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討了體育傳播學的學科特征和發展趨勢,重點分析了技術迭代對其實踐的影響,指出體育傳播作為獨立的學科已日臻成熟,新技術如高清、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提升了傳播質量,強調了本土化研究在傳承我國體育文化中的作用,并提出體育傳播學需理論創新和培養國際人才,以促進全球體育文化交流。
【關鍵詞】體育傳播學;整體性視角;技術融合;本土化研究
探討體育傳播應采用全面視角,將其視為一個整合、多維的傳播現象,而非體育與傳播兩個獨立要素的疊加。體育傳播行為是個性化、系統的,能夠反映體育的復雜性和深度。體育傳播研究不應僅限于對表面現象的描述,而應深入探討其內在邏輯和特征,這是對體育傳播研究的基本要求。當前,體育傳播在形式上已有了一定的發展,本土體育文化也具有豐富內涵,然而,現有的傳播實踐在邏輯性和系統性方面存在不足。體育傳播應被視為宏觀層面的內容傳播、中觀層面的互動交往模式,以及微觀層面的生活方式傳播的統一體。關于體育傳播學的性質,它既可以被視為一個學科領域,也可以被看作是一個研究場域。目前,體育傳播學在我國已發展成為一個成熟的學科。它擁有專業課程、獨立的學術系所、專門的教師隊伍,以及一批受過專業訓練的體育傳播學專業畢業生。隨著時間的推移,體育傳播學已形成了一套發展規律,不斷推動自身的繁榮和發展。
一、體育傳播的特征分析
經過多年的發展,體育傳播學的學科邊界不斷拓展,它不僅吸收了新聞學、傳播學、體育學的優勢,還積極引入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和視角。立足于體育實踐,體育傳播學指導著體育傳播的實踐,通過學科間的對話和交流,不斷吸收其他學科的精華,發展和形成自身的特色,也展現出了其獨特的學科身份和學術價值。
體育傳播在體育學科體系中的作用,可類比于血管之于人體、空氣之于生物,是體育學科生命力的基石,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體育傳播以其獨特的方式,滲透于體育實踐中,為體育精神的傳播和實踐提供支持。在體育競技中,對力量、速度和美學的追求是其價值所在,而體育傳播則以其柔和、細膩的力量發揮著作用。它不直接參與競技場上的較量,卻能在賽場之外的國際舞臺上,成為國家軟實力競爭的重要手段。體育傳播的競技場域,實際上是一個更為廣闊的國際交流和文化展示平臺。在中西方話語權的博弈中,體育傳播展現出其獨特的價值,成為國家體育文化軟實力的較量方式。體育傳播能夠在國際舞臺上為國家塑造積極的形象,同時也能凝聚民族精神和鼓舞士氣。體育傳播學是體育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有效的體育傳播,可以促進國際交流,提升國家形象,增強民族凝聚力,為國家的長遠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升做出貢獻。
二、體育傳播的學科建設
在體育學科領域中,體育傳播學看似邊緣化的表象主要源于其非競技性質。體育傳播不直接參與賽事成績的創造,但其在體育文化傳播、媒介形象塑造以及國家軟實力提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體育傳播學學科影響力的提升是一個漸進過程,與體育學的整體發展和國家競技實力緊密相連,具有顯著的系統性和整體性特征。提升體育傳播學的學科影響力需要從內外兩個維度進行努力。
從外部環境來看,國際關系的穩定和和諧對體育學科的影響力提升具有促進影響。隨著國家體育競技水平的不斷提升,體育學科的整體影響力也將隨之擴大。從內部建設角度來看,體育傳播學的學科實力增強是其影響力提升的關鍵。體育傳播學在塑造國家和運動員媒介形象、提升文化軟實力等方面具有巨大潛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體育傳播學的結構調整和發展重點需要重新審視。與體育傳播學的理論發展相比,提升體育傳播的實踐水平顯得尤為迫切。體育傳播人才的培養不僅要注重其基本的媒介素養,如具備基本的采、編、播、評等技能,還應具備對競技體育的深刻理解和專業眼光。建設一支既懂體育又懂傳播的專業人才隊伍,彌補體育競技與體育傳播之間的認知差距,對于體育傳播學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故此,體育傳播學的學科發展和影響力提升需要綜合考慮內外部因素,通過系統性規劃和戰略性布局,實現學科實力的整體提升和國際影響力的擴大。
三、技術迭代對體育傳播的影響
我國體育傳播學的轉型發展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在技術快速迭代的當下,體育傳播實踐亟需融合高清設備、人工智能、大數據、算法、可視化技術、沉浸式傳播手段、5G通信和8K分辨率等技術。對這些技術的整合應用,能提升受眾的觀賽體驗,使他們享受到內容更加豐富、生動的體育賽事。
