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840(2025)02-0007-07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ism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Through Educator's Spirits: Obstacles, Values and Pathways JI Xuan', HE Ming22,3
(1.School of P.E.,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61, Shandong, China; 2. ShandongInstitute of Sport Science, Jinan 25O102, Shandong, China; 3. Key State Laboratory ofSimulation Training and Train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Jinan 25O1O2,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ies in the new era, we clarify the value implication of educator‘s spirits to cultivat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i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and put forward the way of practice. Realistic obstacle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als need to be shaped, teaching and educating ability to be strengthen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to be improved,and teachers‘ moral quality to be cultivated. Value implication: the ideal belief of having a great self and sincere patriotism strengthens the original aspiration to teach for the country; with a global vision and a commitment to educate through culture, the pursuit of a great way strengthens the professional miss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o be practically effective; with the educational wisdom of enlightening the mind and nurturing the heart, teaching according to individual abilities shapes the professional skil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o educate through sports and to teach and love the students; the diligent study and pragmatic innovation attitude forge the professional pursui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o engage in deep scholarship; the joy of teaching and love for students, and the wilingness to dedicate oneself deepens the professional feeling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o respect and love students. The practical approaches include:adhering to the unity of deep contemplation and social concern, enhanc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upholding the un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iritual cultivation, shaping the teaching and educational literac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maintaining the unity of freedom and norms in research and teaching, fostering the innovative literac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research and teaching; and adhering to the unity of verbal instruction and personal example, tempering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styl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Key words :educator's spirit;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school sport; professionalism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體育教師作為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職業素養的提升是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關鍵點,也是體育教師隊伍建設亟待解決的現實議題。2024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中強調要“堅持教育家精神培育涵養,融入教師培養、發展”[1],為涵養體育教師職業素養謀劃了實踐方向、提供了理論遵循。
