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付靈藝(1998—),女,山東省淄博市齊盛幼兒園。
教育部門發布的政策文件提出,在未來的幼兒教育中,要更加看重幼兒的個性化發展,強調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并促使幼兒具備更加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隱性教育因其獨特的教育價值,成為幼兒教育的創新方法之一。它不僅能滿足政策中提出的幼兒教育目標,還能進一步提升幼兒教育水平。研究中班幼兒日常生活中隱性教育的價值與融入方法,能有效推動幼兒教育改革工作的開展。
一、隱性教育在中班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價值
在中班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融入隱性教育,主要目的是借助隱性教育的育人特性,對幼兒的生活行為和學習行為產生影響,從而更快速且高效地落實幼兒教育理念。
(一)日常生活活動中的教育契機
日常生活活動能讓幼兒在自然的環境中學習社會規則和行為準則,如排隊等候、分享玩具等,這些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基礎。隱性教育能幫助幼兒在情感上建立積極的互動模式,如通過游戲和合作活動培養友誼和同情心。在認知能力方面,隱性教育能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解決和探索活動,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促進其思維能力的發展[2]。在中班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教師和家長可以基于各種活動,巧妙地將教育內容融入其中。例如,在餐前準備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學習餐桌禮儀,培養其獨立進餐的能力。教師利用好這些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機,能讓幼幾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二)游戲活動中的隱性學習
游戲活動是幼兒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其學習與成長的關鍵途徑。教師在游戲過程中巧妙融入隱性教育,能使幼兒在享受游戲樂趣的同時,學習合作、分享以及遵守規則等社會性技能。例如,教師可以組織角色扮演游戲,引導幼兒扮演醫生、外賣員、建筑工人等社會角色,體驗不同的生活場景,從而深入理解這些社會角色所承擔的責任以及他們的行為準則。在游戲活動中,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會被激發出來,他們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能了解與他人相處的準則[3]。游戲活動中的隱性教育還可以通過設置問題情境來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提升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建構游戲中,幼兒需要思考如何利用各種材料構建出穩固的結構,這不僅能鍛煉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還能促進他們空間智能與邏輯思維的發展。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提出問題,引導幼兒進行思考,而不是直接提供答案,這樣能更有效地促使幼兒主動學習與思考。
(三)自由活動時間的教育潛力
自由活動時間為隱性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教師要觀察幼兒的興趣和偏好,進而設計相應的活動,使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學習。例如,對于對繪畫有濃厚興趣的幼兒,教師可以策劃主題繪畫活動,讓他們在創作中掌握色彩搭配和構圖技巧,培育審美情感;對于偏好建構的幼兒,教師可以提供多樣的建構材料,激勵他們搭建模型,通過實踐活動掌握物理原理和工程概念。自由活動時間也是培養幼兒自主性和責任感的良好時機。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參與活動的規劃和組織,使其在團隊合作中學會分工和協作。幼兒不僅能學會如何管理時間和資源,還能深刻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4]。在自由活動時間,教師的角色是觀察者和引導者,而非直接的教導者。教師應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在必要時提供適當的引導和支持,讓幼兒在自由活動中獲得成長,這樣一來,隱性教育能在無形中發揮其獨特的作用[5]。
二、在中班幼兒一日生活中實施隱性教育的方法與策略
(一)創設生活化場景,促進教育的自然融入
在中班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實施隱性教育的關鍵環節之一是創設生活化場景。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真實生活情境的方式,巧妙地將教育內容融入幼兒的日常活動中,能使教育過程既自然又充滿趣味。例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模擬的小市場,讓幼兒通過角色扮演學習貨幣使用和基本經濟概念[6]。在這樣的互動活動中,幼兒不僅能學習數學知識,還能深刻理解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性。教師還可以利用春節等節日組織主題活動,借助慶祝活動讓幼兒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傳統習俗。創設生活化場景,能讓幼兒在真實情境中學習和體驗,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教育內容。這不僅促進了教育內容的自然融入,還極大地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
(二)根據幼兒發展調整活動難度,促使幼兒持續學習
在幼兒教育中,教師必須密切關注每個幼兒的成長軌跡和興趣所在,以便依據他們的具體發展水平和興趣愛好,靈活地調整活動的難度和內容。這樣做的目的是確保活動既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又不至于超出幼兒的接受范圍,從而保證活動對幼兒來說既充滿趣味又具有教育價值[7]。例如,在開展建構游戲時,教師應當考慮到幼兒年齡和個體能力的差異,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和任務。幼兒在完成適合自己水平的任務時,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并且探索精神和學習欲望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激發和增強。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細致觀察并了解幼兒在活動中的具體表現和遇到的困難,然后給予其及時的個性化指導和反饋。這種具有針對性的支持和幫助,不僅能幫助幼兒解決在活動中遇到的難題,還能有效增強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在持續的學習中不斷取得進步。
(三)利用數字化工具,促進家園信息共享與協作
