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259.5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25)05(a)-0156-06
The Digital Development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German National Library from an Innovative Perspective
SUN Ning
(DaqingLibrary,DaqingHeilongjiang,163oOO, China)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newtechnologies hasacceleratedthetransformationof globalknowledgeproductionanddisseminationmdelsseeaerofsouepreseatiooatioiseatiocatioalspprt,duraliiace thedigitaltransfoationoflibrarishasbcomeaneversibletrendowever,thecurenthig-qualityevelopmentofdigiallibrariesinChinaisfacingcontradictionssuchasresoureparadox,tchnologicaltraps,andservicegaps.ByanalyzngthetasfotionpathoftheeranNtionalLibraryfromtraditionaldocumentmanageenttodigitalknowledgeservices,speciallisiovtivedevelopmentodelsinpolicydigitalplatfors,deanddigialsrvices,iskmnagement,tc.iprovidessoispiatio forthedigitaldevelopmentoflibrariesinChina.Therefore,thisarticleproposesthatChinaspubliclibrariesneedtobuildadigial development systemof \"top-leveldsigncrossdomaincollaborationusercenterresilinceguarantee\",throughultidimensionalcollaborationofplicis,tehnologies,ndservics,tosolvetheructualontradictiosofurrntlibraryigitaldevelopmentadultimately achieve high-quality transformation.
Keywords:GermanNationalLibrary;Digitallibrary;Smartlibrary;Digitalplatform;Ondemanddigitalservices;Riskgover nance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和智能技術的深度應用和融合發展,以數字化為標志“數字達爾文主義”正在重塑全球知識生態。2024年7月18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構建新型基礎設施規劃和標準體系,健全新型基礎設施融合利用機制,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為新時代公共圖書館等服務民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然而,當前我國圖書館數字化高質量發展面臨諸多結構性矛盾,制約著圖書館的轉型升級與服務效能提升。一是存在資源悖論,數字資源總量激增與知識服務效能不足并存。首先,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推進,部分圖書館數字資源采購經費占比已超過70%12 。但資源利用效率普遍偏低。據統計,部分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使用率低于 30% [3],知識服務的精準性和有效性亟待提升。其次,盡管資源數量龐大,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利用機制,許多數字資源同質化嚴重,且未能充分發揮其價值,甚至出現資源浪費的現象。最后,大部分圖書館在數字資源的組織和管理上仍存在滯后性,難以滿足用戶對精準、高效信息的需求,這種資源建設與服務能力之間的失衡,反映了現有機制的不足,亟須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資源建設機制和服務創新體系。二是存在技術陷阱,智能工具廣泛應用與制度創新滯后形成張力。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從智能咨詢到知識發現,從個性化推薦到智慧空間建設,技術賦能成效顯著。但與之配套的管理制度、服務規范、評價體系等制度創新明顯滯后,導致技術應用與制度約束之間產生張力,制約了技術紅利的充分釋放。這種技術先行、制度滯后的現象,需要從頂層設計層面進行系統性改革。三是存在服務斷層,用戶需求個性化與傳統服務同質化產生沖突。在信息獲取渠道多元化的今天,用戶對知識服務的需求日益個性化、專業化、場景化。但圖書館服務仍存在同質化傾向,服務內容、服務方式與用戶需求之間存在明顯斷層。