當前,體育領域有關教育家精神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從既有研究來看,一是多聚焦于教育家精神對體育學科的推動作用,鮮有聚焦于體育教師的微觀研究;二是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專門性研究較少,盡管多位學者持有“要提升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論點[2-3],但鮮有研究深入探析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具體內涵、構成要素、現實困境等關鍵問題;三是雖有學者初步觸及教育家精神對幼兒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引領作用[4],但鮮有研究深人剖析并論證教育家精神在涵養體育教師職業素養方面的引領作用與重要意義。
基于此,本研究立基于新時代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現實滯礙,以教育家精神為理論遵循,澄明其涵養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價值意蘊,謀劃切實可行的實踐進路,旨在充分發揮教育家精神鑄師魂、強師能的涵養作用,為新時代體育教師職業素養提升提供新視角、新思路,進而打造體育教師立德修身、敬業立學、以體育人的時代新風貌。
1新時代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現實滯礙
1.1體育教師職業理想信念有待形塑
體育教師職業理想信念是其思想政治素養的重要表現,亦是其專業成長的重要內在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深刻揭示了理想信念對于個人成長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5]。然而當前,體育教師受多重因素困囿,對其職業身份的認同感、價值感、意義感出現偏差,影響了其理想信念的形塑。
(1)體育教師的職業認同感亟待提升。盡管體育教師稱謂已從“武夫”等不敬稱呼轉變為“體育老師”[6],表現出體育教師社會地位的進步與提升,但長期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例如:大眾對體育學科的認知偏見、體育學科理論發展相對薄弱、體育教師的個體越軌行為等7,社會輿論對體育教師職業的調侃仍呈現出典型的污名化特征,使得體育教師職業形象嚴重受損,削弱了體育教師對其職業的認同感,更有部分體育教師表現出“自甘受污”的特征[8],極大影響了其正向職業理想信念的形塑,
(2)體育教師的價值使命感有待強化。盡管近年來大眾“體育意識”已被逐漸喚醒,但體育學科的價值與重要性尚未得到廣泛而深刻的認識[6],導致體育教師難以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生發職業獲得感與成就感。此外,由于模范教師中體育教師身影較少以及歷代體育教育家先進事跡挖掘的不深入、不全面,使得體育教師在參與思政教育學習活動時,往往只能以其他學科教師先進事跡為參照,難以激發體育教師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不僅削弱了體育教師對于“以體育人”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也阻礙了他們對自身職業使命與責任的深刻認識,從而進一步影響了其理想信念的形塑與提升。
1.2 體育教師教學育人能力有待加強
體育教師的教學育人能力作為體育教師履行教育職責的基本要求,是其職業素養構成中基礎的能力要素。《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強調體育教師應“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然而,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體育教師教學育人的實然能力距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應然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1)體育教師教學“育體”能力尚存不足。盡管國家多年來一直重視學校體育工作,但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情況并不理想。回顧國家有關學校體育各項文件發現,自2007年以來,有關學生運動技能掌握的目標要求逐年下降,學校體育至今尚未完全實現使“學生熟練掌握一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的目標[9]。并且,我國學生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質呈現下滑態勢,身體形態、機能和身體素質發展尚不平衡,視力不良檢出率仍居高不下,肥胖檢出率持續上升[10],同樣反映出我國體育教師在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培養學生良好健康習慣等方面的“育體”能力有待提高。
