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與人民健康、生活質量密切相關,除指導廣大群眾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增強飲食安全意識以外,還有必要從技術角度出發,提升食品品質安全。其中,食品儲存與保鮮技術作為保障食品品質安全的重要手段,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及發展,現代食品儲存與保鮮技術也日益豐富及高效,如常用的低溫保藏技術、干燥保藏技術、真空包裝技術、化學保鮮技術等,在保證食品品質及安全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鑒于此,為延長食品的保質期,保持食品的新鮮度及營養價值,進一步確保食品安全及食用者的健康,本文將圍繞“食品儲存與保鮮技術在食品品質安全提升中的應用”展開深入分析探究。
1.食品儲存與保鮮技術概述
食品儲存與保鮮技術,指的是為延長食品保質期,維持食品新鮮度、營養價值及安全性采取的綜合技術方法。隨著食品日益豐富,加上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及發展,食品儲存與保鮮技術的類型也日益多樣化,常見的包括低溫保藏技術、干燥保藏技術、真空包裝技術、化學保鮮技術等。不同類型的食品儲存與保鮮技術在食品品質與安全保障中發揮著各自的作用,應根據食品特性加以合理選擇與應用。
在采用食品儲存與保鮮技術時,通常需遵循低溫儲存原則,這主要是因為低溫能夠對微生物的生長及繁殖起到抑制作用,進而使酶的活性降低,并使食品內部的化學反應減緩,從而延長食品的保質期。一般冷藏室溫度宜控制在0℃-4℃范圍內,冷凍室的溫度需<-18℃。此外,由于不同類型食品的特性差異,需分開存放,預防交叉污染情況的發生。尤其是生食與熟食,還有易腐食品和非易腐食品,需遵循分開儲存原則。綜上,從食品品質安全提升角度考慮,合理科學地使用食品儲存與保鮮技術尤為重要。
2.食品儲存與保鮮技術在食品品質安全中的作用分析
2.1 有助于食品保質期的延長
食品儲存期間易被微生物污染,出現腐敗變質等情況。合理利用食品儲存與保鮮技術中的低溫儲存技術,如冷藏、冷凍,可以使微生物的生長與繁殖受到抑制,進而使食品的保質期得到有效延長。同時,食品容易產生脂肪氧化及蛋白質變性等化學反應。受這些化學反應的影響,會導致食品變質速度加快。合理利用低溫儲存技術,能夠使食品發生化學反應的速度減緩,使食品原有色澤、風味、口感得到有效維持,進而延長食品的保質期。
2.2 有助于維持食品營養價值
若食品的儲存方式不夠合理科學,則容易使食品當中的營養成分流失。例如,受高溫及光照等因素影響,容易使維生素分解加快。采取低溫儲存技術,則能夠使此類損失得到有效減少。同時,食品儲存不當也易使原有風味失去。合理利用儲存與保鮮技術,能夠使食品的新鮮度及原始風味得到有效維持,使消費者的食用體驗度及滿意度提升。因此,需合理利用食品儲存與保鮮技術,使食品營養價值得到有效維持。
2.3 有助于提升食品品質及保障食品安全
消費者在選擇食品過程中,通常會關注其新鮮度。對食品合理利用儲存與保鮮技術,能夠維持食品的新鮮度,進而提升食品品質。同時,合理利用真空包裝技術、低溫儲存技術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維持或改善部分食品的口感及質地,使食品保持美味可口的特性。此外,從食品安全層面考慮,合理利用冷藏及冷凍等存儲技術,能使食品中微生物的數量及活性降低,進而使食品中毒風險減少,保證食品安全。通過分類存放及密封包裝技術的合理利用,進而使食品儲存期間避免出現交叉污染情況,使食品的安全性得到進一步保障。
3.食品儲存與保鮮技術在食品品質安全提升中的具體應用分析
3.1 低溫保藏技術的應用
低溫保藏技術是常用食品儲存與保鮮技術,技術原理為對微生物生長起到抑制作用,降低酶活性,并使化學反應速度減緩等。低溫保藏技術類型主要有兩種。
(1)冷藏技術。冷藏技術指的是不冷凍狀態條件下的低溫儲藏技術,溫度通常在-1℃到10℃。有短期貯藏需要的食品適合使用這種技術,如新鮮水果、蔬菜、乳制品等。通過冷藏,可使食品變質速度延緩。
(2)冷凍技術。冷凍技術指的是將食品降至冰點以下,使其部分或全部處于凍結狀態。冷凍溫度一般控制在-18℃以下,以此抑制食品微生物的繁殖。冷凍食品可長期保存,但解凍過程中需保持食品的品質及安全性。
