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688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8.039
北京市位于華北平原西北部,東經 115°25′ 2117°30′ 、北緯 39°26′~41°03′ ,總面積 16410km2 。作為首都,北京市承擔著展示國家形象、引領綠色發展的重任。近年來,北京市大力推進園林綠化建設,綠地面積和森林覆蓋率不斷攀升,但同時苗木養護管理面臨著諸多挑戰。北京市地處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光照充足、干濕分明,對苗木養護提出了精細化、專業化管理的更高要求。實施科學的養護措施對確保園林綠化投資效益、發揮生態服務功能至關重要。筆者探究北京市園林綠化中苗木養護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以期提升首都綠化水平和人居環境品質,為建設世界城市先鋒和促進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1北京市園林綠化概況
作為國家重點發展的綠色生態城市,北京市近年來園林綠化建設成就卓著。2023年,北京市新增造林綠化面積0.1萬 hm2 ,森林覆蓋率攀升至 44.9% ,城市綠化覆蓋率達 49.8% ,綠地面積和生物多樣性持續擴大。北京市林地綠地年碳匯量高達920萬t,生態服務功能日益凸顯。公園綠地數量增至1065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 16.9m2 ,極大地改善了市民的生活品質。
在“四個中心”建設中,北京市高標準完成了重大活動景觀服務,努力打造“綠色名片”。此外,北京市積極推進花園城市試點建設,深人推進“疏整促”行動,有效盤活了城市閑置空間資源。北京市新增城市綠地 200hm2 ,新建休閑公園和城市森林22處,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 90%[1] 。同時,北京市持續實施森林經營、櫟樹補植等生態工程,進一步優化林分結構,努力構建穩健的森林生態系統。北京市園林綠化事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為首都城市形象和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
2北京市園林苗木養護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土壤環境管理不到位
土壤環境是苗木生長的基礎,對苗木生長質量至關重要。但在北京市園林綠化實踐中,土壤環境管理這一關鍵環節仍存在諸多薄弱之處。1)土壤理化性質不滿足需求。部分園林綠地選用的土壤,其理化性質未能完全滿足苗木生長需求。例如,某些園林綠地使用的是泥質重壤土,通氣排水性能較差,易造成積水,不利于苗木根系正常呼吸。還有一些地區的園林綠地,其土壤酸堿度、肥力水平等未經調節,與所栽植植物的生存條件存在明顯差距。2)日常土壤管理欠缺。部分園林綠地長期未進行必要的土壤翻耕、除草等保養措施,雜草叢生,加劇了養分的競爭。有的綠地長期未施加充足肥料補充養分,導致土壤質量逐步降低。一些新建園林綠化項目未對場地土壤實施預先檢測和改良,僅簡單回填平整,無法為苗木提供優質生長環境,影響后續養護效果。
2.2栽培容器選擇不合理
栽培容器直接決定了苗木根系的生長環境,對其后期移栽成活率和整體狀況有著重要影響。但在北京市園林綠化實踐中,部分項目在選擇苗木栽培容器時仍存在不合理之處。1)容器材質選擇不當。某些園林綠地采用的塑料營養缽雖然成本低廉,但透氣性和排水性能較差,極易造成通風不暢、積水現象,制約苗木根系正常生長發育。此外,一次性塑料容器使用后難以回收利用,加劇了資源浪費和環境負荷。2)容器規格與苗木特性常常不匹配。例如,對于根系發達、垂直生長的樹種,一些項目使用的容器深度不足,根系發育受到嚴重限制;而對于根系橫向擴展的灌木種類,有的容器高徑比不當,同樣無法滿足其生長需求。由于管理疏漏,部分苗木長期受制于過小或材質陳舊的容器中,苗齡超過容器使用年限,根系出現嚴重纏繞現象,進而影響養分水分吸收,甚至出現根系膨大變形、營養生長不良等狀況。
