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建立積極的工作關系,保持專業與誠信,做到不卑不亢、換位思考,有助于與證券交易所監管老師建立高效、順暢的溝通機制,及時獲得指導與幫助,助力公司高質量發展
在當前資本市場環境下,尤其是新證券法施行后,監管部門持續強調依法從嚴監管的重要性。中國證監會明確提出,信息披露是資本市場健康有序運行的基礎,是投資者做出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的前提。在此背景下,證券交易所也將信息披露考核作為抓手,通過加強監管力度,推動上市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
隨著中國證監會與證券交易所對信息披露監管力度不斷加大,董事會秘書作為信息披露工作的具體負責人,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與挑戰,與證券交易所監管老師的有效溝通就顯得愈加重要。作為一名任職近二十載的老董秘,在此與同行分享一些溝通經驗。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監管員是證券交易所與上市公司之間最直接的溝通紐帶,他們能夠勝任監管崗位都具備很高的專業素質,正是我們學習請教的良師益友,我們應該與他們主動建立積極的工作關系,以促進公司與監管機構之間的順暢溝通與高效協作。
在日常工作中,董秘應主動向監管員匯報公司治理進展,讓監管員及時了解公司動態。當公司開展重大資產重組、并購等重要事項時,董秘應第一時間與監管員溝通,詳細介紹項目背景、目的和進展情況,聽取監管員的意見和建議。這不僅有助于監管員更好地履行職責,也能讓董秘在遇到問題時及時獲得監管員的指導與幫助。
然而在實踐中,一些公司與監管員的日常溝通方面存在不足。有位朋友所在上市公司平時與監管員缺乏交流,未能及時掌握監管部門的“窗口指導”口徑。董事會審議通過跨行業收購并上傳公告后,監管員發現被并購標的屬于限制性行業,上市公司只能緊急召開董事會會議撤銷該次并購并撤回公告,引發股價不必要的波動,對公司的運營效率與市場形象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專業為帆,專業是董秘與監管員溝通的基礎。董秘須具備扎實的財務、法律、證券等多領域專業知識,若自身不能準確理解監管規則,既難于發現問題的癥結所在,更無法用專業語言向監管員表達觀點,提供準確、清晰的數據和信息。每位監管員肩負著管理10~20家上市公司的重任,董秘的專業素養直接決定了溝通的效率與質量,若專業度不夠,將極大影響溝通效率,進而影響公司與監管機構之間的良性互動。
誠信為舟,誠信是溝通的核心原則。董秘須確保所提供的信息真實、準確、完整。信息的真實性與準確性是監管員作出判斷的重要依據,任何失實或存在偏差的信息都可能誤導監管決策,進而對上市公司自身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如果在日常信息披露中發現錯漏,也應主動向監管員報告,并積極采取措施加以糾正。例如,STBL公司在遭遇媒體質疑其2023年度報告中分季度歸母凈利潤、扣非歸母凈利潤、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與全年數據不符等問題時,抱有僥幸心理,沒有及時更正或向監管員報告,直至輿情發酵,引起證券交易所關注并發函問詢。最終,公司發布更正公告,還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
只有保持專業與誠信,才能贏得監管員的理解和尊重,進而構建起高效、順暢的溝通機制。
功乃不流有定節,敏而好學無常師
換位思考。監管員的工作目標是維護證券市場的有序運行、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董秘應站在監管員的角度,深刻理解制定監管規范的初衷,積極配合監管員工作,在與監管員溝通時,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分析監管員的關注重點,理解監管員的審核思路,學會用監管視角先為事項把關。例如,監管員通常重點關注財務真實性、關聯交易的合規性等方面,董秘應針對這些重點問題,加強公司內部管理,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同時,董秘還可以主動向監管員了解市場動態和監管趨勢,為規范信息披露提供助力。
無常師。由于制度要求監管員定期輪換調整,從某種角度說,二者用半年、一年建立起的相互了解的關系經常面臨重建。不過凡有一失必有一得,幾年、十幾年前的監管員至今仍是我的老師,他們之于我亦師亦友,始終是我最寶貴的財富。每位監管員都具有很高的專業素養,他們對規則解讀的方式又因人而異,通過與不同監管員的交流與合作,董秘能夠不斷積累經驗,拓寬視野,提升對監管規則的精準把握能力。
不卑不亢。董秘向監管員請教的多是規則邊緣的難題,抑或法規暫未明確規范之處,在與監管員充分探討的過程中,監管員可能會質疑,或者要求提供更多的補充材料。對此,董秘應保持冷靜,有禮有節。首先,認真分析監管員的質疑,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如果公司確實存在瑕疵,就誠懇承認錯誤,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其次,如果分歧點已向其他監管機構人員等請教把關,就耐心就規則解讀與現任監管老師深入交流,并征得其支持。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
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與投資者溝通的重要橋梁,也是投資者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尤其在新證券法全面實行注冊制的形勢下,法律以專章規定信息披露相關內容,信息披露的核心地位不言而喻。這要求公司用簡練的文字、真實的表述、準確的措辭,完整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中的“必選項”。
作為上市公司的董秘,不應只注重信息披露,對于可持續信息披露也應給予足夠的重視。隨著全球對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問題的關注,加強企業可持續信息披露逐漸成為大勢所趨。此前,我國企業關于可持續信息的披露多數屬于“可選項”,且所依據的披露標準不統一,不利于發揮可持續信息在投資決策和經濟發展中的支持作用。為此,財政部等九部門制定了《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試行)》,引導企業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有助于企業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升可持續信息披露制度的科學化、體系化、法治化和國際化水平,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最后,希望各位同行能夠從文中汲取有益的啟示,與監管員亦師亦友,和諧共生。
作者系北京中關村科技發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