常用低溫保藏技術的食品有肉類、魚類、果蔬類以及乳制品等。肉類與魚類食品容易出現微生物繁殖情況,在控制不佳情況下易出現腐敗變質情況。合理利用冷凍技術,可以使肉類與魚類的保質期有效延長。例如,把新鮮的魚肉放進冰箱冷凍室當中,能夠使其新鮮度與口感保持若干月。果蔬類食品貯藏期間易產生變色、失水、氧化等質量問題,合理應用冷藏技術,能有效延緩果蔬的成熟、衰老,使其新鮮度與營養價值得到有效維持。例如,把新鮮的草莓放進冰箱冷藏室當中,使其保鮮期延長,并使其鮮美的口感得到有效維持。此外,諸如牛奶、酸奶等乳制品,同樣適合使用低溫保藏技術提升其品質及安全性。利用該技術能夠使乳制品當中的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速度減緩,并使其口感及營養成分有效維持。例如,把新鮮的牛奶置于冰箱冷藏室中,經過低溫冷藏處理,可以在保質期范圍內維持良好的品質。
為提升食品品質及安全性,在使用食品儲存與保鮮技術過程中,也需把控好技術要點。一方面,需維持足夠的冷度。結合食品原料的具體性質,了解其臨界溫度,在低溫保藏過程中始終維持足夠的冷度;另一方面,合理控制濕度。若濕度偏高,會導致原料發霉;濕度偏低,則容易導致原料凍干,進而導致品質下降或變質。此外,為防止受到污染影響,食品保藏期間,需預防冰塊、冰水對原料造成污染,并預防原料與原料之間出現相互污染情況。
3.2 干燥保藏技術的應用
在提升食品品質及安全性方面,干燥保藏技術也可以發揮作用。其技術原理為降低食品水分活度,抑制食品微生物生長,并抑制食品中酶的活性。對相關食品合理應用干燥保藏技術,可以使食品的保質期有效延長,維持品質,且使食品方便儲存及運輸等。常用的食品干燥保藏技術包括:(1)自然干燥技術。即借助流動空氣或者陽光,對食品進行晾干或者曬干處理。例如一些蔬菜、水果、稻禾、油料等,收獲之后可采取晾曬法。自然干燥技術成本低,操作簡單,但容易受到天氣條件因素影響。(2)人工干燥技術。即利用機械化生產線,基于短時間內完成干燥處理的一項技術,例如熱空氣干燥、真空干燥、冷凍干燥等。其中,針對一些蔬菜及水果,可利用熱空氣干燥技術進行脫水處理,在大規模生產中適合使用這種技術,但需注意維持食品的營養成分,避免流失。針對麥乳精、果汁粉等,可利用真空干燥技術,基于較低的溫度進行真空干燥處理,使其口感及營養成分得到有效維持。此外,一些食品還可以利用冷凍干燥技術進行保存。首先對食品進行低溫速凍處理,使其中水分結成冰;隨后在高真空條件下,讓冰通過升華作用轉化為氣態,以此有效保留食品的營養成分及原本形態結構。
在使用干燥保藏技術過程中,需注意一些基本事項。一方面,需結合食品的特性、種類、市場需求,選用適宜的干燥技術方法;另一方面,干燥處理期間需對溫(濕)度及時間等條件合理控制,以此使食品的品質及安全性得到有效保證。此外,食品干燥之后,需儲存于干燥、通風的地方,避免受潮導致食品變質。
3.3 真空包裝技術的應用
真空包裝技術是一種有效的食品儲存與保鮮技術方法,可對食品品質及安全性起到提升作用。真空包裝技術的原理是預防食品發生霉腐變質,使食品的保質期有效延長,進而保證食品的色澤、香氣、美味、營養價值等。
為達到提升食品品質及安全性的作用,針對不同食品需采取針對性的真空包裝技術,并選擇優質的包裝材料,控制好包裝工藝,同時結合其他保鮮技術。例如,根據不同食品的特性,合理選擇使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酯(PET)等真空包裝材料。在對食品使用真空包裝技術的基礎上,聯合使用冷藏、速凍、脫水、高溫殺菌等技術,使微生物生長及繁殖受到抑制,進而使食品的保質期得到有效延長。
以肉類食品為例,為了確保肉類食品的品質及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可合理利用真空包裝技術。首先,肉類食品加工期間,將肉類食品置于真空包裝袋當中,并利用真空包裝機將袋內的空氣抽走,使負壓環境有效形成。在負壓環境下,能夠抑制微生物生存、繁殖,并使肉類避免出現變色、變質等情況,同時,在減少肉類食品表面水分蒸發的情況下,使其原有的水分、鮮美的口感得到有效保持。此外,經真空包裝的肉類食品,也便于儲存與運輸,在延長保質期、保持良好品質的基礎上,可提高市場滿意度。因此,綜合考慮,為延長肉類食品的保質期,使其維持原有風味及質地,保證肉類食品安全,可合理利用真空包裝技術。
