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995(2025)01-0046-12
我國鄉村地區有數百萬教師,鄉村教師不僅數量眾多,而且承擔著重大的責任和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強國必先抓教育,扶貧必須扶智慧。”1]抓教育、扶智慧,依賴于鄉村教育振興,鄉村教育振興依賴于高質量、高水平的專業鄉村教師隊伍。2]因此,新時代背景下,鄉村教師專業發展被賦予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目前的教育研究中,量化研究占主導地位。但人們逐漸發現,教育領域的很多現象無法單憑量化研究方法來解決。因此,質性研究作為古老而現代的探究手段,為逐漸人們所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將量性研究與質性研究相結合,來探討教育現象的本質及其規律。對于教育來說,許多研究內容均與“人”有關,包含理性與非理性、有序與無序、直觀與抽象、靜態與動態等多方面因素。不論是在信息收集階段、信息呈現階段還是信息分析階段,研究者都需要不斷修正信息數據及階段性推論,充分考慮到人類社會的復雜性與多變性特征,這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定量研究在處理解釋性問題、過程性問題以及描述性問題上的局限。鄉村教育的研究需要過程式的、動態發展的質性研究。
一、質性研究的設計
質性研究關注特定的現象和社會情景。質性研究的設計靈活,可在資料收集過程中隨時調整。良好研究設計可保證質性研究的可信度。
(一)研究的目的
質性研究的目的是深人了解事物或現象的本質和真實狀況,但并不著手對此進行改變。
對鄉村教育進行質性研究的目的在于描述和理解,本研究用系統的、互動的、主觀的方法來描述鄉村教育現狀,并賦予特定的意義。我們注重田野調查以充分了解我國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發掘研究對象有意義的觀點和事實,探討鄉村教師支持服務政策實施的難度,加以理論解釋的廣度和深度,以表達我國鄉村教育千差萬別的豐富性和復雜性。
(二)研究的內容
本研究以湖南省D縣為例,開展廣泛的教育調查,了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師專業發展現狀,理清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需求,分析D縣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與成因。憑借對鄉村學校的實地考察,課題組研究人員對鄉村教育活動的參與、觀察、記錄、分析,來深入解釋鄉村教育的內涵和特性,并用文字敘述的形式來呈現研究結果。
(三)研究的過程
質性研究是一個演化、發展的過程。課題組成員在一定時間段內深人鄉村教育具體情境中,進行實地考察、訪問,對鄉村教師進行訪談,不各研究階段之間的連貫性較強,整個研究過程在持續發展。
本研究開展的過程和步驟:確定研究問題一界定研究的背景知識一選擇樣本一收集資料一整理與分析資料。本研究獲取的資料和處理方式分為三大類:以政策文本為中心的文本分析,以口述資料為中心的深度訪談,以觀察資料為中心的敘事分析。在正式的訪談調查之外,研究以鄉村教師日常工作的書面、口頭、視覺和人工記錄為證據。
(四)研究的方法
1.文本分析法
文本分析法是教育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既可以了解教育政策背景知識,又可以為調查的開展提供目標性的參考。本研究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及鄉村教師專業發展這一主題進行細分,搜尋官網發布的政策及信息,收集和整理資料,分析教育政策和學校文件的目標取向和實施要求,為后繼研究奠定基礎。
2.教育調查法
鄉村學校點多面廣,鄉村教師為數眾多。本研究選取最具代表性的湖南省D縣作為調查對象,以案例分析的角度切人,以抽樣調查的方式聚焦,在廣泛的問卷調查基礎上進行一對一的訪談調查,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實地調查了解我國縣域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情況與支持服務需求。
(五)調查的具體方式
采取實地調查的方式,課題組深人鄉村學?,F場,對湖南省D縣的鄉村教師進行廣泛的問卷調查,并對鄉村教育相關主體進行訪談調查。
1.調查對象的界定與選擇
調查研究需要考慮能否從調查對象獲取到可利用的有效信息、調查資源的協調以及自身調查的便利。
本研究所提到的鄉村教師指的是在縣級行政區下轄范圍內的鄉村學校教師,不包括縣政府所在鎮區的鎮所轄范圍內的學校教師,主要是鄉村學校承擔教育教學工作的人員。調查的主要對象是在湖南省D縣鄉村學校的教學工作人員,其主要職責是對需接受9年義務教育的教學對象進行教育教學。此外,調查對象還涉及鄉村教育相關主體,比如縣教育局的工作人員。
2.訪談調查的主要內容
“訪談”是質性研究的主要方式之一。關于訪談內容,本研究針對教育行政部門或業務部門負責人、中小學教師、學校行政管理人員擬定了三份不同的訪談提綱。
其中,針對教育行政部門或業務部門負責人的訪談內容設計主要是基于以下思考。(1)該縣《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在國家、省、市的基礎上進行了本土化完善,但是否真的全部落地落實了?是否存在難點?(2)通過前期文本分析發現,該縣政府與教育行政部門在頂層設計上做了一些相關工作,但高校、社會等主體對鄉村教育的支持服務沒有能查詢到相關情況,且網絡公開的文件信息較有限,所以想通過訪談充實本研究的資料。(3)作為教育行政部門工作人員,對于所了解的D縣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建設的經驗與掣肘有哪些方面?以及對支持鄉村教育、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建議。
為營造輕松自然的訪談氛圍以獲得真實的訪談資料,針對中小學教師,調查訪談的內容主要是圍繞鄉村教師對于工作環境的滿意度情況、幸福感和滿足感的來源、家人對自身工作的支持情況與影響自身進行專業發展的因素,鄉村教師最感興趣、最想要提升的專業發展內容以及自身平時是通過什么途徑進行提升的,哪些形式的教研或培訓會更讓鄉村教師接受且幫助最大、教師更樂意參與?教師本人需要哪些支持服務等內容。