(2)體育教師教學“育智\"能力有待提升。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要求體育教師由教師本位轉向學生本位。然而,當前大多數教師仍普遍采用“師講生聽”的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教學重點偏向運動技術傳授,一定程度上輕視了普及健康知識、培養學生運動興趣與運動習慣、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等“育智”工作,尚未實現“以體育智” 。
(3)體育教師教學“育心”能力仍需加強。體育不僅是身體鍛煉的手段,更是塑造學生思想品格的重要途徑。體育中蘊含著愛國主義、頑強拼搏、團結協作等豐富德育元素[12],對形塑學生思想品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當前體育教師課程思政建設意識較為薄弱,對體育價值的挖掘有待深人[13],未能將運動技能培養、學生體質增強同愛國主義教育、規則意識培養、意志品質形塑等“育心”工作有機結合,制約了學校體育根本任務的實現,反映出體育教師“以體潤心”能力仍需加強。
1.3 體育教師教研創新能力有待進步
教師教研創新能力素養是體育教師職業素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是推動體育教育現代化、實現高質量體育教學的關鍵。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體育教師隊伍的建設目標要求體育教師必須實現從傳統的課程執行者角色,向課程開發者與建設者角色轉型。然而當前,大部分體育教師在教研創新方面存在顯著的能力短板。
(1)體育教師教研意識有待深化。在傳統體育教學觀念影響下,體育教師具有較重的大綱意識與工具意識[14],習慣于扮演教書匠角色,滿足于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缺乏對體育教學問題的深度思考與主動探索精神。這種“重教學輕研究”的固有思維,導致體育教師難以從日常教學中提煉出有研究價值的學術問題,更難以將體育教學領域最新研究成果轉化并應用于教學實踐,進而限制了體育教師教研能力的成長與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2)體育教師創新能力有待提升。《lt;體育與健康gt; 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對新時代體育課程提出新的要求。然而,在當前的體育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仍未以“體育課程的開發者、建設者”的身份,錨定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及時更新教學理念、系統設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與組織形式,以致當前體育課程呈現出教學理念陳舊化、教學內容碎片化、教學方法單一化、組織形式枯燥化的現實樣態,反映出體育教師的創新能力未能滿足建設新時代體育課程的應然要求[15]。
1.4體育教師師德素養有待涵育
師德素養是體育教師職業操守的外在表現,是體育教師職業素養構成中反映教師道德品行的重要要素。在學校體育課程改革不斷推進、體育教師隊伍快速擴充等時代背景下,體育教師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中所展現出的觀念與行為日趨多元且差異顯著,部分體育教師的失范行為已對體育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造成了不良影響。由此,說明體育教師師德素養的涵育問題是亟待重視的現實議題。
(1)體育教師愛生使命感有待深化,以生為本的仁愛之心仍需形塑[16]。2021年6月,山東省一名體育老師對54名學生進行體罰[17];2024年8月,杭州市一名體育老師引誘騷擾初中生[18]。諸如此類體育教師師德失范問題的發生,不僅違背了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也昭示著當前仍有部分體育教師在其實際工作中未能以仁愛之心構建平等、民主、尊重的師生關系,體育教師尊生愛生的育人觀念亟待深化。
(2)體育教師為人師表意識有待提高,率先垂范的行動自覺仍需加強。當前部分體育教師的言行舉止仍帶有“侵略性”“不文明”的色彩,使得學生群體對體育教師群體形成“不拘小節”的刻板印象[8]。此外,存在少數體育教師受功利目的驅使,將職稱的評審與晉升作為從教目的與職業追求,惰于自身文化修養的持續提升與運動技能的不斷精進[9],未能切實履行體育品德的言傳身教之責,表明體育教師師德素養的涵育工作需多點發力。
2教育家精神涵養新時代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價值意蘊
通過文獻梳理發現,學界關于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概念與內涵要素尚未形成統一觀點。為更好澄明教育家精神涵養新時代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價值意蘊,本研究以政策意見為藍本[1,20-21],遵循體育教師職業特性[22],參考體育教師勝任力模型[23]及體育教師職業素養已有相關研究[17,24],錨定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目標,將體育教師職業素養廓清為思想政治素養、教學育人素養、教研創新素養與師德師風素養四個關鍵維度,教育家精神是中國歷代優秀教育工作者在長期教育實踐中孕育而出的寶貴精神品格,其中“心有大我、志存報國”和“胸懷天下、以文化人”闡明了新時代教師的“為師之志”;“啟智潤心、因材施教”揭示了新時代教師的“為師之本”;“樂教愛生、甘于奉獻”和“言為士則、行為世范”闡明了新時代教師的“為師之心”。教育家精神的“為師之志”“為師之本”“為師之道”與“為師之心”,作為力量之源與信仰之基,為涵養新時代體育教師四維素養提出了具體的實踐要求,指明了清晰的發展路向。

