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763.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8.067
廣西位于我國南部,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和優越的氣候條件,適宜種植桉樹。近年來,(以下簡稱博白林場)桉樹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按樹產業發展迅速,但同時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尤其是蟲害的危害日益突出。蟲害不僅影響桉樹的生長與產量,還導致森林生態系統失衡,影響林地的持續生產能力。因此,如何有效防治桉樹蟲害,保障桉樹健康生長,已經成為桉樹種植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1博白林場概況
博白林場位于市博白縣,創建于1962年,隸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博白林場內設12個職能機構及10個二層管理機構,下轄9個營林分場、1個林業科研所和5個全資子公司。長期以來,博白林場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致力于森林資源的高效培育、管護。在桉樹種植方面,博白林場已形成規模化的產業效應,成為廣西重要的桉樹種植基地。自2003年至2020年,博白林場桉樹人工林面積從
擴展至 25000hm2 ,年平均 667m2 生長量已從 1.5m3 增長至 2.5m3 ,表現出良好的增產潛力。
2博白林場按樹主要蟲害及其發生原因
2.1主要蟲害種類及其危害
博白林場桉樹蟲害種類繁多,分布廣泛,為害嚴重,影響了桉樹的生長及木材的經濟價值[]。蟲害的出現致使博白林場桉樹生長緩慢,嚴重時導致桉樹死亡,影響了林場的經濟效益。
博白林場桉樹主要蟲害有油桐尺蛾、大茸毒蛾、桉小卷蛾、白裙赭夜蛾、同安鈕夜蛾、桉蝙蛾、咖啡豹蠹蛾、白蟻、金龜子、蟋蟀、螻蛄及桉樹枝癭姬小蜂等。桉樹蟲害的種類涵蓋了食葉性、蛀干性、食根性及寄生性等多個類型,每種害蟲的為害方式及發生規律各不相同。
食葉性害蟲主要有油桐尺蛾、大茸毒蛾、白裙赭夜蛾、同安鈕夜蛾及桉小卷蛾等,以啃食桉樹葉片為主,影響桉樹的光合作用和營養積累,致使桉樹生長明顯受阻,嚴重時導致整片桉樹林葉片被啃食殆盡,形似火燒[2]。
蛀干性害蟲主要有桉蝙蛾、咖啡豹蠹蛾等,以幼蟲鉆蛀桉樹樹干取食木材,影響桉樹水分和養分的輸送,嚴重時樹干易風折,甚至整株死亡。
食根性害蟲主要有白蟻、金龜子、蟋蟀、蟠蛄等,咬食桉樹幼苗和幼樹的根系,導致根系受損,影響桉樹對水分、養分的吸收,嚴重時致使桉樹幼苗死亡。
寄生性害蟲主要有桉樹枝癭姬小蜂,以幼蟲在桉樹的葉片、葉柄、芽、嫩梢等部位寄生。受害部位會形成明顯的蟲癭,導致桉樹生長點受抑制,新芽、嫩梢無法正常生長,嚴重影響桉樹的生長量和木材質量,導致林分產量降低。
2.2 蟲害發生原因
博白林場桉樹蟲害的發生并非偶然,而是受到自然因素、人為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多重影響。1)自然因素。博白林場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為桉樹害蟲的繁殖提供了適宜環境。林場年均降水量超過 1600mm ,且溫度常年維持在 22~28°C ,濕度較高,這些氣候特點為昆蟲的生長繁殖提供了適宜環境。蟲害發生的高峰期通常與雨熱季重合,蟲卵的孵化與幼蟲的生長均受氣候變化的影響[3]。2)人為因素。博白林場單一桉樹品種的大規模種植,是蟲害發生的重要影響因素。同時,密植的桉樹栽培模式使得林地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降低,害蟲的天敵數量不足。此外,在部分林區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未能及時進行蟲害監測與防控,導致蟲害蔓延趨勢未得到有效控制。3)生物因素。桉樹的生物學特性也是蟲害高發的重要原因。博白林場栽種的桉樹品種多為速生品種,生長速度較快,木材較嫩,易吸引昆蟲為害。部分品種抗性較弱,容易受到害蟲的侵襲。
