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包含六個維度,即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這些內涵不僅為教師個人修養的提升提供了方向,也為新時代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開展了系統的教師隊伍建設實踐,重點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強化師德建設
弘揚教育家精神,首先需要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礎。
體系化構建。學校持續優化教師道德風尚建設的工作機制,逐步形成由黨總支主導、各職能部門協同合作、各年級具體執行的整體框架。每個層級都根據教育家精神擬訂了具體的實施計劃,明確了任務內容、責任歸屬和時間節點,盡可能確保每一項措施都落到實處。
標準化實行。學校注重提升教師的道德修養和職業操守,通過開展專題講座、集體研討等一系列師德教育活動,鼓勵教師強化自我約束,增強他們的教育倫理意識。此外,學校建立監督與評估機制,定期反饋教師行為中有待規范的部分,保障教育活動的標準化。
創新性共享。學校積極構建教師成果共享平臺,通過組織“最美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等評選活動,依托入職儀式、榮休儀式等契機,展示優秀教師的事跡,提升教師職業榮譽感和責任感。
分類培養教師
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遇到的問題往往有所不同。為進一步落實教育家精神,學校將教師分為兩類進行培養。
一類是干部教師。干部教師是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堅力量,加強對干部教師的培養可以進一步發揮其輻射引領作用,有利于在更大范圍內使教育家精神落到實處。一是滿足干部教師的學習需求。學校推出“‘教育家’培養計劃”,明確教育家型教師的培養目標、培養路徑和評價標準,為干部教師成長明確方向,并提供教育理論、教育管理、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培訓。二是鼓勵干部教師學以致用。干部教師深入教育教學一線,分管相應學科,全程參與集備教研,每學期聽評課至少50節,以掌握教學一手資料,了解師生的實際需求,并進行反饋指導。學校為干部教師訂閱了學科專業刊物和經典圖書,提升他們的理論素養和學術水平。同時鼓勵他們學以致用,在實踐中總結經驗,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與管理模式。三是為干部教師搭建展示平臺。學校通過學期工作規劃、周例會發言、月工作展示、學期工作述職等方式,鼓勵他們分享工作進展、成果和經驗,同時接受分管領導的總結指導。對于重要的項目或改革舉措,學校會專門組織展示會,讓干部教師以項目負責人的身份進行匯報和展示。
另一類是青年教師。青年教師代表教育事業的未來和希望。學校成立青年教師成長營,配備指導教師團隊,制定相關考核制度。每周四下午開展專題培訓、讀書交流、演講展示、講課比賽等活動,引導青年教師加強專業知識學習,提升學科素養,提高課堂教學能力與班級育人效果。系統化的培養有助于他們繼承老一輩教育家的優良傳統、學習寶貴經驗,并結合時代特點進行創新。
豐富學習方式,完善考核制度
學校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策略,方便教師學習前沿的教育理論知識。如組織全體教師集中觀看教育家精神相關視頻,引領全體教師開展自主學習、互助學習;邀請多位專家以及省、市、區級教研員與骨干教師等開展各類專題講座;組織教師參與教育志愿服務活動,落實教育家精神。
此外,學校充分發揮評價引領作用,將踐行教育家精神作為教師考評的核心導向,構建多元考評指標,以師德師風為考評的首要條件,考核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等,關注教師的學術成果、科研能力、科研貢獻。同時考察其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關愛及教育創新水平,評估其參與社會服務、推動教育公平等方面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