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初中階段學生所要學習的重要學科,相較于其他學科而言,數學知識具有更強的抽象性和更高的難度,這使得學生的知識理解與掌握較為困難.在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種信息化教學工具的效益被人們所認知,而借助這些信息化教學工具,數學教師可以對數學教學的過程做出調整,提升教學展示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性較強的數學知識,實現有效發展.為有效地開發信息化教學工具的功能,構建更具效益的初中數學信息化教學過程,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圍繞教學資源開發、學生預習輔助、教學展示優化、難點內容突破、智能判卷實施、在線教學設計六個方面進行分析,從教學實際出發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提高數學教學的綜合質量.
1巧借信息工具,開發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是指教師開展教學所利用的一系列資源素材,其是數學教學的重要支撐.在當前,借助信息工具的開發,教師可以選擇更加多樣的途徑去開發教學資源,這可以增強數學教學的綜合效益,提升教學的綜合效果.反映到實際中,為實現教學資源的針對性開發,教師需要在課前對本課的教學內容進行梳理,根據教學的實際需求構建教學檢索關鍵詞,在此基礎上再圍繞獲取的資源進行篩選,構建教學所需的素材.
例如在進行“平行線的概念”這一課的教學時,為做好概念教學的設計,教師便需要利用課前時間進行研究,利用信息工具對本課所需的教學資源做出開發與整理.通過研究可以發現,在本課的概念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教學幫助學生對平行線的概念進行梳理,分析平行線的定理與現實應用.為做好這一工作,教師需要為學生展示充足的案例并進行解析.基于這一要求,教師就可以將教學檢索的關鍵詞設計為“平行線”“平行線的概念”“現實生活中的平行線運用實例”等.借助這些關鍵詞,教師便可以搜集平行線相關的數學素材.互聯網資源上傳門檻較低,所以其資源整體質量參差不齊,為保證教學資源的有效性,教師需要根據資源的類型進行合理的篩選.如,對于圖片類資源,教師需要從圖片信息內容量、圖片清晰度兩個標準出發進行篩選,選擇效益與質量較高的資源進行教學.
2構建電子學案,助力學生預習
在當前,學生自學的推動是教師需要關注的一大內容,借助自學的參與,學生可以實現自學能力的提升與發展.一般而言,預習是學生實現自學的主要途徑,在實際中,借助信息化教學工具的運用,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電子學案,實現對學生更加高效的預習支持,幫助學生實現高效預習.
例如在進行“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這一課的教學時,為幫助學生進行有效預習,教師便可以著手實際做出研究,從本課的知識要點人手進行分析,想辦法構建高效益的電子學案,并在其中融合合適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思考.通過研究可以發現,在本課的預習環節,需要學生獨立分析與熟悉的要點知識為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構成與消元的含義.基于此,教師就可以聯系課前搜集的數學資源構建電子學案的架構.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電子學案中設計舊知鞏固、新知預習兩個模塊.對于舊知鞏固模塊,教師可以圍繞上一課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學習進行設計,引導學生在課前進行快速回顧,進而為本課的知識學習打好基礎.對于新知預習模塊,教師則可以聯系消元的介紹來形成簡單的概念填空和習題,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從實際來看,電子學案的設計可以允許教師在其中增添較多的圖片、視頻內容,這可以豐富學生預習中所接觸的知識,提升其學習興趣.
3強調教學展示,實現有效解析
展示是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途徑,合理的教學展示設計有助于知識的呈現與解析,這對學生的知識掌握與能力發展均有重要的意義.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數學學科知識出發,圍繞知識的解析呈現來分析教學展示的優化路徑.一般而言,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計算機多媒體已經成為教師開展教學展示的主要工具,借助其功能,教師可以構建形式多樣、生動形象的教學展示過程,實現數學知識的有效解析.
例如在進行“用統計圖描述數據”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聯系本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嘗試著用合理的教學展示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其可以了解統計圖的表現形式與應用要點,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從實際來看,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預先對所要展示的內容做出梳理,做好教學展示的準備工作,并預設教學展示的課件材料.在課堂展示中,為幫助學生了解不同的統計圖,讓學生回顧前一學段對統計圖的學習知識,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分別展示扇形圖、條形統計圖和折線圖,并聯系所展示圖形的實際主題進行分析,讓學生從其差異與區別入手評估不同統計圖的適用情況,進而推動學生的有效發展.待到學生對統計圖有較為清晰的認知后,教師再通過超鏈接的形式,為學生展現統計局官網的一些統計數據,用其展示讓學生進行思考分析,讓學生實現有效掌握.在學生活動的設計中,教師同樣可以發揮教學展示的作用,通過展示的方式來為學生展現幾組數據,讓學生從數據的特點入手選擇合理的統計圖加以統計整理.如此一來,借助計算機多媒體的開發運用,教師就可以匯總教學內容,構建高效的展示過程,用展示推動學生的思考.
4融入微課課件,突破難點內容
微課是一種較為特殊的展示工具,其相較于計算機多媒體,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在運用上也更為靈活.在實際的教學中,為發揮微課工具的作用,教師需要圍繞數學學科的教學需求展開分析,進而預設合理高效的教學過程.一般而言,難點突破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要點,也是教師較為消耗精力的教學環節,在這一環節中,若教師可以巧妙地開發微課工具,就可以達成更好的展現效果,讓學生運用微課進行深度探究與學習.在實際中,為做好微課的設計,教師就需要從難點內容出發做出分析,篩選合理的資源,制作微課件.
