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具有較強的資源整合性,能夠為教師提供便捷的資源獲取途徑和渠道。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和發展,能夠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教學模式中教學形式單一、教學資源匱乏、教學方式刻板等現狀,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在信息時代,初中體育教師應認識信息技術應用與體育學科教學改革之間的密切關系,加大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力度,高效整合各項信息技術功能,打造現代化、先進化、個性化的體育教學模式,帶領學生積極地學習體育知識、掌握體育技能、鍛煉身體素質。
一、信息技術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充實教學元素,革新體育認知
依托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在體育課堂中融人更多的優質教學資源,實現對原有體育教材內容的補充和拓展。教師能夠以更加多樣的教學元素向學生滲透學習體育的益處,培養其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增強其運動興趣,不斷豐富體育學科的教學形式與內容,塑造學生對體育學科的正確認知[1]。
(二)規范動作指導,凸顯訓練重點
體育技術動作學習是體育學科教學的主要內容。應用信息技術有助于教師創新體育動作指導方法,借助信息技術精細化講解各種體育技術動作的要領,實現體育教學指導的規范化。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下,教師可以針對體育技術動作的講解重點整合相關教學資源,并運用相應的功能進行拆解式教學,有利于學生明確體育技術動作的學習重點,強化學生對體育動作的掌握和運動應用。
(三)創新學習方式,發揮教學作用
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在初中體育課堂中搭建智慧教育平臺,實現體育教學資源的共享,引導學生根據個人實際學習需求進行有選擇性的訓練,并提供相應指導,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成效。信息技術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體育學習方式選擇,也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有側重地對學生個體進行差異化和個性化指導,切實發揮教師在體育課堂中的引導作用,同步實現學習創新與教學創新。
二、信息技術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要求(一)雙主性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教師應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并確立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主體性,此為“雙主性”原則。在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架構下,教師應為主導,學生應為主體。“雙主性”原則強調由教師引導學生主動發現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探索信息技術的應用方法,培養創造型人才。依據雙主性原則進行信息技術與初中體育教學的整合,能夠實現教與學的有機融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其自主學習的思想意識,促進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的結合。
(二)交互性
體育學科教學以發展個性和培養能力為宗旨。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應用特點,教師應注重引領學生主動運用信息技術,通過多種運動形式的結合,在體育領域張揚個性,并及時向教師反饋,由教師對體育教學過程進行調控,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全新的師生交互關系[2。教師應遵循交互性原則要求,擺正信息技術在體育課堂中的地位,營造和諧的體育教學氛圍,促使學生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展現自我價值,并運用信息技術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三)適度性
體育課堂中的信息技術應作為除教師、學生、教材以外的第四要素參與課堂教學過程,應與其他教學要素之間保持平衡,既要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也要彰顯原有優秀教學方法的實用價值,實現二者之間的有效融合[3]。這要求教師以適度性原則為信息技術的應用準則,把握其參與教學過程的合理性,明確信息技術的應用目的,發揮其教學輔助作用,挖掘學生的體育潛能,提高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三、信息技術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創造情境,提升體育認知
學生接觸并了解一項體育運動,需要依次經歷規范學習、動作訓練、反復練習等環節,這一過程中的學習方式較為機械,學習內容相對枯燥,不利于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應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將關于體育動作的新內容融入生動形象的情景之中,以直觀的方式向學生展示體育的魅力,調動其學習體育知識的積極性,認識體育學習的價值,塑造其正確的體育認知[4]。
以人教版初中體育八年級全一冊“足球”課程教學為例,根據該階段學生的身體心理發展特點,教師可以將“腳內側傳球”作為重點教學內容,并在網絡中下載一些關于“香蕉球教學”的視頻內容作為教輔資料,將課程理論知識與視頻內容相結合,直觀地向學生展示“腳內側傳球”在足球比賽中的應用,于真實情境中展現傳球技術,使學生感受足球運動的魅力,進而培養其學習興趣,對體育學科建立正確認識。在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在視頻演示后為學生進行示范,隨后組織學生進行練習,同時運用“動捕技術”記錄學生使用“腳內側傳球”技巧后足球的飛行軌跡,并與“香蕉球”運動軌跡進行對比,使學生直觀了解自己的練習水平。同時,教師可引入評分機制,增強學生的積極性,使其以獲得高分為目標,提高其練習“腳內側傳球”的動力。
(二)運用多媒體,趣味講解知識
體育理論知識學習是學生掌握體育運動技術要領的基礎,也是學生開展體育訓練活動的前提。加深學生對體育理論知識的理解,強化學生對其的掌握及應用,能夠對學生的體育學習質量和體育訓練效果的提升起到積極的影響。教師應運用信息技術創新體育理論知識的講解方式,既要做到以教材為基準向外延伸,又要增強體育理論知識的趣味性,有效擴充學生的理論知識儲備,并內化于心5
