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黨在新時代發展農村產業的重要舉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新聞記者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把握輿論導向,全面、客觀地報道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進程,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輿論支持。
新聞是跑出來的,不下基層,沒有“地氣”,新聞作品便沒有“靈氣”。新聞記者作為新聞報道的主力軍,應基于自身專業優勢在鄉村振興實踐中深入基層,挖掘鄉村振興典型案例,并創新報道形式、加大宣傳力度,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因此,新聞記者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在鄉村振興報道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一、做好策劃,深人體察民情民意
好的新聞策劃不僅能凸顯新聞主題,還能提升新聞的價值和影響力,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果[1]。在報道鄉村振興相關新聞前,新聞記者要做好策劃,有明確的目的,做到“謀定而后動”。從編輯的角度來看,“謀定”就是做好新聞策劃,為前端的新聞采訪打好基礎。在確定如何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以及取得的成效全面完整地呈現在受眾面前后,新聞記者應制訂具體的新聞報道實施方案。方案制訂的前置條件是“破題”。“鄉村振興”是一個大題目,新聞記者要從一個小切口去破解這個大題目。新聞記者可以選擇當地具有代表性的鄉村振興項目作為新聞策劃的切入點,進行跟蹤報道,從基本情況、發展歷程、鄉村現狀以及前后變化等維度展現鄉村振興戰略取得的成效,將相關成果全面完整地呈現在受眾面前。
新聞記者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以新聞報道、專題策劃等形式,講好鄉村振興故事。新聞記者要深入基層、撲下身子、沉下心來,采寫制作鮮活、真實、生動的新聞作品,使新聞受眾能夠直觀了解鄉村振興取得的成果。新聞記者提高政治敏銳性,把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放在新聞宣傳工作的首位,筑牢宣傳陣地,構建良好輿論環境。新聞記者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立足自身崗位,探索有效宣傳路徑,通過宣傳報道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實施。新聞記者要深入體察民情民意,既要講好故事,又要做好實事,傾聽群眾聲音,記錄時代變遷,彰顯記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新聞記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鏡頭聚焦在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采寫制作更接地氣、更有深度的新聞作品。鄉村振興離不開政策的引導和支持,新聞記者要有眼光、有想法、有責任感,既要向基層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又要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新進展、新動向,及時反饋給社會大眾,彰顯記者的責任與擔當。
新聞記者不僅僅是問題的觀察者,還是輿論的引導者[2]。在策劃有關“三農”問題的新聞報道時,新聞記者要基于新時代新農村建設實際,在追求報道內容真實、客觀、準確的基礎上,還要做到真正把老百姓的需求放在首位。新聞記者要聚焦鄉村教育、媒介影響等常被忽視的議題,關注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弱勢群體,深入挖掘基層典型人物和事件。唯有真實反映老百姓生活的新聞報道,才能引發共鳴、觸動人心。
鄉村振興是一個宏大的主題,在對其相關內容進行報道的過程中,新聞記者要見微知著,從小切口切入,用一個個小故事來展現鄉村振興這個大主題。新聞記者要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因此在新聞策劃過程中,其要做到心中有數,結合實際,把故事講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二、深人基層,田間地頭尋找新聞
新聞記者在做好鄉村振興報道的新聞策劃之后,要深入基層,踐行四力,憑借扎實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于田間地頭尋找新聞,筆耕不輟,寫出好新聞。
基層一線蘊藏著豐富的新聞資源。新聞記者要深入基層、扎根群眾,通過細致觀察和深度采訪挖掘鄉村故事,其只有邁開步子、沉下身子,深入鄉村,挖掘脫貧攻堅的典型人物和事跡,才能創作出更多接地氣、有思想、有溫度的作品。新聞記者要與群眾保持緊密聯系,關注農民的生產生活狀況,了解他們的所思所盼,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以生動的筆觸,記錄鄉村振興中的典型人物與事跡,采寫制作真正接地氣、有分量的新聞作品。新聞記者要用生動、感人、鮮活的新聞作品,展現鄉村振興新氣象,讓更多的人了解鄉村、關注鄉村,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共同推動鄉村產業的現代化發展。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聞記者的采訪手段發生巨大的變化,各種線上采訪渠道層出不窮,但這仍不能代替現場采訪在新聞采寫活動中的重要地位。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新聞記者要與農民面對面交流,掌握其真實的需求,了解其面臨的困境,開展田野調查,深入現場,記錄“正在發生的歷史”,通過觀察、體驗等方式搜集一手資料。新聞記者要深入基層用腳步丈量土地,用鏡頭記錄變化,以生動的筆觸展示鄉村振興取得的偉大成就,呈現鄉村文明的鄉風、良好的家風以及淳樸的民風。這樣“跑出來”的新聞才是真正沾著泥土、冒著熱氣的好新聞。新聞記者要深入基層挖掘素材,當好鄉村振興的宣傳員,讓全社會看到自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廣大鄉村的巨大變化,吸引更多的人積極主動投身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
鄉村振興離不開強有力的政策宣傳、政策引導。新聞記者除了應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應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以及嚴謹的分析能力,積極學習相關政策法規,把握鄉村發展的前沿方向,通過實地采訪調研,打破媒介構建的仿真化鄉村圖景,總結推廣鄉村振興的優秀實踐經驗,真正做到把新聞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三、加大創新,于細微處體現真情