2.3 苗期管理不規范
在北京市園林綠化實踐中,苗期管理存在一定的不規范問題,直接影響到苗木的成活率和后期生長質量。1)水分和營養管理不到位。部分苗圃缺乏精細化的水分管理,未能根據不同苗木品種及其生長階段的差異實施精準控制,有時會因供水過剩導致根系缺氧,有時又會因水分不足而影響苗木正常生長。營養管理也存在不足,未能遵循苗木生長所需氮、磷、鉀等元素的最佳配比,在關鍵生長期,某些養分可能出現缺失,影響苗木形態和木質化發育程度[2]。2)生長指標監測跟蹤不足。不少苗圃在苗期管理中未能有效監測和記錄苗木的生長指標,缺少對生長速率、冠幅擴展、光合效率等重要參數的實時跟蹤。由于缺乏這些關鍵數據的支撐,管理人員難以對苗木生長狀態進行準確評估,也無法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調整養護措施。
2.4修剪管理缺乏科學性
當前,北京市園林綠化苗木養護中修剪管理普遍缺乏科學性,直接影響到園林景觀效果和植株健康。1)僅注重外觀美觀而忽視生長規律。一些管理人員在修剪時過于追求造型,而忽視了與植株生長習性的協調;或是過度修剪,影響枝葉功能的正常發揮。2)修剪時機把控不當。一些養護人員僅將修剪工作局限在植株開花前,而忽視開花后的修剪操作,這無疑會影響翌年的開花質量。3)修剪技術操作存在缺陷。這主要體現在對樹形的控制欠缺針對性,有的管護人員過于側重培養主干,忽視主枝選留;也有的管護人員過多修剪枝葉,忽視對主干的培育,增加了后期維護難度。4)修剪管理制度缺失。由于缺乏修剪操作的技術規范和人員培訓,操作人員的專業水平有待提高。
3北京市園林綠化苗木養護的對策建議
3.1加強土壤養分管理
加強土壤養分管理是保證園林綠化苗木健康生長的基礎性工作。北京市應從苗木栽植的源頭入手,對園林綠地用土進行嚴格篩查和科學改良,為后續的養護管理奠定堅實基礎。1)做好土壤質地改良。在土壤質地改良方面,應從源頭把控,對園林綠地用土實施嚴格篩查,全面了解其理化特性,針對不同種類園林用土的特點采取差異化措施。對于質地緊實、透氣排水性能較差的重壤土,可適當摻入有機質豐富的園土或蛭石等,增加其疏松度和蓄水保肥能力。而對于酸堿度極端的土壤,則需要使用石灰、硫黃等調節劑,將其調節至中性或微酸性的適宜范圍,避免過度酸化或堿化對苗木根系造成傷害[3]。2)加強日常管理。管護人員可定期進行機械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透氣,同時建立健全的水分管控體系,結合氣象條件和實時監測,實施精準灌溉,避免積水或干旱脅迫。此外,合理施肥至關重要。北京市可借鑒先進的測土配方技術,定期檢測園林綠地土壤養分狀況,精準施加所需的氮、磷、鉀等元素,避免養分過剩或匱乏。加強植物冠層調控,利用樹蔭、枯枝落葉等增加土壤有機質。同時,應充分利用各類有機肥源,如廚余垃圾、園林綠化落葉落枝等,通過堆肥、發酵等方式制成高品質有機肥,持續補充土壤有機質。此外,北京市可大力推廣緩控釋肥料等新型肥料產品的應用,實現養分的均衡、精準供給。
3.2優選適宜栽培容器
優選適宜的栽培容器是保證北京市園林綠化苗木健康成長的基礎性工作。在具體實踐中,應結合不同樹種的生物學特征,合理選擇容器材質和規格。1)合理選擇容器材質。對于對透氣性和排水性要求較高的樹種,應優先采用具有多孔隙結構的環保容器,如以椰糠、木屑等為原料加工的無紡布缽或生物降解容器;對于闊葉常綠植物,可使用保溫保濕性能較好的泥質陶罐。選用這些材質不僅能滿足苗木根系對通風和排濕的需求,還有利于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從而減輕環境負荷。2)科學選擇容器規格。由于不同樹種根系形態和生長習性存在顯著差異,容器規格的選擇需要區別對待[4]。對于主根系向下直根生長的喬木苗木,應選用高徑比較大的容器,以為苗木提供充足的縱向生長空間;而對于根系呈放射狀橫向擴展的灌木類植物,則需要配備淺而闊的容器,防止根系扭曲和纏繞。此外,為滿足苗木在不同生長時期對空間的變化需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嘗試采取分齡分級配置容器的管理模式,及時為生長期的苗木提供規格更大的容器,讓根系獲得充分生長空間。同時,應定期排查,發現老化殘損的容器及時進行置換,避免根系遭受束縛而影響營養供給。對于一些規模較大的造型樹或大苗,可采用專用的活動式鋼絲網格栽培池,便于整體移植和養護管理。
