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化和經濟迅速發展的當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為推進國家競爭力的核心。產學研賽深度融合模式,成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通過全面深入地了解產學研賽下拔尖人才培養的現狀,結合先進理念和實踐經驗,探討產學研賽深度融合模式的構建,提出各方融合及協同發展的建議。研究指出,產學研賽深度融合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還能促進教育內容的更新與優化。產學研賽融合作為一種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為專業拔尖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新工科;產學研賽;創新;拔尖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of"Top"Innovative"Talent"Training"Through"Profound"Integration"of"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competition"under"the"Background"of"New"Engineering
Hu"Lianhai""Han"Fengjiao""Zhao"Shoulong""Chen"Yongfu"""Ma"Shiqing
Shijiazhuang"Tiedao"University,"School"of"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rring
HebeiShijiazhuang"""050043
Abstract:"In"the"current"era"of"globalization"and"rapid"economic"development,"innovation-driven"development"strategy"has"become"the"core"of"promoting"national"competitiveness."The"profound"integration"model"of"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competition"has"become"an"important"way"to"cultivate"top"innovative"talents."Through"comprehensive"and"profound"understanding"of"the"current"situation"of"top"innovative"talent"under"the"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competition,"combined"with"advanced"ideas"and"practical"experience,"the"construction"of"the"profound"integration"mode"of"the"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competition"is"discussed."Suggestions"on"the"integration"and"collaborative"development"of"all"parties"are"proposed."Research"indicates"that"the"deep"integration"of"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competition"not"only"improve"students'"practical"ability"and"innovative"thinking"but"also"promote"the"updating"and"optimization"of"educational"content."As"a"top"innovative"talent"training"mode,"the"integration"of"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competition"provides"new"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for"the"training"of"top"talents.
Keywords:"New"engineering;"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competition;"Innovation;"Top"talent"training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進,傳統的單一教育模式已難以滿足產業對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新工科教育成為了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新工科旨在培養具備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跨學科素養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以滿足未來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的需求。人才是第一資源,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強調:“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1]。在這一背景下,產學研賽深度融合對于高質量推動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拔尖創新人才是新知識創造者、新領域開拓者、新技術發明者,是引領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方向的關鍵力量,對于提升全球競爭力及增強國家安全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進入21世紀,為應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世界主要強國為搶占科技先機,陸續出臺了拔尖人才培養計劃。拔尖創新人才作為支撐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人才力量,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能靠自主培養。高校作為科技創新人才輸出重地,承擔著將國家建設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的使命。
產學研賽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因具有重大需求導向、多學科交叉、跨界融合、資源優勢互補等特點,成為培養面向行業發展的科技創新復合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國內外在對獲得突出成就的人才的培養模式的研究表明,其科研選題致力于實現跨學科研究創新,強調實踐能力與應用意識,善于有效把握社會需求與產業發展方向,產學研賽深度融合的培養模式對重大科學突破具有重要驅動作用。這種深度融合模式將突破傳統教育的局限,將教育資源、產業資源和科研資源有機整合,通過開展產學研項目,使得理論和實踐融會貫通,促進專業教育與工程教育相結合,滿足新工科背景下社會對拔尖創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培養適應新時代需求的拔尖創新型人才。
1""""產教融合協同育人
在新工科背景下,以學生引進企業的合作方式已被認同,學校與企業之間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承擔育人責任,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接軌社會需求、增強實踐能力,并更好地適應未來職業發展。
產教協同育人強調了教育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而企業則擁有市場洞察力、實踐經驗和先進的生產設備,雙方共享資源、優勢互補,共同推動工程技術領域的進步[2]。雙方可以通過建立聯合研發團隊、共同申請科研項目、共享實驗室和設備等方式使資源配置整合,讓其發揮更大的作用,共同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
產教協同育人有助于構建良好的人才培養生態。學校與企業之間的緊密合作,有利于打破教育孤島,促進資源共享,搭建人才培養的橋梁。這種合作模式不僅有利于學生的成長,也為社會培養了更加符合實際需要的專業人才,對于推動教育發展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具有重要意義。
2""""多維度教育教學
2.1產學研用項目與課程教學融合的教學培養
2.1.1項目與專業融合的理論課程教學改革
在教學中,貫徹啟發性教學思想,針對教材中基礎理論或疑難問題,通過教學項目案例,引入一系列關聯的問題,通過對學生一問一答、一講一練的形式,共同進行討論,逐步引導學生,使學生產生聯想,留下深刻印象,為后續完成項目任務做準備。
在系統、綜合的開展理論知識教學的基礎上,以產學研用案例項目為基礎,與課程專業知識相結合,進行項目專題教學,改變知識的單向傳播,學生通過查閱文獻、自主探索學習和合作研究方式分析和解決問題,并在教師指導下制定項目的解決方案,加深對教學理論知識的融會貫通和應用。學習過程中將不同學科領域的知識融合,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培養跨學科思維能力,為其未來的綜合性工作做好準備。項目與理論課程融合,提高了理論教學的探索性、前瞻性、實效性和創新性,為培養拔尖創新型人才提供理論基礎。
2.1.2項目與專業融合的實驗課程教學改革