針對學校行政管理人員,訪談調查想要了解的是學校教師隊伍整體情況、教師流失和補充情況、學校對教師的人文關懷措施,在幫助和支持鄉村教師進行專業發展方面有哪些困難,相關主體是否給過所在學校的教師幫助和支持、他們對所獲得的支持滿意度情況、還需要哪些支持,以及對更好促進鄉村教育或者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建議。
二、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的現狀調查
鄉村教育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短板,鄉村教育發展的支持體系是鄉村教育發展的弱項.支持體系建設對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緊迫而重要。課題組通過各種渠道獲取信息,對湖南省D縣教育進行現狀調研。
(一)湖南省D縣的教育發展狀況
湖南省D縣是一個很具代表性的農業縣,經濟發展水平一般。D縣位于湖南省西南邊緣、湘桂要沖,屬東南、西南雙季風氣候區,自然條件優越,轄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5個鄉鎮、2個國營林場,面積2219平方公里,人口64.6萬人。全縣屬經濟欠發達縣區,以農業生產為主要支柱,年GDP產值約185.5億元,財政一般性預算收入8.9億元,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人22115元,農村人口年人均收入16135元。
湖南省D縣的教育發展水平居湖南省中等水平。2023年,全縣共有各類學校128所,其中義務教育階段初中學校31所、小學36所、教學點53所,分別有在校初中生19186人、小學生44385人。根據縣教育局人事股提供的2023年的統計數據,D縣共有4627名教師,其中鄉村教師2414人,占比約 52% ,鄉村教師中女教師1255人,男教師1159人,分別占比 52% 、 48% ;鄉村教師高級職稱、中級職稱、二級與原級職稱分別占比 16% 、 48% 24% 、 12% 。該縣投入資金2億元,建成了39所農村合格學校,籌資1.7億元建成了教師發展中心,利用省市縣優秀培訓團隊對鄉村教師進行全員輪訓;該縣先后榮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全國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縣”“湖南省教育強縣”等殊榮。
(二)D縣教育政策的文本分析
對照國家和省市教育政策,課題組重點分析了D縣加強鄉村教育的政策文本和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6—2020年)實施細則。
1.D縣《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文本分析
為縮小城鄉師資水平差距,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推進城鄉教育相對均衡發展,2015年6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一2020年)的通知發布,同年12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湖南省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 年)實施辦法》的通知,2016年6月28日,D縣所在的Y市發布關于印發《Y市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6一2020年)實施細則》的通知。為貫徹落實以上文件要求,D縣也結合本縣實際發布了D縣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6一2020年)實施細則。
通過對比中央、省、市、縣對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的相關內容,發現各級政府對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的重視程度是空前的。在經費保障的基礎上,省、市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每年對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情況進行專項督導,并建立情況通報與責任追究制度;Y市人民政府將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及其實施細則情況納入對縣區人民政府的績效評估和教育優先考核工作指標體系。
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政策各級文本的出臺背景、基本原則、工作要求基本一致,在主要措施上,均包含了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有效拓展鄉村教師補充渠道、切實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全面提升鄉村教師能力素質、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管理辦法、建立鄉村教師成長激勵機制、有序推動城鄉教師合理流動等七大內容,相比之下,D縣的主要內容更加細化,且呈現出一些亮點,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方面。D縣為提高鄉村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將師德教育作為鄉村教師培訓的首要內容,堅持報告會、座談會、研討會、讀書會、培訓班等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把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人職前培養、準入、職后培訓和管理的全過程。同時,加強鄉村中小學校黨建工作,適度加大發展鄉村教師黨員的力度;縣教育局出臺師德師風考核意見,表彰師德師風建設先進集體和個人,授予相應榮譽稱號,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
