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8.051
2018年4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正式印發《國家儲備林建設規劃(2018—2035年)》,明確提出到2035年,在全國范圍內建設2000萬 hm2 國家儲備林,以增強我國木材資源的戰略儲備能力,同時提升森林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1。這一規劃的實施,標志著我國在林業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方面邁出重要一步,為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提供了堅實的政策基礎。
廣東省肇慶市作為“岳山造林”光榮傳統的發源地,也是粵港澳大灣區森林面積最大、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城市,具備建設國家儲備林的良好基礎[2]。近年來,肇慶市積極響應國家儲備林建設戰略,與林地跨桂粵兩?。▍^的廣西國有三門江林場合作開展“100萬畝(約6.67萬 hm2 )高質量國家儲備林”建設,并取得顯著成效。然而,當前肇慶市國家儲備林建設在資金、技術、管理和政策等方面仍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制約國家儲備林建設的高質量發展。在此背景下,深人分析肇慶市國家儲備林建設的現狀、優勢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高質量發展策略,有助于推動肇慶市乃至全國的國家儲備林建設向更高層次邁進,實現林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1基本概況
1.1肇慶市國家儲備林建設的現狀
2017年,肇慶市被廣東省林業局列為全省兩個國家儲備林建設和林權收儲工作試點之一,肩負著探索廣東版國家儲備林建設模式的重任。根據總體規劃,肇慶市計劃分3期在全市范圍內建設20萬 hm2 的國家儲備林,總投資183億元,其中首期建設目標為6.67萬 hm2 ,投資55億元,按30年計算期進行測算,預計木材經營收益達93億元[3]。肇慶市國家儲備林項目主要針對樹種結構單一(純桉樹林或純松林等)、低質低效林等布局不合理的林分,以市場化方式承租收儲林地后,遵循適地適樹原則,選擇以鄉土樹種為主的良種壯苗,按照 4:4:2 比例配置短、中、長周期樹種,采用集約人工造林、現有林改培、中幼林撫育等培育方式,以塊狀混交方式,實施林分優化,改造培育大徑級用材林和珍貴樹種用材林,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國家儲備林基地。此外,肇慶市在適宜的收儲林地上,引種培育油茶優良品種,高質量開展油茶新造林和低效林改造,發展油茶種植基地,積極探索“儲備林 +,,, 發展模式,推動國家儲備林產業鏈發展。實際操作過程中,項目公司采取“邊收儲、邊改培、邊經營”的操作方式,實行集約化、基地化、規模化、標準化經營[4。截至2023年12月,肇慶市已完成國家儲備林項目立項4萬 hm2 ,成功融資授信16.2億元,建設國家儲備林2.23萬 hm2 ,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5]。
1.2肇慶市國家儲備林建設的優勢
肇慶市在國家儲備林建設方面具備顯著的自然條件優勢及林業資源優勢。從自然條件來看,肇慶市位于廣東省中西部,地處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境內年平均氣溫 21.8°C ,年平均降水量 1652.6mm ,年平均日照時間 1627.8h ,優異的氣候環境適合多種樹木生長。肇慶市地形以中低山丘陵為主,占該市土地總面積的 81% ,土層以厚層( 80cm 以上)及中層( 40~80cm )占大多數,土壤較肥沃,有機質含量一般在 3%~4% ,這使得肇慶市成為理想的國家儲備林建設基地[。此外,肇慶市林業資源優勢突出,作為國家森林城市,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森林資源面積超105.4萬 hm2 ,森林覆蓋率達 70.83% ,是粵港澳大灣區中林業用地面積最大、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城市,廣袤的林地面積為國家儲備林建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資金投入顯著短缺
在肇慶市國家儲備林建設中,資金短缺是一個突出難題。國家儲備林建設周期較長,從林地流轉、種苗采購、撫育管理到森林培育成熟,需要漫長時間,資金持續投人壓力大。項目前期基礎設施建設如林區道路修建、防火隔離帶建設等,都需要大量資金啟動。地方財政雖有心支持,但受限于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對儲備林建設資金投人能力有限。社會資本因投資回報周期長、不確定性因素多,且林業產業風險相對較高,參與積極性不高。金融機構貸款門檻高,貸款手續煩瑣,進一步限制了資金來源,致使資金缺口較大,嚴重阻礙儲備林建設的規模擴張和質量提升。
