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為國有企業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以下簡稱:紅沿河核電)緊密圍繞核能行業高質量發展需求,以青年創新工作室(以下簡稱:工作室)為支點,創新構建“橫縱聯動 + 五項制度”協同機制,走出了一條培育青年創新人才、激發科技創新動能的有效路徑。

▲ 青年創新工作室負責人李玉鑫在工作現場檢查設備情況
構建雙維創新模式,打造協同創新平臺
2021年,紅沿河核電為激發職工創新活力,選拔技術骨干成立了首批創新工作室,李玉鑫工作室便是其中之一。該工作室設立在公司生產服務部,肩負核電廠裝卸料管理、放射性去污管理、工具及機加工管理等領域的創新工作,是一支活躍在核電站一線的科研團隊。
為深入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李玉鑫工作室積極探索協同創新新路徑,著力構建“橫向聯合、縱向貫通\"的雙維創新模式。一方面拓展創新工作的廣度,打造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創新聯盟;另一方面增強創新工作的穿透力,打通企業內協同壁壘,形成多方參與、協同攻關的創新合力,為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動力。
橫向聯合,拓展創新工作廣度。李玉鑫工作室采用“ 1+N 大基地”創建模式,以工作室為“圓心”,聯合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成都海光核電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等14家單位建立創新聯盟,實現資源共享、人才共享。2023年9月,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共建放射性廢物治理聯合創新工作室,推動有關產業設備升級。橫向聯動使創新活動范圍從公司、集團拓寬至遼寧省乃至全國,實現跨區域協同創新。目前,李玉鑫工作室已承接四川省某科技專項課題,并在激光光路高精度實時調控等關鍵核心技術上實現了突破。
縱向貫通,提升創新工作穿透力。在紅沿河核電黨委的指導和支持下,李玉鑫工作室打造了“企業、工作室、成員單位”三向合力運作模式。紅沿河核電工會、團委、科技辦為創新工作室提供創新空間,包括日常運轉、文化宣傳、創新專項資金等政策支持。組織“青年五小”、技能競賽、科技創新獎評選等活動,為創新成果轉化提供渠道和幫助。李玉鑫工作室負責技術攻關與人才培養,定期開展“創新培訓”等品牌活動。各成員單位為創新工作室提供人才和設備保障,參與創新課題調研,合力推動創新成果產出。
實施五項創新制度,激發青年創新動能
平臺建設為青年創新提供了施展舞臺,而制度創新才是持續激活創新創造的核心引擎。李玉鑫工作室在構建創新平臺基礎上,同步推進五項基礎性制度建設,涵蓋了技術創新、教育、產學研融合、評優等多個維度,形成長效機制保障,確保創新工作在穩定、有序的軌道上持續發展。
實施技術“問題池”制度。紅沿河核電圍繞機組運行、維護、維修等中心工作,聚焦責任領域,設立“青年創新工作室技術問題池”,每年年初遴選重點課題納入五年工作規劃,為青年創新骨干明確攻堅方向和課題。攻堅過程中,針對青年技術骨干不愿掛帥、缺少協作、不善總結等實際問題,該工作室依托平臺優勢成立課題指導組,為青年技術骨干配備工作室首席專家、業內權威專家擔任課題導師,提供從立項到轉化的全過程幫扶,助力青年攻克創新路上的重重阻礙。
實施“百家講壇”創新教育制度。圍繞公司“青春紅沿河”團青品牌建設,打造“百家講壇”品牌課程。整合技能專家、一線骨干、外部學者三方師資資源,構建“政策解讀、思維拓展、案例剖析、工具應用”四位一體的課程體系,系統提升青年創新素養。目前,該課程已累計開展3期27講,覆蓋青年員工632人次,并被評為“大連市職工教育精品課程”。
實施立體化師帶徒制度。實施“六跨”師帶徒制度,突破區域、行業等界限,21對師徒累計獲市級以上榮譽15項。建立“入門師傅”培養體系,將有創新興趣、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新人吸納進創新隊伍,通過拜師儀式、創新特訓營等載體,年均培養青年創新骨干10余人,持續為實現企業高技能、高素質人才培養戰略目標貢獻力量。
實施產學研深度融合制度。2023年,李玉鑫工作室與東北財經大學共建研究生工作站,首創“理論 + 實踐”雙向融合培養模式。其中,博士生王慧侖團隊提出產研結合課題10余項,推動10個核電站疑難問題獲得學研單位支持。目前,李玉鑫工作室正與哈工大、大連理工等院校籌備構建國家級實驗室,打造“基礎研究-技術開發-產業應用\"創新鏈。
實施多維創新賦能制度。鼓勵青年從身邊做起、從小做起,積極組織青年員工參與各級“青年五小”和“揭榜掛帥”活動,為公司技術難點、作業流程痛點排憂解難。此外,李玉鑫工作室內部定期評選優秀創新攻堅成果、創新攻堅先進個人,積極舉薦參評各類別科技創新榮譽,營造“比學趕超”的團隊氛圍,讓青年創新與企業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
打造“青年創新工作室”的成效與啟示
青年創新工作室是紅沿河核電站落實國資央企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探索與實踐,是凝聚青年參與創新實踐的有力組織,為青年創新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和更多的技術、設備支持。青年創新人才也發揮了顯著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更多員工加入創新隊伍,助力企業形成群眾創新、萬眾創新的良好局面。
李玉鑫工作室成立以來,錨定“集團站排頭,行業創一流”目標,發布《青年創新五年工作規劃》,吸引大批青年加入創新隊伍,成功掛牌中廣核集團青年創新工作室。目前,已累計研發新型工具設備46項、技術革新8項,制定生產工藝及安全質量管控流程標準50余項:取得國家專利51項、國家版權著作19項,發表學術期刊論文15篇;獲評遼寧省質量科技成果獎3項、大連市科技創新成果獎10余項、公司價值創造和科技進步獎20余項;創新成果收益超億元,培養出大連市首席質量官等專業技術人才30余名,成為企業創新發展的青春引擎。
紅沿河核電站在長期推進“青年創新工作室”建設中積累了豐富經驗。一是注重交流碰撞。通過青年聯合創新工作室平臺,匯聚了具有不同技術背景和專業技能的人才,共同面對創新攻堅挑戰,互相激發創新火花和思維。二是形成團隊分工協作。創新科研過程中,團隊成員互相協作至關重要,需要根據各自所長明確分工,注重資源共享、相互支持,推動項目取得進展。三是注重實踐探索。創新課題絕大部分來自生產實踐,最終也要應用于生產一線,因此要求青年骨干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深度結合,重點聚焦解決“急難險重新”技術問題。
在新征程上,李玉鑫工作室將持續深耕青年創新領域,積極探索青年創新引領路徑,扎實抓好青年創新人才培養,助力企業實現創新突破與高質量發展,為行業科技創新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責任編輯:苒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