(2)提升鄉村教師能力素質方面。整合全縣教師發展中心和中小學校優質資源,建立鄉村教師校長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充分發揮本縣澄江中學和舜德學校兩所“省級教師培訓基地?!钡淖饔茫皂椖靠h培訓團隊和“名師工作室”為載體,統籌全縣“名師送教”活動,每年全縣安排送教到鄉、到村小活動不少于20次。建立10個縣級“鄉村骨干教師工作室”,通過工作室平臺帶徒帶教、送培送教,提高鄉村教師特別是村小和教學點教師的培訓實效?!班l村骨干教師工作室”每年工作經費不低于2萬元,由縣財政承擔。鄉村教師學歷提升培訓,取得學歷證書的,可報銷一半學費(不含交通費、食宿費)。
(3)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方面。在全面落實鄉鎮工作人員津貼補貼政策的基礎上,D縣逐步提高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標準,從2016年開始,鄉村教師(含支教教師)每人每月生活補助標準為 500~1000元。根據實際情況,實施績效工資總量向鄉村教師傾斜政策。
對在鄉村學校從教20年以上的教師按照有關規定頒發榮譽證書。參照省里在湖南省優秀教師表彰獎勵項目中增設“湖南優秀鄉村教師獎”,對在鄉村任教20年以上的特別優秀教師每兩年表彰一次的做法,縣里在教師節表彰獎勵活動中增設“D縣優秀鄉村教師獎”,對在鄉村學校任教10年以上特別優秀的教師給予表彰獎勵。積極引導企業、社會團體捐資助教,對長期在鄉村學校任教的優秀教師、特崗教師給予獎勵。鼓勵和支持教育基金會等社會力量建立專項基金,開展“最可愛鄉村教師”評選等表彰獎勵活動。在評選表彰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確定特級教師評選指標和評選條件等方面向鄉村教師傾斜。廣泛宣傳鄉村教師堅守崗位、默默奉獻的崇高精神,在全社會大力營造關心支持鄉村教師和鄉村教育的濃厚氛圍。
——摘自D縣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細則
2.D縣加強鄉村教育的政策文本
D縣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先后出臺《教育集團化辦學實施方案》《關于堅持教育優先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決定》等文件,積極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
教育部官網推介D縣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經驗,主要介紹以下幾點:
(1)統籌城鄉學校建設。2014一2018年D縣共籌集資金7.08億元,完成了64所義務教育階段合格學校建設任務,改造農村薄弱學校40所。完成鄉村學校教育信息化“三通兩平臺”建設,保障鄉村學校基本實現“校校通”“班班通”。
(2)建設城鄉教育共同體。該縣按照“1所優質學校 +X 所潛力學校”模式建設教育共同體,以優質學校為龍頭、鄉鎮中心學校為骨干、周邊薄弱學校為幫助對象,進行“1+X”捆綁式發展。2014年開始,按照“優帶弱、城帶鄉、大帶小”的“三帶”原則,將全縣68所中小學按高中、初中、小學三個類別組建了13個“協作型”教育集團,每個教育集團3一8所學校,集團內各學校之間實施“管理互通、領導流動、師資共享、研訓聯動、質量共進、文化共建、項目合作、捆綁考核”八大行動。有計劃地推進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干部掛職交流,明確規定校長在同一學校任職超過6年的,原則上要在集團內進行交流;每年參加交流的教師和中層干部比例不少于集團內教師總數的 5% ;牽頭學校每學年至少安排1一2名教師到幫扶學校支教。各教育集團每年組織調研、指導、送教、評估考核等活動不少于10次,其中教研活動不少于6次,面向學生的各類協作活動不少于4次。
(3)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鼓勵城鎮學校內的教學名師和骨干教師通過支教、走教、跟教、帶教、送教等方式,支持鄉村學校發展。成立20個名師工作室,培育了65名“教學名師”,由各名師工作室組織成員每月定期到鄉村或薄弱學校開展巡回展示課和教學經驗交流活動。開辦名師大講堂、校長論壇,搭建平臺引導教師從“教學型”向“教研型”轉變,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4)推進“捆綁式”考核。按區域設立6個督學責任區,核定督學人員35名,實現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全覆蓋。建立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縣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督學責任區、責任督學“四級督導”模式,對13個教育集團開展隨訪督導、專項督導、跟蹤督導、綜合督導。提高督學責任區專項經費,促進督學工作高效運轉。通過對各級責任督學的賦權,推動全縣13個教育集團由過去的單個學校考核,升級為對教育共同體“捆綁式”整體考核,有力保障全縣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
持續開展明星學校、明星校長、明星教師、明星學生和重教功臣的“四明星一功臣”評選活動,每年安排資金200多萬元對有突出貢獻的鄉村教師和全縣優秀教師進行獎勵,提高鄉村教師的職業歸屬感和幸福感。大力開展“愛職業、愛學校、愛學生”的“三愛”教育活動,評選身邊的典型,涌現出“湖南省最可愛鄉村教師”吳才有、湖南省第八屆“運達杯”鄉村教師蔣松山等20名先進典型,用身邊的典型教育、影響身邊的人。成立教育基金會,每年出資80萬元,對因重大疾病和重大災害返貧的教師進行救助。
——摘自通訊稿《D縣讓鄉村教師收獲滿滿的幸?!?/p>
文本分析發現,D縣在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支持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已經初具模型,做了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能夠為本研究提供可能路徑與現實參考。
(三)訪談調查對象情況
D縣教育行政部門愿意配合課題組進行教育調查,D縣鄉村學校的校長和校長積極參與訪談調查,研究獲得了一些調查對象信息。
