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性思維是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展的關鍵。初中數學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轉變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開放性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創新應用數學知識,加強思維訓練,持續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基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現狀,設計具有深度思考價值的教學任務,提出具有拓展性的課堂問題,組織學生以自主思考或合作互動的方式開展多角度、創造性的探究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啟發學生對數學概念、原理和規律進行創新性探索與應用,鼓勵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初中數學課堂影響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教學方法保守單一
當前,許多初中數學教師仍沿用保守單一的講授式教學法,學生在課堂上只需認真聽講,機械記憶教師所講述的數學知識和解題技巧。在這種保守單一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鮮少有機會參與到課堂互動中,雖然能增加知識儲備,但數學思維能力缺乏鍛煉,創造性思維得不到有效培養。教學方法的單一性成為制約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首要因素。
(二)課程設置相對封閉
課程設置相對封閉是阻礙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前,初中數學課程設置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影響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例如,教師主要圍繞數學教材設置統一的課程內容,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使課程內容無法滿足不同學生的思維發展需求[1];教師設置的數學任務和數學問題具有封閉性、隨機性的特征,未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沒有體現數學知識的層次性和階梯性。這導致學生在探究數學任務、解決數學問題時缺乏歸納、同化、推理、論證等高階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發展緩慢。
(三)學生創新意識薄弱
創新意識薄弱是限制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內在因素。當前,不少初中生將學習重點放在掌握數學學科知識和解題技巧上,以取得優異成績為主要目標。對于教師提出的拓展性問題和組織的數學探究活動,他們往往缺乏主動思考、主動參與的興趣。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相關訓練需要學生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其成果又難以直接體現在考試成績中,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發展創造性思維的積極性,影響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提升。
二、初中數學課堂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教學原則
(一)體驗性原則
深刻的數學探究體驗能增強學生的主動思考意識,幫助學生樹立自主思考的信心,強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指向創造性思維培養的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應遵循體驗性原則,構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探究興趣,啟發學生深入思考數學問題的本質;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積極實踐,嘗試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為學生提供豐富且深刻的數學探究情境,使學生在創新中探索解題路徑,獲得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二)開放性原則
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應秉持開放性原則,打破封閉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考空間,拓展其思維維度。具體而言,教師需根據學生需求整合教學資源,拓展課堂容量,為學生的創造性思考提供支持;設計更多的開放性數學任務和問題,引導學生突破常規思維,多角度、多層次分析問題,創造性地解決數學問題,完成探究任務,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深度內化與創新應用,不斷提升創造性思維[2]。
(三)指導性原則
初中數學教師應貫徹指導性原則,優化課程組織方式,為學生提供適切的指導。在指向創造性思維培養的課堂上,教師要重點強化學生的主動思考意識,指明思維方向,改善學生主動思考意識薄弱的現象;幫助學生解決在分析數學現象、探究知識本質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加強對學生數學思維的監督和評價,根據學生的思維發展狀況進行針對性指導;點撥學生的探究思路,指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數學教學提升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三、初中數學課堂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具體策略
(一)創設問題情境,增強思考意識
問題是增強思考意識、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有效載體。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問題情境激活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具體而言,教師要整合分析課程內容,分析數學知識的特點,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創設以問題為導向的課堂情境。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主動投入數學探究活動,引導學生以獨特視角分析問題,驅動學生對新知展開深度思考,從而幫助學生養成創造性思考的良好習慣,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長遠發展提供動力[3]。
以滬科技版數學七年級上冊2.2“整式加減”為例,在探究整式去(填)括號的法則時,教師可整合教材內容,立足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創設問題情境。在導入環節,教師可提出問題:“有理數去(填)括號的法則是否同樣適用于整式加減運算?請說出你的理由。”該問題能引導學生將有理數運算法則遷移至整式運算,同時能讓學生思考探究驗證整式去(填)括號法則的方法,如反向推理運算、代入具體數字運算等,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這種以舊知識為切入點的問題情境能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強化學生的主動思考意識。
(二)布置階梯任務,搭建思維支架