2.1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強化體育教師為國從教的職業初心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正確理想信念是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該論述闡明了教師理想信念在教育事業中的重要價值。當前,體育教師職業理想信念受多方因素影響,仍需進一步強化。教育家精神中“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作為習近平總書記為教師群體樹立的更為鮮明、具體的理想信念標桿,能夠為新時代體育教師堅守職業初心、形塑報國理想提供根本的價值遵循與精神坐標。
(1)教育家精神能夠為體育教師理想信念形塑明確方向,有助于新時代體育教師在多元化、差異化的社會輿論環境中堅定“以體報國”的理想信念,持續強化為強國建設從教、為民族復興執教的職業初心,矢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教育家精神能夠為新時代體育教師注人強勁的精神力量,為體育教師堅守“以體報國”理念信念、摒棄外界長期存在的“污名化”評價提供精神感召力與思想引領力,有助于新時代體育教師正視其職業在增強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型塑學生優良意志品行、培養時代所需人才,進而助推強國建設與民族復興的重要作用與獨特地位,增強體育教師職業身份的認同感與自豪感。
2.2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強化體育教師經世致用的職業使命
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是“經師”和“人師”的統一,既要精于“授業”“解惑”,更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面對當前體育教師職業使命定位模糊、職業使命感仍待強化的現狀,教育家精神中“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作為該精神外顯的終極愿景,能夠為新時代體育教師明晰責任與擔當[25]。
(1)教育家精神能夠為新時代體育教師明晰為服務國家戰略而為師的職業使命,促使體育教師立足教學崗位,為全面建成體育強國,全面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培養基礎運動技能、激發體育參與興趣、養成良好體育健康習慣,以實際行動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強國必先強民,強民必先強體”的有力號召;為全面建成教育強國,切實加強學生體育品德培養、錘煉學生堅韌意志品質,深刻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少年強、青年強則中國強”的深切寄語。
(2)教育家精神能夠為新時代體育教師明晰為實現中華文化自立自信自強而為師的職業使命,有助于體育教師提高自身政治站位,自覺將體育教師職業使命同民族復興偉業相聯系,秉持“經世致用”的入世哲學,以中華體育傳統文化培根鑄魂,以中華體育文明啟智潤心,將中華體育精神的優秀文化基因與特質融入體育課程教學之中,助推中華體育精神的廣泛傳播與弘揚,助力中華優秀體育文化基因的傳承與賡續[26] 。
2.3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形塑體育教師以體育人的職業技能
體育教育本質上是培養人的復雜社會實踐活動,需要體育教師具備高超的教育智慧,要求體育教師要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然而,當前體育教師育人、育智、育心能力均尚存發展空間,教育家精神中“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能夠為新時代體育教師躬耕教壇提供了方法論和基本原則。
(1)教育家精神為體育教師提升“育體”能力提供“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論,有助于體育教師正視自身能力結構與當前體育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密切關注學生體育課程需求與學習成效,緊跟學校體育工作的戰略導向與具體要求,使新時代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切實做到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以真誠之心關注其成長,既能為優秀的學生提供更高水平發展的指引,又能針對體育技能較弱的學生實施個性化的指導,循循善誘,助力他們克服難關,達到“雪中送炭”的教育效果[27]。
(2)教育家精神為體育教師提升“育魂”能力提供“啟智潤心”的方法論啟示,有助于新時代體育教師錨定培育體育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貫徹落實“人文體育觀”,使新時代體育教師將傳統體育課程的“育體”工作同“育智”“育心”工作有機融合,積極響應“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新要求,使體育教育回歸“以體育人”的本位價值,實現體育教育從技藝傳授向心靈滋養、智慧啟迪的深層次跨越。
2.4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鍛造體育教師潛 心治學的職業追求
新時代國家教育事業需要的體育教師,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體育教師[1]。然而當前,體育教師教研意識與教研能力尚未滿足創新型體育教師的時代需求。教育家精神中“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在闡明新時代教育家型體育教師所應具備的崇高品格基礎上[28],為新時代體育教師潛心治學、積極開展教研創新工作提供了明確的方向指引與方法論遵循。
(1)教育家精神能夠涵育新時代體育教師“學不可以已”的勤學意識,形塑體育教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求是品格[29],有助于激勵體育教師以終身學習為理念基石,不斷追求知識結構的完善與教學能力的提升,積極適應學校體育工作改革的新要求,勇于在求新求變中精進自身的業務能力,通過持續的學習與實踐,為自身教研創新素養的提升持久注力。