1 研究現狀
本文以德國國家圖書館(DeutscheNationalBib-liothek,簡稱DNB)為研究樣本。德國圖書館事業擁有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7一8世紀的修道院圖書館。1912年10月,在萊比錫成立的德意志圖書館成為首個德國國家圖書館。2006年,德意志圖書館在德國《國家圖書館法》(GesetzüberdieDeutscheNationalBibliothek,簡稱DNBG)中被冠以德國國家圖書館稱號[4]
通過采用文獻調研法,在中國知網上以“德國”“國家圖書館”“數字化\"等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僅有3篇文獻。唐玉屏介紹了德國國家圖書館數字資源采訪策略規劃的特點及實施路徑。閆健對德國國家圖書館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建設成果及亮點進行了分析,同時考察了德國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實踐及特色。經過調查研究發現,一個多世紀以來,DNB一直致力于收集、記錄和保存自1913年以來的所有德語和德語出版物的文字和聲音等材料。進入21世紀后,面對數字化時代的挑戰,也為應對谷歌全球數字圖書館計劃的沖擊,德國于2006年開始,通過立法將館藏范圍擴大到包括無形媒體作品(網絡出版物,即數字資源)。經過多年的發展,DNB進一步擴大數字館藏,截至2023年已完成法蘭克福分館雜志中所有書籍目錄的掃描工作,用戶可訪問目錄超過500萬條,數字資源達到310萬件,訪問量達到24萬次8。
總的來看,德國國家圖書館作為歐洲數字化實踐的標桿,其發展歷程呈現出顯著的“制度一技術—服務\"協同演進特征。本文突破既有研究的碎片化分析框架,從系統性創新視角解構DNB的數字化實踐,旨在為中國圖書館數字化發展提供借鑒。
2DNB數字化創新的系統解構
2.1 戰略迭代更新:政策工具的適應性演進
DNBG頒布之后,為推進數字化建設與發展,DNB陸續制定了戰略指南、數字化戰略、戰略優先事項、采訪收集指南等政策文件,逐漸從法律層面過渡到中長期戰略,再到更細化的優先事項,其數字化戰略呈現出“階梯式躍遷\"特征。本文主要研究DNB近20年來制定的戰略優先事項,調研時間為2024年10月,詳見表1。
通過分析其戰略優先事項,不難發現DNB數字化發展經歷了基礎建設期(2013—2016)、生態培育期(2017—2020)和服務深化期(2021—2024)。基礎建設期聚焦數字基礎設施標準化,完成從紙質目錄到MARC(機讀編目)格式的遷移;生態培育期數字化建設已經逐漸成為圖書館的核心活動,通過推動跨機構數據共享,構建德國數字圖書館平臺,實現文化資源的全域整合[;到了服務深化期借助引入人工智能優化用戶畫像,開發按需數字化服務系統,服務響應效率提升 40%[11] 。總體來看,政策工具的演變折射出DNB對數字化轉型的認知深化:從技術工具導向轉向服務生態構建,最終形成“用戶需求—技術響應一制度保障”的閉環系統,數字化建設呈現出從初步探索到深度整合,再到全面數字化和服務優化的趨勢。
2.2數字平臺創新:技術生態的協同性構建
德國數字圖書館平臺(DeutscheDigitaleBiblio-thek,簡稱DDB)是一個由德國聯邦政府倡導,地方政府支持,普魯士文化遺產基金會負責管理的數字文化檢索服務平臺。2009年12月,通過德國數字圖書館管理和資助協議,為DDB建設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2010年,“專家協作網絡\"(Kompetenznet-zwerk)成立,負責承擔數字圖書館的具體建設工作。2012年11月,DDB測試版上線;2014年3月,正式版發布。DDB平臺的架構體現了“聯邦制協同\"特色:在資源層,聚合了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的310萬數字對象,采用多種元數據標準(如Z39.50、DCMI、OAI-PMH、MARC-XML等),結合開放標準、語義網技術和模塊化架構,實現了異構資源的互操作,為未來數字圖書館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服務層,DDB通過開放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與開發者社區緊密合作,吸引了眾多第三方機構參與開發語義檢索插件。這些插件基于自然語言處理(NLP)、知識圖譜和機器學習技術,顯著提升了用戶的檢索體驗。根據用戶測試數據,語義檢索功能的引入使檢索準確率從 85% 提升至 92% 。在治理層,DDB設立涵蓋政府、學界與企業代表的數字文化委員會,以確保技術決策的公共價值導向。DDB運行模式突破了傳統圖書館的封閉架構,通過“技術開源化 .+ 治理多元化\"構建了可持續的數字生態系統。
