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在教育領域,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教學資源的整合、教學情境的創設、作業任務的布置、學習成果的評價等各個環節。小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與學科知識的融合表現出了較強的接受能力和參與興趣,這不僅有利于提升其數學學科學習水平,同時有助于發展其合作能力、創新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等綜合素養。因此,教師應充分意識到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相融合的實踐價值,積極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推動小學數學教學改革。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相整合的實踐價值
(一)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紙、筆、尺子是學生進行計算、繪圖、解題的主要方式。這種方式較為單一,難以滿足小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課標”背景下,教師通過將信息技術融人小學數學教學,綜合運用互聯網、多媒體、電子白板等多元化手段,有助于為學生提供更加生動、直觀的學習體驗。例如,學生通過動畫演示理解數學公式的形成過程,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加深知識印象;學生通過觸摸電子屏幕積極參與解題游戲,有助于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與課堂參與度。
(二)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有助于使教師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首先,教師通過PPT、電子白板、微課視頻等工具展示教學內容,有助于提高課前備課效率,節省課堂板書時間,從而將課堂時間更多地應用到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實踐過程中;其次,這一過程也有助于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反饋,充分展現教學重難點內容,以鞏固教學效果;最后,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布置隨堂練習和課后作業,也有助于實時收集學生的反饋,分析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輔導,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有助于優化教學評價方式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評價方式也應該逐漸從單一的結果評價向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轉變。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助于為小學數學教學評價提供新的手段,優化教學評價方式與效果。例如,教師通過EXCEL表格、電子檔案袋等收集和整理學生的學習數據,這有助于提高教學評價的客觀性和全面性,也有助于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進步情況,從而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助力。
(四)有助于共享優質教學資源
“新課標”背景下,充分、豐富的教育資源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手段。信息技術的發展,有助于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廣泛傳播和共享。教師通過網絡平臺獲取國內外優秀的數學教學資源,如教學案例、課件、視頻等,有助于為自己的教學過程提供有效的借鑒與參考,提高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自己的教學成果上傳至互聯網,與其他教師共享,共同提高教學水平。總之,信息技術有助于師生跨越地域限制,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從而推動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
二、“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策略
(一)依托互聯網,整合優質資源
互聯網使網絡教育資源的獲取、處理和傳輸變得更加便捷高效,并使得各種教育資源得以共享,為教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手段。在“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豐富教學資源,高效地組織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通過這一過程,學生也可以接觸更加豐富的知識信息,拓寬知識視野,提高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2]。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7單元“條形統計圖”課程教學為例,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條形統計圖的基本概念和特點、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方法和步驟,旨在培養學生運用條形統計圖知識分析數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利用條形統計圖解決實際問題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難點。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搜集、整合教學素材,如條形統計圖知識的應用題案例、經典統計圖示例等。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搜集優秀教師的教案設計、教學課件,從中汲取、借鑒有效的內容,從而提高教學設計的質量。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依托互聯網,收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背景故事、趣味游戲等,結合教學需求將這些內容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上,依托互聯網,整合優秀教學資源是“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策略。通過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教師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過程的全面性與實效性,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實踐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互聯網上教學資源的質量,并結合實際學情,靈活選擇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資源,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教學情境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多媒體應用提供了計算機硬件、軟件、網絡等方面的支持,而多媒體技術通過將圖像、聲音、文字等多種信息載體融合在一起,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表現手段,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形象,使學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教學效果也得到顯著提高。“新課標”背景下,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生動、直觀、有趣的教學環境,從而有效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優化課堂教學效果。同時,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優化學生學習體驗,營造積極、愉悅的教學氛圍[3]。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6單元“多邊形的面積”課程教學為例,本單元的教學任務在于引導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并且能夠運用以上面積公式,計算復雜組合圖形的面積。這一過程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同時強調發展學生的數形結合思維,以使學生真正理解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優化教學情境,提高教學效率。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現數學公式的推導過程。