課題組在實地進行問卷調查的同時,對相關學校的校長、中層行政人員各一人,教師各2人進行了半結構式訪談,加上與D縣教育局人事股股長、教研室主任的訪談共14個有效訪談,如表1所示。
(四)D縣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支持服務情況分析
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支持服務主體,有學校、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家人、社會。在學校層面,題項“學校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視程度”,45. 69% 的調查對象選擇了一般;在教育行政部門層面,題項“近一年,您參加縣級及以上培訓的次數”,教師選擇2次、1次的均占比29. 44% ,但還有18.78% 選項為0,沒有參加過培訓,說明D縣在落實對全縣教師全員輪訓的基礎上,其培訓對象仍然存在盲區。在家人支持情況來看,超半成的選擇了支持,這與課題組同相關訪談對象了解的情況基本一致,而社會層面的支持仍需加強,訪談時幾乎所有教師都提到了希望得到更多社會層面的支持。
家人肯定支持啊,舉雙手支持!他們覺得賺的錢雖然不多,但事少離家近,工作又穩定,女孩子當老師蠻好的。
——HQ學校一名00后未婚女教師
我家是隔壁區縣的,每周末回家一趟,家里還是很支持我工作的,就是覺得現在農村里的家長把學生交到學校就不管了。我看到我們有的初三學生在外面遛逛,沒有學生的樣子,希望當地鎮政府、派出所也能管一下。
——LHS中學一名90年體育男教師
在政府層面,盡管D縣鄉村教師支持計劃中在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和表彰制度方面有很大篇幅,但43. 65% 的教師對政府營造支持鄉村教師氛圍的滿意度表示一般。從此看出,D縣鄉村教師對學校、教育行政部門、政府等主體的支持服務情況總體滿意度為一般。
(5)D縣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支持服務需求分析
由于調查對象的個體差異較大,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需求采取多選題和開放題的調查形式。
多重響應用于多選題分析,分析多選題各項的選擇比例情況等。題項“您在專業發展方面最迫切希望改進?”中教學能力、班級管理、信息技術、教學理念4項的響應率和普及率明顯較高;題項“您認為最能調動自己專業發展主動性的方式?”中增加津貼、職稱晉級、學生喜愛、領導同事家長的認可4項的響應率和普及率明顯較高;題項“您認為有效的教研形式?”中觀摩和點評示范課、自我反思總結、同伴分享合作、教學案例研討4項的響應率和普及率明顯較高。由此可見,在進行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支持服務體系建設時,響應率和普及率較高的內容需要著重考慮在內。
根據問卷星詞頻分析如圖1,關鍵詞“提高教師待遇”、“物質”出現的頻率最多,這與多選題中“最能調動自身專業發展主動性的方式”中增加津貼選項最多答題情況一致。由此可見,加大對鄉村教師薪酬、待遇等經費投人永遠是對鄉村教師支持的最底層邏輯。
物質第一性,最需提高教師待遇。
——問卷星后臺某教師調查問卷
除此之外,課題組還對問卷星后臺開放題數據中的支持服務需求答卷進行歸類,主要有物質層面、精神層面、職稱晉升、基礎設施建設、專業發展等方面,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課題組將這些需求歸類到生存需求、安全需求、歸屬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將條目整理成表2。
三、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的現實困境與歸因分析
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支持服務體系建設,是當今教育的重要課題,也是我國各級政府正在著手解決的問題。調查發現,我國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尚未完全建成,鄉村教育和鄉村教師專業發展依然面臨多重困境,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的現實困境
調查發現,湖南省D縣教育整體情況較好,有一些值得復制推廣的模式,如出臺教師榮譽制度,以優質學校為龍頭、鄉鎮中心學校為骨干、周邊薄弱學校為幫助對象,進行“1+X”捆綁式發展、捆綁式考核等措施。
但就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情況而言,依然面臨著一些現實問題。
1.鄉村學校辦學條件簡陋,支持服務基礎薄弱
(1)鄉村學校辦學條件簡陋,鄉村教師工作生活環境清苦
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加快標準化建設。各地要統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按照建設一所、達標一所、用好一所的要求,統籌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巨k學條件,\"[3]然而,D縣鄉村學校分布點多面廣,鄉村學校辦學條件簡陋、信息化建設落后等問題仍然存在。在實地調研訪談過程中,相關學校校長、教師對于學校辦公和住宿環境也頗有微詞,研究者在他們的帶領下對學校進行了參觀、體驗,確實感受到了直擊眼球的條件清苦。
鄉村學校的辦學條件還是差了點,你所看到的我們學校還算在整個D縣屬于中等的,我們學??偣灿薪處?0人,只有35套房,女老師3-4人住一套,男老師2人住一間,本來年輕教師工資就低,如果到鎮上租房要600一1200元。唐老師他來學校已經第5年了,住的都是學校監控室。我們這個鎮整個地域水質都不好,生活用水也是個問題。
——LHS中學校長
(2)教師崗位設置不合理,各縣人事評聘政策不一致
2022年9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小學崗位設置管理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指出,要“科學制定崗位設置方案。崗位設置方案是學校公開招聘、確定崗位等級、調整崗位以及核定工資待遇的主要依據。各學校要嚴格按照國家政策規定,結合學校社會功能、職責任務、工作性質和人員結構特點等實際,制定崗位設置方案?!盵4]然而,通過問卷調查開放題后臺數據和實地訪談確認的情況,D縣全縣從2023年才開始預計落實崗位設置要求,而最終是否能真正落地還需后期跟進。
