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25)10-0037-03
學歷案,是為學生真正發生(自主·合作·深度)學習而設計的學習經歷方案或檔案,具有真、簡、實的特點。學歷案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工具,為教學變革帶來了新的機遇。特別是在“細胞的增殖”(本節學歷案附后)這一章節的教學中,學歷案的作用尤為關鍵。借助學歷案,教學活動能夠緊密圍繞學習目標進行,同時評價也能有效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這不僅促進了學生的深度學習和高階思維的發展,還確保了教學與評價的一致性,為高中生物教學面臨的難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一、傳統高中生物教學現狀分析
在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學模式多以教師講授為主導。首先,教師在課堂上占據大量時間進行知識的灌輸,從基本概念到復雜的生理過程,而學生則處于相對被動的接收狀態。其次,教學目標的設定往往側重于知識的記憶與簡單理解,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所欠缺。再次,在課程內容的呈現上較為注重教材知識的系統性,而容易忽視知識與實際生活及前沿科學的緊密聯系,使得學生難以感知生物學科的實用性與趣味性。最后,教學評價方式也較為單一,主要依賴于考試成績,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能力發展等方面的考量不足,難以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
二、學歷案促進深度學習的理論基礎
深度學習理論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建構知識體系,深度理解知識內在邏輯,并能遷移運用知識解決復雜問題。學歷案為深度學習搭建了實踐平臺,其明確的學習自標指引學生學習方向,使學生明晰應達成的知識與能力水平。在“細胞的增殖\"學歷案中,設定“通過觀察分析顯微圖像和模式圖,概述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的主要特征\"等目標,可以引導學生聚焦關鍵知識獲取。學習過程設計以問題驅動、探究活動為核心,如模擬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效率關系實驗,可以激發學生好奇心與探究欲,促使學生在實踐操作與思考中整合新知識與已有認知,深化對細胞分裂原因的理解,實現知識深度加工。而評價任務嵌入學習全程,依據學習目標檢測學生學習效果,能夠及時反饋學習問題,推動學生持續改進學習策略,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索知識,契合深度學習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要求,從而為其高階思維的培育奠定基礎。[2]
三、利用學歷案進行高中生物教學的意義
(一)助力深度學習深化
在學習生物復雜知識板塊時,學歷案能夠將其拆解為有序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從基礎概念逐步深入到原理機制的探究。這種層層遞進的方式促使學生積極整合新知識與已有認知,在深度思考和分析中不斷挖掘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實現知識的深度理解與長期記憶,有效促進深度學習的持續深化,使學生能夠在生物知識的海洋中不斷探索,構建穩固的知識體系。
(二)推動高階思維進階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學歷案通過設計具有開放性和探究性的問題,為學生高階思維(綜合分析、評價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重要途徑。這些問題要求學生超越單純的知識記憶,運用批判性思維對不同觀點進行辨析,并通過邏輯推理和創造性思維提出見解。
(三)保障\"教—學—評\"協同優化
學歷案將學習目標、教學活動與評價任務緊密結合,實現了教學與評價的高度協同。教師根據明確的學習目標設計教學環節,確保教學活動聚焦于關鍵知識與能力培養。同時,評價任務貫穿學習過程,全面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教師提供及時的反饋,以便調整教學策略。這種協同機制促使教學過程持續優化,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實現了教學與評價的良性互動與共同發展。
(四)培養學科核心素養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運用學歷案,有利于全面培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學歷案中的探究活動、實驗設計等任務,能夠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在探究生物知識過程中,鍛煉科學思維與探究能力,學會運用歸納、演繹、模型構建等方法解決問題。同時,在學習生物知識與社會生活關聯內容時,能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使其深刻理解生物學科價值。
四、“細胞的增殖”學歷案設計與實施策略
(一)學習目標設定
1.知識層面
學生需深入理解細胞增殖作為生命延續基礎的概念,明確細胞通過分裂實現數量增長的核心機制,并探討其在生物生長、發育、繁殖及遺傳中的關鍵作用。同時,學生應全面掌握有絲分裂和無絲分裂的不同類型,形成穩固的知識基礎。
2.能力培養
鑒于細胞增殖的微觀和抽象特性,學歷案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數據分析能力和模型構建能力。此外,這些能力的培養將注重高階思維的訓練,確保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學科核心素養培育
