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5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711(2025)03-0014-04
作為一名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的教育改革思想蘊含著時代的光輝,對新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發揮著重要指導作用。在世界各國教育改革大潮涌動、現代教育技術積極融入教學改革的今天,更加深入系統地研究毛澤東教學改革思想具有重要意義。
一、毛澤東教學改革思想的緣起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盵]毛澤東的教改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的折射,是在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實踐中產生的創新思想。
教育權的問題需要解決。毛澤東對于教育權的態度與其心態的轉變有很大關聯。對于俄國革命,毛澤東早期從中體會到的是溫和的“呼聲革命”,他贊成“無血革命”,欣賞克魯泡特金的無政府主義。后來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毛澤東對十月革命的體會愈深,開始認同列寧的武裝革命的理念。相應地,在教育上,毛澤東指出:“資本家久握教育權,大鼓吹其資本主義,使共產黨人的共產主義宣傳,信者日見其微?!盵14毛澤東認為,首先要擁有教育的話語權,掌握教育權,才能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
全國文盲率偏高。革命戰爭時期,我國 80% 以上的人口為文盲。面臨這樣嚴峻的現狀,毛澤東結合中國革命實際,提出要進行文化教育的改革。新中國成立初期,基礎教育薄弱, 80% 以上的人口是文盲,農村的文盲率更是高達 95% 以上,掃除文盲是當時十分迫切的任務。在新中國成立前夕起到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明確了實行普及教育等一系列重要政策導向,提出要大力進行改革,發展教育。毛澤東呼吁社會各界注重教育的普及與發展,1950年,他在《人民教育》創刊號上題詞:“恢復和發展人民教育是當前重要任務之一。”[2]213
學生缺乏勞動實踐。長期脫離勞動實踐,學生在生活中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導致諸多不良后果,例如,理論脫離實際、理論知識難以運用、就業率低、身體素質低下等。1939年,毛澤東在五四運動20周年紀念大會上講到:“現在全國廣大地方的學校,革命理論不多,生產運動也不講?!盵2]63 -64他呼吁廣大青年向延安的青年模范學習,積極參與生產勞動和革命運動,主動將理論知識在實踐中進行檢驗和發展。學生的身體健康也是毛澤東關注的重點,他曾在《體育之研究》中指出:“國力衰弱,武風不振,民族的體質日漸輕細,這是很可憂的現象?!盵3]毛澤東提倡人們重視體育,加強體育鍛煉,強化體質。他不僅強調學校師生要體育鍛煉,重視社會民眾的體質發展,還十分關注和鼓勵新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
二、毛澤東教學改革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兩個必須”
指導思想是開展工作必須遵循的總原則、總要求、總體方略,是推行政策措施的行動指南。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關乎教育工作的總政策,關系政權的鞏固和社會的發展。1958年,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明確指出:“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2]273這一指導思想貫穿毛澤東教學改革的總過程,是研究其教學改革思想首先要論述的重要內容。
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在社會發展的各個時期,毛澤東論述教育問題時都是以此為基本出發點的,在改革實踐中始終堅持貫徹落實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這一基本原則。毛澤東十分重視教育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結合中國革命的任務制定教育發展的方向,大力發展教育,使教育為革命戰爭服務,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在教學改革的實踐中,毛澤東堅持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的原則。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為了使教育為反帝反封建的階級斗爭服務,毛澤東大辦工農教育,倡導工農解放思想??谷諔馉帟r期,為了適應全面抗戰的需要,毛澤東創辦抗日軍政大學,實行愛國、國防教育政策。解放戰爭時期,為了給社會建設儲備力量,毛澤東大力開展干部教育。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指出,教育要為工農服務,為生產建設服務。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這一思想在新中國社會建設的一系列工作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經過實踐證明是符合馬列主義教育原理和中國教育實際的,也是新時期需要結合實際繼續堅持和發展的。
教育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這是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重要原理。毛澤東結合我國實際情況豐富和發展了這一理論,科學地解決了怎樣培養人的問題,并指出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培養人的基本途徑。毛澤東強調,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要“走出去”,學生和教師都要深入實踐,理論才能轉化為實踐的真知。1958年,毛澤東提出:“勞動人民要知識化,知識分子要勞動化。”[2]273教育與工農民眾相結合,有助于普及教育的發展。1958年8月13日,毛澤東在視察天津大學時指出:“學生要勤工儉學,教師也要搞?!盵4]22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互轉化,不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有益于身心健康。因此,毛澤東提倡半工半讀,贊揚“一面學習,一面生產”的模式,認為這樣有利于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結合,有利于全面發展。
(二)改革學制:縮短學制
毛澤東提出教學要改革,首先是改革學制。1966年5月7日,毛澤東在給林彪的回信中提出:“學制要改革,教育要革命?!?[4]3991968 年,毛澤東在\"七二一\"指示中再次提到了這一改革理論。他認為,學校的修學年限過長,會阻礙學生與實際接觸。學生長期脫離實際,僅僅沉浸在書本知識中,容易故步自封。他說:“從小學到大學,一共十六七年,二十多年看不見稻、梁、菽、麥、黍、稷,看不見工人怎樣做工,看不見農民怎樣種田,看不見商品是怎樣交換的,身體也搞壞了,真是害死人?!盵5]492關于學制縮短后的措施,毛澤東也進行了全面的研究論述。他認為,初中生畢業后,年齡尚小還不能參軍,但可以到軍營進行鍛煉;高中畢業生則可以先到社會中參加生產勞動,再回學校繼續讀書。
(三)改革教學內容:少而精
教學內容的改革,主要指課程和教材的改革。舊式教育中課程門類太多,“密如牛毛”,學生課業負擔重。毛澤東主張精簡課程和教材,內容要少而精,從而高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吧佟笔侵笢p少不必要的課程和教材內容,選擇符合學生實際的課程內容進行授課?!罢n程講得太多,是煩瑣哲學,煩瑣哲學總是要滅亡的?!盵5]23“課程多,害死人。”“精”是指突出重點內容,增加必要的實踐課程,并且在初期要重視和確保這些實踐課程的開展,提升教學效率。除此之外,毛澤東還極其重視體育。他認為體育是配合智育和德育進行的,而智育和德育都寄托于身體,一定要重視體育鍛煉。古時人們大多看重德育和智育,卻忽視體育。開辦學校后,雖然有些學校開設了體育課,但是實施效果并不理想。針對這種狀況,毛澤東提出中學和中等以上教育應該德智體三育并重,不能僅僅偏向智育一個方面,要使學生體魄強健,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四)改革教學方法:反對注入式教學法
