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迷上短視頻后,林晨的父親一改以往嚴肅的老干部形象。走在大街上,手機外放音量拉滿,絲毫不在乎旁人的眼光;家庭群里,一天能轉發20多條養生短視頻,即便沒什么人搭理;為了看自己喜歡的主播,甚至跟孫子搶起了手機……
回想起自己小時候跑到網吧上網,被父親拿著掃帚滿大街趕的情形,林晨哭笑不得。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父母沉迷手機怎么辦”已成為年輕人社交的熱門話題。一批老年人在成功追上互聯網浪潮后,與當年他們口中的“網癮少年”一樣,跌入同一條河流。“我爸媽該不會染上網癮了吧?”這是林晨的心聲,也是現代兒女們共同的憂慮。
救救網癮父母
“你是什么時候發現父母老了?”王珍珍的回答是:“母親開始刷短視頻的一周后。”
作為一名“資深靚女”,王珍珍的母親非常注重日常保養,“一天不知道要貼多少張面膜”,卻因為長時間低頭刷短視頻,不僅脖子上多了幾條頸紋,最近還成了樓下保健按摩館的常客。
王珍珍的母親一天能刷五六個小時短視頻,中間不歇息。平日做好飯菜,第一反應就是掏出手機錄上幾段,時不時還會出聲夸贊一下自己的手藝。曾經熱衷的廣場舞、健身操都被她拋到一邊。
王珍珍嘗試過各種方式阻止母親愈陷愈深——換老人機、刪軟件,甚至是開啟青少年模式,但這些辦法都招致母親的情緒反彈。有一次,因為實在受不了外放視頻的聲音攻擊,王珍珍下意識沖著母親吼了一句。結果母親委屈得不成樣兒,一聲不吭地走回房間,這讓王珍珍感到無比愧疚。
回到房間后,母親又開始癡癡發笑。王珍珍開始好奇:現在的老年人都在短視頻平臺上看些什么?
打開母親的手機,王珍珍發現,她的母親也踩上了網癮老年人最容易踩的兩個雷:被各種情感短視頻洗腦,被各種營銷手段套路。
母親關注了97個用戶,從所謂的健康科普、搞笑視頻,到各式各樣的心靈雞湯。那些臺詞尷尬的短視頻,從情感博主口中說出,經家庭姐妹群發酵后,像病毒一樣在老年群體里肆意傳播。
除此之外,那些在年輕人看來老掉牙的營銷手段,對付老年人卻極其有效:“我是×××,關注我,贈送千元紅包;×××發紅包了,趕快點亮紅心關注我”……王珍珍驚異于這些粗劣的網絡營銷套路,竟能令那些精明了一輩子的老年人屢屢中招。
父母的網絡圈子
因為在一條短視頻底下評論了某明星的樣貌,林晨的父親最近被網友圍攻了。面對紛亂的網絡世界,老人們缺少基本的防備常識,做兒女的該怎么去保護他們?”
林晨決心做點什么。他打開父親手機里App的使用時長限制、設定了一天兩小時的短視頻使用時間,超過后必須輸密碼。又在“設置”選項里把私信功能關閉,斷絕一切他與外界的聯系。父親對此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你把私信都關了,我的朋友找我怎么辦?”
自從退休后,父親的閑暇時間開始增多。壯年時,他也曾向兒女們談及自己夢想中的老年生活:旅游、打高爾夫,順便帶帶孫子。但越往后,身體越折騰不動,而日子像填不滿的黑洞一樣,“無聊、無趣、無意義”,老年生活的孤獨感撲面而來。
刷短視頻,成了父親的唯一樂趣。“老人們傾向于用娛樂、情感來充實生活。”林晨分析。父親開始研究琴棋書畫,喜歡在同城頻道里尋找同好,甚至把自己的私人電話留在公開簡介里,只為希望有人陪著聊聊天。
“我爸總是覺得我們不懂他。”林晨說。有時候,老人會把自己下圍棋收獲的人生感悟分享到微信群,但幾乎沒有人感興趣。一些老人覺得搞笑的視頻,總被孫子貼上“無聊”的標簽,就連林晨自己也從沒有點開過。
被流量盯上的老人
“友友們,點個愛心、點個關注,禮物刷起來”,凌晨5點,天還未亮,60歲的老高起床開直播打起了PK。這次,他的對手是一個打扮艷麗的小姑娘,PK賭注是5個深蹲。
隨著一聲“小度,開機”,躁動的樂曲響起,老高隨著節奏甩動紅綠兩把折扇,場面略顯滑稽。直播間的人氣瞬間高漲,眾多熬夜的年輕人相繼前來。
屏幕之外,王珍珍的母親也在觀看這場直播,她特地貢獻了30塊錢的禮物燈牌。“這太荒唐了!你能想象嗎?平時買個西瓜都要東挑西揀、計較那一兩塊錢的老太太,居然舍得花錢充值打榜。”
跟隨母親的觀看記錄,越來越多的老年主播進入王珍珍的視線中。“彈揚琴的、玩琵琶的、嘮嗑的……”在短視頻中豐富的老年生活圖景背后,是老年主播們一天5~8小時的直播時間。
“‘老年人被互聯網拋棄’的論調,現今似乎已不再適用。”林晨說,“相反,以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資本力量正在不遺余力地‘討好’老年人。”老年網紅們的鐵桿粉絲背后,是一個個網癮老人。
當手機成為情感寄托
又到了刷抖音的時間,老人興沖沖地找林晨輸入密碼。從手機的外放音筒里,林晨又聽到了父親常哼的那句歌詞,“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
手機究竟是一種陪伴,還是一個敵人?它帶給老人快樂,讓無趣的退休生活變得充實,同時也過度占用了老人的時間,無數銀發族就此染上網癮。
林晨越發擔心父親的身體,因為長時間在黑暗的環境中刷手機,父親的眼睛干澀發紅,眼藥水已經成為口袋中的常備用品。
年初,父親又因心臟病住院,醫生特意提醒他不能熬夜。但病痛似乎并不能阻止他刷短視頻的執念。躺在病床上,父親發現忘了帶手機,催促著家人趕緊回家拿過來;打點滴時,父親又請求護士別打右手,原因是“左手刷手機不習慣”。
“咱不玩手機了好不好,我陪你下下棋”“走,吃飽飯散散步去”,為了幫父親戒網癮,林晨決定多花點時間陪陪父親。但很可惜,大多數子女都付不起這個時間成本。一個月后,林晨給父親報了老年大學。沒想到的是,學校辦起了“智能手機操作:玩轉短視頻”的公開課,父親順理成章地成了同齡人里的“模范生”。林晨知道,父親的網癮估計是戒不成了。
王珍珍的母親最近也學會了直播,她在抖音有近2000個粉絲,熱度最高的一條視頻得到了幾百個點贊,評論區都在夸“奶奶長得好看”。母親高興極了,越發積極地在屏幕前展示自己。每次直播前,她都會梳好頭發,打扮整齊。直播間已經成為老人的精神寄托。
幾天前,王珍珍在外地出差,抽空進母親的直播間看了一眼,包括她在內,只有8個人。鏡頭里的母親鬢角花白,聊得正起勁,“友友陪著嘮嘮嗑,感覺我有好多個孩子”。鏡頭之外,母親背后的房間空空蕩蕩,只有人影與她做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