此外,體育學科與技術學科間的融合也顯得尤為重要。體育傳媒從業者需加強對體育實踐的理解,深化對體育競技、身體活動和體育教育的認識,以及對各類賽事、競技項目和比賽規則的掌握。熟悉運動項目、掌握體育技能、深入理解體育精神,是體育傳媒人進行有效體育傳播的基礎。新興技術如云計算和5G使得全景觀看賽事成為可能,通過多角度畫面切換、VR/AR等沉浸式體驗,觀眾得以突破物理空間的限制,實現在賽場上的“空間交換”,從而拉近與賽事的距離,增強參與感。媒體融合進一步推動了奧運會等大型賽事內容的跨平臺傳播,電視、網絡、手機等多屏互動將賽事觀賞與社交互動融為一體,打破了傳統的傳受界限,實現了營銷策略的升級。觀眾不再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可以主動參與到傳播的各個環節中。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使得受眾的思維“上云”,人工智能算法能夠實時分析受眾的喜好,提供個性化的內容定制,從而提升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增加用戶黏性。在這一過程中,中西體育文化觀念的差異得以展現和碰撞。隨著奧運會等國際賽事傳播渠道的不斷拓展,不同國家的體育理念得以相互了解和交流,促進了東西方競技文化中“勝”與“和”的元素的相互融合。體育傳播學的轉型不僅是技術層面的更新,更是對體育傳媒人才培養、體育文化傳播和國際交流的全面升級。通過技術的賦能和學科的融合,體育傳播學能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好地發揮其在文化交流和國際傳播中的作用。
四、本土化體育傳播學研究的重要性
本土化的體育傳播學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和實踐價值。現代體育起源于西方,其傳播范式和理論基礎多來自西方學術體系。然而,我國作為一個擁有悠久體育傳統的國家,對本土體育傳播的研究不僅有助于推動傳統體育的發展,更能夠促進其文化價值的全球傳播。我國傳統體育文化中蘊含著寶貴的文化遺產,如武術、太極等,不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其傳播對于提升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傳統體育與現代體育在傳播范式上存在顯著差異,本土化研究需要深入分析這些差異,并探討我國傳統體育與國家發展、民族文化繼承之間的邏輯關系。[1]我國傳統體育文化深植于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其內涵與民族精神息息相關。我國傳統體育文化強調“文體兼修”,倡導全面發展,注重內在品質與外在技藝的統一。[2]這一理念在古代士人階層的教育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如弓馬射術等武藝的學習和實踐,旨在鍛煉堅韌意志和高尚品德。中華體育文化中的豐富哲學思想,如儒釋道的融合,以及“陰陽平衡”“中庸之道”等理念,賦予傳統體育項目深厚的文化內涵。在當代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日益受到重視。我國傳統體育文化中的和諧理念,如剛柔并濟、動靜有度等,為現代體育文明增添了新內涵。通過現代體育賽事的全球性傳播,如奧運會,我國傳統體育項目得以向世界展示其獨特魅力,同時也為國際社會提供了深入了解和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機會。[3]我國運動員在這些國際體育賽事上的卓越表現,進一步加深了全球對中華體育精神的認識。現代體育盛事與體育文化的結合,不僅為弘揚傳統文化提供了有力載體,更為當代體育事業的繁榮發展注入了獨特內涵。[4]二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共同構成了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堅實基礎。因此本土化的體育傳播學研究對于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提升國際傳播影響力、促進文化交流與理解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深入研究和創新傳播策略,可以將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精髓傳播至全球,為豐富世界體育文化多樣性作出貢獻。
構建體育傳播學的知識體系,首要任務是確立系統性的傳播學視角。這一視角應基于傳播學知識框架,與體育學進行深層次的交融。通過這種內循環傳播,傳播學提供了知識體系的基本結構,相當于人的骨骼,體育學研究內容則如同人的血液,二者貫穿于整個體系之中。此外,社會學、新聞學等相關學科內容的融入,也進一步豐富了體育傳播學的理論內涵和實踐應用。體育傳播學研究涉及多個方面,體育傳播者是核心要素之一。體育傳播者可以根據其專業性分為職業體育傳播者和非職業體育傳播者兩大類。職業體育傳播者通常包括體育記者、評論員、分析師等,他們具有專業的傳播技能和豐富的體育知識。非職業體育傳播者包括運動員、教練員、體育愛好者等,他們在社交媒體等平臺上分享體育觀點和經驗。這兩類傳播者在體育傳播過程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職業體育傳播者以其專業性和權威性,對體育信息的傳播和解讀起著促進作用。他們的傳播行為往往更加規范、系統,傳播效果也更加顯著。非職業體育傳播者則以其身份和內容的多樣性,為體育傳播增添了新視角、帶來了新活力。他們的傳播行為更加靈活、個性化,能夠更好地反映普通受眾的聲音和需求。體育傳播學研究還需關注傳播者的行為模式、傳播策略、受眾反饋等多個維度,以全面了解體育傳播現象的內在機制和外在表現。通過深入分析體育傳播者的角色定位、傳播動機、傳播效果等,可以為體育傳播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和策略建議,推動體育傳播事業的健康發展。