2.2科技支撐力量薄弱
在肇慶市國家儲備林建設中,科技支撐的短板明顯。1)從技術應用層面來看,林木良種選育技術落后,難以培育出適應肇慶市復雜環境且生長迅速、材質優良的樹種,導致造林質量受限。在森林培育環節,智慧林業技術應用水平較低,多依賴傳統經驗,資源浪費嚴重且效果不佳。森林病蟲害防治手段單一,多依靠化學藥劑,不僅污染環境,還易使病蟲害產生抗藥性。2)從人才角度來看,肇慶市林業科研機構實力較弱,專業科研人才匱乏,缺乏持續創新能力,基層林業技術推廣人員專業知識老化,無法將前沿技術傳遞給一線從業者,極大地制約儲備林建設的效率和質量提升。
2.3 經營管理水平不高
肇慶市國家儲備林在經營管理方面存在明顯不足。1)經營理念較為傳統,部分管理人員和林農缺乏對市場需求變化的敏銳洞察力,過度依賴單一木材產品,忽視森林資源的多元化開發利用,如森林康養、生態旅游等潛在價值未得到充分挖掘。2)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科學的森林資源監測體系,難以實時掌握林木生長狀況、病蟲害發生趨勢等信息,導致決策缺乏精準數據支持。3)在森林撫育環節,未能嚴格按照技術標準進行間伐、修枝、施肥等作業,林分結構不合理,影響林木生長質量,降低儲備林的綜合效益。
2.4政策扶持力度不夠
肇慶市國家儲備林建設雖有政策支持,但扶持力度仍顯不足。1)在財政補貼方面,補貼標準較低且發放流程煩瑣。目前對造林、撫育的補貼額度難以完全覆蓋實際成本。例如,新造林的種苗采購、人工種植費用,補貼僅占較小比例,影響林農和企業參與的積極性;而補貼資金審批環節多、周期長,常使資金不能及時到位,延誤項目推進時機。2)土地政策執行方面存在阻礙。儲備林建設需要大規模整合林地,然而部分地區土地流轉政策細則不完善,林地權屬復雜,涉及農戶多,確權難度大,導致土地流轉效率低,增加建設成本與協調難度。3)稅收優惠政策存在短板。林業企業在木材加工、銷售環節未得到足夠的稅收減免,壓縮了利潤空間,降低了其參與儲備林建設與產業發展的熱情。4)金融支持政策不夠完善。林業項目周期長、風險大,金融機構對林業貸款審批嚴格,貸款額度受限、利率較高,且缺乏針對林業的風險分擔機制,使得企業和林農融資困難,嚴重制約國家儲備林建設規模的擴大。
3 高質量發展對策
3.1 創新資金籌集機制
為解決國家儲備林建設的資金難題,肇慶市需要創新資金籌集機制。1)積極爭取上級財政支持,加大對國家儲備林建設專項補貼的申請力度,確保更多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投入,用于林地流轉、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研發等關鍵環節。2)肇慶市可借鑒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通過發行綠色債券、設立林業產業基金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國家儲備林建設[8]。3)可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模式、林權抵押貸款、碳匯交易等金融創新模式,為項目建設提供多元化的資金支持,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例如,封開縣通過“整鎮推進”模式,將碎片化的森林資源整合后整體出租給項目公司,不僅提高了林地流轉效率,還給當地村民和村集體帶來了穩定的收入,同時為項目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
3.2加大科技支撐力度
強化科技支撐是保障肇慶市國家儲備林高質量發展的關鍵。1)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產學研聯合創新平臺,針對鄉土樹種選育、培育技術等難題開展專項研究。同時,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力度,通過舉辦技術培訓班、現場示范、與先進的林業公司合作等方式,將先進的林業技術推廣到基層,如因地施策實施機械化營造林、推廣利用無人機巡查林區等。2)注重人才培養與引進,制定優惠政策吸引高層次林業科技人才,同時加強本土人才培養,定期組織技術人員參加學術交流,提升其專業素養,為儲備林建設提供堅實的科技人才保障,推動建設邁向更高水平。
3.3提升經營管理水平
