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朋友沒有游樂場,沒有游戲機,那他們玩什么呢?翻開古詩集,你會發現,他們的童年很快樂!有小朋友劃船偷采白蓮,有小朋友藏身草叢學大人釣魚,有小朋友在田間地頭放風箏……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些童趣詩歌,捕捉那些美好的童年瞬間。
牧童吹笛子
牧 童
◎〔唐〕呂 巖
草鋪橫野六七里,
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
不脫蓑衣臥月明。
詩人心語
閑來無事,我漫步于鄉野之間。極目遠眺,那廣闊的原野上,青草繁茂,猶如一塊巨大的綠色絨毯向遠方鋪展開去,一眼望不到盡頭。輕柔的晚風中,隱隱約約傳來牧童斷斷續續吹奏短笛的聲音,那歡快而悠揚的曲調,在田野間回蕩。雖然也就三四聲的樣子,卻充滿愜意與自在。
牧童放牧歸來,已是黃昏時分。他飽餐一頓之后,心情格外舒暢。此時,月亮已緩緩升起,灑下銀白的光輝。他連身上的蓑衣都懶得脫下,就那么悠閑地躺在草地上,沐浴著如水的月光,沉浸在這靜謐美好的夜色之中,享受著屬于他的簡單而又快樂的時光。
小娃采白蓮
池 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詩人心語
那日,我在池塘邊散步,忽然,目光被不遠處的景象吸引。只見一個孩童劃著小船,船上放著鮮嫩的白蓮。他東瞧瞧,西望望,好像生怕被別人發現。他呀,還不懂得要掩藏自己的行蹤呢,小船劃過水面,把浮萍都分開了,留下一道長長的痕跡。
幼女拜新月
幼女詞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
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
詩人心語
我那小女兒才剛剛六歲,還不懂得什么是靈巧,什么是笨拙。七夕節的晚上,她看到大人們在堂前拜新月,便有模有樣地學著大人的樣子,一本正經地在堂前對著新月行禮。她那可愛的模樣,真是讓人忍俊不禁,滿心都是疼愛。
小兒剝蓮蓬
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詩人心語
我眼前的茅屋又低又小,屋旁小溪潺潺,溪邊青草蔥蘢。我帶著幾分醉意,聽到一對白發老夫妻說著柔美的吳地方言,親密地互相逗趣。也不知他們是誰家的老人呀?
他們的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專心地編織著雞籠。而最讓我喜歡的是那頑皮的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邊,悠閑地剝著蓮蓬吃呢。這鄉村的生活,真是愜意又美好!
兒童追黃蝶
宿新市徐公店
◎〔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詩人心語
我借宿在新市的徐公店里,看到那稀稀疏疏的籬笆旁,一條小路延伸向遠方。路邊樹上新長出的葉子嫩綠嫩綠的,還沒有形成濃密的樹蔭。突然,一群活潑的孩子奔跑著追逐那黃色的蝴蝶,蝴蝶撲閃著翅膀,一下子飛入金黃的菜花叢中。孩子們東張西望,再也找不到那蝴蝶的蹤影了。
小孩飼新鵝
貞溪初夏
◎〔元〕邵亨貞
楝花風起漾微波,
野渡舟輕客自過。
沙上兒童臨水立,
戲將萍藻飼新鵝。
詩人心語
我身處貞溪之畔,正值初夏時節。楝花盛開,微風吹起,溪面上蕩漾起層層細小的波紋。野外的渡口處,一條小船隨意地橫在水面上,渡口邊聚集著許多往來的客人,他們談笑著,話語聲此起彼伏。沙灘上,幾個天真可愛的兒童靜靜地站在水邊,興致勃勃地撿起漂浮在水面的萍葉,喂給那些剛出生不久的毛茸茸的小鵝吃,看著小鵝們歡快地啄食,孩子們臉上洋溢著純真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