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導航
《我要做好孩子》是黃蓓佳的長篇小說。書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叫金鈴的六年級學生,她開朗樂觀、自信大方,可是學習始終被排除在“好學生”的行列之外。為了做一個讓家長、老師滿意的“好孩子”,她作出了很多努力。并為保留心中那一份天真、純潔,和家長、老師作了種種抗爭。現(xiàn)在,我們一起走進金鈴的世界,分享她的喜悅、她的困擾,見證她的成長。
精彩片段一
貓和老鼠,你喜歡哪個
卉紫好笑地說:“老鼠會偷人類的糧食吃。”
金鈴語氣激烈地反駁:“老鼠會比貓吃得多嗎?它那么小,它需要的食物非常少,有貓的十分之一就夠了。人類為什么不能允許它生存呢?除了養(yǎng)貓來咬它,還要用夾子夾它,用毒藥來毒死它,用火燒,用水淹,用石頭打……老鼠太可憐了,沒有人喜歡的動物活得太委屈了!”
卉紫伸手去摸金鈴的額頭:“你沒有發(fā)燒吧?你說什么胡話呢?”
金鈴猛地甩開卉紫的手,滿臉是淚地大聲道:“因為我就是可憐的老鼠,樓上的文峰,我們班的好學生胡梅、劉婭如、倪志偉……他們就是討人喜歡的貓!”
卉紫一下子愣在那里。關于貓和老鼠的聯(lián)想出自一個11歲孩子的口中,帶著那種銘心刻骨的哀傷幽怨,構成了對成年人的震撼!卉紫這才知道女兒的心里是有很多很多委屈的,多年來不被看重、不被稱贊的平淡無奇的生活,其實是深深刺傷了孩子的心靈。她也許是真的努力過,卻因為年齡、性格、能力等原因而無法比別人做得更好。她常常用快樂把自己掩蓋起來,而實際上她心里很在乎別人的看法和態(tài)度,盼望得到父母的寵愛和贊美。
老師串講
選段圍繞金鈴和媽媽關于老鼠與貓的爭論展開,通過細膩的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深刻剖析了金鈴內(nèi)心的委屈與渴望。金鈴把自己比作老鼠,將班上的好學生比作貓,這種獨特的比喻,強烈地展現(xiàn)出她對家長態(tài)度的不滿和對獲得他人認可的渴望。
在這段對話中,我們還讀到了金鈴為老鼠辯護,她認為每個生命都有生存的權利,不能因為貓的模樣更漂亮、更聽話,就區(qū)別對待。這種對生命的平等看待,顯示了金鈴內(nèi)心的善良和對弱者的同情。對話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金鈴在對話中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媽媽也通過對話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這段對話描寫,使得人物形象更為鮮活立體,讀者更能深入理解和感受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閱讀筆記
閱讀下面的情景,請通過他們的對話,展現(xiàn)兩人的性格。
課間休息時,小紅不小心碰翻了小剛的文具盒,鉛筆、橡皮撒落一地。小剛皺著眉頭,雙手叉腰,一場“小沖突”就這樣爆發(f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