亂,在最終的期末復習中占據優勢。例(7)甲認為現在天氣不冷,不必穿過厚的衣服,對對方現在就穿大衣的合理性進行質疑,乙對此說法給出理由:穿大衣減少了患感冒的幾率,為自己穿大衣的合理性提供證明,從而反駁對方的看法,二者都是在言域層面對對方的看法進行反駁。
(二)突出低量級義
“先說”所在小句的語境中都關聯了一個語義量級,且所構成的小句都是表達說話人獲得了特定量級上的最低量,說話人借此凸顯自己的“獲得感”。如果句子陳述的是肯定的內容,“先說”是對低量級義的肯定,強調說話人認為自己獲得了這一低量級的優勢,占了先機;如果句子陳述的是否定的內容,“先說”則是對低量級的否定,說話人認為自己未獲得這一低量級,但這一低量級往往是說話人不想要、不期望的,因此也是強調說話人獲得了少許優勢。“先說”起到突出低量級義的功能,例如:
(8)甲:都9點了,你咋還沒出去干活兒啊。
乙:先說我吃飽了飯,那些6、7點就出門的估計都沒來得及吃。
(9)甲:大夏天的你咋還捂個長袖長褲啊?
乙:先說早晚的時候我不冷。
例(8)中,“吃飽了飯”是“有力氣干活兒”的充分條件,一般來說,人只有在身體不挨餓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從事其他活動,所以“吃飽了飯”是眾多充分條件中等級最低的一端,也是對“有力氣干活”的最低要求,“先說”存在于肯定性表達中,后一小句還與6、7點鐘出門上班的人作對比,表達了說話人認為自己雖然出門晚,但是“吃飽了飯”,獲得了這一輕微優勢。例(9)在溫度這一序列等級中,冷 lt; 涼快 lt; 暖和 lt; 炎熱,冷處于量級序列中最低量級的位置,正常情況下人都不愿意處在冰冷的環境中,說話人通過穿長衣長褲避免自己受冷,否定了“冷”這一量級序列中的最低端,因此相較于其他人,自己在早晚氣溫相對下降的時候有衣服保暖,獲得了少許優勢。“先說”具有突出說話者所獲得的低量級優勢的功能。
(三)凸顯主觀性
主觀性,即說話人在說出一段話的同時表明自己對這段話的立場、態度、情感。一般來說能位于句子外層并且位置較靈活,能移位的副詞,主觀性都比較強。在東北官話中,語氣副詞“先說”所在的后一話輪往往暗含對比性,對比可以顯現或根據上下文語境補足出來,意在表達說話者的主觀感受:說話者認為自己搶占了優勢,雖然這種優勢是量級序列中的較低量級,但說話人強調這種優勢給自己帶來的好處,表達說話人的主觀情感態度。“先說”具有凸顯主觀性的功能。
(10)甲:就出門旅個游,過幾天就回家了,你咋帶這些東西啊,這大皮箱好懸沒把我送走。
乙:先說要是有啥事了不至于抓瞎,備著點肯定比啥都沒有強。
(11)甲:離小孩出生還要半年呢,男孩女孩都不知道,你現在就開始想名字了啊。
乙:先說到那時候肯定能找著個好名字,名字可跟著人一輩子呢,早點比晚點想強。
例(10)中說話人認為預備著的這些東西雖然很沉,但是如果發生意外肯定能有所應對,將損失降到最小,肯定比沒有事先準備的情況好,說話人認為這種以防萬一的做法會給自己帶來優勢,“先說”起到了凸顯了說話人這種主觀立場想法的功能。例(11)中說話人從離嬰兒出生前半年就開始想名字,認為到嬰兒出生的時候肯定能想到一個好名字,名字很重要會伴隨人的一生,表達主觀觀點:早點想嬰兒的名字比晚點想強,同時也顯示出說話人對找到好名字這件事的關心和負責態度,“先說”作為引導詞,開啟了整個表達主觀立場、觀點、態度的過程。此外,“先說”所在的話輪含有主觀性語氣副詞“肯定”,并且“先說”經常與主觀性否定副詞“不”共現,也體現了其凸顯主觀性的話語功能。
三、語氣副詞\"先說”與“至少”“起碼”的關系
在東北官話的詞匯系統內,“先說”作為具有申辯反駁功能的語氣副詞在特定語境下可與“至少”“起碼”替換。三者存在共性:其一,從語義量級維度審視,均呈現低量級特征,所涉程度、數量處于相對低位層級。其二,置于句首時,它們能有效凸顯說話者主觀性,強化表達感染力,為語句融入鮮明個人態度。其三,于語篇構建層面,它們可引出基礎條件、具體數量或常見情形,搭建邏輯清晰的語篇架構,保障信息流暢傳遞。
