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788 文獻標志碼:A DOI: 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8.043
古樹名木是一個國家或地方悠久歷史與文化的象征,也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貴遺產和無價珍寶,具有重要的生態、歷史文化、社會和經濟價值[1。光澤縣作為福建省北部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的地區,擁有豐富的古樹名木資源。這些古樹名木不僅是當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研究該區域生物多樣性、歷史文化、氣候變化的重要素材。因此,對光澤縣古樹名木資源進行系統性的調查與統計,并進行特征分析,以期為古樹名木的保護及恢復提供翔實可靠的科研數據支撐。
1調查方法及范圍
1.1 調查方法及內容
筆者于2019年7—12月采取檔案資料查閱和實地踏查相結合的方法,對光澤縣古樹名木資源進行調查。實際踏查中,沿途記錄所有古樹名木信息,包括地理位置、物種名稱、樹齡、樹高、胸徑、冠幅、海拔、分布位置、生長勢、權屬、管護單位、坡向、坡度、坡位、土壤類型、保護現狀、歷史傳說、調查者及調查日期等,并拍照收集古樹名木影像素材。對于現場無法準確識別的物種,采集標本并向專業人士咨詢鑒定。
1.2 調查范圍
調查范圍主要包括光澤縣8個鄉鎮84個建制村和6個村級單位,調查對象主要包括位于路途兩側、村落附近、宅基周邊、風水林以及古樹群中的古樹名木,大面積林分中的古樹名木未列入調查范圍。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2.1古樹名木種類
在此次調查中,光澤縣共有古樹名木24科40屬53種1422株,其中古樹1421株、名木1株。在光澤縣1422株古樹名木中,裸子植物共計6科12屬13種293株,包括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南方紅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水 松(Glyptostrobuspensilis)、銀杏(Ginkgobiloba)、羅漢松(Podocarpusmacrophyllus)、榧(Torreyagrandis)及江南油杉(Keteleeriafortuneivar.cyclolepis)等;被子植物共計18科28屬40種1129株,以楓香樹(Liquidambarformosana)樟(Camphoraofficinarum)苦褚(Castanopsissclerophylla)、米(Castanopsiscarlesii)、貴州石楠(Photiniabodinieri)及羅浮錐(Castanopsisfaberi)等為主[2-4]。
2.2古樹名木樹齡及分布數量
在此次調查中,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樹木均被視為古樹。根據樹齡,將古樹劃分3個等級:樹齡在500年及以上的為一級古樹,樹齡在 300~499 年的為二級古樹,樹齡在 100~299 年的為三級古樹[5]。稀有或者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研究價值和紀念意義的樹木稱名木,名木沒有年齡限制[]。
光澤縣古樹名木樹齡及區域分布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從分布數量來看,司前鄉古樹名木最多,為254株,占比 17.86%; 杭川鎮古樹名木最少,為17株,占比 1.19% 。從古樹等級來看,三級古樹最多,在各鄉鎮均有分布,共計1184株;二級古樹在各鄉鎮均有分布,共計199株;一級古樹最少,在各鄉鎮均有分布,共計38株。
在此次調查中,光澤縣株數最多的古樹群是位于鸞鳳鄉饒坪村的天然馬尾松古樹群,面積約 8.53hm2 平均樹高 26m ,平均胸徑 110cm ,平均樹齡112年;古樹種類最多的古樹群是位于李坊鄉楊里村的古樹群,面積約 1hm2 ,平均樹高 19.3m ,平均胸徑 207cm ,平均樹齡148年,古樹樹種主要為南方紅豆杉;面積最大的古樹群位于司前鄉干坑村,古樹群面積約 10hm2 ,平均樹高 18.0m ,平均胸徑 180cm ,平均樹齡162年,古樹樹種主要為榧。

2.3 古樹名木長勢
根據古樹名木的長勢,可將古樹名木的狀態分為旺盛、一般、較差、瀕死。其中,樹木枝繁葉茂,生長正常為旺盛;樹木無自然枯損、枯稍,但生長漸趨停滯狀為一般;樹木自然枯梢,樹體殘缺、腐損,長勢低下為較差;樹木主梢及整體大部枯死、空干、根腐,只有少量活枝為瀕死[。根據以上標準,光澤縣生長狀態為旺盛、一般、較差、瀕死的古樹名木數量分別為601、643、159、19株,分別占比 42.3% ! 45.2% 、11.2% 、 1.3% ,古樹名木生長情況以旺盛和一般為主。
2.4 古樹名木區系