2.3按需數字化服務出新:用戶價值的穿透性實現
按需數字化服務(Digitalisierungs service on Demand)是DNB為用戶讀者提供的數字化服務內容之一。對于讀者用戶來說,使用按需數字化服務時,只需通過交互式平臺提交定制請求,等待審核通過后,系統自動生成非約束性的成本估算和預計處理時間(2周至2個月),完成支付后即可收到數字化副本,并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下載PDF(PortableDocumentFormat的縮寫,意思是“便攜式文檔\")文件;對于圖書館來說,DNB鼓勵數字媒體作品的權利持有人向DNB授予作品使用權,通過簽署授權協議,明確授權的范圍、條件和期限。權利持有人向DNB提供作品的副本及有關的元數據,方便編目和數字化訪問[13]。同時,DNB采用區塊鏈技術追蹤數字副本流向,版權糾紛率下降 65% 。按需數字化服務因其廣泛的適用性、個性化的定制服務及透明高效的運作方式,成為DNB的熱門服務之一。它不僅為用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性,還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為館藏的長期保存提供了更為可靠的保障。這種服務模式打破了傳統界限,既實現了資源的靈活配置與高效利用,又進一步推動了知識的傳承與發展。
2.4風險治理革新:數字韌性的系統性鍛造
為提升圖書館應對災害的能力并確保資源的長期保存,國際圖聯(IFLA)在《災害準備和規劃:圖書館與檔案館指南》,即《圖書館災難應對手冊》中明確提出:“確保圖書館和檔案資料,無論出版與否,都將以可查閱的形式保存盡可能長的時間。\"這一目標強調了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重要性。DNB在制度層面,制定了《2017—2020年數字化戰略》,對發展目標、資源長期保存、對外合作交流等做了相關規劃[14]。同時,DNB啟動了國家級項目一德國長期存儲數字資源網絡(nestor),匯聚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研究機構及大學等各方力量[15,致力于數字資源的長期保存[。在數據存儲方面,DNB采用比特流保存和仿真(EMiL項目)兩種方式。比特流保存通過創建多個副本并存儲于不同介質(如外接硬盤、云存儲等),結合定期校驗,防止數據因介質老化而損壞[7,儲存流程如圖1所示。EMiL項目為存儲在CD-ROM上的20世紀90年代多媒體對象(如數字百科全書或交互式藝術品等),提供仿真舊系統的訪問框架,使用戶能夠通過現代瀏覽器訪問這些瀕臨丟失的數字資源[18]
3對我國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和發展的啟示
3.1加強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政策框架
在圖書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政策創新是推動其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十三五\"以來,在國家和行業層面已陸續印發了《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數字圖書館服務政策指南》等政策文件,但文件中關于數字化建設的目標還缺乏具體的、可衡量的標準。因此,一要確保政策的連貫性,不僅在時間維度上統籌長期目標與短期行動,更在實施細則、目標設定等方面確保穩健可持續,還在實施路徑上系統推進區域布局與時間演進的協調統一;二要確保政策的適應性,要根據實際情況變化不斷創新優化政策內容,如DNB在《2021—2024戰略優先事項》中更加注重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的成熟應用,以及新興技術如人工智能在圖書館服務中的應用;三要確保政策的可行性,秉承“由點及面、由淺入深\"的發展戰略,不盲目追求數字化建設規模的擴張,而是專注于細節的打磨和服務品質的提升。
3.2推進跨區域協同,廣泛開展合作交流
通過與不同領域的組織和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圖書館能夠借助外部資源推動其數字化和智能化的轉型,從而豐富和擴展其提供的數字化智能服務。DNB與比勒費爾德學術搜索引擎[歐洲研究圖書館聯盟[20、哥廷根大學圖書館[2等在數據檢索、數據庫搭建、個性化服務等方面達成合作協議。與德國相比,我國合作交流的深度和廣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豐富合作的內涵和形式。
一是強化館際合作,強化國家圖書館與地方圖書館、區域間圖書館的行業協作,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和專長,推動數據共享與資源共用;二是強化跨行業合作,加強公共圖書館與政府機構(版權局、數據局等)、行業部門(博物館、檔案館等)科研院所和技術公司間的合作關系。通過跨部門合作,積極爭取政策支持、資金援助、技術支持和資源共享,以促進多領域力量的融合,拓寬數字化轉型的方法和手段;三是強化國際合作,積極參與世界數字圖書館、文化遺產數字化等國際項目,為教育工作者、學者和市民提供豐富資源,加強伙伴機構的能力建設,以消弭國家之間的“數字鴻溝”