3博白林場按樹蟲害防治技術
3.1 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防治技術是桉樹蟲害防治的有效手段,主要利用自然天敵來控制害蟲數量,以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在博白林場桉樹蟲害防治中,要根據不同蟲害類型選擇不同的防治策略。1)天敵引入與釋放。可以引入桉樹害蟲的天敵,利用天敵的自然捕食或寄生作用來抑制蟲害的發生[4。在博白林場,針對油桐尺蛾等害蟲,可以引入寄生蜂,每公頃年釋放量控制在1萬~3萬只,年釋放頻次應為 2~3 次。同時,應選擇適宜的釋放時間,可以在害蟲孵化的高峰期進行釋放,最佳釋放時間為害蟲卵孵化后 1~2d ,具體根據蟲情變化調整釋放量與釋放時間。另外,可以引入斑鳩、杜鵑等鳥類防治金龜子;釋放寄生蜂如孟氏夸姬小蜂、克氏瑟姬小蜂防治桉樹枝癭姬小蜂。2)病原微生物的應用。例如,在防治油桐尺蛾、大茸毒蛾等食葉害蟲時,使用白僵菌 100~150g?hm-2 、蘇云金芽孢桿菌1.5kg?hm-2 等噴施桉樹葉片及其周圍環境。噴施時間應選擇在蟲害發生高峰期,通常在濕度較高的清晨或傍晚進行施藥。另外,可以使用綠僵菌 1.0kg?hm-2 防治桉蝙蛾、咖啡豹蠹蛾等蛀干性害蟲,噴施時間應選擇在害蟲蛀干初期。
3.2 化學防治技術
化學防治技術是指使用化學藥劑來有效控制桉樹蟲害。對于博白林場,需要根據蟲害類型合理選擇化學藥劑,以確保防治效果最大化。1)對于桉樹枝癭姬小蜂,應選擇內吸性殺蟲劑如 10% 吡蟲啉可溶性顆粒劑1000倍液或 5%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進行噴施防治。噴灑時間應選擇害蟲初孵化期,且建議在清晨或傍晚濕度較高時噴施。根據蟲害的發生密度,重復噴施 2~3 次,每次間隔7~10d2 )桉小卷蛾的防治可以選用具有強內吸性和觸殺作用的化學藥劑如 20% 氰戊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 10% 喹烯酮乳油1200倍液進行防治[5]。最佳施藥時間為濕度較高的清晨或傍晚。第1次噴灑應在害蟲孵化期進行,隨后根據蟲情發展情況可以在7d后進行第2次噴灑,蟲害嚴重區域可以根據蟲害的發生密度進行第3次噴灑,間隔時間在7d左右。3)桉蝙蛾和咖啡豹蠹蛾可以使用 25% 聯苯菊酯乳油1500倍液進行防治。應選擇在桉蝙蛾和咖啡豹蠹蛾成蟲羽化期的清晨或傍晚進行施藥。施藥后應進行藥效監測,以確保藥劑能夠達到防治效果。4)對于油桐尺蛾、大茸毒蛾,可以采用廣譜性殺蟲劑如 20% 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 25% 溴氰菊酯乳油1200倍液進行防治。應在害蟲發生初期進行噴灑,并在10d后進行二次噴灑。5)白裙赭夜蛾的防治可以使用 25% 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 40% 惡唑磷乳油1500倍液,噴灑時間應選擇白裙赭夜蛾幼蟲期。施藥周期應根據蟲情發生情況適時調整,通常每 7~10d 進行一次。6)白蟻的防治可以使用 10% 氯吡脲乳油1500倍液。施藥應在白蟻活動高峰期進行,通常在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施藥一次。
3.3 物理防治技術
物理防治技術是指利用物理方法干預害蟲的生長發育,能夠有效減少蟲害的發生,且對環境影響較小。對于博白林場,可以采取如下桉樹蟲害物理防治措施。1)使用捕蟲器誘殺害蟲。對于飛行性害蟲如桉蝙蛾、白裙赭夜蛾等,可以在林區設置性信息素誘捕器與光誘捕器,吸引并捕捉成蟲。對于性信息素誘捕器,應根據害蟲種類選擇不同的性信息素,如針對桉蝙蛾使用 3% 桉蝙蛾性信息素,針對白裙赭夜蛾使用5% 白裙赭夜蛾性信息素,每個誘捕器內放置 5mg 信息素。每公頃性信息素誘捕器的布設數量為 4~6 個,設置在距地面 2~3m 高的位置。光誘捕器使用功率為 20~30W 的紫外燈管,每公頃的布置數量為 1~ 2個,設置在距地面 2m 高的位置。捕捉時間應為20:00至次日2:00,以最大限度地捕獲成蟲。