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國內某知名網站上,一位來自國內某高校的知名教授就大學生創業基礎這門課所做出的深刻剖析及見解,其中有一段話給予了此門課一個啟明燈式的方向。他說:作為一個大學生,在學習創業基礎這門課時,教學重心不是要教會大家如何一畢業就出去創業,而是要教會大家先如何學會就業,如何先在企業或社會大學這個大家庭里學會生存,如何進行團隊建設,如何能更快地融入團隊,適應環境而生存,再談適應環境而發展等。以下筆者將站在用人與育人的角度上淺談一下創業基礎這門課的授課綱領及以創業團隊章節為例的教學方法[1]。
一、授課綱領
(一)設立課程的教學目的與基本要求
1.認知目的
通過教學,使學生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掌握各章節的學習,為今后實習、就業和創業奠定良好基礎。
2.技能目的
在項目化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學習小組可以根據給定的任務制定工作計劃和工作流程,獨立控制任務過程,獨立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逐步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3.素質目的
使學生具備廣博的知識面、扎實的基礎知識、良好的知識結構、勤于實踐和動腦的習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等素質。
4.任務目的
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教學內容和要求,學會用理論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創業就業的實際問題,掌握相應的職業成長能力,逐漸豐富和積累職業成長的能力和相關素養。
(二)課程教學理念與教學設計思路
充分利用好以下對應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1)教學方法:講授和強調課程知識點,幫助學生理解和啟發他們的思維;(2)課堂活動(練習)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和練習,促進課堂活力,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3)(小組)討論法:通過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討論,介紹知識點的教學,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使學生能夠消化課程內容;(4)頭腦風暴法:通過關注創業案例中的風險,可以深刻理解風險的定義,加深對風險及其分類的理解;(5)案例分析(討論)法:對多個創業風險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幫助學生掌握識別、防范和規避創業風險的方法。
(三)本課程對學生的要求
要求學生能通過學習與實踐充分地掌握創業的整個過程及風險識別,能利用四度九步法、頭腦風暴法、SWOT分析等方法進行商業模式設計、風險評估,為今后的就業與創業奠定基礎,并有初步認知[2]。
(四)教學模式與實施過程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
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總體教學方法為項目教學、任務教學和小組合作教學。在學校集中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學生討論、教師激勵的教學方法。在對創業知識認知的基礎上,通過合作討論、探索、教學和啟發,提高學生“學”“思辯”的專業理論素養。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采用了視頻教學法、互動教學法、案例分析教學法、情景模擬、小組討論學習、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等教學資源輔助教學[3]。
2.課程理論性較強
課程多為實訓型課程,其理論性較強,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講解相關理論,明確講解目的和任務要求,引導學生學習自我管理的技巧和方法。為了提高學習興趣,給學生盡可能多的時間來展示每個項目。通過演講、集體評價和老師總結,同學們不僅鍛煉了自己的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PPT制作能力和即興發揮能力,而且讓同學們發現自己的不足,相互學習,相互促進[4。
(五)課程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結合課程,師生可參與中國“互聯網+”創業大賽等實踐活動,撰寫商業計劃書、實地路演,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創新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改革目的。
二、授課章節(以創業團隊建設為例)
(一)回憶舊知,抽查提問
一般性頭腦風暴法課前回顧:上節課講了頭腦風暴法的應用,現在使用學習通選人的方式抽查(為了避免學生不進行課后復習,每次課前會隨機采用學習通選人的方式進行抽查,回答基本正確 +8 分,完全正確 +10 分,亂答或不答-5分),張明同學的回答如下:頭腦風暴是價值工程工作組成員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正常、和諧的氛圍中,以會議的形式進行討論和討論,打破常規,積極思考,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最終形成頭腦風暴和提煉的方法。(例如,馬云在創立阿里巴巴時的創業發動階段的動員會的照片描述),教師補充,全員回顧:這個方法的要點是會議形式討論、積極思考、集思廣益。在任何人發言的過程中,主持人負責在黑板上記錄,領導層切勿打斷任何的發言,最終通過魚骨圖篩選出TOP10的問題點進行逐一分析驗證。
(二)導入新課,講授新知
1.創業團隊
創業團隊是指在創業初期(包括企業成立前和創業初期),為了共同的創業目標,由一群人才互補、責任共擔、愿意轉移利益的人組成的特殊群體。對于創業團隊的解析,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創業團隊,創業團隊的核心是什么?