毛澤東批判注入式教學法,提倡啟發式教學法,主張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引領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毛澤東創造性地將自己的“教授法”概括為十大教授法,其中,啟發式居于首位,并且特別強調“廢止注入式”。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多次提到要改革教學方法。針對大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念講義、學生抄講義的現象,毛澤東在一次講話中指出,“你們的教學就是灌”[5]83,這樣會束縛學生思想,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他多次明確提出要廢止注入式教學,主張教師把講義印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看、去研究。毛澤東還指出,教師也應不斷學習提升。教師只有自己把知識融會貫通,才能更加靈活地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才能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知識引領和思想啟發。
(五)改革學習方法:倡導自主學習
毛澤東一貫提倡學生主動學習,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他本人也堅持自主學習,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毛澤東的教學風格就出自他的學習風格,他在學習上的求知欲非常強,且肯下苦功,“不動筆墨不看書”,形成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教學改革中,毛澤東多次提及自學,“要自學,靠自已學”[5]97。在關于教育革命的一次談話中,毛澤東列舉了孔子、李時珍等名人自學成才的事跡,鼓勵大家自主學習。在學校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有利于學生畢業后的長遠發展。毛澤東多次鼓勵學生,尤其是高年級學生,要善于從老師的講稿中研究問題,培養自學能力。
(六)改革考試方法:題目公開
傳統教育中的考試,把分數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考試內容不符合實際,考試方法不靈活,限制了學生的發展。毛澤東十分不贊成這種考試制度,他認為這是一種八股文的考試方法,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應該完全改變。關于考試方法,毛澤東有一系列的論述:他主張靈活考試,“有些課程可以不考”;考試內容上,不要出怪題、偏題;考試形式上,要“題目公開”[6]??荚嚥灰蝗灰u擊,可以提前布置考題,由學生研究、看書去做。在評分制度上,教師不要苛求標準答案,可以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靈活性的打分,對于有創見的學生應該給予高分。學生在遇到不懂的題目,可以請教其他同學,自己把這個問題弄懂了就是有收獲。
三、毛澤東教學改革思想的當代啟示
毛澤東教學改革思想從當時中國的教育實際出發,系統地論證了學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習方法、考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思想,并在實踐中得到了檢驗。經過實踐的淬煉,毛澤東教學改革思想閃爍著真理的光輝,對新時代中國的教學改革具有極其重要的啟發意義。
(一)堅持將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學的最終目標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全面發展是指人的智力和體力經過全面的、自由的發展。毛澤東繼承了馬克思主義對人的全面發展思想,對我們新時代的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首先,要重視人才的道德教育。進行道德教育是教學工作的首要任務,通過多種方式加強教育對象的道德教育和素質教育。其次,培養現代化人才必須重視智育。加強教學方法和內容等方面的整合,提高教育對象的知識獲取能力。最后,體育能夠強健體魄,必須加強體育鍛煉。當前,學生在體質健康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應督促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將體能測試納入大學課程就是很好的舉措。體育是智育和德育的重要基礎,身體素質良好,才能更好地發展德和智,才能實現全面發展。
(二)堅持將理論聯系實際作為教學的基本原則
理論聯系實際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毛澤東強調:“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并且是更重要的學習?!盵7在教學內容中,可以適當增加社會實踐課程,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探究新的理論;在學制上,對于高校來說,合理安排學生畢業前的專業實習是十分必要的,學生可以檢測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是否符合社會的需求。當然,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也強調二者的均衡性,不能重理論輕實踐,也不能重實踐輕理論。學生既要夯實理論基礎,也要加強實踐能力鍛煉,二者相互結合、共促發展。學生不僅要在學校接受教育,在社會上也要接受長期教育。因此,在教學中教導學生善于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有利于其畢業后的長期發展和進步。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培養創新型人才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中之重。毛澤東強調的啟發式教學就是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培養全方位、多方面發展的人才。一方面,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提升自身能力。“教改的問題,主要是教員問題?!盵5]97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多樣性和主體性,有針對性地啟發引導學生,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學生要發揮主體作用,自主探索,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要有問題意識,善于在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教學要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
“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盵8]教學只有適應時代的需要,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新時代,我們在研究毛澤東教學改革思想時,切忌生搬硬套,要結合新時代的特點和發展要求去吸收借鑒。首先,與時俱進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教學應密切關注社會發展的需求,提升教學的預見性和創新性。其次,要培養適合新時代發展的人才,加強素質教育。教學應結合教育對象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最后,緊跟科技發展,掌握教學新技術。在教學中引入現代化設備,使課堂多元化,提升教學的專業性和趣味性。
[參考文獻]
[1]鄧小平論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毛澤東同志論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3]王燕士.“體育之研究”試譯[J].華南師院學報(社會科學),1959(2):32-40.
[4]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大事記(1949—1982)[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5]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1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8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228.[7]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81.
[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