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的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前提與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的核心力量,在維護企業合法權益、促進司法公正方面肩負著重要使命。2024年2月至1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部署全國檢察機關開展“檢察護企”專項行動,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助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刑事執行檢察作為檢察機關的重要職能之一,承擔著確保刑罰嚴格有效執行以及樹立司法權威的關鍵責任,亦是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最后一道保障,應當充分發揮其職能優勢,為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一、刑事執行檢察對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意義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這一決策不僅是新時代背景下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戰略部署,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舉措。2025年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堅決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各種障礙”“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將法治擺在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突出位置,同時強調“要強化執法監督,集中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這表明當前執法監督體系仍存在薄弱環節,執行不當、不力、不公已成為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中的重要瓶頸問題。
刑事執行檢察作為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法對人民法院、公安機關、監獄、看守所、社區矯正機構、強制醫療所等執行機關和監管場所執行刑罰、刑事強制措施、強制醫療措施和監管執法活動開展法律監督。具體而言,刑事執行檢察監督的重點主要包括刑事羈押期限監督、刑罰變更執行監督、罪犯非正常死亡等監管事故檢察、財產性判項執行、糾正和防止社區矯正人員脫管漏管和違法犯罪等。從業務分布范圍來看,刑事執行檢察不僅涉及“大墻內”傳統的監禁刑執行監督和羈押性強制措施執行監督,也包括了“大墻外”的監外執行監督、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執行監督等內容。
結合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實際需要,刑事執行檢察通過監督刑罰的執行,確保判決公正實施,確保違法犯罪得到應有的懲治,從而維護司法公信力,為營商環境提供穩定的法治基礎。同時,通過監督強制措施執行、執行機關監管活動、刑罰變更執行、財產性判項執行、社區矯正活動等,防止不當、不力、不公的執行行為侵害涉案涉罪企業及企業家的合法權益,為營商環境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二、刑事執行檢察在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中的角色定位
刑事執行檢察職能的充分發揮對于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然而反觀實踐,個別檢察人員存在認知偏差,認為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與刑事執行檢察本職工作聯系較小,未能充分認識到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內涵與重要性,未能深入理解刑事執行檢察助力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價值與意義。有的地方對于相關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思考探索不夠,檢察履職止于表面,未能深入有效推進。而有的地方定位不清,履職明顯偏離主責主業,產生了一定的負面效應。之所以引致上述問題,關鍵在于未能明確刑事執行檢察在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中的角色定位。結合檢察監督職能,刑事執行檢察的角色定位應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捍衛者。最高人民檢察院2024年發布的《關于全面深化檢察改革、進一步加強新時代檢察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對侵犯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的行為實行同責同罪同罰,促進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刑事執行檢察通過監督刑事判決、裁定的執行,確保經濟犯罪分子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防止其逃避法律責任,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此外,可通過對社區矯正、暫予監外執行等非監禁刑執行的監督,防止犯罪分子利用法律漏洞繼續從事違法經營活動,破壞市場秩序。同時,刑事執行檢察通過對刑事涉案財物的查封、扣押、拍賣等環節的監督,確保相關程序的合法性和透明性,防止不當處理影響市場秩序。
2.保障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守護者。自“檢察護企”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國檢察機關堅決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的指示要求,主動融入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作為檢察機關的傳統職能,刑事執行檢察通過監督刑事執行活動,防止超范圍查封、扣押、凍結企業財產,確保企業正常經營不受影響,特別是在處理刑事涉案財物時,檢察機關通過監督履職確保程序合法、透明,有效防止市場主體財產權益受到侵害。在涉及企業家的刑事案件中,刑事執行檢察通過監督刑事強制措施、監管執法行為等,有效防止超期羈押、違法變更強制措施、毆打體罰虐待等不當執法情況發生,切實維護涉案涉罪企業家的合法權益。在冤假錯案或前道程序存在違法行為等情況下,刑事執行檢察也為企業與企業家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救濟渠道,能夠及時糾正違法行為,維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