深入探究發現,三者語義功能差異顯著。就“先說”而言,后續常緊接說話人對自身觀點、立場、態度與情感的直陳,主觀性極強,著重突顯說話人自認搶占先機之感,即便該優勢在他人眼中量級偏低,其自身卻篤定優勢顯著,內含對比屬性。“至少”語義側重截然不同,聚焦于數量、程度、范圍等方面的最低限度,核心在于強調不容僭越的底線數值,關鍵是此最低限度多有切實依據支撐,例如:
(12)據測定云南景頗族地區出產的辣椒的辣度至少相當于朝天辣椒的10倍。
景頗族地區出產的辣椒的辣度數值是“測定”得出的,是有依據的。“至少”有時也可以用于說明說話人主觀確認的最低限度,但句子依然有規定性;“起碼”的語義指向是事件或數量,也具有主觀性,表達說話人對最低限度的判斷,“起碼”往往帶有無奈、失望的情感情緒,這源于實際情況與自己的底線之間存在一定的反差,即實情達不到底線。例如:
(13)大師傅聽了很生氣:“人家老遠跑來,怎么也不招待?家里來了客人,‘起碼’也要煮雞蛋嘛,何況是中央來的稀客呢?”
“起碼”表達說話人預料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的設想的最低限度不符,直陳自己對最低限度的認識。
在語體方面也有不同:“先說”主要用在互動性的對話性口語語境中,一般位于后一話輪,主要是陳述句,作為日常口語爭辯、表態的“利器”,受地域特性影響,常見于方言場景;“至少”多用于客觀、嚴謹的書面語體中,如法律法規政策、新聞報道、作家作品,也可以出現在較為正式的口語語境中,主要出現在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中;“起碼”是從方言詞逐漸過渡到普通話中,因此在口語或口語性的文學作品中較常見,主要分布在陳述句中,較少出現在是非問句中和感嘆句中,而一般不在選擇問句中出現。
四、結語
普通話中有表提示性作用的“先說”,其放置于表態性的話語前,“先說”有“預先聲明,事先說明”的意思,提示后續引導的語篇中含有不同意見,其與后面的成分并無直接句法關聯,是語篇成分,還不是語氣較虛的語氣副詞。
在東北官話中“先說”處于互動性對話中,是粘著形式,表示“占先、占便宜”的語氣,即搶占了先機,獲得了優勢,其后的成分在語義上盡管是低量級的,但說話人強調主觀獲得的突出優勢,因此可以申辯反駁,表達主觀情感態度,是表達申辯反駁的語氣副詞。
本文主要從共時的角度考察探討了東北官話中表申辯反駁的語氣副詞“先說”的句法特點,其主要位于對話中的后一話輪的句首,通常只出現在陳述句中。其話語功能主要是申辯反駁,突出對低量級義的肯定或否定,凸顯主觀性。本文還聯系普通話比較了“先說”與“至少”“起碼”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參考文獻:
[1]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1,(04):268-275+320.
[2]馬真.表加強否定語氣的副詞“并”和“又”—兼談詞語使用的語義背景[J].世界漢語教學,2001,(03):12-18.
[3]溫鎖林.山西壽陽方言表申辯口氣的語氣副詞 “先”[J].方言,2022,44(03):325-330.
[4]溫鎖林.現代漢語的申辯口氣——兼論語氣副詞的研究方法[J].語言研究,2010,30(01):30-38.
[5]呂瑋.現代漢語申辯性口氣研究[D].山西大學,2007:28-32.
[6]賈澤林.量級義副詞“起碼”與“至少”[J].漢語學報,2016,(02):50-57+96.
[7]彭小川.副詞“并”、“又”用于否定形式的語義、語用差異[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02):57-64.
[8]劉丹青,唐正大.話題焦點敏感算子“可”的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01,(03):25-33.
作者簡介:
馬澤新,女,漢族,黑河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