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推動學校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動力。在30余年的辦學歷程中,積淀了以“自強精神”為核心的校園文化,成為推動學校發展的不竭動力。近年來,學校在自強文化的引領下,提出了“三美”班集體建設理念,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旨在通過班級文化建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班級的凝聚力和競爭力。
自強文化的理論基礎與內涵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陳玉琨指出,學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治校。武陽中學的自強文化正是學校管理走向文化治校的體現。通過自強文化的引領,學校形成了“崇文尚武”的校訓、“和諧自強”的校風、“陪伴共生”的教風以及“成己達人”的學風,構建了以“健康樂群、堅毅進取、善學創新、適應未來”為目標的育人體系。
自強文化是武陽中學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的獨特文化符號,其內涵可以從以下四個維度進行闡釋
其一,基于校史傳承。建校以來,始終秉持“比拼趕超”的精神,推動學校在校園建設、教師發展、學生成長等方面不斷進步。其二,基于教育原理。從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自強是個體通過不斷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的內在動力,是學生未來社會競爭力的重要保障。其三,基于地域文化。武義縣雖小,但歷來不乏自強奮進的精神,學校倡導的自強文化是對地域文化的呼應。其四,基于時代需求。自強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學校通過自強文化的滲透,回應了新時代育人的呼喚。
“三美”班集體建設的實踐路徑
各美其美:成就最好的自己。學校通過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等方式,幫助學生在身體、心理、習慣等方面全面提升。其一,強健身體。學校通過家校合作,督促學生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加強體育鍛煉,確保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其二,強大心理。學校通過心理講座、家校溝通等方式,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他們的心理調節能力,提升心理素質。其三,強化習慣。學校以《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基礎,通過“照鏡子”“互助互進”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提升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
美人之美:幫助他人更完美。學校通過建立“有愛”組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合作能力。其一,小組合作學習。學校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性格特點,合理劃分學習小組,明確組員角色,培養合作精神,形成良性競爭。其二,多元評價機制。學校通過“表揚便條”“班級點贊臺”等形式,樹立典范,弘揚正能量,營造積極向上的班風、學風。其三,搭建展示平臺。學校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展示平臺,鼓勵他們發揮自身優勢,發展興趣愛好,增強自信心。
美美與共:共創和諧之美。學校通過逐級遞進的育人工程,構建了家校社共育的和諧場景。其一,班級文化建設。學校以“家園”為主題,強調每個學生都是班級不可或缺的一員,鼓勵他們為班級注入活力,增強班級凝聚力。其二,逐級遞進育人。學校從七年級的“向陽”養成教育,到八年級的“信陽”固本教育,再到九年級的“搏陽”品質教育,逐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其三,家校社共育。學校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等渠道,加強家校溝通與合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自強意識和行動力。
通過自強文化引領下的“三美”班集體建設,武陽中學在班級管理、學生發展、家校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未來,學校將繼續深化自強文化建設,探索更加科學、有效的班級管理模式,為新時代學校班級管理提供更多有益的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