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1990一),女,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海王路小學。
表達性寫作是一種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個人思想和情感的寫作方式,近年來,其在心理學和教育領域受到了廣泛關注。表達性寫作的核心在于將個人的內心體驗、感受和思考轉化為文字,以此來達到自我表達和溝通的目的。小學生正處于情緒和認知發展迅速的關鍵階段,積極的心理品質對他們的成長有著深遠影響。如何幫助學生在成長中掌握情感調節技巧,增強自我認知和社會交往能力,始終是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作為一種情感表達方式,表達性寫作能夠幫助學生在自我表達中深入認識自我,并通過書寫體驗情感釋放的力量。可以說,表達性寫作不僅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種心理支持策略,它能夠喚醒學生對自我及外部世界的積極體驗,幫助他們形成穩定的心理品質與樂觀的心態[1]。
一、表達性寫作概述
(一)表達性寫作的定義
表達性寫作是一種專注于情感和體驗表達的寫作形式,旨在幫助個體通過文字宣泄情感、反思自身經歷,并重新理解生活中的事件。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敘述或說明文,表達性寫作更關注書寫者的內心狀態和情感體驗,幫助個體在自由的書寫中辨識自我內在情緒。通過這一過程,書寫者能夠將內在的情感與認知外化,達成心理上的自我調節。這種寫作形式已廣泛應用于心理健康和情感教育領域,幫助書寫者在文字表達中釋放壓力,理清思緒,并在重新審視自身情感的過程中獲得情感的整合與平衡[2]。
(二)表達性寫作的特點
表達性寫作的特點主要體現在自發性、情感性和過程性三個方面。首先,自發性指的是書寫者在無壓力、無約束的狀態下,自由表達內心的所思所感,這一過程無須關注文體、語法等外在因素,使書寫內容更加真實自然。其次,情感性凸顯了表達性寫作對情緒與體驗的關注,書寫者可以通過文字充分表達內心深處的情感,哪怕是難以言表的情緒,從而達到情感宣泄與自我釋放的效果。最后,過程性強調表達性寫作的持續性,書寫者在反復的書寫中逐步剖析自己的情緒和思維,并在探索內心的過程中獲得心理成長。這些特點讓表達性寫作成為一個重要的自我認知和內在探索的渠道,個體可以在逐步深入的書寫過程中得到心理上的平衡和情感上的釋放[3]。
(三)表達性寫作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小學階段,表達性寫作不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工具,更是幫助學生管理情感與建立自我認知的重要方式。小學生處于情感和社會認知能力的形成期,其情緒表達能力尚在發展,表達性寫作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安全的情感宣泄平臺,使他們通過文字自由地釋放和表達情緒。通過這種寫作,學生不僅可以逐步學會識別和管理情緒,還能在記錄成長和生活經歷時提升自我效能感。總的來說,表達性寫作可以幫助學生感受到自我價值,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并為他們的心理健康和未來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表達性寫作對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影響
(一)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
表達性寫作為小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反思的平臺,使他們能夠通過書寫和整理生活經歷逐步了解自身的性格特質、情感傾向以及獨特的內在需求。在寫作過程中,學生被鼓勵深入思考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為,從而提升對自我的覺察力。這一過程不僅讓他們直面內心的矛盾和沖突,也有助于他們對自身的優點與不足形成更客觀的認識,進而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能力[4]。表達性寫作使學生在記錄和分析中逐漸形成對“自我”的清晰認知,從而增進自尊心與自信心。特別是在學生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表達性寫作可以使他們在面對挫折或壓力時保持心理平衡,為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和人格成長奠定堅實基礎。這種自我認知能力的逐步提升,可以使學生在學業和社交中表現出更多的自主性和責任感,從而有效促進其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
(二)有助于培養小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
情感表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表達性寫作為小學生提供了一個宣泄情感、梳理情緒的平臺。在寫作過程中,學生能夠更直觀地記錄、表達并反思自己的情緒,逐漸學會識別并理解復雜的情感。與口頭交流相比,表達性寫作提供了一個更為私密、安全的空間,使學生能夠在書寫中坦率地表達內心的困惑和壓力,減輕情緒負擔。通過持續的寫作練習,學生在情緒表達上變得更從容細膩,能夠將一時的情緒化反應轉化為有意識的表達。此外,表達性寫作可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情緒波動的原因及影響,使他們逐步提升情感方面的自我控制力。這種通過書寫活動所培養的情感表達能力,不僅能幫助學生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也能幫助他們掌握情緒管理技巧,為其未來的情感健康和人際溝通能力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有助于增強小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
表達性寫作不僅提升了小學生對自我的認知,也間接增強了他們的社交能力。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對情感的探討和反思可以提高他們對人際關系的理解能力和敏感度,使他們更容易設身處地體諒他人。這種內在的共情能力正是社會交往的核心。表達性寫作還為學生提供了反思和理解自己行為的機會,使他們在書寫互動經歷時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并加以改進[5]。在寫作分享環節中,學生可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接受他人的反饋,這種雙向互動不僅培養了他們的表達與傾聽能力,也增進了同伴間的情感聯結。隨著寫作的深入,學生會逐步形成尊重、理解他人的態度。這種共情和交流能力有助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網絡,增強學生在不同社交場合的適應能力,從而提升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的整體社交品質。
(四)有助于激發小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
