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教育語境下,數學不僅是獨立學科,更是承載鮮明文化屬性與認知工具價值的基礎性知識體系.小學階段正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與興趣的關鍵階段,所以將數學文化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就變得非常重要.數學文化不只是數學知識,它涉及數學史、數學家的故事和數學游戲等諸多方面.
1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意義
1.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1.1豐富課堂內容
將數學文化貫穿小學數學教學之中,能最大限度地豐富課堂內容,特別是將數學史、數學家事跡等文化元素融入數學概念與知識的教學之中,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比例\"的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引入古希臘著名數學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的故事.阿基米德是一位杰出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他提出了被廣泛認知的“浮力原理”和“杠桿原理”.通過敘述阿基米德是怎樣通過比例這一運算來解決日常問題的,從而引發學生對于比例這一數學概念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在課堂上可設計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如讓學生試著利用“比例\"來計算物體在水中所受浮力等,以幫助學生了解比例在生活當中的具體運用
1.1.2增強學習動機
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而且可以顯著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在“比例\"這一教學單元里,教師能夠通過引人人勝的故事和實際應用場景,讓學生深刻體驗到數學的吸引力,如介紹中國古代絲綢之路貿易中占比的計算方法,有助于學生了解當時的商人是怎樣用占比計算交換物品的量、值等.采用這種方法,學生可以認識到比例不只是一個抽象的數值,它與人類的歷史和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驅動力.
1.2培養數學思維和素養
1.2.1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滲透數學文化有利于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以“比例”為例,教師可通過對費馬等古代數學家數學思維的解讀,加深學生對比例這一運算原理的理解.通過闡述怎樣用比例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使學生既能夠準確地分析和推理數量間的關系,又能在思想上形成明確的邏輯推理,
1.2.2培養創新意識
融入數學文化,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研究\"比例”概念的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創意活動引導學生對比例在生活當中的創新運用進行思考.例如,試著從現實中找到比例應用的情境,如建筑物設計的尺寸、藝術創作的黃金比例等.將數學創新方法應用到其他學科的教學中,不僅讓學生掌握解題技巧,更能激發他們的獨立思考與創新能力.教師可通過小組合作等方式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1.3促進文化傳承與理解
1.3.1傳承數學文化遺產
數學不只是一種工具,它在人類文明中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滲透數學文化可以使學生對數學歷史背景與文化內涵有更深入的了解.以“比例”為例,教師可以說明比例在中國古代的重要性,如古代建筑比例設計、天文學比例應用等.通過對這些歷史知識的講解,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并不只是一個抽象的數,它還是一種重要的文化傳承媒介.[2]學習數學不只是一種技能的獲得,更是一種文化遺產的傳承,這樣學生對文化的認同感、歷史感都會增強.
1.3.2增進文化理解
滲透數學文化,也有助于學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提高數學素養.在講解“比例\"這一概念時,學生可以探討不同文明都是如何理解和應用比例的,如古埃及的幾何學和古希臘的比例理論等.這類文化知識既有助于學生拓寬視野、了解不同文化在教學中所起到的推動作用,又能促使他們認識到文化多樣性所帶來的價值.通過學習不同的數學文化,學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數學的普遍性與獨特性,進而形成開闊的國際視野.
1.4提高綜合素質
1.4.1增強人文素養
教師將數學史與文化背景融人數學教學當中,不僅能夠讓學生學習到數學中的公式與計算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過歷史人物、文化遺產等,來促進學生對于數學的了解與喜愛.例如,在闡述中國古代數學成就的時候,可提及“比例\"在《九章算術》當中的運用,有助于學生對古代數學文化在深度和廣度上的了解,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也具有積極影響.數學已經不只是一門簡單的課程,它有著豐富的文化與歷史積淀,可以讓學生從學習的過程中吸收更多的文化知識.
1.4.2培養合作精神
在研究\"比例\"時,教師可設計幾個小組活動,由學生一起討論解決比例問題.例如,讓學生互相配合設計一件“比例藝術作品”,既可以加強學生對于數學的認知,又可以通過團隊合作來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與協作精神.學生在學習數學時,通過合作能找到對方的長處和短處,并學會怎樣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2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途徑
2.1課堂教學中融入數學史
2.1.1 數學家故事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分享優秀數學家的故事以及他們所做出的貢獻,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3以“比例\"這一單元為例,教師可讓學生了解阿基米德是怎樣運用浮力計算原理測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這些故事既可以使學生體會數學家的聰明才智,又可以幫助學生認識比例這一概念在實踐中的廣泛運用.