根據吳征鎰對中國種子植物分布區類型的研究,將光澤縣古樹名木40個屬劃分為8個分布區類型及5個變型(見表2)8。由表2可知,光澤縣古樹名木中,東亞和北美洲間斷分布屬最多,共計10屬,占比 25.0% ,較有代表性的為錐屬,其中羅浮錐、鉤錐(Castanopsis tibetana)、栲(Castanopsisfargesii)等是當地森林的主要組成部分;北溫帶分布屬有8屬,占比 20.0% ,較有代表性的為櫟屬與栗屬,其中青岡(Quercusglauca)為當地森林生態系統原生植被的優勢種群,白櫟(Quercusfabri)為次生林地的先鋒優勢種群,栗(Castaneamollissima)為當地風水林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有分布屬為3屬,分別為銀杏屬、水松屬、柳杉屬[9]。

在光澤縣古樹名木屬的分布區類型中,熱帶和溫帶分布屬共計占比 55% ,其中熱帶分布屬占比較大,達到 30% ,稍多于溫帶分布屬。這說明在屬一級層面上,光澤縣古樹名木熱帶屬性稍占優勢,并且符合光澤縣的亞熱帶地理位置的特性,屬正常的華東植物區系的組成,但在地理層面上與華南區系聯系緊密。
3 結論與建議
光澤縣古樹名木數量眾多、類型復雜,除部分地區古樹群分布相對集中,大部分古樹名木分布較為分散零星,給古樹名木的調查帶來了極大的不便。目前,光澤縣調查記錄在冊的古樹名木為1422株,其中古樹1421株、名木1株;按樹齡劃分,三級古樹最多,一級古樹最少,總體樹齡較小。
從生長勢來看,光澤縣古樹名木總體生長勢較好。生長旺盛的古樹名木601株,占 42.3% ,長勢一般的古樹名木643株,占 45.2% 。生長勢一般的古樹大部分處于三級古樹向二級古樹過渡的情況,由于其樹齡不斷增長,生長勢隨之減弱,樹木長勢逐漸由生長旺盛過渡到平穩生長。另外,光澤縣有 11.2% 和 1.3% 的古樹名木生長情況為較差和瀕死,原因主要是少數古樹名木受到病蟲害侵擾,導致其生長情況較差;小部分古樹名木生長過程中,受坡面塌方、水土流失、雷擊等自然因素影響,生長情況較差甚至瀕死。
在光澤縣古樹名木屬的分布區類型中,東亞和北美洲間斷分布屬最多,占比達到 25% ,緯度相同的情況下印證了兩地地理成分上的聯系性。從熱帶與溫帶的層面分析,光澤縣古樹名木熱帶屬性的屬稍多于溫帶屬性,但其中泛熱帶分布屬占比較高,說明熱帶屬性不純,符合當地亞熱帶氣候特征。
光澤縣擁有豐富的古樹名木資源,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在光澤縣古樹名木管護工作中存在管理機制和評價體制不完善、基礎研究薄弱、人才缺乏、技術落后等問題。對此,光澤縣需要成立專門的古樹名木保護管理部門或委員會,負責統籌協調全縣的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制定詳細的管理規章制度,明確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在古樹名木保護中的職責和權利;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定期評估古樹名木的保護效果,并根據評估結果調整保護策略;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開展聯合研究項目,提升古樹名木保護的科學水平;加強與林業、園藝等相關專業院校的合作,定向培養和引進古樹名木保護專業人才;鼓勵技術創新,對在古樹名木保護工作中取得顯著成效的技術和方法給予獎勵和推廣,以推動古樹名木資源保護事業取得更好的成效,實現生態環境與人類社會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耿國彪.保護古樹名木留住中華民族的文明印記[J].綠色中國,2024(15):40-47.
[2] 傅立國,陳潭清,郎楷永,等.中國高等植物[M].青島:青島出版社,1999.
[3]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第1—5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2—1976.
[4]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1—2001.
[5]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關于印發《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EB/OL].(2020-06-12)[2025-02-08].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12/content_5518982.htm.
[6] 張麗媛.保護古樹名木守住自然瑰寶[N].山西日報,2023-12-07(6).
[7] 廣元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全國古樹名木普查建檔技術規定[EB/OL].(2019-05-02)[2025-02-08].http://jsj.cngy.gov.cn/new/show/88af451465c64acba1bbfaab50bdeb7d.html.
[8] 吳征鎰,周浙昆,孫航,等.種子植物分布區類型及其起源和分化[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
[9] 安昌,莊怡雪,鄭平,等.福建省維管植物名錄[J].生物多樣性,2023,31(6):19-27.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