下面以三國演義中非常著名的“桃園三結義”為案例來對創業團隊進行解析。話說:東漢末年,身為中山靖王劉勝之后的劉備和身為逃犯的關羽,以及身為屠夫的張飛三人在張飛的后花園桃園結為異姓兄弟。平黃巾、討董卓、戰呂布、圖荊州、占益州等,最后經過多年的努力,三分天下建立蜀國。從這則故事中得到幾個道理:團隊的核心可以是借力與互補的關系,例如,劉備不管走到哪,都會拋出吾乃中山靖王之后,如云爾爾。然他的個人力量也是不足的,那不足應該怎么辦呢?武功方面不行,故找了兩個拜把兄弟補之,謀略不夠才有了后面非常有名的三顧茅廬。只有找到合適且目標一致的一群人,組建出完美的團隊,才能離目標更進一步,以至于更快地實現我們的事業[5]。
案例桃園三結義的真實團隊組建解析,讓同學們初步大腦里形成什么是團隊,以及團隊在任何組織里所發揮的作用。
2.創業領袖與管理者
創業領袖是領導一個創業團隊來共同實現一個創業目標,通過團隊成員共同的創新和努力,實現組織利益最大化的人員。
如果創業團隊是狼群,則創業領袖就是頭狼。在團隊建設中,頭狼如同一個團隊的領袖,只要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不管再艱難與負有風險,所有的狼隊成員都會選擇相信領袖,一如既往地在其帶領下走出困境[。
在團隊中,領導與管理是不同種類的工作,而非不同種類的人。在團隊中,領導者是決策者,管理者是執行者。領導者必須富有遠見,每個組織或團體都需要有一份遠景規劃,必須對未來有明確的定義。必須有誠信,因為誠信是創業的立足之本。必須有自信,因為對創業者而言,信心是創業的動力。必須富有熱情,因為熱情是催化劑。還要擁有堅韌的性格,能根據形勢變化,靈活解決問題。要懂得放權,放權是工作所需,也是明智之舉[7]。
關于領導者與管理的區別,首先在分工上就有一定的區別。案例:假如一家企業的董事長與總經理是同一個人,或者是兩個不同的個體,試分析他們會有什么樣的結果?根據前人的研究總結及筆者多年從事企業管理的人脈與見識中得出以下結論:如果董事長與總經理是同一個人,那么他在制訂年初目標的時候,假如銷售額定在1200萬,到8月份只完成了6000萬,這個時候他看到天天跟著自己疲于奔命的經理們,可能只能無奈地鼓勵與理解,到了年底就會對公司的原始目標大打折扣。如果董事長與總經理不是同一個人,在任何時候未完成對應的預期目標,責任將落在總經理的頭上,督促其想盡一切辦法去完成,或者在其中的任意一個環節都可以多一個商議的對象,變更其思路來努力完成公司的預期。所以,在企業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必須將董事長與總經理分開,因為他們的職責與目標并非一個共同體。課堂討論5min,分別抽取2人,各舉1例,將創業領袖與管理者進行分開,教師點評,這樣的講解,你學會了嗎?