2.1.2 歷史背景介紹
除了敘述數學家的故事,歷史背景介紹也是數學文化滲透的重要途徑.在“比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介紹比例的起源及其在不同文明中的應用,例如,古埃及與古巴比倫在文明初期便開始將其應用于土地分配、建筑測量等實際問題.教師需要解釋古埃及是如何運用比例理論來構建金字塔的,或者古代的天文學者是如何利用比例理論來估算行星軌道的.通過對歷史背景的描述,學生既可以了解比例所蘊含的歷史含義,又可以體會數學和人類文明發展之間的密切關系.
2.2利用數學游戲和活動
2.2.1數學游戲
在\"比例\"這一教學單元里,教師可以設計出一系列富有吸引力的數學游戲,以協助學生在一個輕松和愉悅的學習環境中掌握比例這一概念.如設計“比例成對游戲”,這個游戲要求學生按照所給比例關系對不同對象或數字進行配對.這類游戲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比例的意義,并在動手操作、思維挑戰等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數學游戲也能強化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這樣互動式的學習中,既獲得了數學知識,又促進了思維的靈活性與創新能力.
2.2.2數學競賽
數學競賽可以鍛煉學生在解決復雜問題時的思維方式和應用能力.4在“比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校內的數學競賽,這些競賽題目可以涉及比例的實際應用.
比賽的緊張氣氛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與挑戰精神,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競賽,學生既鍛煉了計算能力,又增強了數學應用知識.此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比例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某些問題,如購物時的折扣價、在地圖上計算距離等.
2.3創設數學文化氛圍
2.3.1數學角和圖書館
學校可通過建立數學角與數學圖書館來為學生提供認識數學文化的場所.在數學角里,可出示有關比例的數學書籍、數學家傳記和有關比例運用的具體例子.這些資源可以幫助學生拓展課外的數學知識,學習更多與比例相關的歷史及應用背景.數學圖書館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數學讀物,特別是那些容易被理解的數學故事和歷史實例.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掌握較多數學知識的同時,也能發展對數學的興趣,提高文化素養.
2.3.2數學展覽和講座
學校可定期組織數學主題展覽,系統呈現不同歷史時期的數學成果,重點闡釋“比例\"在藝術、建筑和自然科學等領域的運用.展覽能以圖片、模型和視頻的方式,演示比例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讓學生直觀體驗數學之奇妙.同時,學校也可邀請數學專家或者教師進行演講,闡述與數學史、數學家及數學文化等有關的內容.在講座中,教師可以結合“比例\"的教學單元,深入探討比例在各個學科中的實際應用,以及在數學歷史進程中所占據的核心位置.這些活動可以讓學生更完整地理解數學產生的歷史背景與文化內涵,進而加深他們對于數學的喜愛與認同感
2.4利用多媒體資源
2.4.1教學視頻和紀錄片
教師可借助教學視頻、紀錄片等資源,給學生提供更加直觀的學習體驗.例如,以“比例”為主題的數學紀錄片能揭示比例對自然界的反映,如植物的成長、動物的體形等,從而闡釋數學知識是怎樣解釋自然現象的.通過看這些視頻和紀錄片,學生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比例的現實意義,并能多角度地觀察到數學同自然、藝術、社會及其他方面之間的關系.另外,視頻也能給學生帶來一些互動性較強的教學活動,如用動畫來演示比例運算過程等,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抽象數學概念的理解.
2.4.2在線教學平臺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在線教學平臺已經成為數學教學中的一種重要手段.5教師可借助在線教學平臺幫助學生深人了解有關比例的知識,如提供與比例相關的系列互動題目及挑戰等,讓學生通過平臺自我檢測與實踐.在線教學平臺具有能給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體驗、依據學生學習進度及理解能力對學習內容進行調節等優點.學生也可通過該平臺在線與其他同學交流解決問題的想法.
3結語
將數學文化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是一個影響深遠的措施.教師通過將數學史融人課堂教學、運用數學游戲與活動、營造數學文化氛圍、運用多媒體資源等方式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其數學思維與素養,增進對文化的傳承和了解,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不僅可以充實課堂內容、強化學生學習動機,而且可以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創新意識等方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廣忠.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意義及其途徑[J]數理天地(高中版),2023(13):53-55.
[2肖輝.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意義和途徑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10):134-136.
[3]劉志亮.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對數學文化的融入分析[J].新課程,2021(32):157.
[4]黃吉云.核心素養下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3(21):87-89.
[5]鐘健,張倩云.大數據視閾下針對超星平臺的在線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J」.中國信息界,2024(9):19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