(2)教育家精神能夠強化新時代體育教師“開拓創新”的教研意識,鼓勵體育教師在繼承與發揚傳統體育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敢于突破陳規,積極探索創新實踐,并依托新技術、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的不斷涌現,深耕體育課程建設,使體育教師不斷拓展教學邊界,提升教研創新能力,為體育教育改革與高質量發展注人了不竭動力,為培養國家所需拔尖創新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2.5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深化體育教師尊生愛生的職業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該論述深刻闡明了體育教師尊生愛生的職業情懷對推動高水平體育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意義。面對當前體育教師職業情懷仍有待形塑與深化,師德建設問題仍有待加強的現實問題,“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作為教育家精神內蘊的情感基調,彰顯了黨和國家對教師隊伍的深切期望,更為新時代體育教師涵養大愛情懷、踐行高尚師德提供了肥沃的情感沃土。
(1)教育家精神能夠培育新時代體育教師以愛育人、以情化人的授業品格,使體育教師明晰自身職業角色一一既是運動技能的傳授者,也是學生情感的傾聽者、心靈的撫慰者及成長道路上的同行者,有助于和諧友愛師生關系的構建,減少體育教師師德失范的行為發生,進而使體育教師真正成為引領學生追逐“強國夢”與“中國夢”的筑夢導師
(2)教育家精神能夠深化新時代體育教師“勤業為人梯”的職業情懷,有助于體育教師摒棄功利化的職業追求,堅守為體育教育事業奉獻的初心與使命,將“教師”這一身份上升到人生樂趣、生命意義的高度[25],使體育教師在體育教育實踐中秉持無私奉獻精神,以自身的高尚品德為學生樹立榜樣,身體力行地塑造學生健康的品格、良好的品行與高雅的品位,對學生的德行發展產生歷久彌新的影響,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6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深化體育教師正己化人的職業操守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應有之義,面對當前體育教師師德素養仍有待涵育的現實情況,教育家精神中“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為體育教師深化職業操守、建設高尚師德提出明確要求、提供根本遵循。
(1)教育家精神能夠喚醒新時代體育教師的主體自覺意識,指引體育教師以師德品行為從教之本,在日常教學實踐中由外在道德品行的被動規約者轉變為內在道德意識的自我約束者,將教師身份與自我修養有機結合,努力成為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
(2)教育家精神能夠為新時代體育教師外修言行提供典范,指引體育教師恪守“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師德箴言,全面深化新時代體育教師的職業操守與師德建設,使體育教師在體育教育教學中以身作則、在體育學術研究中克己嚴謹、在競賽組織管理中公平公正,通過自身的道德示范與行為表率,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3教育家精神涵養新時代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實踐進路
標定助推強國建設、建成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體育教師隊伍的目標,立基于新時代教師職業素養現實滯礙,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提出教育家精神涵養新時代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具體實踐進路,以實現體育教師職業素養提升的方法升級和場域拓展,為新時代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提供新思路。
3.1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強化體育教師思想政治素養
教育家精神為體育教師明確價值追求、提供精神引領,要求體育教師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個人理想與國家命運相統一,在深耕教壇的同時,立足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精準把握黨和國家發展需要,增強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使體育教師在確證自我身份和體認自我意義的過程中形塑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感與責任感。為此,應在加強體育教師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同時,為體育教師提供社會參與機會,以全面強化體育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
(1)創設“以體報國”思政研修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理論基石,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通過挖掘馬約翰、吳蘊瑞、張伯苓等體育教育家為國育人事跡,在課程中融入劉長春、唐功紅、許海峰等體育健兒以體報國故事,引導體育教師深入學習并領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新成果內蘊的思想偉力,進而形塑體育教師身份認同感,強化體育教師職業責任感,涵養體育教師潛心問道的信念與擔當。