學歷案以生命觀念為引領,通過細胞增殖這一主題,讓學生認識到細胞作為生命基本單位的重要性,理解細胞增殖是生命延續和發展的核心動力。同時,通過深度剖析有絲分裂染色體行為變化規律,激發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其歸納、演繹、類比等科學思維方法。同時,引入癌癥與細胞增殖等社會熱點議題,引導學生關注生物學知識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培養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4]
(二)學習過程規劃
1.情境導人與知識銜接
從藍鯨、大象與小鼠在體型上的顯著差異出發,這一自然現象能夠迅速聚焦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探究生命現象背后生物學機制的好奇心。隨后,通過提出“細胞核在細胞生命活動中的作用\"及“染色質與染色體之間的關系\"等回顧性問題,引導學生激活已有的知識庫。這些知識作為新知的“基石”,為學生平穩過渡到細胞增殖的學習提供了必要的認知支撐。
2.核心概念探究
(1)細胞增殖基礎概念:組織學生進行深入的討論,聚焦于細胞增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在討論中,學生需要運用歸納與邏輯推理能力,整合各類生物實例,深刻領會細胞增殖的本質,逐步建立起全面而系統的生命觀念體系。(2)細胞分裂原因探究:設計并實施一項模擬實驗,以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效率之間的關系,該實驗旨在引導學生從物質交換的角度深入理解細胞為何不能無限增大。在實驗設計中,學生需遵循科學探究的基本原則,明確自變量、因變量以及控制變量。這一過程中,學生需嚴謹地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對實驗數據的系統處理與深入分析,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隨著細胞(或瓊脂塊)體積的增大,其表面積與體積的比值逐漸減小,導致物質運輸效率顯著降低。這一發現使學生從直觀感受上升到理性認識,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和高階思維。 (3)細胞周期與有絲分裂過程學習:利用細胞增殖過程的動態模型和高清視頻資源,為學生提供直觀的學習材料,幫助他們全面而深入地觀察和分析細胞周期及有絲分裂各階段的特征。(4)無絲分裂學習:組織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與合作討論相結合的學習活動,旨在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3.知識整合與拓展
結構化整合:引導學生構建思維導圖或概念圖,以細胞增殖為核心,輻射出細胞周期、有絲分裂、無絲分裂等分支,細化關鍵知識點,梳理邏輯關聯,此過程促進知識系統化,加深理解與記憶。
前沿拓展:引入癌癥細胞增殖異常與細胞工程調控案例,學生分析癌細胞無限增殖機制、治療原理及組織培養、克隆技術,培養知識遷移與創新思維。通過癌癥與細胞工程的探討,學生認識到生物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激發探索興趣
(三)評價任務設計
1.過程性評價
在實驗探究環節,評價聚焦于操作規范性,涵蓋儀器使用、試劑量取、步驟執行等,確保學生掌握科學方法。課堂討論環節,參與度成為關鍵指標,既鼓勵積極發言,也關注內向學生的思考參與,確保全員受益。發言質量評估注重觀點新穎性、邏輯性和科學性,鼓勵學生基于知識和證據論證觀點,促進深入思考與交流。團隊協作能力亦受重視,觀察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的角色、溝通技巧及目標達成情況,培養團隊精神和交流能力。模型構建與繪圖任務多維度評估學生對細胞結構及有絲分裂的理解。物理模型如細胞分裂教具組裝,評價完整性、結構準確性和動態演示能力;數學模型如染色體數量變化曲線繪制,考察曲線走勢、坐標軸標注及轉折點解釋能力,判斷學生是否真正理解細胞增殖的數量關系和邏輯變化。
2.終結性評價
設計了一套與學習目標緊密契合的課后練習題、單元測試題,涵蓋了知識記憶、理解應用、綜合分析等多種題型。知識記憶類題目,如填空、選擇,考察細胞增殖基本概念、術語和過程記憶,確?;A知識扎實;理解應用型題自要求學生運用知識解釋生物學現象或解決實際問題;綜合分析類題目提供復雜情境或數據,要求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推理,考察知識整合、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評估學生能否形成系統知識體系并解決復雜問題;全面分析學生答題表現,為教學效果提供量化依據,之后,教師據此反思教學優劣,優化策略。
四、結語
綜上所述,學歷案在高中生物“細胞的增殖\"教學中的應用,不僅促進了學生的深度學習,還顯著提升了其高階思維能力,實現了教學與評價的高度一致性。通過明確的學習目標、精心規劃的學習過程以及全面細致的評價任務設計,學生得以在探究細胞增殖的過程中深化理解,培養科學思維和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雷佳.基于學歷案促進高中生生物學深度學習的實踐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24
[2]張莎戚.高中生物學《遺傳與進化》深度學習中學歷案的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24.
[3]周丹陽.高中生物學歷案教學對學生批判性思維影響的實證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23.
[4]薛露萍.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生物學學歷案設計與實施[D].重慶:西南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