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育人工作是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也是技術技能型人才職業發展的基石。教師隊伍是學校育人工作的主力軍,其角色定位與功能發揮直接關系到學校資助育人工作成效。基于新時代教育發展的要求,中職學校教師隊伍在資助育人工作中亟需優化組織結構,完善工作機制,提升育人能力。從理論層面深入探討教師隊伍角色定位與功能發揮,分析組織結構與互動關系,探討聯動模式并開展實踐研究,有助于構建中等職業學校資助育人長效機制。
一、中等職業學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教育意義與發展趨勢
資助育人工作在中等職業學校德育體系中具有特殊的功能意義,對構建“三全育人”格局和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發揮著重要作用[1]。從育人層面看,資助育人工作通過經濟資助與精神關懷相結合的方式,幫助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增強學生自信心和自我發展能力。從教育功能看,資助育人工作融合了思想價值觀引導、品德素養培養、心理健康疏導等多重功能,能夠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就業觀。
現階段,中等職業學校資助育人工作呈現出系統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逐步從單一經濟資助向全方位育人資助轉變,從被動資助向主動發展轉變,從單一資助主體向多元協同資助轉變。學校要出色地完成精準化、多元化、系統化資助育人工作,需要教師隊伍協同合作,啟動聯動教育機制,精準識別困難學生群體,建立分層分類的幫扶體系;整合校內外資助資源,拓展資助育人途徑;構建教師隊伍協同聯動機制,形成育人合力。
二、教師隊伍資助育人的角色定位與功能發揮
(一)班主任隊伍的學習生活引導職責
班主任隊伍是中等職業學校資助育人工作的重要力量。班主任隊伍應通過建立班級管理制度、學生發展計劃、學生成長檔案,定期家訪、談心談話等方式,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生活狀況和思想動態,準確識別班級經濟困難學生。班主任隊伍要深入了解班級學生家庭經濟狀況,與學校資助管理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建立困難學生動態數據庫,便于學校實施精準幫扶;針對困難學生開展個性化指導,幫助他們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培養他們的自主發展能力[2];注重引導學生樹立自強自立意識,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的內驅動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專業課教師的技能成長指導任務
在資助育人工作中,專業課教師是培養學生技能與指導職業發展的重要導師。專業課教師應立足專業特點,將資助育人理念融入專業教學過程,注重培養困難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在教學實踐中,專業課教師應針對困難學生的學習特點,采用分層教學、個別輔導等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專業技能;積極開展校企合作,為困難學生提供實習就業機會;注重發掘困難學生的專業特長,為他們提供展示才能的平臺,激發他們的專業興趣和發展潛能。專業課教師還可以建立導師制,為困難學生提供專業發展指導,幫助他們明確職業發展方向[3]。
(三)學科教師的全程關注支持責任
學科教師應有機融合課程教學與資助育人,發揮學科育人功能。學科教師應注重發現和培養困難學生的學科特長,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樹立自尊自強意識;通過補習輔導、同伴互助等活動,為困難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支持;將資助育人理念融入課程思政建設,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在課堂教學中,學科教師應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提升困難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4];建立學習幫扶小組,發揮優秀學生的帶動作用。
(四)德育教師的思想品德培育使命
德育教師擔負著思想引導和價值塑造的重任,在資助育人工作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德育教師應利用主題教育活動、典型事例宣講、心理輔導等活動形式,引導困難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德育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感恩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將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相結合;針對困難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組織社團活動、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等活動,引導學生參與社會服務,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擔當;注重發掘優秀困難學生的典型事跡,發揮榜樣示范作用,激勵更多學生自強不息。德育教師還應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幫助困難學生明確人生目標,規劃發展路徑[5]。
三、教師資助育人的組織結構與互動關系
(一)縱向組織機構的分層建構
如圖1所示,中等職業學校資助育人工作的縱向組織機構構建以學校領導為統籌、各處室負責人為主導、年級組長為關鍵節點、班主任為基層實施主體的四級管理體系。學校領導層面負責制定資助育人工作的總體規劃,明確工作目標和實施路徑。各處室負責人根據職能分工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年級組長或教研室主任承擔組織實施年級資助育人工作,統籌各班級資助育人工作的職責。班主任作為基層實施主體,直接面向學生開展資助育人工作。
在縱向組織機構中,各層級通過雙向溝通反饋機制確保信息暢通,定期召開工作例會研究解決問題,建立督導機制強化工作落實,形成資助育人工作的整體合力。學校領導定期深入一線調研,了解資助育人工作開展情況。各處室負責人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提供政策支持和資源保障。年級組長統籌協調年級內各項資助育人活動。班主任深入班級,加強與學生及家長的溝通與聯系,精準識別幫扶對象,落實學校制定的資助育人措施。各層級教師通過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協同配合,確保資助育人工作有序開展,全面資助育人目標有效推進。

(二)橫向工作職責的銜接貫通