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利用數字化工具促進家園信息共享與協作,已成為提升隱性教育效果的關鍵途徑。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幼兒園與家庭利用數字化工具來強化家園間的聯系,如構建在線交流平臺。通過在線交流平臺,教師可以及時分享幼兒在園的表現與成長,家長也可以反饋孩子在家的情況,從而實現家園間的信息交流[8]數字化工具還可以應用于組織家長會議或舉辦教育講座,使家長能更加便捷地參與幼兒教育,與教師共同為幼幾的成長提供支持。這種信息共享與協作,能使家園雙方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動幼兒的全面發展。同時,教師可以借助各類在線教育資源,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如引入互動電子書與游戲,使幼兒能在有趣的環境中學習語言、數學和科學等基礎知識。利用這些工具,教師可以實施個性化教學,根據每個幼兒的學習進度與興趣,推送適合其發展情況的學習內容。此外,數字化工具還有助于教師記錄與分析幼兒的學習行為與進步,從而幫助教師更精確地調整教學策略,滿足幼兒的個性化需求。
(四)建立觀察記錄機制,跟蹤評估隱性教育效果
為確保隱性教育的有效實施及持續優化,教師需建立觀察記錄機制,以便跟蹤評估隱性教育在幼兒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成效。通過規律性的觀察與記錄,教師能了解幼兒在不同活動中的行為表現、情感反應及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狀況。例如,教師可以記錄幼兒在自由活動時間所選擇的活動類型、參與程度以及與同伴的互動情況,進而評估幼兒的自主性與社會性技能的發展情況[9]。同時,教師可以借助觀察記錄反思并調整教學策略,確保教育活動更貼合幼兒的個體差異與成長需求。通過分析記錄數據,教師可以識別哪些活動或方法能對幼兒產生積極影響,哪些需進一步改進。例如,若發現某幼幾在小組合作活動中出現回避或不愿分享的情況,教師可以設計特定活動以鼓勵該幼兒參與和分享,并觀察其變化,以評估改進措施的效果。為更全面地評估隱性教育的成效,教師也可以邀請家長參與觀察記錄。家長可以在家中觀察孩子在類似情境下的表現,并與教師分享觀察結果。這樣,教師可以獲得更全面的幼兒發展信息,從而制訂更為精準的教育計劃。教師還可以利用觀察記錄來辨識幼兒的興趣所在及潛在才能,進而為他們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和機會。通過觀察幼兒在藝術、音樂、體育等不同領域的參與程度和進步情況,教師能更深入地理解每個幼兒的個性化需求,并據此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相應的調整。總之,建立觀察記錄機制是隱性教育成功實施的關鍵。它不僅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和評估教育活動的成效,還能促進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與合作,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支持與保障。
三、案例分析:成功的隱性教育實踐
(一)案例一:日常生活活動中的教育創新
教師組織了一個“小小廚師”活動,邀請幼兒參與制作簡易食品,如水果沙拉。在這一過程中,幼兒不僅掌握了食材準備與食品制作的技巧,還學會了如何安全使用廚房器具,了解了食品營養的相關知識。通過小組協作完成任務,幼兒明白了分工合作的價值,以及在集體中表達個人見解和傾聽他人意見的重要性。此類活動能讓幼兒在實踐中學習生活技能,并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在活動中,教師擔任觀察者和引導者的角色,適時提供指導和鼓勵,確保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獲得積極的體驗和成長。該案例體現了隱性教育在日常生活活動中的實際應用,以及其在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方面的巨大潛能。
(二)案例二:游戲活動中的隱性教育應用
教師開展了一個以“動物世界”為主題的角色扮演游戲。在此游戲中,教師鼓勵幼幾扮演各種動物角色,并在仿真的自然環境中進行探索與互動。例如,部分幼兒扮演獵豹,在“草原”上追逐“羚羊”,而扮演羚羊的幼兒需練習快速奔跑與躲避技巧。此類游戲不僅能促使幼兒掌握動物的習性與特征,還能讓他們在角色扮演中體驗合作與競爭的平衡,理解生態鏈中不同動物之間的相互關系。教師要在游戲中擔任觀察者與引導者的角色,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并適時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思考動物行為背后的生態學原理。例如,教師可提出“為什么獵豹喜歡在白天捕獵,而獅子卻喜歡在夜晚捕獵?”等問題,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促使他們探索并理解自然界中的規律。通過游戲活動中的隱性教育,幼兒能在享受游戲樂趣的同時,學到相關知識,培養對自然環境的尊重與保護意識。
結語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將隱性教育融入中班幼兒的一日生活已成為提升幼兒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隱性教育通過環境、氛圍、活動等多方面的滲透,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的成長與發展。它不僅能豐富幼兒的學習體驗,還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隱性教育的價值體現在諸多方面:有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升幼兒的社交能力,促進幼兒的情感發展,以及增強幼兒的認知能力。為充分發揮隱性教育的價值,教師需要精心策劃教學活動并營造多樣化的教學環境,同時與幼兒形成積極的互動關系。如此一來,教師能將隱性教育真正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活動中,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潘艷.民間童謠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的應用方法[J].學周刊,2021(20):177-178.
[2]魏星,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小學生(中旬刊),2021(9):92.
[3]李少梅,沈潤青.“互聯網 + ”時代家園社區協同教育的路徑探析[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7,33(11):29-33.
[4]張愛珍.關于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的途徑探索[J].智力,2022(15):194-198.
[5]趙憬萍.淺析當前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學周刊,2018(36):160-161.
[6]陳惠玲,幼兒數學教育應走向生活化:在自然、真實的情境中突出情感、興趣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3(50):188-189.
[7]于文超.淺議幼兒教育中幼兒自信心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2(36):271-272.
[8]張雪秦.幼兒教育中幼兒自信心的培養[J」,時代教育,2015(4):257.
[9]孫錦花.“四變”:培養大班幼兒建構能力的實踐研究:以“家鄉的湖”搭建活動為例[J].好家長,2024(7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