以人教版初中體育八年級全一冊“籃球”課程教學為例,八年級的學生對于籃球運動較為感興趣。受到NBA和CBA的影響,多數學生對一些知名球星都有所了解。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增強籃球運動對學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融入多種新型的講解方式,增強課堂教學過程的趣味性。例如,教師首先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NBA球星的進球集錦,使學生被球星們華麗的球風和精彩的進球所吸引,激發學生學習球星同款籃球技巧,如shammgod、crossover等的熱情。其次,教師選擇適合本階段學生學習和練習的籃球技巧,播放以球星為主講者的技巧講解視頻,這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學習籃球技巧的積極性。在視頻播放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視頻中部分學生難以領會的技巧內容,利用自身的執教經驗對視頻內容進行改創,以學生能夠理解并接受的方式向其傳達視頻中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體育知識接受能力。最后,為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以邀請學生為主講者,以視頻錄制的方式記錄學生演示和講解籃球技巧的過程,通過評比選出最佳的“主講者”,以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加強學生對籃球技巧的掌握,并能夠靈活應用。
綜上,將媒體資源和媒體工具融入體育教學過程中,既能夠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熱情,又可以創新學生的訓練方式,增強體育教學過程的趣味性。
(三)分解動作,加深要領理解
體育動作講解是體育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教師對體育動作的示范和指導的規范程度,直接關系到學生對動作要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教師需要嚴格按照標準動作的規范性要求進行相應的指導教學,但其中仍舊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下,教師可以對體育動作進行科學分解,全面展示體育動作的技術要領,簡化學生學習體育動作的難度,并利用信息技術輔助學生進行動作訓練,幫助學生磨煉技巧,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水平。
以人教版初中體育八年級全一冊“武術”課程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跟隨當下較為流行的網絡健身風潮,以智能健身動作識別技術——PP-TinyPose輔助學生學習、練習武術動作。人體在做動作時,動作類型與人體骨骼點的位置變化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教師可以運用PP-TinyPose中的人體關鍵點檢測技術實現智能化的武術動作教學。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首先選擇要講解的武術動作,如“戳掌沖拳”,其動作要領為:1.右腳向右后撤一步,同時右拳變掌向左前方推出,目視右掌。2.接上動兩腿成馬步;同時右掌變拳收回腰間,左拳變掌擺至右肩前;目視左掌。3.接上動右腿跪膝前跟步;同時右拳向前沖出,左掌收至右臂內側,掌指向上;目視前方。教師可以提前將動作錄入智能健身設備中,并運用人體關鍵點檢測技術直觀展現“推掌沖拳”各個動作步驟的要領,隨后組織學生運用智能健身設備輔助練習,同步演示學生在做動作時的人體關鍵點變化過程,并與教師錄制的人體關鍵點變化過程進行對比,可以幫助學生自我矯正動作,掌握“推掌要伸展有力,跪步要平穩”的動作要點,深化學生的記憶。
(四)拓展資源,提升課堂深度
體育教學不僅要以理論知識講解和運動技巧指導為主要內容,還應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體育運動習慣,使其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識。這就需要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融入生活教育,讓體育走進學生的生活,改變其日常生活行為,發揮體育育人的作用。教師應運用信息技術積極拓展教學資源,以資料分享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體育學習和體育鍛煉的價值,讓體育教學有深度、有溫度。
例如,以人教版初中體育七年級全一冊“吃動平衡健康體重”課程教學為例,教師在本節課中應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為教學理念,以增強學生健康體重觀念為教學自標,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整合相關科學報告和新聞紀實,使學生通過網絡開闊視野,能夠了解不健康體重帶來的危害,進而引導其樹立合理的膳食和科學體育鍛煉的健康生活觀念,自覺控制體重,為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奠定基礎。首先,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學習身體質量指數(BMI),并組織學生計算自己的BMI,對自身體重做出基本判斷,了解個人健康情況。其次,教師通過網絡搜集相關資料,如在《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問題狀況報告》中顯示:目前我國6-17歲的青少年兒童每5個人中就有1個人超重或者肥胖,占比達到 19% ;而成年人每2個人中就有1個人是超重或肥胖,占比達到了50.7% 。通過資料分享、補充教材內容,使學生直觀認識到肥胖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如引起內分泌紊亂、皮膚疾病、肝膽疾病、腎臟損傷等,端正學生對于“吃動平衡”的思想態度。最后,要求學生基于自己實際的與合理的身體體重指數,制定一份健康管理方案,引導其樹立健康生活的目標,在具體執行中通過親身實踐體會“吃動平衡”的重要性,培養其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
四、結束語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能夠消除體育教學局限性大、內容形式少的短板。教師要善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形式,調動學生參與體育學習與訓練活動的積極性,發揮體育學科的育人作用,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其個性化發展。
作者單位:牛寧賢甘肅省慶陽市寧縣早勝初級中學
參考文獻
[1]周兵.信息技術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3,(36):48-49.
[2]王永清.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中小學電教,2023,(10):30-32.
[3]卜香云.信息技術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中國新通信,2023,25(15):236-238.
[4]方勤.信息技術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路徑分析[J].考試周刊,2022,(41):6-9.
[5]樊勇.淺談信息技術在農村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新通信,2022,24(08):2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