3.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推動者。刑事執行檢察擔負著對刑罰執行和監獄、看守所、社區矯正機構等監管活動的法律監督職責,這不僅關系到刑罰目的的最終實現,還關系到國家法律權威和司法公正。鑒于現實生活的錯綜復雜,實際執行過程中難免出現執行不當、不力、不公等情況。此時,刑事執行檢察通過監督人民法院、監獄、看守所、社區矯正機構等執法行為與監管活動,聚焦報請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任用特定崗位罪犯等關鍵環節,及時發現糾正不當、不力、不公的各類執法行為,維護司法公平公正,防止特權現象發生,增強市場主體對法治化營商環境的信任。
4.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參與者。從歷史維度來看,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絕非僅依靠制度設計便能輕易實現的目標,而是法治營商環境建設、制度與現實不斷碰撞、互相促進、相互調試的動態演變過程。刑事執行檢察作為保障法治目標實現的關鍵一環,能夠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積極的推動作用。具言之,刑事執行檢察通過監督刑事執行活動,及時發現和預防可能影響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問題風險,為后續政策制定提供建議和參考,推動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同時,刑事執行檢察通過依法履職,化解因刑事執行活動引發的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優化營商環境。此外,也能夠在執行的各個環節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提升市場主體的法治意識,促進全社會形成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三、刑事執行檢察在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中的履職維度
服務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是檢察機關的職責與使命,全國各級檢察機關應不遺余力地發揮法律監督職能,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為了更好地發揮刑事執行檢察在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履職維度:
1.完善法律監督機制。建立健全刑事執行檢察的法律監督體系,明確監督范圍、程序和標準,確保監督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強化與公安機關、法院、市場監管部門等機構的協作,建立信息共享和聯動機制,形成有效監督合力。探索建立刑事執行檢察與市場主體溝通機制,及時了解并回應市場主體訴求。此外,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派駐 + 巡回 + 科技”的工作要求,主動融入政法智能化建設,積極探索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引進和應用,從而逐步增強法律監督的時效性和科學性。
2.加強刑事執行活動監督。總體而言,刑事執行活動監督包括兩大方面內容:一是監督執行機關是否履職盡責,確保執行到位,實現刑事制裁的預期效果;二是監督執行機關是否依法、規范、公正地履職,保護涉案涉罪企業及企業家的合法權益。結合具體職能和現實中的突出問題,刑事執行檢察應重點加強以下幾個領域的監督:首先,加強侵害企業合法權益犯罪案件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執行的監督,通過監督罰金、沒收財產、責令退賠、追繳贓款贓物、追繳供犯罪所用本人財物等的執行,維護司法的公正與權威,保障受害方的合法權益,推動形成良好的市場交易環境;其次,加強對刑事涉案財物的查封、扣押、凍結等強制措施的監督,并對拍賣、變賣等處置活動進行審查,確保程序合法、公正,防止任何不當行為侵害市場秩序;第三,聚焦刑罰變更執行這一關鍵環節,推動涉罪企業家依法適用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讓其能更快回歸社會,恢復生產經營,同時重點監督是否存在相關人員因錢因權而不符合條件適用或者不公平適用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情況;第四,進一步加強對刑事拘留、逮捕等強制措施,社區矯正、暫予監外執行等非監禁刑執行,監獄、看守所等監管執法行為的檢察監督,確保執行活動的合法性與規范性,保障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同時,防止犯罪分子抓住漏洞違法犯罪侵害市場環境。
3.推進刑事執行檢察專業化建設。加強刑事執行檢察隊伍建設,注重提高檢察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通過定期培訓、講座授課、業務競賽等多種形式,逐步提升檢察人員對刑事執行相關法律法規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深化刑事執行檢察理論研究,尤其是對刑事執行中的新問題和復雜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為實踐工作提供理論支撐。逐步推動刑事執行檢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借鑒國外在刑事執行監督方面的經驗與做法,結合我國具體情況,不斷提升我國刑事執行檢察工作水平,從而更好地服務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
四、結論
刑事執行檢察在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是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障市場主體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關鍵力量。通過明確角色定位、厘清履職維度,刑事執行檢察能夠更加有效地發揮在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展望未來,應進一步加強刑事執行檢察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不斷優化履職方式,提升監督效能,以便為構建更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單位:上海市滬西地區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