3.3以用戶為中心,持續優化個性服務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發展,用戶對圖書館數字服務的期望越來越高,他們希望獲得更加便捷、快速、定制化的服務。圖書館數字化建設開始向智慧化、個性化方向發展22。數字圖書館個性化建設不僅是技術的升級,更是服務理念的深刻轉變。它要求圖書館從傳統的資源服務導向轉變為用戶服務導向,從單體應用系統轉向微服務應用系統,實現圖書館業務的全流程智慧化管理、知識資源的全網立體集成、知識服務生態鏈條的全域聯通、學習閱讀空間的線上線下虛實交互。因此,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提升和改進圖書館個性化數字服務。
一是加強技術研發資金保障。圖書館要積極爭取政府、機構、企業等多渠道的資金支持,確保在設備更新、用戶建模技術、專業技術人員團隊等關鍵環節有足夠的投入。二是強化數據管理與分析。建立完善的數據采集機制,構建讀者的用戶畫像,通過運用數據分析和過濾算法技術,找到與用戶需求相匹配的館藏資源,從而實現個性化推薦。三是注重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一方面,加強加密、匿名化、數據脫敏等隱私保護技術的應用,防止數據泄露、篡改和丟失,保護讀者的身份信息、借閱記錄、搜索歷史等敏感數據;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圖書館個性化數字服務隱私保護政策和機制,明確收集、使用和保護讀者數據方面的責任和義務,并及時向讀者公開隱私保護政策。四是聚焦用戶體驗與反饋。注重用戶體驗設計,建立反饋機制,對合理的建議進行采納和改進,增強讀者的參與感和滿意度。
3.4建立風險防范措施,強化韌性保障
在圖書館數字化建設過程中,技術問題、版權問題、用戶隱私問題及數據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因此,為了保障圖書館數字化服務能夠長期、高效地發展,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顯得尤為關鍵。國家層面應主持搭建類似德國nestor的跨館別國家級數字資源長期存檔和長效利用的信息網絡,制定圖書館行業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技術標準和規范,并不斷更新改進。數據采集要注重合法性、完整性,盡量選擇高性能、多樣化、可擴展的存儲設備和技術方案,防正未經授權的訪問和版權侵犯。同時,在整個數字化建設的過程中,圖書館還需要考慮技術變革帶來的挑戰,定期更新、維護和升級系統,以適應新技術和用戶需求。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對于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成功至關重要,它不僅能夠保護圖書館的數字化資產和用戶的利益,還能夠確保圖書館在數字化時代的可持續發展和競爭力。
4結束語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圖書館作為知識保存與傳播的核心樞紐,其轉型發展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命題。通過分析德國國家圖書館數字化發展的轉型歷程,不難發現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絕非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要在制度設計、技術應用、服務創新和風險防范等方面形成有機統一的整體。因此,本文提出我國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和發展的策略:不斷強化頂層設計的系統性和前瞻性,打破行業壁壘,構建協同機制,通過資源共建共享實現整體效能的最大化;堅持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推動服務模式從“千人一面\"向“千人千面\"轉變;通過建立完善的風險防控體系,確保數字資源的長期可獲取性和安全性,從而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圖書館數字化發展代爾。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 決定[EB/OL].(2024-07-21)[2025-01-09].https://www.gov.cn/ zhengce/202407/content_6963770.htm?sid_for_share=80113_2.
[2]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召開資源建設專家座談會[EB/OL]. (2019-06-17)[2025-01-09].https://www.ruc.edu.cn/news/campus/buchu/45459.html.