我覺得我們縣崗位設置這一點真的是會讓老師流失到其他地方去,因為我是從其他縣調回來的,我就比較清楚,我之前所在的縣,如果你評了一級職稱之后沒有評到高級的話也是可以崗位普級上調檔次的,但D縣就是不管你是什么職稱,都只能拿職稱的最后一檔工資。
——LMQ小學教師
(3)鄉村教師補助基本到位,但城鄉教師福利待遇有差距
城鄉教師福利待遇比較,是鄉村教師滿意度的重要參照和依據。有學者研究指出,在表面的工資收入、地區補助之外,城市教師的隱性收入和福利依然遠遠超過鄉村教師,這也是顯而易見、不容忽視的現實。5]根據課題組訪談了解的情況,城鄉教師福利待遇有差距也是影響鄉村教師在鄉村任教滿意度的因素之一。
說是說我們有鄉鎮補助和生活補助,但我們如果來回跑,這點補助都不夠油費,還花時間,而且“雙減”可以開展有償課后服務后,我們鄉村老師跟城區老師的待遇相差就更大了,城區教師都有課后服務工資,我們課后服務開課都開不起,沒有家長愿意多交錢在學校補課,更別說帶學生出去研學了。而且每年過年過節,城區學校也大方一些,發的禮品物資都比我們好,城區學校組織開展活動也多,去的地方跟我們都不是一個檔次,心里多少有點想法。
——HQ學校教師
2.支持服務主體失責,協同管理效能不高
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鄉村教育也在新時期呈現出新的發展特點,農村學校學生人數逐年下降優質生源頻繁流出,鄉村學校留守兒童偏多且大多由老人照看,教育問題愈發凸顯,鄉村學校也更多把重心聚焦在學生的安全方面,對于教師教學常規或教學技能、質量等缺乏考核、評價機制,同時,鄉村學生監護人也因為整體素質不高、對學生的期待不高、不重視學生教育,這些因素都導致了鄉村教師幸福感不強、專業發展動力不足。
相關訪談記錄整理如下:
現在的鄉村教育其實本身就是個扶貧教育,現在留在鄉村讀書的學生一般都是因為家里條件實在太差了,但凡家里條件能支撐的都弄到城里去讀書了,留在鄉村學校的生源質量都不高。據我所知,鄉村學校校長一般的想法都是只要學生別出事、每堂課有老師去上就可以了,對老師的要求也不高,也不重視教師專業發展這一塊。我甚至猜測鄉村學??赡軙谑陜认?,去年整個縣出生人口才3千多。
——D縣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城區學校備課室、錄課室都是很齊全的,我們學校根本開展不了集體備課,因為這個年級這個學科就只有這個老師包干。
——HQ學校校長
我覺得我們比城里的老師辛苦太多了,城里有家長委員會什么事都有家長幫忙做,對小孩的教育重視得多,我們天天追著家長打電話溝通情況,家長也不管,還說把小孩交到學校就是學校的事,不然要老師有什么用。
——LMQ學校大隊輔導員
現在我們的學生想讀書的少,學生基礎太差了教起來很吃力,也沒什么成就感。而且我們的社會地位實在是太低了,連學生都說,老師如果厲害的話他還在這里?
——LHS學校教師
此外,為鄉村教師專業發展賦能,高等學校發揮引領作用,提供智力支持、優質資源、技術平臺等服務是不可或缺的,然而,訪談調查發現,無論是D縣教育局工作人員還是相關學校校長、教師均對該主體的作用發揮無話可說,同時也可以看出,D縣斥巨資打造的教師發展中心,本應該是“大學服務地方教育的橋梁和落地依托”,卻并沒有發揮應有的職能作用。
你不問到高校對我們鄉村教師的支持服務,我都不會想到高校這個主體,從來沒看到大學教授到我們這里來指導一下。
——HQ學校團委書記
我們每年也會到高校去學習,但把教授請回來還是比較少,尤其是經過疫情之后也存在經費的困難。鄉村教師除了國培這種能有機會到高校進修學習外,可能就只有通過智慧中小學這些平臺利用網絡資源學習與高校產生鏈接了。
——D縣教研室主任
調查分析發現,高等學校、社會、學校等主體在支持服務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方面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失責情況且各方主體協同效能弱化。
3.支持服務落地不實,鄉村教師培訓形式大于內容
對比湖南省、Y市、D縣鄉村教師計劃,教育政策文件在全面提升鄉村教師能力素質中都提到“到2020年前,對全體鄉村教師、校(園)長進行360學時的培訓”,D縣還明確“對全縣邊遠山區教師、村小教學點教師、鄉村學校資深教師進行一次縣級輪訓,有效實現我縣教育的精準扶貧”然而,根據調查結果,樣本中有18. 78% 選項為0,沒有參加過培訓,說明培訓并沒有做到全覆蓋。訪談相關主體了解的情況,D縣的各類培訓均較少,且大多是有關師德師風等政治意識形態的培訓,真正能夠對教育教學有幫助的業務培訓極少,教師完成學分達標任務都存在困難。
我們校長挺重視教師專業發展的,再加上我們學校每年的教學質量都很好,教育局領導就會在國培省培或者其他培訓項目分配名額有限的時候傾向于更偏遠的學校,我感覺我們縣培訓這塊還是太少了,輪到我們學校的指標也少,其實我們都很需要培訓的機會,5年不是要360學分嘛,大部分老師學分都是不夠的,實在達標不了我們就只能去開放大學花錢買,這個點確實是我不能理解的,當然你的分數夠了可以不買。
——LMQ學校大隊輔導員
作為一個一線教師,尤其是對我們這種青年教師來說,我們更想看到的是觀摩課,怎么去上好一堂課,因為我們在教學的時候就會經常產生思考,我這一節習作課或者我的語言園地課要怎么把它上得生動有趣,怎么去吸引學生,但是因為D縣舉辦這種類型的培訓比較少,大部分都是偏向師德師風那一塊了。我來D縣這么多年了,唯一一次觀摩課,是之前有一年順德學校對我們有一個手拉手的幫扶,當時是請了陜西的一個名師來上了一節課,其余這種就沒有再出現過。
——HQ學校教師
此外,通過整理D縣有關教育的文本資料,D縣在支持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的亮點是以城鄉集團化辦學為依托,在全縣范圍內開展“手拉手”送培活動,由城區優質名校牽手鄉村薄弱學校,結對幫扶,通過送教活動,實現鄉村教師專業快速成長的目標。通過實地訪談調研發現,鄉村學校校長和教師對此項舉措具體落實的情況和效果均強烈表示存在感不強,形式化太嚴重,也有老師提出,優質校老師的經驗對鄉村教育實踐“水土不服”,他們需要擁有自己教學的話語權。
在LMQ小學校長辦公桌上擺放的《D縣進一步提升義務教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實施方案》文件上,該校長就“開展集團教研”這一項批注了“太形式”三個字。
其他的相關訪談記錄整理如下:
像手拉手幫扶活動,要多次磨課再上公開課,但事實情況是一周的內容很可能會壓縮成一天。比如幫扶老師上午來聽我這節課,指出一些問題,下午幫扶老師找人換一件外套,我找人換一件外套,我們就做了第二次磨課的證據了。要么就是在微信上面,我把我的教學設計發過去給幫扶老師看,他給我改了。第二天他來我們學校聽我的課,然后再給我改,到了下午就讓我馬上急匆匆地去上這節課,根本沒有一個緩沖和消化的時間。
——LMQ學校教務主任
送教老師給我們呈現的是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這沒錯,但我們的學生與城區學校學生的基礎、學情不一樣,我們也要有自己的教學思路和經驗,不然,教學效果不行的。
——LHS學校教科室主任
(二)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缺失的歸因分析
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支持服務主體包括了高等學校、教育行政部門、優質學校、社會等多方力量,只有各方主體協同發力才能形成為鄉村教師專業發展賦能的良好局面。但現實的情況,各方主體對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的認識態度不一致,支持力量欠缺,落實程度不夠。
1.政府:地方財政入不敷出,鄉村教育投入較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發布的消息,“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連續十年保持在 4% ,[6]而根據教育部2020年教育統計數據,當前我國鄉村教育投人相對薄弱。除了各級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預算公用經費支出在基礎教育各階段中占倒數第二外,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增長、各級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均為倒數第一位。不可否認,國家對于教育是非常重視的,其投入力度不容小。
我覺得政府還是要加大對鄉村教育的投人,不能二元制,只管城,不管鄉村,我給你一組今年的數據,城區初中8所學校學生13690人,農村24所學校才6560人,有什么項目下來基本都是城區學校的份,這樣下去鄉村教育空心化會越來越嚴重。
——LHS中學校長
D縣在鄉村教師支持計劃中也明確了保障鄉村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教師培訓經費、繼續實施農村學校教職工周轉宿舍建設工程等內容,然而受疫情等多方面影響,地方財政本就入不敷出,有限的經費對于整個教育系統來說可以說是“杯水車薪”,對于點多面廣的鄉村學校來說更是“撒胡椒粉”,這些舉措要全方位全覆蓋落地仍然需要大量資金投入。
2.高等學校:在地化專業引領缺位、師范教育鄉土性缺失
高等院校在鄉村教師發展中處于專業引領地位,能為鄉村教師提供高質量、立體化的全方位支持。從時間維度來看,高校專業支持貫穿職前培養、入職培訓到在職研修的全過程。從空間維度上看,高校專業支持不僅包括傳統的近距離培訓和現代化遠程培訓,還有集面授、網絡研修、校本實踐等培訓方式于一體的混合式培訓。
高校在教師職前培養方面應該是需要調整下的,你比如說培養目標定位、教育內容選擇和教育考核評價這些方面,它們好像從來都沒有把“鄉村”當做一種可以選擇的資源,納人整個人才培養過程。我們只聽說高校宣傳就業率、考編率、考研率多少多少了,從來沒聽說哪個高校有多少大學生去當鄉村教師了,這樣培養出來的大學生有多少是具有鄉土情懷的?包括高校教師做理論的,他可能自己都沒有真正到鄉村學校了解過老師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D縣教育局人事股股長
調查發現,高校自身利用鄉土資源進行理論研究和實踐創新是很缺乏的,也從來沒有高等學校到過D縣的鄉村學校場域進行現場指導與研討,高校的支持服務集中在理論、線上或講座,缺乏鄉村教育實地與實踐經驗的師范教育,不利于鄉村教師的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
3.教育行政部門:教師管理采用線性化管理,執行職能大于服務職能
教師的管理方式,影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及教師專業發展狀況。D縣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模式運作機制實行的是線性化管理,這種由上而下的教育形式多是重培訓、輕長效;重形式、輕實效,大部分情況下鄉村教師只能接受單項知識灌輸,在教育培訓中處于被動地位,而D縣斥巨資打造的教師發展中心也因為長期以來忽視專業能力建設導致職能弱化、工作人員以行政人員為主、教師培訓資源匱乏的局面。同時,D縣未建立科學完整的縣級教師培訓制度,培訓活動項目的安排處于雜亂不成體系的狀態,由各名師工作室組織成員每月定期到鄉村或薄弱學校開展巡回展示課和教學經驗的交流活動也缺乏頂層設計、監督、考核機制,出現了鄉鎮周邊學校被幫扶多次而偏遠學校只是走馬觀花的現象。
我回來當校長前幾年,教研室主任每個月還帶幾個人到我們學校來推門聽課,開展下鄉教研活動,這兩年可能他太忙了,我們學校也比較遠,好像沒什么教育局領導或者部門關心我們學校老師的專業發展。
——HQ學校校長
鄉村教師雖然參與了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教師培訓,但培訓中情況如何不得而知。教師培訓后結果如何,培訓效果如何轉化、培訓成果是否令人滿意,都沒有被跟蹤。8相關調查顯示,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就是缺少培訓進修,[9]在專業培訓的深度上,由于培訓模式單一,培訓內容功利化、應試化等問題,導致鄉村教師培訓的無效性現象突出。10]因此,沒有建立教師規范化、常態化、個性化的專業培訓體系,便會導致教師的專業發展缺乏持續的動力。
3.鄉村學校:組織賦能欠缺,校本研修制度沒能確立
學校作為一個文教組織,其組織制度(如教師專業發展管理與監督制度)、組織資源 (如教師的進修空間、學習資源共同體、教師“抱團成長”等)與教師的專業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研究發現,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與教師能利用的組織資源密切相關。[11]