另外,可以使用利用黑光燈誘殺蟋蟀和蟠蛄成蟲;2)樹木網罩防護。可以使用細網罩或防蟲網防護桉樹,尤其在幼樹生長初期,防止害蟲如桉小卷蛾等對桉樹造成傷害[。網罩的網孔直徑應不大于 1mm ,以有效攔截大多數害蟲的侵入。網罩安裝時應覆蓋樹冠至樹干,并確保網布與地面之間有 10~15cm 的間隙,以防止網罩與地面接觸而導致網孔變形。網罩材料應選用耐候性強的聚乙烯或聚丙烯材質,使用壽命不少于3年。3)安裝粘蟲帶。可以在樹干上安裝粘蟲帶,防正白蟻、油桐尺蛾等爬上樹干為害。粘蟲帶的材料應選用具有強黏性且不易脫落的聚氨酯膠帶,帶寬為 10cm ,厚度為 0.5mm 。安裝時,粘蟲帶應距地面 10~15cm 確保能夠有效攔截爬行蟲害。4)懸掛黃色黏蟲板。為有效防治桉樹枝癭姬小蜂,可在林地懸掛黃色黏蟲板,通常每 10m 懸掛1塊,懸掛在距地面 2m 高的位置。
3.4農藝防治技術
農藝防治技術是指通過調整營林管理措施來優化桉樹生長環境,從而減少蟲害的發生。在博白林場,可以采用以下農藝防治技術,降低蟲害為害程度。1)合理調整種植密度。在博白林場,種植密度應根據桉樹品種、生長環境及蟲害發展情況來科學調整。每公頃種植密度應控制在 800~1200 株。調整密度時,應確保行距在 3.0~3.5m ,株距在 2.5~3.0m ,以確保桉樹之間光照、通風良好。2)實施混交種植。在博白林場,可以將桉樹與其他林木實施混交種植。混交種植能夠改善土壤結構,增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提高林場的抗蟲害能力。一般情況下,桉樹與針葉樹的混交比例為 1:2 ,與闊葉樹的混交比例為 1:1°3: 測王配方施肥管理。測定林地土壤的pH值、有機質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鉀含量、堿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及速效鉀含量等,根據測量結果合理施肥,同時增加有機質的施用量,既能確保桉樹更好生長,增強其抗病蟲能力,又能改良土壤,促進森林生態系統修復。4)及時清理林地雜草灌與腐木。林區內的雜草灌與腐木是蟲害傳播的重要源頭,應定期清理。每年春秋季節徹底清理一次林地,去除雜草灌、枯枝敗葉及腐木。對于有蟲卵的病殘枝葉,應徹底燒毀或深埋。
4結語
桉樹蟲害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博白林場生產經營的主要問題。多種蟲害的發生影響了桉樹的生長,還增加了林場的生產成本,降低了經濟效益。分析發現,自然、人為、生物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導致博白林場桉樹蟲害嚴重發生。博白林場需要采用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物理防治及農藝防治等一系列技術手段,減少蟲害對桉樹的損害,提高林場的經濟效益。未來,應進一步完善桉樹蟲害防治技術體系,探索更為高效和環保的防治手段,以實現桉樹產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美堅.桉樹人工林種植技術及蟲害防治方法探析[J].農村科學實驗,2024(1):132-134.
[2] 溫楚運.廣西國有黃冕林場桉樹造林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村科學實驗,2024(13):123-125.
[3] 農仕河.桉樹常見病蟲害的發生特征及針對性高效防治措施全面分析討論[J].種子世界,2025(2):192-194.
[4] 田小東,羅世軍.黃冕林場桉樹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村科學實驗,2024(23):139-141.
[5] 閉春鴻.速生桉樹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4(10):59-61.
[6] 覃海林.廣西高峰林場桉樹病蟲害防治技術[J]中國林副特產,2024(4):67-68.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