體育傳播學的知識體系構建是一個系統性、多學科交叉融合的過程,通過確立傳播學視角,融合體育學內容,引入社會學、新聞學等相關學科,可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優勢的體育傳播學理論體系。同時,對體育傳播者的研究是理解和分析體育傳播現象的關鍵,有助于揭示體育傳播的內在規律和發展趨勢。體育傳播領域的研究方法正面臨著多樣化的創新機遇,這些創新不僅豐富了研究手段,也加深了我們對體育傳播現象的理解。
五、結論與展望
整合體育學、傳播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的理論和工具,為體育傳播構建了一個全面和多維的分析框架,提升了我們對體育傳播現象的理解與解釋能力。混合研究方法的應用,結合定量與定性研究的優勢,為體育傳播提供了更豐富和深入的見解。定量研究的可量化數據支持與定性研究對社會文化意義的深化理解相結合,為體育傳播的策略制定和效果評估提供了堅實基礎。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技術驅動的數據分析已成為體育傳播研究的新前沿。[5]大數據分析不僅使研究者能夠從海量數據中識別模式和趨勢,數據可視化工具的應用也增強了復雜數據集的呈現和解釋能力,進一步提升了研究的直觀性和說服力。此外,針對新媒體特性的分析方法,如網絡分析和情感分析,為理解社交媒體上的體育傳播現象提供了新視角,它揭示了體育信息傳播的網絡結構、用戶情感傾向和話題演化過程。因此,體育傳播研究方法的創新不僅豐富了研究手段,也加深了對體育傳播現象的理解,為該領域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在全球化與數字化轉型的雙重驅動下,體育傳播學的未來發展需進一步關注技術倫理與文化共生的平衡。技術的更迭為體育賽事創造了超時空的沉浸式體驗場域,利用VR技術構建虛擬賽場,觀眾可利用數字分身與全球體育迷實時互動,甚至通過智能合約完成虛擬商品交易。這種技術賦能的傳播模式不僅重構了觀賽關系,更催生了體育數字孿生新業態。然而,技術迭代也帶來數字鴻溝與文化折扣的挑戰,需建立技術應用的倫理框架,確保弱勢群體的觀賽權與文化表達的平等性。本土體育傳播需構建文化體驗兼全球共享的傳播鏈路,使太極拳的哲學智慧、龍舟競渡的集體精神等通過云直播、AI翻譯等新技術,轉化為全球青年群體可參與、可理解的數字文化產品。體育傳播學的學科邊界正在從媒介中心向關系網絡演進,其理論建構需納入技術哲學、文化人類學等跨學科視角,在提升國際傳播效能的同時,守護文化多樣性的話語根基,最終實現全球體育共同體的價值愿景。
體育傳播學作為一門學科,其發展前景廣闊。面對全球化的挑戰與機遇,體育傳播學需繼續推進理論創新、方法創新和實踐創新,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專業素養的體育傳播人才,加強學科間的交流與合作,以促進體育傳播事業的全面繁榮和持續發展。可以說體育是一種國際通用的語言和交流媒介,就像奧運會凝聚了全人類的夢想和理想一樣,通過體育我們可以實現心靈的溝通和文化的對話,增進不同民族和國家之間的相互理解。總之,體育的魅力正蘊含于其兼具娛樂和文化傳播功能的“一體兩翼”。通過欣賞運動員們精彩的表現,我們獲得了視覺上的享受和心靈上的震撼;通過體育運動匯聚的各國文化基因,我們能更好地認識世界的多元性。
注釋:
[1]楊建營,邱丕相,王震.武術專業教育的發展歷程、存在問題及改革方略[J].體育科學,2023(01):81-89.
[2]岳濤,戴國斌,苑城睿.“止戈為武”考辯及中華武德核心結構探討[J].體育學刊,2023(01):40-46.
[3]史國生,劉冬華 等.后奧運時代奧林匹克教育融入學校體育的價值意蘊、現實困境與優化路徑[J].體育學研究,2022(04):12-19+107.
[4]王潤玨,高再紅.因勢而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探索與展望[J].對外傳播,2024(01):24-27.
[5]牟向前,王慶軍,俞鵬飛,張震.人工智能時代體育新聞生產與接受面臨的挑戰及應對策略[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4(05):37-43.
(作者:上海體育大學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傳播學)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