說實話我在這里上了這么多年班了,可能也是老油條了,再加上學校開展公開課這種活動一般也就是一個學期一次,大家基本都是到搞教學活動了多花點心思來備那節課。平時大家討論學生管理問題比較多,探討專業發展方面的很少,更不會說大家一起真正磨個集體備課,我們的集體備課都是每人在集體備課本里面寫個教學設計編一些探討交流的內容,只是完成任務而已。
——LHS中學教師
鄉村學校是鄉村教師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和專業發展的主陣地,教師專業發展需要在日常教學和實踐中持續進行反思改進并循環往復。而根據調研的情況來看,鄉村學校在為鄉村教師提供專業成長平臺和場域支持方面仍存在職能弱化問題,甚至個別學校由于教師結構特殊連集體備課這種最基本的教研形式都無法開展,因此,以教研活動為支撐的校本研修制度無法確立,也未能通過開展教研活動激發教師集體認同感,建立教師專業發展的共同愿景。長此以往,鄉村教師將缺乏歸屬感和專業發展方向。
4.社會:尊師重教氛圍不夠濃厚,鄉村教師認可度不高
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要“提高地位待遇,讓鄉村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12]而鄉村教師處在鄉村社會變遷的洪流中,在現代、城市化與傳統、本土化困境之中產生了嚴重的價值觀沖突。一些鄉村學校的學生們還存在著“反學校文化”[13]甚至出現鄉村學校學生看不起自己老師的現象,家長及社會多行業人士也由于自身局限而形成“部分洞察”,對鄉村教師這個身份符號帶有偏見,對老師的付出理所應當,對學生的教育停留在吃飽穿暖,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學生心理問題日益復雜、學習動力缺失,教師的挫敗感也日益累積,從而難以獲得成就感。
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和表彰制度。對在鄉村學校從教20年以上的教師按照有關規定頒發榮譽證書。參照省里在湖南省優秀教師表彰獎勵項目中增設“湖南優秀鄉村教師獎”,對在鄉村任教20年以上的特別優秀教師每兩年表彰一次的做法,縣里在教師節表彰獎勵活動中增設“D縣優秀鄉村教師獎”,對在鄉村學校任教10年以上特別優秀的教師給予表彰獎勵。積極引導企業、社會團體捐資助教,對長期在鄉村學校任教的優秀教師、特崗教師給予獎勵。鼓勵和支持教育基金會等社會力量建立專項基金,開展“最可愛鄉村教師”評選等表彰獎勵活動。在評選表彰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確定特級教師評選指標和評選條件等方面向鄉村教師傾斜。廣泛宣傳鄉村教師堅守崗位、默默奉獻的崇高精神,在全社會大力營造關心支持鄉村教師和鄉村教育的濃厚氛圍。
——摘自《D縣鄉村教師支持計劃》
盡管D縣在鄉村教師支持計劃中有較長篇幅,但鄉村教師對于自己社會地位以及希望獲得家長、社會的認可與尊重仍然呼聲極強。
5.鄉村教師:自我發展意識不強,工作投入不足
“發展”越來越被看作是一種喚醒的過程,一個激發社會大多數成員創造性力量的過程,一個釋放社會大多數成員個體作用的過程,而不是被看成是一個由規劃者和學者從外部解決問題的過程[14]。艾麗斯·M·楊提出部分群體“無權”的思想:他們缺少自主、地位和自我感覺,[15]部分群體對自身發展什么、如何發展處于失語狀態。
我感覺到我們學校有些老師的綜合素質實在是太差了,其中最缺乏的還是鄉村教育情懷,我經常和老師們講,我們的社會地位已經這樣了,你再不把學生教好,那不是更加搞不好事?大多數老師每天都捧著手機看,也不知道花了多少時間是在學習上的。
——LHS學校校長
調查整理的教師需求分類條目中,自我實現需求僅有一條,盡管問卷調查所收集到的情況比較樂觀,但實地訪談了解到的情況是由于部分鄉村教師沒有自我發展的意識和動力,其在慣常的教學習俗生活中對教學專業缺乏敬畏之心,怠惰之情日益滋長,安于現狀,缺乏對未來的積極期待,因而缺乏工作熱情,投入不足,得過且過,因而也難以真正產生自我發展的需要。
四、結語
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建設是現時期我國教師教育政策的重點,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本研究以湖南省D縣為調查對象,對D縣鄉村地區的教師進行了實地調查,采取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相結合的方式,獲取D縣鄉村教師結構信息、專業發展現狀、支持服務需求等第一手資料,了解D縣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建設的現實困境,并進行解釋性的歸因分析。調查發現,當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在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方面存在的問題有支持服務主體失責、協同效能不;鄉村學校辦學條件簡陋,支持服務基礎薄弱;鄉村教師培訓形式大于內容,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落地難生根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對鄉村教育投入較少;高等學校的在地化專業引領缺位、鄉土性缺失;教育行政部門執行管理職能大于專業服務職能;
學校組織賦能欠缺;社會尊師重教氛圍不濃以及鄉村教師自我發展意識不強等。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支持服務體系建設可謂任重而道遠,主體涉及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高等學校、對口幫扶的學校、社會等,只有各方主體協同發力才能形成為鄉村教師專業發展賦能的良好局面。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給“國培計劃(2014)”北師大貴州研修班參訓教師的回信[N].人民日報,2015-09-10.
[2]李有學.政策過程視域下的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政策演變、結構困境與體系優化[J].當代教育論壇,2019 (6):41-48.
[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EB/OL].(2018-05-02)[2023-07-2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5/02/content_ 5287465.htm?tΣ=Σ 1525219200062.