例如在進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這一課的教學時,為突破本課的難點知識教學,讓學生掌握三角形相關的知識,教師便可著手本課的教學內容做出分析,從難點出發進行微課設計的研究.通過分析易得悉,本課的難點知識在于讓學生掌握幾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運用.根據該要求,教師便可以從SSS、SAS、ASA、AAS、HL五種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入手,構建相應的解析微課.在微課的設計中,教師可以將SSS、SAS、ASA、AAS作為一個專題來構建微課,在微課中滲透四個三角形判定實例,讓學生通過微課的閱讀和討論探尋幾種三角形判定方法的依據和差異.對于HL這一種判定依據,教師可以單獨構建一個解析微課,讓學生特別重視這一種判定方式.在學生通過微課掌握了相應的技能后,教師需要跟進設計課堂練習,引導學生快速熟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使用,進而推動其有效發展.
5借助智能判卷,達成快速批改
智能判卷是指運用信息手段開展的快速判卷過程,其主要面向學生作業和練習.智能判卷相較于傳統的教師判卷設計,其判卷的效率更高、速度更快,可以較好地改善教師的判卷與批改中存在的滯后性問題.在實際數學教學中,為實現教學過程的信息化,教師便可以對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的形式進行調整,設計適宜智能判卷的作業形式,進而發揮信息化工具的功能實現智能判卷.及時地發現學生的問題,并為其提供調整的意見,推動其有效發展.
例如在進行“軸對稱”這一課的教學時,為提升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的綜合效益,教師便可以從智能判卷的設計與實施出發進行研究,對相應的練習與作業設計進行調整.通過分析可發現,本課的教學要點在于軸對稱概念的學習與軸對稱性質的掌握.在通過教學完成知識的傳授后,教師需要在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中通過合理的習題設計幫助學生鞏固所掌握的知識,發展其能力.基于此目的,教師設計的練習和作業便需要具有鮮明的傾向.在明確設計的基本要求后,教師便可以根據智能判卷的需求來靈活調整作業設計的形式,確保學生在完成練習和作業后教師可以進行即時的回收與判卷.教師可以將本課的課堂練習和作業設計為選擇題和填空題的形式.這樣的形式設計可以更好地適配計算機智能判卷,讓計算機軟件快速對學生的解題情況作出評定,并給出報表.如此一來,教師就可以根據計算機報表了解學生當前對軸對稱的總體知識掌握情況,發展其綜合能力,針對學生整體、學生個體分別提出相應的調整意見.
6開發線上途徑,開展補償教學
補償教學是指以學生補償為自的的特殊教學,其面向的要點只是在于學生學習體系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可以幫助學生填補知識認知上的缺陷,促使其實現有效學習.在過去,補償教學開展的頻率較低,因為其會打亂課時的排布,影響教學的效率.在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提供了線上教學的途徑,而利用線上教學,教師可以開展補償教學,幫助學生快速梳理知識掌握方面的不足,并引導其實現補償學習.為妥善設計補償教學方案,教師既需要做好學生漏洞定位,找出學生知識掌握中存在的不足,又需要做好課程的組織,在確定合理的課程時間后再根據線上教學的特點,合理地調整教學的設計,推動學生的有效學習.
例如在進行“一次函數”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聯系實際分析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再聯系學生的知識薄弱點來設計有針對性的補償教學.一般而言,學生在一次函數的學習中常會對函數圖象的解析存在疑問,單憑課堂教學難以讓所有學生都實現深度掌握,因此教師可以聯系函數圖象與解析式的分析來構建補償教學.在實際的設計中,教師可以與學生約定補償教學的時間和渠道.以釘釘軟件的使用為例,教師可以預先與學生商量線上授課的時間,再與學生約定授課的直播房間號,再設計相應的房間密碼,確保授課不受他人干擾.在線上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多地使用媒體展示,并在必要的時候與學生進行連麥.為幫助學生進行探討分析,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并讓學生根據小組的分組建立討論組,在教師完成基本展示后通過討論組進行問題的探討與回答.如此一來,借助線上教學的實施,教師就可以更好地開展補償教學,推動學生的課后補償學習,這對學生的知識薄弱點突破有著重要的意義,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發展數學認知,
7結語
總而言之,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為構建高效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教師需要關注信息化教學理念的滲透,從教學工具的開發應用出發展開研究,力圖提升教學的資源容量與展示效益,切實發揮教學工具的輔助功能,設計合理的教學流程.從初中數學教學實際來看,教師可以圍繞教學資源開發、學生預習輔助、教學展示優化、難點內容突破、智能判卷實施、在線教學設計六個方面進行研究,以此提升教學的綜合效益,增強教學的實際效能.
參考文獻:
[1]肖蓮花.初中數學信息化教學的問題及優化措施[J].中學課程輔導,2023(24):87-89.
[2]黃雨娟.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信息化教學研究[D].株洲:湖南工業大學,2023.
[3]范晅或.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整合分析[J].考試周刊,2023(08):38-42.
[4」于慧慧.中學數學信息化教學實施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2(51):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