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5)10-0058-03
核心素養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黨的二十大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核心素養培養成為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作為義務教育的重要學科,小學數學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數學核心素養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等關鍵要素。但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培養還存在短板。
一、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數學學習感興趣,才會主動思考、積極探究,才能在數學世界里徜徉。數學核心素養注重數學應用、數學實踐,強調在解決問題中學習數學,通過創設貼近生活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讓學生切身感受數學的魅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百分數\"時,教師以“微信運動排行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探究數學知識,學生興趣盎然,課堂氛圍十分活躍。
數學核心素養注重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價值,學生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課堂教學中聚焦核心素養培養,學生樂學數學的興趣必將被充分點燃。
(二)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能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思維是洞察事物本質、揭示事物內在聯系的思維方式,是學生學好數學必須具備的關鍵能力,數學課堂教學要將思維訓練貫穿始終,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提升抽象概括、邏輯推理等數學思維能力。教學“奇偶數\"時,教師不是簡單地講解定義,而是設計了豐富的數形結合練習,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歸納奇偶數的特征。在類比推理中探究奇偶數的運算規律,學生在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構建起奇偶數的知識體系,數學抽象概括能力得到提升。[1]
(三)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數學核心素養培養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傳統的數學課堂,更多關注知識的傳授,教學效果往往“高分低能”,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灌輸,難以建立知識的內在聯系,更難將知識遷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而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在數學活動中構建知識,教師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做中學\"中掌握知識、內化技能,這種學習方式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數學核心素養培養關注知識的應用價值,教學中引入豐富的現實問題,學生通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深刻領會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在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不僅鞏固了知識,更提升了運用能力,學生的獲得感、成就感油然而生。[2]
二、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問題
(一)數學思維訓練流于形式
數學思維能力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基石,然而,當前不少數學課堂對學生思維訓練重視不夠,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觀念影響,更加關注題海戰術,認為做題多了學生自然就能提高思維能力,忽視了思維能力的系統培養,教學中思維訓練環節匆匆帶過,缺乏設計思維層次遞進、循序漸進的練習題,學生在機械刷題中,難以建立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數學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思維訓練脫離生活實際,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面對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學生無法將其與生活聯系起來,學習積極性不高,思維能力的培養淪為口號,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逐漸淡化,探究的積極性日益低落。[3]
(二)課堂互動深度不夠
數學學習絕非一蹴而就,需要學生在交流碰撞中啟發思路、突破難點。不少數學課堂的互動深度不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流于表面,部分教師習慣于滿堂灌,罕見師生平等交流的場景,生生互動更多局限于簡單的分工協作,如劃分計算題、收發作業本等,缺乏頭腦風暴式的深度討論,小組合作淪為形式,組內成員各自為戰,很少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課堂研討環節,常常流于“一言堂”,真正能發表看法、提出質疑的機會少之又少,這種缺乏實質性互動交流的課堂,學生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難以調動,個性化的思維方式難以形成,學生視課堂為“聆聽”,而非“互動”,學習興趣日益低落,久而久之,學生獨立思考、勇于質疑的意識逐漸淡漠,數學核心素養也就無從談起了。[4]
(三)實踐應用環節與生活脫節