(2)構建體育教師社會實踐工程,通過政府、學校、社會等多方主體合作,打通體育教師與重大體育事件交流渠道,鼓勵體育教師切身參與國內外重要體育賽事的志愿服務、技術志愿、后勤保障、文化交流等工作實踐中,拓寬體育教師國際視野的同時,使其深切體會體育作為國際交流語言的重要價值,明晰體育教育對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重要意義,生成體育教師職業身份的自豪感與獲得感,進而強化體育教師職業的使命感。
3.2 堅持育體和育魂相統一,形塑體育教師教學育人素養
在教育家精神引領下,體育教師應以“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為方法論,以“以生為本”為基本原則,在深刻理解教書與育人的辯證關系的基礎上,將體育知識傳授與行為習慣培養緊密結合,將學生體質水平提升與思想品格塑造深度融合,做到育人和育智、育心相統一。為此,應依托新形式、新技術、新方法,全面提升體育教師育體、育智、育心能力。
(1)常態化開展體育教師“三育”能力研習活動,邀請國內外知名體育教育專家、學者,以專題講座、圓桌論壇、友誼交流賽、運動技能提升營等多元化形式,開展體育學理論前沿探索、運動技能專項提升、體育教學設計與實施、健康行為知識普及、學生心理與行為引導等多樣化研習課程,幫助體育教師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強化學科知識儲備、精進專項運動技能,為體育教師育體、育智、育心能力提升筑牢基礎
(2)搭建集成在線學習、互動交流、資源共享等功能于一體的智慧研討平臺,開設學生體育數據采集與分析、體育育人處方個性化開具、體育活動智慧化組織與監管、體育教師綜合素質評價等多維度平臺功能,賦能體育教師教學育體能力提升;豐富師德師風線上大講堂、教育家精神云上研討班、體育教師談心談話團體輔導、體育課程思政工作成果展示等多元化平臺內容供給,賦能體育教師教學育智、育心能力提升。
3.3堅持教研自由和教研規范相統一,培養體育教師教研創新素養
教育家型體育教師應深刻體悟“創新”之重要意義,在謹遵教研規范的基礎上,以“勤學篤行、求實創新”為理念引領,深化“學不可以已”躬耕態度,堅持守正創新。為此,應建立健全體育教師教研工作體系,提升體育教師教研創新能力,并為體育教師教研創新的自主開展提供保障。
(1)多形式開展體育教師教研能力培訓活動,強化體育教師教研創新能力,深化體育教師教研規范意識。以學術講座、專題論壇等形式,邀請國內外體育學專家、教授,分享最新體育教學研究成果、熱點問題與理論前沿,激發體育教師對教學實踐的深人思考與探索,拓寬體育教師的學術視野;以體育教研培訓班、工作坊等形式,開設體育教研規范學習、體育教研課題論證、優秀教研案例分析等專題學習,提升體育教師教研意識與教研規范意識,激發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實踐的深入思考與探索
(2)強化體育教師教研創新保障與激勵措施,激發體育教師教研熱情,為其自主教研開展提供保障。通過設立體育教師教研專項基金,依托學校預算、政府撥款、社會捐贈等多種渠道,為體育教師教研開展、課題研究、學術交流以及成果出版提供資金保障,減低資金問題對體育教師教研工作的阻礙與影響,為體育教師教研工作的自由開展提供資金保障;通過采取設立體育教師教研成果獎、將教研成果納入體育教師職稱評定與崗位晉升的評價指標體系等激勵措施,激發體育教師課程建設與教研創新的積極性與創造力,進而提升體育教師教研意識與能力。
3.4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錘煉體育教師師德師風素養
新時代體育教師在教育家精神引領下,應以教育家的高尚情操和嚴謹學風為鏡,做到言傳與身教相統一,將高尚的師德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踐行“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崇高理念。為此,應在加強體育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同時,做好日常的監督管理工作,助推體育教師師德師風素養提升。
(1)設計多樣化體育教師師德師風研修課程。在把握體育教師群體特征基礎上,緊密結合體育教學實踐,秉持底線思維與高標引領,設計包含師德規范教育、失范案例警示、先進模范經驗分享等在內的多元化課程內容,全面提升體育教師的師德素養,塑造高尚的師德形象。例如,通過師德規范教育專題課程,明確體育教師的職業道德紅線;借助失范案例警示教育,增強體育教師自我約束意識;依托先進模范經驗分享,激發體育教師愛生情懷。
(2)開展常態化體育教師師德師風監督管理工作,通過建立健全體育教師師德師風考核評價機制,著重關注體育教師日常言行,將學生評價納入評價指標體系并作為重要評價依據,促使體育教師將師德規范融入每一個教學環節,以嚴謹的治學態度、認真的教學精神、公正的評價標準對待每一位學生,矢志成為以德立身、為人師表的典范
4結語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論述高屋建瓴,內涵豐富、意義重大,為涵養新時代體育教師職業素養,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新時代新征程,應在深刻把握教育家精神內涵要義基礎上,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充分發揮其對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涵養作用,多措并舉、多點發力,為新時代教育家型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提供行動指南與實踐領航,為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再譜新篇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EB/OL].(2024-08-26)[2024-11-25].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408/t20240826_1147269.html.
[2]王先茂,凌晨,董國永,等.污名化背景下優秀體育教師專業成長的經驗與啟示[J].體育學研究,2021,35(6):25-33.