如,在學習梯形的面積公式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長方形的面積公式 S=a×b 、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S=a2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S=a×h ,以及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S=a×h÷2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如何將梯形的面積轉化為已知圖形的面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動畫,通過割補、平移、拼接等方法,引導學生猜想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之間的面積轉換過程,進而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推導梯形面積公式S=(a=b)×h÷2 。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生活中常見的解決多邊形面積問題的案例,如花壇的面積、多邊形旗幟的面積、空心地磚的面積等。通過直觀的畫面和圖片,學生可以充分調動學習興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性。這一過程也有助于促進學生抽象思維和具體思維之間的轉化,有助于學生將所學的數學公式內化為思維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課堂互動游戲播放背景音樂,呈現思維導圖,或者展示微課視頻,從而營造積極、愉悅的教學氛圍,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活躍度。
綜上,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新課標”背景下,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情境,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水平,也有助于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調動學生的視、聽、說多重感官,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三)依托希沃白板,加強課堂互動
希沃白板是一種基于計算機技術、支持多個信息化平臺的互動式教學工具,它一方面能夠為教師提供云課件、學科工具等多媒體教學資源,另一方面又支持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實時互動。教師可以通過觸摸屏展示和變換教學內容,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設備參與互動,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通過登錄賬號,隨時調用在希沃白板云端創作和存儲的課件,從而大大提高教學便捷性。這有助于教師隨時隨地打磨課件,調整教學內容和難度,使其更加適應學生的學習進度與需求,同時也有助于教師不斷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提升自身教學能力[4。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5單元“倍的認識”課程教學為例,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活動,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并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幾倍”和“幾個”的關系,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推理能力,以及運用數學語言表達思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進一步落實“新課標”背景下的教學要求,教師可以應用希沃白板技術,構建高質量的小學數學課堂。首先,在課前階段,教師可以利用希沃白板制作教學課件,插入相應的教學概念、圖片、示例、練習題等,做好充足的教學準備。其次,在課堂實施環節,教師可以利用希沃白板展示教學課件,通過觸摸屏進行動態演示,讓學生直觀地理解“倍”的概念,體會不同數字之間的“倍數”關系。教師還可以利用希沃白板的繪圖工具,讓學生對存在倍數關系的數字進行連線,組織提問、搶答等互動活動,以充分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加深學生對“倍”的認識。最后,在課后拓展環節,教師還可以利用希沃白板總結本單元所學知識,或者運用趣味化的形式呈現課堂作業,也可以針對學生的薄弱知識點進行回顧和鞏固,從而全面保證教學效果。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效依托希沃白板進行課前準備、課堂實施和課后拓展,從而加強課堂互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四)結合信息技術,優化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不僅有助于為教師提供有效反饋,促使其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新課標”背景下,信息技術可以在優化教學評價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一方面,信息技術可以幫助教師快速收集、整理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提高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信息技術也有助于豐富評價形式,提高評價的趣味性和實效性[5]。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3單元“圓柱與圓錐”課程教學為例,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包括了解圓柱和圓錐的定義和性質,掌握圓柱、圓錐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公式并應用其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評價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還要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創新能力、合作態度和實踐精神等。教師可以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評價的過程和方法,以提高教學評價質量。首先,教師可以運用Excel表格,總結學生的出勤率、上課互動率、回答問題準確率、作業成績升降幅度等,這有助于提高教學評價效率,使得對學生的各項評價指標更加量化和具體。其次,教師還可以借助線上平臺,引導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這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教學評價的客觀性和多元性,一方面也有助于學生養成自我監督和自我評價等良好學習習慣,有助于學生相互借鑒優秀的學習經驗與方法,從而真正發揮教學評價的發展性功能。最后,教師也可以建立電子檔案袋,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并結合學生在課堂提問、小組合作中的表現,為學生設計針對性的成長計劃,以使評價結果真正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總之,在“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評價的方式與方法,有助于提高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新評價方式,提高教學質量,推進小學數學教學改革。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二者的深度融合,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信息素養。教師應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小學數學課程體系,并充分挖掘優質教育資源,創設生動教學情境,利用先進的教學軟件,采用多元化的任務布置與教學評估手段,推動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育的融合,同時,教師也要注意不斷提升自身信息技術素養,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王敬榮 蘭州市榆中縣三角城小學
參考文獻
[1]喬婉霜.新課改背景下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數學的教學策略[J].中小學電教,2023,(10):54-56.
[2]董慧.新課標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25):62-64.
[3]牛小沛.新課標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模式探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20):113-115.
[4]劉稀鳳.新課標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J].遼寧教育,2023,(05):35-38.
[5]王麗萍.探究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1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