[4]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小學崗位設置管理的指導意見》[EB/OL].(2022-09-10)[2023-07-22].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9/10/content_5709280.htm.
[5]程方平.教師保障:鄉村教育振興的基石[J].教育研究,2018(07):84-86.
[6]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年均增長9. 4% .[EB/OL].(2022-09-28)[2023-07-22].http://www.gov.cn/xinwen/2022-09/28/content_5713023.htm.
[7]柴新.2020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發布[N].中國財經報,2021-12-02(05).
[8]劉靜.農村教師專業發展支持體系一發展中國家的實踐[J].比較教育研究,2014(01):25-30.
[9]江宏,王緯虹,李志輝.鄉村小規模學校教師專業發展差異分析及對策一基于重慶市的實證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40(31):39-43.
[10]朱旭東.論我國農村教師培訓系統的重建[J].教師教育研究,2011 (6):1-8.
[11]朱沛雨.精準扶貧背景下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支持體系建設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20(18):82-84.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EB/OL].(2020-09-03)[2023-07-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3735/202009/t20200903_484941.html.
[13]鄔志輝.《中國農村教育評論:作為弱者的兒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1.
[14]杰羅姆·布魯納.布魯納教育文化觀[M].宋文里,黃小鵬譯.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10.
[15]艾麗斯·M·楊.正義與差異政治[M].李誠予,劉靖子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7:69.
Qualitative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Rural Teachers
-Based on on-site investigation inD County,Hunan Province
Zuo Chong-liang,Long Ting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unan Hengyang 421002,China)
Abstract:Theconstructionof the teaching stafisakeyfocus of China's current teacher education policy,an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rural teachersarean important aspectof maintaining educational equity. Theinvestigationconductedon-siteinruralareas foundthattheactualimplementationofpoliciessuchas theruralteacher support planisnotenough.Thereareproblemssuchas weak supportservice foundation,lackofaccountabilityof support servicesubjects,lowcolaborativeefciency,teacher training formatexceedingcontent,and lackofsustained support forruralteacher profesional development.The mainreason is that local governments invest less;Lackof guidancein localizationmajorsinuniversities;Theexecutivemanagement functionoftheeducationadministrativedepartmentis greaterthan the professional servicefunction;Lack of organizational empowermentinrural schools;The social atmosphereof respecting teachersand valuing education is not strong,and rural teachers haveaweak senseof selfdevelopment.Theconstructionofasupport service system for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of rural teachersisalong andarduoustask,andonlythroughthecolaborativeeffortsofallpartiescanagoodsituationbeformedtoempowerrural teachers.
Keywords:Rural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rural teachers;Support services;Field investigation; .ualitative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