結合科研和產業的最新發展,將項目融入到實驗課程教學中,更新實驗內容與形式,設立設計性、綜合性實驗,使得實驗課程由多個基礎性實驗有機組成,實現課程實驗的工程化與綜合化。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通過查閱文獻、討論交流及分工合作開展實驗,并在校內教師和企業導師指導下,學生團隊自主設計實驗過程,使用實驗室的相關設備和材料,自己選擇實驗材料和設計工藝參數。在操作過程中,觀察實驗現象和采用先進設備分析實驗結果,系統的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獲取新知識及驗證知識。
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研究興趣[3]。項目與實驗課程的融合,提高了實驗教學的設計性、綜合性和創新性,為培養拔尖創新型人才提供實驗基礎。
2.2優秀導師團隊的聯合培養
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一支優秀的多學科教師團隊的支持。在拓展教育“廣度”基礎上,提升學術教育“深度”。組建“高校+企業”優秀導師團,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企業導師在授課過程中分享實踐經驗和行業最新動態,有助于學生深入了解行業運作機制,提升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企業導師可以為學生提供針對性指導和建議,幫助學生設計個性化學業方案和開發個性化學習項目,促進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專業討論以及更高層次的學業交流,激發創新思維和人文修養。同時企業導師與高校教師共同制定教學計劃,結合企業實際需求和學科特點,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達到“新工科”人才要求。
教學方法的改革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關鍵[4],在教育改革進行一定階段后進行總結,通過采用觀察、談話、問卷、測驗、查閱資料等方法,獲得學生的反饋,分析研究教育記錄及經驗,進行持續改進。
3""""構建產學研賽深度融合模式
3.1""""項目與創新創業競賽相融合的實踐教學
學科競賽具有多方面的優勢,但在開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科交叉性較弱、實驗設備欠缺和實驗室管理不當、缺少競賽經驗和創新意識[5]等。因此,學科競賽需同教學融為一體,促進教學模式變革,實現“以賽促改,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建”的目標,從而為理工科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6]。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拔尖創新型人才注重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綜合培養,要盡可能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強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統一[7]。以競賽+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基于學生參與產學研用項目取得的論文、專利、產品及高端機械裝備等創新成果,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鼓勵學生進行不同學科間學習,利用各學科的優勢,組成跨學科團隊參與競賽,使其在比賽過程中融合各類課程。在備賽過程中商業計劃書的編寫以及PPT的制作使學生的創業思維得到進一步提高,在路演匯報的過程中更鍛煉了學生的心態,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學生實現個人發展、增加社會就業和增強國家創新的動力之源。以項目為基礎,將學生專業知識與創新創業實踐結合,學生能夠將專業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加深對教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在實踐的過程中找到理論支撐,提高實踐效率,讓學生參與到項目的經營與運作,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形成一個有利于創新創業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真正激發拔尖創新人才的潛能。
3.2""""基于產學研用項目參加創新創業大賽的成效與啟示
創新創業競賽是連接理論與實踐、夢想與現實的橋梁。參與創新創業競賽,不僅是對自身創意和創新能力的檢驗,更是對市場洞察、團隊協作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挑戰。通過賽教融合的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綜合能力,為其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近年來,本團隊學生經過不斷創新,獲得“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省級一等獎1項;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省級一等獎1項,優秀獎2項;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國家級三等獎2項;全國大學生焊接創新大賽國家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省級銀獎1項、銅獎1項。這對于推進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促進科技進步具有重要的意義。
以項目為基礎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的構建,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環境,將會成為學生與企業交流的紐帶,貫通校園和社會兩極,更好的融合教學和實踐,使學生更順利地適應未來社會和產業發展。為此,高校、企業和政府部門需要共同努力,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支持,共同推動這一教學模式的發展,培養更多符合時代需求的“新工科”拔尖創新人才。
結語
產學研賽深度融合有助于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學生在項目實踐中產生的創新想法和解決方案,有可能被企業采納并轉化為實際的產品或服務。加強產學研用結合校企合作可以促進高校教育內容與企業技術需求的緊密結合,使得學生在參與創新創業競賽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前沿技術和行業知識,提升其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由此建立的產學研賽深度融合模式(如圖1所示),通過為學生提供一個集理論學習、實踐操作、創新創業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有效地促進了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構建了更加開放、靈活和高效的人才培養生態系統。
在新工科背景下,產學研賽深度融合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研究成為推動教育改革和科技發展的重要方向。這種融合不僅是教育模式的轉變,更是對人才培養目標的全面重塑。項目與理論課程融合,提高了理論教學的探索性、前瞻性、實效性和創新性;項目與實驗課程融合,提高了實驗教學的設計性、綜合性和創新性;項目與科學研究和創新創業大賽結合,提高了教育的實戰性、創新性和綜合性。通過不斷完善產學研賽深度融合的機制,能夠有效培養出符合未來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創新人才,為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為新工科教育的創新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26(01).
[2]韓健勇,趙悅,陳陽,等.校企合作模式下理工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探索與實踐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24,33(01):50-57.
[3]李媛.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視角下的機械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中國冶金教育,2017(01):64-66.
[4]盧紅存.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教學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才智,2024(04):173-176.
[5]黃欲立,李明,張利利,等.“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賽教融合”教學模式探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4(2):111-112.
[6]曾鳳,崔州平,鄭驪,等.新工科背景下基于賽教融合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2,9(5):104-106.
[7]王慧華,侯棟,侯紀新.新工科背景下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究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3(23):97-99.
基金項目:石家莊鐵道大學高等教育教學研究重點項目(Z2022-12),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2310107008)
作者簡介:胡連海(1975—""),男,漢族,河北獻縣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學模式和創新創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