3.3規范苗期管理操作
針對當前苗期管理存在的不足,相關部門應當制定完善的操作規范,從水分管理、養分供給、生長監測等多維度入手,對整個苗期管理流程進行標準化建設。1)精準控制水分和養分供給。在水分管理層面,應充分結合物聯網、遙感等新興技術,搭建智能化灌溉系統,實時監測土壤濕度狀況,并通過可編程控制閥門實現自動化、按需精準灌溉,避免發生水分過剩或嚴重干旱的情況。在養分管理方面,則需要定期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對苗木生長環境中的土壤營養狀況進行檢測,并依據檢測結果制訂個性化的施肥方案,確保氮、磷、鉀等營養元素可以按照苗木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求得到均衡供給。2)加強生長指標監測。北京市應引入先進的生長模型和預測分析技術,動態追蹤記錄苗木的冠幅擴張、光合效率、枝葉發育等參數,從而洞悉苗木生長發育的內在機理,并據此調整管理策略,最大限度發揮苗木的生長潛能。這一過程不僅需要軟硬件設施的支持,還需要管理人員具備扎實的專業素養,對珍貴品種的生物學特性有深入了解,能夠靈活應用先進的培育技術和管理經驗。切實規范苗期管理操作,還需要建立起科學的制度體系作為支撐,明確各級管理人員在苗木養護全過程中的職責分工,編制操作流程手冊,并將其作為日常管理和績效考核的依據。
3.4優化苗木修剪管理
針對當前修剪管理中存在的諸多不足,北京市應從制度建設、技術培訓、工藝優化等多方面著手,切實提升修剪管理的科學性和專業化水平。1)堅持因樹制宜的修剪原則,充分尊重不同樹種的生物學特性。
對于常綠闊葉樹種,可適當控制修剪強度,避免過度修剪影響正常光合作用;對于落葉喬木,則可在春季展葉前進行適度整形修剪。同時,對于異質樹種,應區別采取扦插、環剝、拉枝等不同的修剪技術手段。2)合理把控修剪時機和頻次。明確不同樹種的最佳修剪期,如針對落葉灌木可在春季萌芽前后進行修剪,促進新枝生長;對于常綠樹種則適合在半夏時節修剪,避免影響翌年開花[5]。同時,合理確定修剪頻次,預防過于集中或分散。3)規范修剪技術操作流程。制定統一的技術規范,細化切口制作、切口處理、主枝選留、樹形控制等環節的操作要點,確保技術流程的標準化。同時,加強對修剪人員的專業培訓,提高其操作水平。4)健全修剪管理的制度體系。北京市應建立修剪實施細則,規范修剪工具的配備、修剪人員的職責分工、修剪作業流程等,將修剪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同時,加強對修剪質量的考評監督,將其與養護單位的績效掛鉤,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4結語
北京市園林綠化事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對苗木養護各環節的精細化管理。相關部門應樹立科學理念,從苗木培育的源頭人手,嚴把質量關,優化土壤環境和栽培容器;在苗期管理上規范操作流程,強化生長指標監控;針對修剪等關鍵環節,推廣先進理念和技術手段,真正實現因材施策、精準施護。只有從全生命周期高度重視養護管理工作,持續完善制度建設,加大智能化投人力度,提升專業化水平,北京市園林綠化事業才能在建設綠色生態環境的同時,不斷彰顯首都魅力,營造出更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好環境。
參考文獻:
[1] 謝峰.筑牢綠化行業“金牌養護”地位[N].首都建設報,2024-06-06(1).
[2] 王濤,王雪霞.園林綠化施工中的苗木栽培養護技術[J].中國林業產業,2024(3):108-110.
[3] 徐光喜.園林綠化工程養護期提高苗木成活率的策略探討[J].中華建設,2023(4):17-19.
[4] 王若楠,劉松.北京推動節水型園林綠化建設[J].綠化與生活,2022(5):52-55.
[5] 黃喜林,王雷.北京通州區園林綠地養護管理分析[J].黑龍江環境通報,2021,34(4):40-41.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