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是促進肇慶市國家儲備林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1)更新經營理念,樹立可持續發展與多元化經營意識,積極探索森林資源的多功能開發,如結合當地自然風光開展森林生態旅游項目,拓展林下經濟,發展特色種植養殖。2)加強管理信息化建設,引人先進的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建立完善的森林資源動態監測系統,實時收集和分析林木生長、病蟲害等數據,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3)嚴格執行森林撫育技術標準,定期組織專業人員對林分進行科學撫育,優化林分結構,提高林木質量和蓄積量,從而提升國家儲備林的整體經營管理效益。
3.4完善政策扶持體系
完善政策扶持體系對促進肇慶市國家儲備林建設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1)在財政補貼政策上,政府應提高補貼標準,根據林地類型、樹種特性、經營成本等因素,制訂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的補貼方案,確保補貼能切實減輕國家儲備林建設主體的資金壓力,激發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同時,簡化補貼發放流程,建立高效的審核機制,使補貼資金能夠及時足額發放到林農和企業手中。2)在土地政策方面,需要進一步細化王地流轉細則,明確林地權屬界定和簡化林權流轉程序,設立專門的土地流轉服務機構,負責協調、處理林地流轉過程中的各類問題,加快土地流轉速度,降低流轉成本,為儲備林規?;ㄔO提供保障。3)在稅收政策上,應加大對林業企業的稅收優惠力度。對從事國家儲備林建設、木材加工及相關產業的企業,在增值稅、所得稅等方面給予更大程度的減免,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促進林業產業發展壯大。4)在金融政策方面,政府應引導金融機構開發更多適合林業的信貸產品,降低貸款門檻,提高貸款額度,給予優惠利率。同時,建立林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分擔金融機構的貸款風險,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國家儲備林建設的資金支持力度,推動肇慶市國家儲備林建設高質量發展。
4結語
肇慶市國家儲備林建設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面臨資金投入不足、科技支撐薄弱、經營管理不善及政策扶持力度不夠等諸多問題和挑戰。創新資金籌集機制、加大科技支撐力度、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及完善政策扶持體系等一系列高質量發展對策的實施,有望解決肇慶市國家儲備林建設過程中的瓶頸問題,推動國家儲備林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然而,國家儲備林建設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科研院校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持續關注和解決建設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推動國家儲備林建設朝著更高質量的方向發展邁進。
參考文獻:
[1] 于天飛,夏恩龍.我國林產工業實現碳中和的基本策略[J].林草政策研究,2021,1(3):10-15.
[2] 鄭峰霖,古佳瑋,盧德浩,等.肇慶市森林碳儲量與碳密度動態變化研究[J].林業與環境科學,2023,39(6):82-88.
[3] 佚名.林中探路為國儲綠:肇慶創新推進國儲林建設[EB/OL].(2023-07-18)[2025-03-01].https://www.zqcbl.cn/show-357.html.
[4] 李香林.以國有林場改革為契機助力國有林場轉型發展:以肇慶市屬國有林場改革為例[J].中南林業調查規劃,2020,39(1):11-14.
[5] 盧逸軒[肇慶]推進“六個一”工程,將“含綠量”轉為“含金量”[EB/OL].(2023-12-20)[2025-03-0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5783279564193463amp;wfr=spideramp;for=pc.
[6] 鄧小玲,宋玉龍.中亞熱帶森林林分質量影響因子研究[J].林業與環境科學,2023,39(6):113-118.
[7] 肇慶市農業農村局.發揚“岳山造林”光榮傳統鋪展綠美肇慶生態畫卷[EB/OL].(2023-02-21)[2025-03-01].https://www.zhaoqing.gov.cn/zqnyncj/gkmlpt/content/2/2813/post_2813562.html#21233.
[8]凌壽勇,林萬.廣西國家儲備林建設現狀及高質量發展對策[J].南方農業,2023,17(24):160-162.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