3.團隊組建原則
(1)精簡高效原則即創業初期,資本較少,要精簡創業團隊,盡量減少企業運作成本。
(2)互補原則即創業團隊成員之間,應在成員性格、技能和知識能力等方面實現互補。
(3)分享原則即團隊成員應分享創業團隊所獲得的利益、成功和榮譽等。
(4)動態開放原則即在團隊創業的不同時期,對團隊成員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團隊中不時會有人加入或離開。
案例:眾所周知,在團隊建設的研究中,西游記的團隊被稱為最完美團隊。為什么被稱為最完美團隊呢?團隊成員中,唐僧本人才能不大,但是他的信念與堅持始終沒有改變。孫悟空個人能力比較突出,脾氣會很大,所以常常會惹領導生氣。豬八戒能力平平,但是非常的會攻于人情世故,能協調團隊成員之間的矛盾,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沙僧任勞任怨,成就了團隊里的苦力工。將它比作一個企業團隊,唐僧即為公司總經理,孫悟空即為公司研發人員與銷售精英,豬八戒即為公司人力資源部人員,沙僧則是默默無聞的操作工,這些元素有效地組合在一起,凝聚出一股無形的力量,才能將團隊的高效,嚴謹發揮到極致。
討論5min,回答團隊組建原則的精髓在哪里呢?
(三)課堂練習
群體與團隊的差異,判定(足球隊、旅行團、班級、愛心社)哪些是團隊,哪些是群體,為什么(討論5min,以選人及搶答的方式進行)?
根據結果判定:足球隊與愛心社是團隊,因為他們有共同的目標,成員之間能力互補,有共同完成的產品。旅行團與班級是群體(班級只有在參加比賽時是團隊,絕大部分時間是群體),因為他們只是臨時組建起來的個體績效相加之和,成員之間沒有互補的關系。
(四)課堂總結及課后作業
本章重點介紹了什么是創業團隊、創業領袖與管理者的區別、團隊組建原則有哪些。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課后作業見學習通。(1)根據自身特點組建或加入合適的創業團隊,與團隊成員一起找出每個人的定位;(2)測試你的合作伙伴是否合適;(3)提出管理團隊對團隊情況的意見,并與團隊成員討論。每位同學根據作業的具體要求將答案寫在學習通上。下節課進行抽查及提問?今天,你有收獲嗎?
學會了嗎?
結語
關于管理一詞,就多年在企業接觸與總結。管理即管事理人或管人理事之意。尤其從2012年開始,管事理人轉變為管事理人尤為突出,歸根結底是管理對象變了,在做管理與教學時,也需因材施教,因材施管,比如,2012年前的被管理者都是70后、80后,他們的特點是主觀自覺性較強,2012年后面對的是90后,個性會比較獨立有特點,所以說管理也是一門學問,只有找準合適的方法,才能解決對應的問題。這就是曾經某管理專家蘇引華提出的罰款改捐款的方法,就是應一個“變”的問題。關于人才的定義,根據學者系統地將其劃分為通才、專才、平才、庸才。何為通才,即:大事小事都能做好,既能掃天下也能掃一屋者是也;何為專才,即:大事做得好小事不喜歡做,能掃天下但不能掃一屋者是也;何為平才,即:大事做不好小事能做好,不能掃天下能掃一屋者是也;何為庸才,即:大事小事都做不好,既不能掃天下也不能掃一屋者是也。教學,因材施教極為重要。對大學生創業基礎課程這門課就創業團隊章節的教學過程解析及方法分享,主要應用的是教學案例來詮釋概念,注重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到課程的樂趣,為學生今后的就業與創業時在做團隊建設時有一個明確的方向與認知。
參考文獻:
[1]張香蘭,高萍,程培巖,等.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 (第2版)[M].清華大學出版社,2022.
[2]廖非,鄧永霞.高職大學生創業基礎[M].人民郵電出版社,2020.
[3]孫洪義.創新創業基礎[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
[4]馮林.大學生創新基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5]張丹鶴,白江濤.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教程[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20.
[6]馬曉慧.產教融合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路徑研究[J].產業創新研究,2023,(14):196-198.
[7]梁國初.課程思政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課教學改革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36(21):6-8.
(作者單位:廣西外國語學院)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