在信息多元化時代,新聞記者應當創新報道形式和手段,以更直觀、生動的方式展現鄉村的變化和發展成就,從而滿足不同受眾的信息需求。在報道過程中,新聞記者要全方位、多角度呈現鄉村振興的真實情況,全景式展現鄉村振興的豐富實踐。新聞記者要從傳統的新聞報道模式和思維中跳脫出來,結合數據時代大背景和融媒體大環境,加大報道創新力度,于細微處體現真情。
其一,關注文化振興。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文明在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孕育出優秀的中華文化,這一文化瑰寶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發展,凝聚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新聞記者在鄉村振興報道中應當深入挖掘鄉村的發展歷史、民俗文化和手工藝術等寶貴資源,堅守中華文化傳統,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強鄉村振興相關報道的底色,展示鄉村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充分發揮新聞報道在促進鄉村文化傳承與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其二,結合地域特色,講好地方故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鄉村振興需要敢于創新、勇于實踐的典型人物來引領和推動。在已有的鄉村振興報道中,諸多典型人物在社會上引發熱烈反響,為公眾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新聞記者可以此為著力點,持續發力,聚焦典型人物、典型案例,廣為宣傳,利用線上線下渠道,確保鄉村振興宣傳有聲有色、出新出彩。新聞記者還要深入挖掘典型人物的精神內核,展示成功經驗和實踐成果,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激勵廣大群眾積極投身鄉村振興事業。
鄉村振興是新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新聞記者要用鏡頭記錄鄉村振興的精彩畫面,講述典型人物的生動故事,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老百姓安居樂業的美好景象,傳遞鄉村振興的正能量,讓廣大農民對增收致富更有信心。新聞記者在新聞采寫實踐中也要結合地域特色,根據本地區鄉村振興的實際情況,打造原創和獨家內容,以老百姓聽得懂、愿意聽的方式講明鄉村振興之路,講清鄉村振興之好,讓老百姓能夠理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最大限度地激發其投身鄉村振興事業的熱情,提升鄉村振興的影響力和社會認知度,進而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
四、加強聯動,強化信息傳播力度
新聞記者應當強化多平臺協同傳播,通過渠道聯動提升信息觸達率,在擴大傳播聲量的同時注重傳播效能,為鄉村振興構建良好的輿論環境。
隨著科技的發展,新技術不斷涌現,各地區的融媒體中心也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融媒體中心在鄉村振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不僅是信息傳播的載體,還是鄉村發展的助推器。新聞記者要積極利用新媒體技術,借助多媒體平臺,以豐富的報道形式、多樣化的宣傳方式,收集、整理、傳播信息,幫助農民了解政策信息、掌握市場信息,進而助力廣大農民提高生產生活水平。新聞記者應當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和融媒體平臺,全面展現鄉村振興的豐碩成果。新聞記者要深入挖掘基層的生動故事,創新運用新媒體技術,突破傳統報道形式的局限,藝術化呈現鄉村發展的美麗圖景,從而顯著提升新聞報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全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更快捷,互動更高效,體驗更生動。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也對新聞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記者要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多種媒體平臺,緊跟時代步伐,提升四力,走近基層、貼近群眾、踐行四力,促進鄉村振興故事的多渠道傳播,并利用新媒體建立開放、互動、多元的交流平臺。
當下主流新聞傳播平臺包括抖音、公眾號等,技術的發展拓展了信息傳播的渠道,但同時也對信息傳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新聞媒體在宣傳報道過程中要避免走同質化道路,培養自己的品牌代言人。新聞媒體要培養熟練掌握“采編播發”技能的全能型記者人才,從而不僅在主流媒體宣傳報道中占得一席之地,還能在自媒體行業站穩腳跟,做好官方話語和民間話語的傳聲筒。
新聞媒體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在媒介化社會,新聞媒體要創新采訪方式,為使報道的內容更加真實、新穎和生動,其要善于運用融合報道手段,借助多媒體平臺,凸顯報道的“融”和“活”,實現跨屏傳播、碎片化傳播,不斷提高新聞內容的傳播力[3]。新聞媒體要革新原有單向、靜態的新聞生產模式,整合信息生產與發布渠道,明確媒介定位,采取移動化生產策略,建立循環化報道機制,打造具有鄉土氣息的新聞作品,反映廣大農民的心聲,謳歌脫貧致富先進人物,展現鄉村振興的偉大成就,更好地服務于鄉村振興偉大實踐。
新聞媒體要強化與網絡意見領袖、短視頻頭部主播的互動,鼓勵其積極參與“助農直播”“我為家鄉代言”等活動,引導公眾關注和支持鄉村振興事業。新聞媒體要以一頁頁鮮活的文字,講述鄉村振興故事;以一幅幅生動的圖片,描繪鄉村振興的圖景,以一組組感人的鏡頭,展現鄉村振興發展成就,全方位、多角度記錄鄉村的可喜變化,展示鄉村振興取得的成果。
新聞記者在鄉村振興中肩負著重要使命。要鐫刻鄉村振興這一偉大奮斗歷程,新聞記者要銘記初心和使命,全身心投入,基于自身優勢,發揮好橋梁和紐帶的作用,不斷提高自身能力,練就扎實的專業本領,在鄉村振興報道中發揮重要作用,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愿景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杜發強.記者如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建議[J]中國報業,2022(03):108-109.
[2]劉清.淺談新聞記者在鄉村振興中的獨特作用[J].東西南北,2023(17):87-89.
[3]黃永康.鄉村振興戰略下“三農”報道的“四力”體現[J].傳媒,2022(12):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