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龍巖市,“紅領行動 互助成長—閩西敲敲姐 讓孩子有發小”志愿服務項目正在把“生人社區”變為“熟人社會”。當孩子們在小區里奔跑嬉戲,家長們在鄰里互助中卸下疲憊,生育友好的種子已經悄悄發芽。
“敲敲姐、敲敲姐/敲開你的門/敲開你的心/鄰里和睦互幫助/發小情誼一家親……”這首朗朗上口的童謠正在福建龍巖市的社區樓道間傳唱,成為“紅領行動 互助成長—閩西敲敲姐 讓孩子有發小”志愿服務項目最鮮活的注腳。
在龍巖,孩子們的課后時光被填得滿滿的:放學后有固定搭子寫作業、組樂隊,周末有三五家庭相約出游,家長們在互動中拉近距離……這場由龍巖市委組織部、龍巖市婦聯發起的基層治理實踐,以孩子為紐帶、以家庭為支點,正構建著城市生育友好的嶄新格局。
有發小,沒煩惱
在華蓮社區,全國文明家庭代表、優秀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廖志添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廖爺爺”。2017年,廖志添在樓道發起“鄰里文明分享會”時也沒料到,這個由社區大小朋友自編自演節目的做法,竟然能延續6年,近年來演變為“樓道春晚”,成為社區的品牌活動。“最初只想讓孩子們放下手機,沒想到各種活動的開展,把樓道變成了過去的四合院,孩子們都有了玩伴。”
如今,“樓道春晚”已形成成熟模式:20多個孩子中,2/3上臺表演,1/3擔任觀眾,新參與的小朋友從觀眾起步,逐步解鎖“龍套”“主演”角色,成為一批敢于表達的“小骨干”。今年的“樓道春晚”上,小朋友們表演了“蛇年說蛇”“沙漠之蛇”等10多個原創節目,小區化作歡樂的海洋。
“我是樓下的敲敲姐,來我家,下跳棋,上她家,寫作業,媽媽放心上班去!”
在青草盂社區里,鄰里互助接送孩子成為日常風景。6號樓與9號樓的4個家庭結成互助對子,輪流承擔上下學接送任務,無接送安排的家庭負責準備晚餐。“孩子們一起寫作業、吃飯,周末還組團參加興趣班。”這種“家庭互助組”不僅為雙職工家庭解除了后顧之憂,也讓孩子們從陌生的鄰居變成了親如兄弟姐妹的伙伴。毅城與鄰居小伙伴還自發組建了“車酷樂隊”,每天寫完作業相約到車庫里彈20分鐘吉他。過去毅城不敢一個人去菜市場,現在和小伙伴一起去買菜,還會一起做飯。
紫金山社區則探索出“共享自習室”模式,針對社區家庭孩子放學后無人看管的難題,社區在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開辟教室,由共建單位教師與黨員志愿者輪流值守。“最初僅有7個孩子,如今穩定在30人左右。”社區溫暖的守護,讓孩子放學后有了去處。
2021年以來,龍巖市圍繞“鄰里識”“鄰里和”“鄰里樂”“鄰里學”“鄰里唱”等內容,組織開展寒暑假兒童關愛、家庭公益大講堂、親子閱讀等各類活動1500余場次,受益家長兒童6.3萬余人,有效解決孩子“無玩伴、無人看”問題,促進家長育兒知識分享交流,營造出黨群互動密切、鄰里友愛團結、家庭互助成長的近鄰新風尚。
有困難,請呼我
“我產后剛出院,醫生開了需要注射肚皮的針劑,自己不敢打,有沒有人能幫忙?”2025年4月,紫金山社區居民趙女士在“社區e家”平臺發出求助。社區工作人員迅速通過黨員系統匹配到一位婦科醫生,對方第一時間上門協助,讓趙女士后續注射順利完成。“當時特別無助,沒想到這么快就解決了問題,心里暖極了。”
趙女士的感慨,折射出2023年上線的“社區e家”智慧平臺的溫度。“社區e家”還專門設立“閩西敲敲姐”專欄,形成“居民點單—黨組織下單—黨員接單”的服務閉環。還有一位媽媽,孩子患上白血病,醫院的血庫不足。她嘗試在平臺發布需求后,引起了一位在血站工作的社區黨員志愿者的注意。志愿者積極組織號召獻血者參與獻血、與省血液中心積極溝通以保障其用血需求,最終孩子的病情得以穩定。
想要孩子成長好,媽媽的心態得穩。針對媽媽群體的心理需求,紫金山社區推出了一個名為“心靈桃花源”的項目。一批公益心理咨詢師以“泡茶聊天”的形式,為家庭提供柔性疏導,挽救了許多瀕臨離婚的家庭。社區還建立了“紫俠讀書社”社群品牌,開展了讀書會、親子茶道、香道、花道以及關于家庭、事業、健康等方面的沙龍活動。有一些媽媽參加后,從原來的抱怨、焦慮,到后來的溫和、包容,真正到達了心靈的“桃花源”。
好鄰居,齊上陣
遠親不如近鄰。在華蓮社區,居民自發形成“樓道公約”:以樓道為基礎常態化策劃接地氣的主題活動,春節包湯圓、端午編彩繩、中秋誦詩詞,甚至連加裝電梯的籌資難題,都在一次次樓道茶話會中順利解決。“去年電梯維修,5天內收齊全部費用,靠的就是平時攢下的信任。”廖志添表示。
這份信任已經轉化為社區共治的動力。在紫金山社區,“小紫俠”志愿隊成為基層治理的“毛細血管”:孩子們化身文明小使者,家長志愿者組成的“護苗媽媽團”主動承擔普法宣傳、環境整治等任務,形成“孩子帶動家庭、家庭影響社區”的良性循環。
國風菊花展、業主春晚、親子葫蘆絲課堂……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大家從陌生到熟悉,從鄰居變成了摯友,孩子有了發小,家長也有了互助的機會。當孩子們在樓道間奔跑嬉戲,當鄰里信任在日常互動中沉淀,生育友好的種子已悄然發芽。2024年,龍巖市常住人口出生率較上年增加了0.18‰。這或許就是生育友好型城市的模樣:讓每個孩子敲開鄰居家門時,都能聽見“我們一起玩兒”的邀約;讓每個家庭在鄰里守望中,找到育兒路上的同行力量。
(感謝福建省龍巖市婦聯對本次采訪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