[3]于素梅,王曉燕.新時代體育教師一體化發展的內涵與路徑[J].體育學研究,2021,35(6):12-17.
[4]全海英,王鑫浩.新時代我國幼兒體育教師的發展機遇、供需矛盾與紓解之策[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4,43(4):23-29.
[5]習近平.堅定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之鈣[J].新長征,2022(1):4-11.
[6]潘建芬.我國體育教師稱謂的歷史演變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6(2):189-192.
[7]張志斌.體育教師污名化的成因、邏輯與自我救贖[J].體育與科學,2020,41(3):66-71.
[8]李陽,趙剛.論我國體育教師身份認同的迷失與重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9,42(9):117-126,147.
[9]毛振明,楊多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與學校體育改革施策(一)一—目標:青少年熟練掌握一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8,52(2):5-10.
[10]毛振明,葉玲,丁天翠,等.“三精準”視域下新時代學校體育大面積大幅度提升學生體質干預策略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2,37(2):125-130.
[11]譚喬尹,謝書青,邵偉德.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體育教學“因材施教\"的困境、成因與疏解[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4,36(2) :171-179.
[12]錢俊偉.新時代我國高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現狀、方向和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4(9):96-103.
[13]劉兵,肖巧俐.新時期體育課程思政的目標定位、問題闡釋與實施路徑[J].上海體育大學學報,2024,48(11):23-31,68.
[14]季瀏,馬德浩.新時代我國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J].體育科學,2019,39(3) :3-12.
[15]王健.新時代我國學校體育發展的主要問題及應對策略[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62(6):166-178.
[16]王耀東,李昊燦,楊卓,等.新時代加強體育教師師德建設的價值意蘊、維度指向與對策思考[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2,37(5) :511-517,531.
[17]新浪新聞.官方通報山東一體育女老師毆打54名學生:成立調查組 涉事教師被停職[EB/OL].(2021-06-02)[2024-11-28].htps://news.sina.com.cn/c/2021-06-02/doc-ikqciyzi7374563.shtml.
[18]央視網.杭州一小學體育教師被曝騷擾初中生,官方通報:涉事教師已停職[EB/OL].(2024-08-27)[2024-11-28].https://news.cctv.com/2024/08/27/ARTIDeSyEsc9QxNfrBiIIZH7240827.shtml.
[19]馬卉君,馬成亮,姚蕾.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性的邏輯起點與路徑重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9,42(6):89-98.[20]新華社.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EB/OL].(2018-01-20)[2024-11-30].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3/content_3635294.htm.[21]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體育與健康gt;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EB/OL].(2021-06-30)[2024-11-30].http://www.moe.g0v.cn/srcsite/A17/moe_938/s3273/202107/t20210721_545885.html.
[22]劉斌,葛存兵.體育教師的職業特性及其對體育教師專業化的啟示[J].體育學刊,2017,24(5):106-110.
[23]盧三妹,朱石燕.體育教師勝任力模型建構研究[J].體育學刊,2012,19(2) :83-88.
[24]石巖,張凱.體育教師教學溝通能力的質性研究[J].體育學刊,2016,23(2):86-92.
[25]張腸,劉燕妮.教育家精神的理論邏輯、時代創新及弘揚路徑[J].中國教育學刊,2024(8):40-47.
[26]教育部.樹立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六論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EB/OL].(2023-09-16)[2024-12-06].http://www.moe. gov.cn/jyb_xwfb/s5148/202309/t20230918_1081126.html.
[27]鄭繼超,董翠香,董國永.習近平教師重要論述引領新時代體育教師發展的策略研究[J].體育學研究,2021,35(6):18-24.
[28]光明日報.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EB/OL].(2023-10-11)[2024-12-0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9410001317730727amp;wfr=spideramp;for=pc.
[29]鐘貞山,張鵬.以教育家精神引領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的邏輯依據與著力方向[J].教育學術月刊,2024(6):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