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中歐關系從實現建交到建立全面伙伴關系,再到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躍升,在風雨兼程、順勢而為中已然成為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雙邊關系之一。面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中歐需進一步堅定伙伴關系定位,增強戰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切實做到成就彼此、照亮世界。
相向而行為世界發展注入新動能。中歐之間最準確的定位是“合作伙伴”。半個世紀以來,中歐合作的領域在變、方式在變,但互利共贏的本質始終未變。中國和歐盟都是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總量之和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超過1/3;雙方互為重要貿易伙伴,合作領域優勢互補,貿易額從建交時的24億美元增至2024年的7858億美元,占全球貿易的比重超過1/4,雙向投資存量從幾乎為零增長到2600億美元。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1萬列,通達26個歐洲國家的229個城市,成為連接亞歐的黃金通道。近年來,受保護主義和霸權主義沉渣泛起以及全球化逆流影響,世界經濟體系分化、割裂的一面加劇,中歐關系也出現了一些波折,但雙方合作仍大于分歧,理應協同因應形勢之變,尤其是在數字轉型、清潔能源、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開辟合作空間,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維護產供鏈穩定,共同營造有利于發展的國際環境,共同培育全球發展新動力。
求同存異摹繪美美與共新篇章。中歐之間最寶貴的經驗是“美美與共”。中華民族“和而不同”的傳統思想與歐盟“多元一體”的發展理念不謀而合。中國和歐洲是東西方文明的發祥地,都善于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中歐交往源遠流長,早在兩千多年前古老的絲綢之路就將中國與歐洲聯通。當今,中歐之間已建立起領導人定期會晤、五大高級別對話和七十余個各層級對話機制,政治互信基礎牢固,政策協調渠道暢通。中歐文化、教育和科技交流頻繁,每年人員往來高達數百萬人次。僅在旅游方面,中國單方面免簽政策已惠及24個歐盟成員國;在教育方面,中國與歐洲33個國家建立了1000多項合作伙伴關系。中歐彼此吸引、互通有無,在交流互鑒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前進,持續書寫不同文明和合共生的美好故事。近年來熱衷于促進中歐文化交流的傳播者越來越多,如挪威青年克里斯的短視頻賬號吸粉1960多萬,粉絲數量超過挪威人口的三倍,使眾多歐洲人增進對中國文化的喜愛。
合作共贏為全球治理貢獻新智慧。中歐之間最一致的共識是“多邊主義”。當前,世界局勢變亂交織,大國競爭加劇、地緣政治回潮對世界秩序造成嚴重沖擊,地區沖突、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等一系列問題使全球治理體系深陷赤字困境。中歐都是二戰后國際秩序的締造者和受益者,也是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的推動者和維護者。從走出冷戰陰霾到維護聯合國權威,從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到通過《未來契約》,從應對氣候變化到抗擊新冠疫情,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歐始終堅定選擇多邊主義,在全球治理中共同發揮引領作用。近年來,中歐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等多邊平臺開展合作,就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伊朗核問題等熱點保持溝通協調。中歐都抱持天下情懷,在諸多事關人類未來的重大問題上應當充分協商。雙方應著力推進發展戰略對接及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為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增添瑰麗篇章。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在這個充滿挑戰也充滿希望的時代,只要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立足于增進人類福祉,中歐就有智慧有能力共同開辟雙方關系更加美好的未來,就能在新的起點上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