[3]朱敏琦.我國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使用情況的調查與分析 [J].管理觀察,2016(10):109-111.
[4]徐健暉.《德國國家圖書館 2017—2020優先戰略》的解讀 與啟示[J].圖書館,2018(10):106-111.
[5]唐玉屏.德國國家圖書館數字資源采訪策略的規劃與實施 [J].圖書館學研究,2016(14):74-79.
[6]閆健.德國國家圖書館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研究與思考[J]. 山東圖書館學刊,2023(3):103-107.
[7]閆健.德國數字圖書館建設實踐及特色[J].數字圖書館論 壇,2022(2):53-59.
[8] Deutsche National Bibliothek JAHRESBERICHT 2023[EB/ OL].(2024-05-22)[2025-01-09].https://jahresbericht.dnb. de/Webs/jahresbericht/SharedDocs/Downloads/EN/2023kurzver sion.pdf?__blob=publicationFileamp;v=3.
[9] Deutsche National Bibliothek STRATEGISCHE PRIORIT? TEN 2013-2016[EB/OL].(2014-03-05)[2025-01-09].ttps: //d-nb.info/1050432266/34.
[10]Deutsche National Bibliothek STRATEGISCHE PRIORIT? TEN 2017-2020[EB/OL].(2017-02-16)[2025-01-09].http:// d-nb.info/1126595101/34.
[11]Deutsche National Bibliothek STRATEGISCHE PRIORIT? TEN 2021-2024[EB/0L].(2021-01-07)[2025-01-09].https: //d-nb.info/1224706528/34.
[12]閆健.《德國國家圖書館2021—2024年優先戰略》解讀與 思考[J].圖書館學研究,2023(3):93-101.
[13]Deutsche National Bibliothek Digitalisierungs service on Demand [EB/OL].(2024-09-30)[2025-01-09].https://www. dnb.de/DE/Benutzung/DoD/digitalisierungsservice_node.html.
[14]Deutsche National Bibliothek Digitisation Strategy of the German National Library 2017-2020[EB/OL].(2019-06-13) [2025-01-09].htps://www.dnb.de/SharedDocs/Downloads/ EN/ Professionel/Services/Digitalisierung/digitalisierungsstrate gie2017bis2020.pdf?__blob=publicationFileamp;v=3.
[15]NESTORE V.KOMPETENZNETZWERKLANGZEITARC HIVIERUNG [EB/OL].(2021-05-18)[2025-01-09].https:// www.dnb.de/DE/Professionell/ProjekteKooperationen/nestor/ nestor_node.html.
[16]nestor Handbuch[EB/OL].(2010-07-05)[2025-01-09].http: //nestor.sub.uni-goettngen.de/handbuch/artikel/nestor_handb uch_artikel_411.pdf.
[17]Bitstream preservation amp; Speichermedien[EB/OL].(2014- 08-11)[2025-01-09].https://wiki.dnb.de/plugins/servlet/mobile? contentId=95651771#content/view/95651771.
[18]Project EMiL-Emulation ofMultimedia Objects [EB/OL]. (2016-07-20)[2025-01-09].https://services.phaidra.univie.
ac.at/api/object/o:503170/download.
[19]German National Library cooperatingwith BASE search engine[EB/0L].(2017-09-05)[2025-01-09].https://www. dnb.de/DE/Ueber-uns/Presse/ArchivPM2017/pmBase.html.
[20]Heritageof thePrinted BookDatabase(HPB)[EB/OL].(2018- 01-11)[2025-01-09].https://www.cerl.org/resources/hpb/main.
[21]And the beat goes on - Die Zusammenarbeit von GND und Text+[EB/OL].(2022-09-06)[2025-01-09].https://wiki.dnb. de/pages/viewpage.action?pageId=253800499.
[22]劉柏嵩,楊春艷,殷文婷,等.智能技術驅動下的圖書館服 務現代化:轉型與創新[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4,42(4):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