中等職業學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橫向銜接貫通主要體現在各部門、各學科教師之間的協調配合。辦公室、學生處、教務處、招就處等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在資助育人工作中各安其位、各司其職、各盡其責。辦公室負責統籌安排各項工作布置及人員分工落實工作,學生處負責資助政策的宣傳解讀和資助項目的組織實施,教務處負責將資助育人理念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校團委負責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發現和培養困難學生的學科特長,開展個性化輔導。部門間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定期交流工作情況,研究解決問題。為保證橫向工作職責全面銜接貫通,學校要建立信息共享平臺,促進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各部門通過聯席會議制度,形成工作合力,提升資助育人工作實效,同時建立工作聯動機制,實現資助育人工作的無縫對接。
(三)教育資源的統籌整合
教育資源的統籌整合是提升資助育人工作實效性的重要保障。中等職業學校應整合校內外各類資助資源,建立多元化資助體系。學校應設立專項資金,用于困難學生的學習生活補助和技能培訓;整合校企合作資源,為困難學生提供實習就業機會;發揮校友資源作用,設立獎助學金,激勵困難學生奮發向上;建立資源管理數據庫,實現資源的科學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強與社會力量的合作,拓寬資助渠道,形成多元化資助格局;建立資源使用監督機制,確保資源使用效益;統籌安排各類資助項目,避免資源重復和浪費;整合專業教師資源,為困難學生提供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
(四)科學評估體系的建立完善
科學的評估體系是保障各項工作質量的重要手段。在資助育人工作中,建立以目標為導向、以過程為重點、以效果為核心的評估體系尤為重要。資助育人工作評估指標應涵蓋資助工作制度完善性、工作規范性、工作實效性、學生發展水平的全面性等維度。學校要建立常態化評估機制,定期開展工作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將評估結果與教師績效考核掛鉤,發揮評估機制的激勵導向作用;建立評估反饋機制,根據評估結果督促教師改進工作;開展評估結果分析,總結工作經驗,推廣優秀做法;注重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全面推進資助育人工作;建立第三方評估機制,提高評估的客觀性和公信力。
四、教師隊伍資助育人的聯動模式與實踐探索
(一)聯席議事制度的協調運行
中等職業學校應建立由校長主持,分管校長、處室主任、年級組長、班主任等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每月定期召開資助育人工作協調會。會議應圍繞資助育人工作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專題研討,研究制訂工作方案。聯席議事制度要明確各部門人員職責分工,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形成多部門聯動工作的協同合力。在聯席會議上,由各部門負責人匯報工作進展,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學校應建立聯席會議紀要制度,跟蹤督辦會議決議落實情況。最后由會議研究確定資助項目實施方案,協調解決資金使用、人員調配等具體問題。聯席會議還需要研究部署資助育人重點工作,總結推廣優秀經驗和做法。
(二)信息互通機制的動態監測
中等職業學校要想高效完成資助育人工作,需構建資助育人工作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信息的實時共享和動態監測。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四點:一是在平臺上建立困難學生基礎信息庫,涵蓋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學習情況、心理狀態等信息,便于對需要資助的學生進行動態監測。二是設置困難預警功能,對學生的異常情況進行預警提示,確保及時資助、精準資助。三是建立信息反饋機制,各部門需針對預警信息及時采取幫扶措施,信息平臺依據反饋數據實現資助項目管理、申請、審核、發放、使用等環節的全過程監測。四是設置數據分析功能,對資助育人工作效果進行量化評估,通過大數據分析,掌握困難學生群體特征,為精準資助提供決策依據。
(三)教研活動平臺的共建共享
中等職業學校應搭建資助育人教研活動平臺,開展教師培訓和教研活動,以提升資助育人工作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具體措施包括:定期組織教師參加資助育人專題研討,交流工作經驗,研究解決實際問題;邀請專家學者開展專題講座,提升教師的資助育人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建立教研成果共享機制,推廣優秀案例和工作經驗;組織跨學校資助育人研討活動,分享育人經驗與方法,促進學校間的交流與合作;建立教研活動激勵機制,調動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開展資助育人教學設計評比活動,激勵教師創新教學方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搭建網絡教研平臺,推動資源共享和經驗交流,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擴大教研活動的影響力;組織教師編寫資助育人教材,形成系統化的工作指導手冊。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隊伍的協同聯動在資助育人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明確教師隊伍的不同角色定位與功能,優化組織結構與互動關系,探索科學有效的聯動模式,是提升中等職業學校資助育人實效性的重要途徑。學校加強教師隊伍協同聯動機制建設,既是優化資助育人工作的現實需要,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舉措。面對新時代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形勢與新任務,學校應進一步強化教師隊伍的協同聯動意識,完善工作機制,提升專業能力,創新育人模式,推動資助育人工作向更高水平發展,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馬曉強,鐘珊,張健,“三全育人”視域下醫學院校發展型資助育人實踐路徑探析[J],大學教育,2024(23):17-20.
[2]張青,孫潔.“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下高職學生資助育人的路徑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4(34):109-112.
[3]謝菁,王小麗.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下資助育人體系構建路徑研究[J]:福建開放大學學報,2024(5):30-33.
[4]張潔玉,李富寧,孫欽菊.涉農高校“雙創”教育與區域農業產業協同聯動發展探究:以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為例[J].智慧農業導刊,2024,4(5):146-149.
[5]韓美榮.從協同到聯動:卓越教師職前實踐能力共育機制的轉型與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20(16):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