數學來源于生活,更要服務于生活,將數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是數學核心素養的應有之義。縱觀諸多課堂,數學實踐應用環節與生活實際脫節,未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部分教師重“紙上談兵”,輕生活實踐,所謂的應用題,無非是把現實生活勉強轉化為數學問題,實用性不強,學生在枯燥呆板的計算練習中,難以體會數學知識的鮮活魅力。還有些數學實踐活動流于表面化、形式化,如測量課本上的花壇面積,這種脫離生活實際的測量,難以引起學生興趣,實踐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很難得到鍛煉。校內實踐資源有限,師生很少走出校園,在真實情境中應用數學知識,學校和社會脫節,學生感受不到數學在社會發展中的價值,學習數學的內在動力不足。在應試教育的陰影下,這種脫離生活實際的應用環節如“斷線的風箏”,數學核心素養也就成了“空中樓閣”,唯有讓數學“走\"進生活,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才能真正“活\"起來。[5
三、課堂教學優化策略
(一)設計層層遞進的思維訓練環節
教師要本著“以思維為本\"的理念備課,精心設計層次分明、環環相扣的思維訓練環節,教學設計要依據知識的邏輯結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如教學“分數的意義”,先引導學生在等分圖形的過程中感知分數的基本含義,進而通過分數量詞化(如二分之一個蘋果)理解分數代表一個數;再通過分數大小比較,探究分數意義的拓展(如二分之一大于三分之一)。學生在分層設計的思維訓練中,逐步構建起系統全面的分數概念,教師還要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引導學生在問題解決中學會類比推理、歸納概括等。學習“萬以內數的認識\"時,引導學生類比“千以內數\"的命名法則,總結整萬數的讀寫方法,進而歸納萬以內數命名的一般規律,在思維方法的引領下,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建立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同時,思維訓練要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在情境中訓練思維更有實效。
(二)組織有效的小組討論和展示
小組合作討論是促進生生互動,加深學習理解的有效途徑,教師要精心設計小組討論任務,為學生合作交流創造機會。討論內容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為不同觀點的碰撞提供空間,如學習“軸對稱圖形”時,我布置了“尋找美麗的對稱圖案\"的討論任務,學生三人一組,在教室、校園中尋找各類對稱圖案,如窗、臺階磚、球場畫線等,小組成員各抒己見,你一言我一語,討論甚歡。小組推選代表匯報成果,臺下學生補充質疑,學生在討論與展示中,分享了獨特的審美感悟,加深了對對稱美的理解。師生共同探討對稱之美的數學內涵,在多元互動中體會數學的無處不在,討論式的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得到鍛煉,討論展示環節還要注重小組間的異質性分組,讓不同學習風格、個性特點的學生優勢互補,思維的交流更具多樣性,學生在合作互助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三)增加生活實例,強化知識應用
學好數學,不能只會“紙上談兵”,更要學以致用,讓知識在生活中閃光,教師要收集豐富的生活案例,將知識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如教學“數據分析\"時,引入了“合理用水我先行”的生活實例。我請學生查閱生活中的用水賬單,匯總分析每月用水數據,通過繪制統計圖、計算平均值,學生發現夏季用水量明顯高于其他季節。引導學生討論夏季用水量“高峰”的原因,并提出節水建議,學生紛紛表示,要從日常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用水習慣,在生活場景中學習數據分析,學生切身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神話”。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難題的熱情被點燃,知識在生活實踐中得以升華。要積極開展校外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在工農商旅等行業中感受數學的廣泛應用。我校曾與超市合作,開展“小小理財師\"社會實踐,學生走進超市,運用所學知識為超市制定商品折扣方案,方案一經采納,同學們欣喜萬分,在數學知識的助力下,學生化身“理財小達人”,數學核心素養在生動活潑的實踐中“活\"起來。
四、結語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核心素養是數學教育的靈魂。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需要在課堂教學中久久為功,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不斷優化教學策略,以思維訓練為主線,以互動探究為途徑,以實踐應用為目標,多角度、全方位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唯有立足課堂主陣地,豐富培養路徑,創新教學模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才能真正\"活\"起來,在未來人生道路上熠熠生輝。
參考文獻:
[1]陳博.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深度學習課堂構建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5(2):18-21.
[2]張鵬飛.聚焦學習共同體,構建新型課堂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學習共同體教學實踐[J].人生與伴侶,2025(2):58-60.
[3]王正興.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深度學習 課堂構建策略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5(1):34-37.
[4]白群治.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說理課堂教學路徑探索[J].天津教育,2025(1):168-170.
[5]魏娟.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略[A].//北京國際交流協會.2024年教育創新與經驗交流年終研討會論文集[C].城市:出版社,2024:38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