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究涉及人類受試者、動物實驗等諸多領域,必須遵守嚴格的倫理規范,這對保護受試者以及實驗動物的權益至關重要。然而,目前我國針對醫藥大學學報倫理聲明使用情況的研究相對缺乏,相關規范和標準也亟待完善。有研究對40種高水平的醫學期刊進行調查發現, 20% 的醫學期刊未提及醫學倫理的相關內容,并且大多數期刊未根據醫學或者出版倫理對相關內容做出調整[1]。醫藥大學學報作為醫學科研成果發表的重要平臺,其倫理聲明不僅是對科研誠信與倫理合規的承諾,更是保障受試者權益、維護學術聲譽的關鍵環節。近年來,隨著各界對醫學科研倫理的關注度不斷提高,我國于2023年頒布了《涉及人的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2],進一步規范涉及人的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的倫理審查工作,由此可見,調查醫學學報倫理聲明的使用情況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文章對入選《2024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自然科學卷》的醫藥大學學報和中醫藥大學學報的官網內容進行檢索分析,總結醫藥大學學報官網中倫理聲明的使用現狀,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以期提高我國醫藥大學學報對醫學倫理和出版倫理的重視,進而提升學術論文的質量和可信度。
一、我國醫藥大學學報倫理聲明使用現狀
(一)調查樣本選取與數據分析
文章將入選《2024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自然科學卷》的55種醫藥大學學報和12種中醫藥大學學報作為研究對象,檢索這些學報官網發布的投稿須知、投稿指南、稿約、信息公告等,查找與醫學倫理和出版倫理相關的聲明,并將收集的數據錄入Excel軟件(如表1),采用IBMSPSSStatistics25.0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由表1可知,在所調查的67種學報中,有30種學報(占 44.8% )的官網缺乏關于醫學倫理的規定,有10種學報(占 14.9% )對醫學倫理和出版倫理有較為詳細的規定。

(二)我國醫藥大學學報倫理聲明使用存在的問題
文章通過上述調查發現,我國醫藥大學學報倫理聲明使用存在以下問題。第一,我國醫藥大學學報對醫學倫理重視不足。多數學術期刊尚未建立醫學倫理領域的具體規范體系,甚至約 44.8% 的學報未對醫學倫理政策進行任何說明,這也導致作者、讀者等忽視相關研究的倫理問題。第二,多數醫藥大學學報的醫學倫理規定內容不完整。有33種學報(占 49.3% )要求研究說明需要經本部門研究倫理委員會批準,但僅有20種學報(占 29.9% )要求在論文中注明倫理審查批準文號,這可能導致論文中關于醫學倫理的描述流于形式,甚至一些未經適當的倫理審查的研究成果發表,進而違背了醫學倫理的基本原則。第三,各類學報均未建立倫理聲明呈現位置的規范框架,亦未明確倫理審查豁免的具體情形。同時,僅有《中國藥科大學學報》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要求有關基因編輯的研究嚴格遵守國家和國際法規。第四,目前人工智能已在醫療領域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可用于輔助醫學研究、醫學診斷、患者治療等,促進了智慧醫療的發展[3]。然而,人工智能的應用也帶來一些新的醫學倫理問題,如患者隱私泄露、人工智能算法缺乏透明度以及威脅患者安全等[4-5]。然而,目前各學報官網尚未對人工智能輔助科學研究可能引發的倫理問題進行說明,仍沿用舊有寬泛要求,無法適應前沿科研需求。這可能導致作者在投稿時無法獲取相關領域最新的倫理準則,不利于科研工作的順利進行。第五,倫理聲明缺乏統一標準。當前,各學報官方網站未針對人工智能輔助科研可能引發的倫理風險制訂專項規范,仍延續傳統泛化標準。
二、針對上述問題的改進對策
(一)制訂統一指南
醫學期刊協會可聯合高校科研管理部門,組建專門小組,并參考國際標準與范例,制訂醫學高校學報倫理聲明通用指南,明確規定醫學倫理聲明描述的方式、包含的要素以及在論文中出現的位置,為各學報提供規范藍本,實現全國范圍“一把尺”衡量。同時,醫學期刊協會可持續跟蹤和更新指南,構建指南實施情況的跟蹤和反饋機制,收集指南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建議;根據醫學科研的發展、法律法規的變化以及倫理觀念的更新,定期對指南進行修訂和更新,以確保其時效性和有效性。
(二)加強科研倫理意識教育
研究發現,目前我國因為科研倫理失范導致的撤稿數量逐年增多,主要涵蓋涉及人或者動物的實驗未經嚴格的審批以及患者的知情同意資料缺失等[6]。這可能會導致作者個人及其所在高校或者科研機構的學術聲譽受損,也可能會導致科研機構在獲取科研資金時受到限制,嚴重者甚至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同時,因科研倫理失范導致的撤稿使得科研資金等學術資源造成浪費,甚至會誤導該領域后續研究的方向[7]。因此,醫學院校應進一步優化醫學倫理教育,借助中國傳統文化,探索更加符合中國國情的醫學倫理教育模式,并且根據時代的發展以及政策的規定,不斷地調整醫學倫理教育的內容[8]。醫學院校和科研機構還可定期舉辦醫學倫理相關培訓、講座等,及時向廣大科研工作者及學生普及最新的醫學倫理規定,并可針對不同學科和類型的研究提供針對性的倫理指導。醫學研究生在醫學科研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其通常面臨較多的科研倫理困境,影響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9]。當前,面向醫學研究生的醫學倫理課程體系尚不完善,研究生對相關前沿領域涉及的倫理問題以及倫理審查問題的知識具有迫切的需求[10]。因此,醫藥大學學報有必要將醫學倫理教育納入研究生的培養體系,加強對醫學研究生的科研倫理教育,進而提高醫學研究生的科研素養,為其科研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完善期刊有關倫理聲明的規定