作為一種鼓勵自我表達的寫作形式,表達性寫作為小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使他們在無拘束的狀態下自由挖掘內心世界,嘗試多樣化的表達方式,這一過程有助于他們探索獨特的思維視角。在自由書寫過程中,學生能夠隨心所欲地表達情感,甚至借助虛構和想象去豐富文字內容。這種創造性的表達不僅拓寬了他們的思維視野,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使他們敢于突破常規思維,挑戰固有觀念,將個人體驗和情感融入文字之中。隨著寫作技能的提升和思維的擴展,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會逐步表現出更強的創造性。總之,表達性寫作可以激發學生內在的創造力,為其未來的思維拓展、多元化發展以及創造性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6]。
三、實證研究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小學5至6年級的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和情緒管理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本研究以表達性寫作為干預手段,通過設計一系列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寫作課程,引導他們進行情感表達與自我反思。課程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有效地管理情緒,增強自我認知能力和社交能力,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發展。
(二)研究過程與結果
本研究開展了為期六周的表達性寫作干預課程。課程每周一次,圍繞“自我認知”“情感管理”“社會交往”“創造力”等主題展開,以幫助學生在寫作中逐步探索情緒,提升自我認知,進而增強社交能力。每次活動的內容包括寫作任務、同伴分享和教師反饋,學生可以在書寫過程中自由表達,隨后通過同伴分享加深對彼此的理解,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情感管理和溝通能力。
在干預前后,課題組通過問卷對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情感管理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創造力與想象力進行了量化評估。結果表明,課程結束后,學生在各項積極心理品質指標上均有顯著提升(見表1)。具體來說,在自我認知方面,學生能夠更清晰地描述和理解自己的情緒;在情感管理方面,學生在遇到壓力時更傾向于通過合理方式宣泄情緒;在社會交往方面,分享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體察他人感受;在創造力與想象力方面,學生的寫作具備更豐富的表達和更高的獨創性。
(三)結果分析與優化策略
1.結果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表達性寫作對小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具有顯著的提升效果,具體體現在自我認知、情感管理、社會交往、創造力與想象力等多個維度。課程結束后,學生在自我描述和情緒控制上表現出更高的成熟度;在社交互動中,學生具備更強的同理心和表達能力,其創意思維也得到了顯著增強。基于這些結果,研究團隊結合課程實施中的觀察與反饋,總結出若干應用策略,以期進一步優化表達性寫作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2.優化策略
第一,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師的指導能力。提供針對表達性寫作的教師培訓,幫助教師掌握情感教育和心理輔導的基礎技能,使其在教學中能夠有效引導學生表達情感和反思自我。通過積極的反饋與引導,教師能使學生在書寫中獲得情感支持和安全感,提升學生的情緒表達和管理能力[7]。
第二,創設良好的寫作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創設溫馨、安靜的寫作環境,如設立書寫角或布置特定的寫作區域,讓學生在舒適的氛圍中自由表達情感。學校可以定期組織作品展示、寫作競賽等活動,讓學生獲得成就感,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表達性寫作的興趣。
第三,開展多樣化的寫作活動,豐富學生的體驗。豐富寫作活動的主題和形式,使學生在不同情境中鍛煉情感表達與反思能力。課程設計可涵蓋廣泛主題,如個體情感、社會性話題等。活動形式可從個人寫作擴展至小組寫作和合作討論,增強學生的互動體驗。
第四,注重個性化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采用個性化評價方式,關注學生在情感表達與自我反思方面的進步,避免以語言技巧作為主要評價標準,通過個性化反饋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并通過作品展示激勵表現優異的學生,推動學生積極進行表達性寫作。
結語
總的來說,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應該充分重視表達性寫作的價值,引導學生進行表達性寫作,從而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未來,隨著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領域的進一步推廣,表達性寫作在小學教育中的作用將愈發重要。對表達性寫作的持續應用與優化,不僅有助于培養小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也能更好地引導他們在多變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中實現身心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金玉蘭,表達性寫作對小學生心理特權的干預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22.
[2]于紅岡.邊緣人創傷與“表達性寫作”:論卡森·麥卡勒斯的文學創作[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51(5):102-110.
[3]郭薇,曹慧,周明潔.表達性寫作應用在學生群體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7,25(6):1197-1202.
[4]魏大龍.不同特質焦慮個體的表達性寫作干預:情緒表露、情緒抑制及引導認知的影響[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
[5]羅曉莉.表達性寫作對小學生學業情緒的影響[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6.
[6」溫夢雪.閱讀療法在邊疆民族地區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干預研究:以景洪市勐龍鎮小學為例[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22.
[7]李媛媛.心理健康課對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以積極心理學為視角[J].遼寧教育,2018(1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