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強調了“學生需要掌握傾聽技能”。但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個別學生尚未完成回答時,其他學生頻繁以舉手或呼喊打斷上課進程,呈現課堂秩序失控現象;教師指定特定學生作答時,未被點名的學生表現出情緒性反應(失落),繼而后續學習效果不佳;當教師正投入講授時,部分學生卻在一旁自行其是……
在充滿活力的數學課堂中,僅僅具備表達能力是不夠的,能夠正確傾聽和理解他人觀點同樣是一項重要的學習技能。學生只有在課堂上保持專心聆聽,才能積極有效地參與學習活動,進而激發思考、獲取知識、提升技能。本研究將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探討引導學生學會傾聽的方法。
一、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專注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若想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妨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創設充滿活力與趣味的學習氛圍,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升他們在課堂上的專注力。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個人賽、團隊賽、師生互動賽等活動。由于學生普遍具有好勝心,豐富多樣的競賽能夠充分調動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學實踐中,我探索出一系列提升學生專注力的有效方法。例如,我設計“手勢識數加速挑戰”活動,讓學生通過動態手勢變化鍛煉數感和提升反應能力;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直觀畫面,助力學生輕松掌握知識要點;開展互動猜謎游戲,把數學知識巧妙融入趣味謎題;借助“數字傳聲筒”游戲,在信息傳遞與競猜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訓練其反應速度與專注力。
我還利用學生渴望展示自我、模仿成人的心理,鼓勵他們擔任“小老師”走上講臺。當同伴化身“小老師”授課時,其他學生總會挺直腰板,目光專注地認真聆聽,課堂學習效率因此得到顯著提升。
此外,我常結合教學內容創編便于記憶的兒歌,并定期更新曲目,這樣既能幫助學生緩解學習疲勞,又能維持課堂紀律、集中他們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學“10的分成”時,我會與學生共唱“湊十歌”,通過歡快的旋律強化學生的記憶;在教學“加減混合運算”時,我創設“家庭排隊舉牌”的趣味情境,幫助學生輕松掌握“先算括號內”的運算規則;而在教授“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時,我設計了翻牌游戲——先引導學生思考、大膽猜想,再通過翻牌驗證結果,讓學生在沉浸式參與中收獲成就感,有效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作為教師,我們應更新教育理念,摒棄單純注重知識傳授的傳統模式,轉而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并設計創新性的教學活動。教師只有將這些創新的教學方法落到實處,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讓他們實現終身受益。
二、指導學生學會傾聽的方法
對小學低學段的學生來說,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雖然充滿挑戰,卻是其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因此需要教師給予正確指導。
新教材高度重視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一年級數學課本的每個單元首課,都會圍繞單元主題圖開展提問活動。
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小組討論方法。當有學生發言時,其他成員不僅要專注傾聽,還應該用符號或簡單筆記作好標記,避免提出重復問題;同時,學生要邊聽邊思考,判斷小組成員提出的數學問題是否具有探究價值,若認可則及時記錄下來。對基礎薄弱、不擅長提問的學生而言,在傾聽他人提問的過程中,要通過觀察和學習提問的思路與方法,邊聽邊思考,逐步提升自己的問題意識與提問能力。
三、表揚與約束同行,讓學生享受傾聽的喜悅
小學低學段學生天性好動、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這是符合其身心發展規律的正常表現。良好的課堂紀律是保障學生認真傾聽的重要前提。面對學生注意力分散的情況,單純采用批評責罵的方式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可能使學生對學習和教師產生抵觸情緒。在課堂教學中,適時的表揚與鼓勵是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
當發現有學生全神貫注聽講,或是專注傾聽同學發言時,我會及時給予表揚。對積極參與小組討論的學生,我也會予以肯定和鼓勵。
若察覺到有學生開始注意力分散,我不會直接批評,而是通過點名表揚表現優秀學生的方式進行引導。例如,我會說:“看,這位同學坐姿端正,眼睛緊緊跟著老師,聽講多認真,值得大家學習!”“這位同學不僅認真傾聽他人發言,還能全面補充,思路十分清晰,讓我們為他鼓掌!”這種正向激勵的方式,既充分肯定了表現優異的學生,又能促使注意力分散的學生主動調整狀態,積極融入課堂學習,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
四、教師以身作則,形成傾聽的榜樣
教師應該以身作則,在課堂上全神貫注傾聽學生發言,成為學生學會專注傾聽的榜樣。無論學生的表達是否正確、是否流暢,教師都不應隨意打斷,而應適時給予提示。這種尊重學生的態度,不僅能保護發言學生的積極性,更能讓全班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專注傾聽”的重要意義。
當發現學生走神或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時,教師可靈活采用多種引導方式。例如,短暫暫停講課,以目光示意,學生往往能迅速意識到自己的不當行為,主動回歸課堂學習狀態;運用充滿趣味的語言或肢體動作提醒,如笑著說:“老師開始‘掃雷’啦!看看哪位小偵探的耳朵已經豎起來,準備捕捉知識啦?”這類富有激情的互動,常能瞬間點燃課堂氛圍,讓學生端正坐姿,將目光聚焦到學習內容上。
若需兼顧教學連貫性,教師也可在走動授課時,自然地靠近注意力分散的學生,輕拍其肩頭或摸摸腦袋。這種含蓄的提醒既不打斷教學節奏,又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幫助他們調整狀態。
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能力,需要師生長期共同努力。教師在教學中應持續提升課堂把控能力,錘煉教學語言,巧妙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技巧,吸引學生注意力,強化其傾聽意識。教師應通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授課與同學發言,鼓勵他們在傾聽中思考、互動,切實提升課堂學習效率,讓每一堂課都成為知識與思維碰撞的精彩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