4.化學保鮮技術的應用
化學保鮮技術在提升食品品質及安全性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其主要原理是使微生物生長受到抑制,并使食品氧化有效延緩等。
在對食品使用化學保鮮技術過程中,需合理選擇化學藥劑,如防腐劑、抗氧化劑、保鮮劑等,并嚴格控制所選用化學藥劑的使用量。在此基礎上,可將化學保鮮技術與其他保鮮技術(真空包裝技術、冷藏技術、冷凍技術)結合應用,以此使食品的品質及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將防腐劑和真空包裝技術結合,使食品當中的微生物生長受到抑制,并使食品的保質期有效延長等。
以水果為例,其儲存與保鮮處理過程中可使用化學保鮮技術,如通過噴灑適量的抗氧化劑(茶多酚或維生素C),對自由基進行捕捉,來延緩氧化速度,從而保持水果的營養成分、色澤。在此基礎上,可結合其他有效保鮮技術,即在應用抗氧化劑之外,可聯合冷藏技術、真空包裝技術等,使水果的保質期有效延長。主要方法為:把噴灑了適量抗氧化劑的水果置于真空包裝袋中,然后在冷藏條件下進行保存處理。此類綜合儲存與保鮮技術方法能夠使水果當中的微生物生長受到抑制,使氧化速度有效延緩,進而使水果的新鮮度及營養價值得到有效保持。
此外,食品利用化學保鮮技術過程中,同樣需注意一些基本事項。一方面,應用化學保鮮技術前,需對化學藥劑的性質及作用機制加深了解,保證有效、安全使用化學保鮮技術;另一方面,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標準及規定,對化學藥劑的使用量進行合理控制,避免出現食品殘留物超標現象。此外,還需對食品的質量及安全性進行定期監測,使消費者的食品健康及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5.其他新型保鮮技術
除上述各項食品存儲與保鮮技術可以提升食品品質及安全性外,還包括其他一些新型保鮮技術的應用,如活性包裝技術、智能包裝技術等。
其中,活性包裝技術具備氣體調節、濕度控制、抗菌作用,在控制食品包裝內部的氧氣及二氧化碳等氣體濃度的基礎上,能夠使食品氧化及成熟過程延緩,進而使食品保質期有效延長。通過對包裝內濕度的合理控制,有助于防止食品干燥或水分過多,維持食品的新鮮度及口感。在包裝材料中添加適量的抗菌劑,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進而使食品中毒風險降低。例如,在果蔬保鮮過程中,利用透氣性材料對氧氣及二氧化碳的濃度合理控制,能減緩果蔬的呼吸作用,進而延長貨架期。而乙烯吸收劑的合理應用,能夠使果蔬釋放的乙烯減少,進而使果蔬成熟過程得到有效延緩。
智能包裝技術則具備實時監控、預警及追溯等功能作用。通過傳感器及指示器等智能元件的集成,可以對食品的各項參數進行實時監測,包括溫(濕)度、氣體濃度等,確保食品處于最優儲存條件。若食品儲存環境異常,智能包裝會及時將預警信號發出。并且,智能包裝具備信息追溯功能,能夠為物流、零售環節的追溯及監管提供便利。例如,利用智能包裝技術的時間溫度指示器,能夠顯示食品在某一溫度下保存的時長。在化學物質變黑情況下,代表“食物不新鮮”,這樣消費者可通過標簽顏色變化,判斷食品是否在高溫狀態下保存了較長時間。結合物聯網技術,智能標簽可實現對食品保鮮信息的遠程傳輸管理,包括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條件等信息,從而保證食品在保質期內食用,進而保證食品質量及安全性。
結語
綜上所述,恰當運用食品儲存與保鮮技術能夠顯著提高食品的品質和安全性。常見的食品儲存與保鮮技術涵蓋了低溫保藏、干燥保藏、真空包裝、化學防腐以及其他創新保鮮技術等。這些技術的選擇和應用應基于食品的種類和儲存保鮮的具體需求。例如,低溫儲存技術適用于肉類、海鮮、乳制品、水果和蔬菜等食品;而真空包裝技術則適合肉類、奶酪、堅果、干果和熟食等。合理地運用這些技術不僅能提升食品的品質和安全,還能增強食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確保消費者能夠享受到安全、放心的食品,滿足他們對健康和安全的食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