初中生的創造性思維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指向創造性思維培養的數學課堂上,教師應當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基于學生的認知特點,抓住數學課程的關鍵內容,按照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原則設計階梯式探究任務,為學生搭建科學合理的思維支架。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使學生逐步解決數學問題,在自主思考與合作交流中創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從而拓展思維維度,實現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以滬科技版數學七年級上冊4.5“角的比較與補(余)角”為例,本節課的重點為了解補角和余角的概念、性質及其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圍繞該重點,教師可設計階梯型任務群:“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補角和余角的概念”“通過手工操作和繪圖驗證余角、補角的性質”“說說你能運用補角和余角的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哪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指導學生運用繪制、組合、拆分等方式進行探究,鼓勵他們將抽象的幾何知識與現實生活經驗相聯系,提出多樣化的問題解決方法。該階梯型任務群依據由淺入深的原則,將幾何知識學習劃分為不同層次,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考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數學思維不再局限于單一視角,從而達成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教學目標。
(三)探索一題多解,培養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作為創造性思維的關鍵組成,對初中生的數學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初中數學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突破思維定式,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一題多解是促進學生發散思維發展的有效途徑[4]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精選典型例題,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解讀數學問題,探索多元化的解題路徑,踐行“條條大路通羅馬”的解題思想,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在思考問題時學會變通。
以滬科技版數學七年級下冊8.2.1“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為例,為確保學生熟練掌握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法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索一題多解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例如,教師可提出填空題‘
,要求學生進行交流探討,在思維互補中總結多種解題方式,發散思維。首先,從單項式與多項式的乘法法則入手,進行通識性運算: -3x
(-1)=6x3-9x2+3x 。由此可知,口內應填入 -9x2 。其次,逆向思考,從等式右邊
出發,通過提取公因式 -3x ,反推出括號內的表達式為
,同樣得出口內應填入 -9x2 的結論。最后,觀察題目特點,發現算式可簡化為
從而直接通過簡便運算一步得出結論。這種多層次、多角度的解題訓練,不僅能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還能培養他們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為其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四)引入生活實例,鍛煉應用思維
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將生活實例引入數學課堂,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應善于建立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通過挖掘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案例,引導學生對數學概念、法則和定理進行“再創造”,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其創造性思考能力[5]。
以滬科技版數學七年級下冊10.4“平移”為例,本課要求學生掌握平移的概念、特征和性質。為了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創造性思考和應用,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示平移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如吊車起吊貨物、傳送帶運送快遞、剪紙藝術中的對稱平移、古建筑的邊飾紋樣等。教師可引導學生從這些生活案例中總結出平移的特點和性質,進一步對平移的實際應用價值進行創造性思考,如利用平移原理優化物品擺放位置,簡化剪紙和雕刻的工藝流程等。對數學知識的“再創造”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實現應用思維與創造性思維的同步發展。
(五)組織實踐活動,強化創新思維
實踐性的數學活動為學生創造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能強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指向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數學課堂上,教師要結合課程內容組織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建立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綜合運用跨學科知識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創造性應用,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以滬科技版數學八年級上冊11.1“平面內點的坐標”為例,本課要求學生重點掌握繪制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方法。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開展“城市地標建筑定位”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結合地理知識,探索運用平面直角坐標系繪制城市簡圖的方法。在活動中,學生應先選定城市中的地標建筑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實地調查或查閱資料,獲取建筑物的方位和相對距離數據。然后,學生可運用比例尺原理,繪制平面直角坐標系,在其中標注各建筑物的坐標位置。最后,教師組織小組匯報展示,要求學生講解所繪制坐標系,具體介紹建筑物的方位以及不同建筑物之間的距離,并演示如何利用坐標定位建筑物。在這一融合數學與地理知識的跨學科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夠掌握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繪制方法,增強將數學知識創造性地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獲得創造性思維的全面發展。
結語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新時代賦予初中數學教師的教學重任。教師要挖掘數學課程的優勢,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創新,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獨創性,指導學生自主分析、解決數學問題,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創意應用,使學生在多樣化的思考探究中深度內化數學知識,不斷提升創造性思維能力,成長為具有創新意識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許珍珍.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5(2):155-157.
[2]邵娟.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5(2):161-163.
[3]施海堯.指向創造性思維培養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探究:以“從自然數到有理數”教學為例[J].中學教研(數學),2025(1):23-26.
[4]梁鳳柱.指向創新思維培養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1(15):75-76.
[5]孟慶國.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4(18):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