第一,詳細且全面地呈現醫學倫理的相關規定。醫藥大學學報官網應在醒目位置注明有關科研倫理和出版倫理的規定,并且全面詳細地說明人體試驗、動物實驗等應遵循的規定,要求作者提供所在研究機構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文件及相應的批準文號,從而提高作者對倫理審查的重視。第二,提供學習資料。醫藥大學學報應在官方網站或投稿系統中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幫助作者理解并遵守倫理聲明規定。第三,加強對編輯的培訓。醫藥大學學報應定期組織學報編輯參加科研倫理培訓,提升其專業素養,使其能精準識別研究中潛在的倫理問題。第四,加強審查。醫藥大學學報應強化投稿論文的倫理審查工作,將倫理聲明的規范性作為論文錄用的關鍵指標,并在審稿全流程中安排專人專項負責倫理審核,及時與作者溝通并督促其補充完善相關倫理材料。
(四)建立動態更新機制
第一,明確倫理規定更新的條件。醫藥大學學報應設立倫理聲明更新小組,緊密關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醫學科學組織理事會以及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有關醫學倫理政策法規的變化。當國內外醫學科研倫理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指南出現修訂或更新時,學報官網應及時更新倫理聲明,確保作者和讀者了解最新的規范要求;當發生重大醫學科研倫理事件,且該事件引發了行業對某些倫理問題的重新審視和反思時,學報官網應考慮在倫理聲明中加入相關內容,以強化對類似問題的規范和預防。第二,建立定期審查機制。醫藥大學學報應設立固定的審查周期,如每年或每兩年對倫理聲明開展一次全面審查。在審查過程中,醫藥大學學報應仔細評估當前聲明是否涵蓋了最新的倫理問題,是否與現行法規政策和行業標準相一致。第三,構建反饋渠道與處理機制。醫藥大學學報應收集反饋意見,在期刊官網上設置專門的反饋渠道,如郵箱或在線表單,方便作者、讀者、審稿人以及其他相關利益者對倫理聲明提出意見和建議,并鼓勵他們在發現倫理聲明存在不足或與實際情況不符時及時反饋;定期查看反饋信息,并對合理的建議進行整理和分析,對需要更新倫理聲明的情況,應按照既定的流程進行修改和發布,并及時回復反饋者,說明處理結果和改進措施。第四,醫藥大學學報可通過以下方式促進更新內容的傳播。其一,官網顯著位置顯示。醫藥大學學報可采用彈出窗口、滾動字幕等形式,在期刊官網的首頁或投稿指南等顯著位置發布通知,提醒作者和讀者關注倫理聲明的變化。其二,郵件告知作者。對已經投稿或注冊的作者,醫藥大學學報可通過郵件的方式告知他們倫理聲明的更新內容,確保作者在撰寫和修改稿件時能夠遵循最新的倫理要求。其三,社交媒體宣傳。醫藥大學學報可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如期刊的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宣傳倫理聲明的更新內容,擴大信息傳播范圍,提高學報倫理規范的知曉度。
三、結語
文章通過對我國醫藥大學學報官網倫理聲明使用現狀展開調查分析發現,我國醫藥大學學報倫理聲明在保障科研倫理方面已初見成效,但是仍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包括未提及相關倫理規定、內容不完整、位置不規范和更新不及時等。針對這些問題,文章提出了制訂統一指南、加強科研倫理意識教育等對策建議,以期通過這些措施促使學報成為守護醫學科研倫理的前沿陣地,推動我國醫學科研事業在倫理軌道上穩健前行,進而產出更多造福人類的高質量成果。未來,相關研究還需要持續關注新倫理挑戰,不斷更新完善倫理管理體系,為醫學學術繁榮注入持久動力。相關學者也可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結合我國國情,不斷完善醫學研究倫理規范體系,為促進醫學研究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郭征,平靜波.我國醫學期刊稿約中的醫學倫理和出版倫理規范剖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7(07):610-614.
[2]關于印發涉及人的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的通知[EB/OL].(2023-02-18)[2025-04-05].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2/28/content_5743658.htm.
[3]周小芹,劉慧珍,王婷,等.人工智能賦能醫學領域的挑戰與發展方向[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25(02):244-251.
[4]雷芳,杜亮,董敏,等.關于人工智能背景下醫學期刊應對醫學倫理問題的思考[J].編輯學報,2023(03):263-267.
[5]溫濤,高冉,孫佳樂,等.人工智能在醫療診治應用中的醫學倫理研究狀況與展望[J].中國醫學倫理學,2024(09): 1068-1072.
[6]王晨陽,褚建勛,管錚懿.撤稿論文中科研倫理失范現狀與對策研究[J/OL].科學學研究,1-14[2025-04-05].https://doi.0rg/10.16192/j.cnki.1003-2053.20250227.002.[7]蘇明月,王瑞劍.有效風險防控視野下的科技期刊管理與科研失信規制[J].編輯學報,2025(01):17-22.[8]張崇旺,楊耀文.新時代醫學倫理教育優化的四重維度[J].中國大學教學,2025(Z1):35-40.
[9]趙鑫月,李明霞,丁瑞欣,等.醫學研究生科研倫理困境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24(04):434-440
[10]蔡雨廷,徐玉梅.科技倫理治理背景下醫學研究生科研倫理培訓需求調查與分析[J].中國醫學倫理學,2024(05):535-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