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新媒體時代的來臨加速了“移動學習”進度,基于此,我國各高校都開始以新媒體技術為基礎推動思政教學改革,在不斷開展的思政教學實踐中提升新媒體技術的賦能水平,經過階段性的創新應用后,多數高校通過在思政教學中運用新媒體技術,幫助學生建立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幫助更多的學生優化了思政學習渠道。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為了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其關鍵在于優化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同時,在實踐過程中,實現新媒體技術與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更是至關重要的任務。
一、新媒體技術在高校思政教學中應用的價值意蘊
(一)革新傳統的思政教學方式
結合我國高校目前的思政教學實踐來看,傳統的思政教學方式固步自封,只是一味地向學生輸送思政知識,學生只能被動接受,且傳統思政教學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師生、生生之間缺乏有效溝通。然而,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思政教學模式被徹底顛覆,教師可以使用新媒體技術來優化思政教學方式,學生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在線上開展思政學習,并可以及時與老師和學生進行交流。新媒體技術在高校思政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產生探索欲望,幫助其自主接受思政知識。相較于傳統的思政教學方式,以新媒體技術為基礎的線上教學模式促進了思政教學方式多元化發展。在優化師生交流方式的同時,更能線上保存教學內容和學習資料,幫助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突破時間和空間層面的限制[1]。
(二)給予學生充分展示個性的平臺
傳統的思政教學主要是理論教學,教學內容均以思政理論為核心導向,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學生的個性發展,單一的教學模式和枯燥的教學內容也影響了大學生對思政學習的興趣。而新媒體技術的運用改變了這一現狀,將新媒體技術與高校思政教學相結合,幫助大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學習知識,并且能夠在思政學習中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幫助其開展自主思考,發散思維[2。教師也可以通過新媒體技術的運用與學生進行角色互換,由此能在提升大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同時,給予其充分展示個性的平臺[3]。
(三)適應高校思政教學的現代化建設發展
從當前高校思政教學的本質來看,高校思政教學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理論教育和宣傳的任務。基于當前的信息化時代,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更好地開展高校思政教學是當前高校教育者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傳統的高校思政教學信息渠道獲取單一,導致大學生在進行思政學習的過程中無法及時獲取“異質”信息,然而在當前信息爆炸的時代,大學生主觀上傾向于通過線上來獲取信息與知識,也更愿意通過網絡的方式表達自身訴求與情感。基于此,在高校思政教學過程中有效結合新媒體技術,能對大學生群體中的“熱點”話題進行及時了解,針對熱點問題進行深入分析,進而引導大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其甄別不良信息的能力[。
二、新媒體技術在高校思政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遵循時代技術發展原則
當前,由于互聯網、大數據及數字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政學習過程中對于相關信息的獲取與搜集渠道逐漸多元化,與此同時,學生對于全新的思政學習方式產生了強烈的訴求,這對當前高校的思政教學方式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挑戰。面對在信息化時代中成長起來的大學生,高校應結合技術發展和大學生的特點開展全新的思政教學,對學生的學習習慣作出回應。基于新媒體的技術賦能,以遵循時代技術發展為原則,使用更好的方式與大學生保持同頻。同時,新媒體技術自身的交互性和構想性特征為大學生開展思政學習實踐提供了更加直觀的情感體驗,并且新媒體技術強大的互動交互能力可以為大學生提供沉浸式的思政學習體驗,進一步深化大學生對思政知識的掌握,進而在實踐過程中轉化為情感認同[5]。
(二)夯實理論知識延伸原則
基于當前的新媒體時代,各種各樣的移動終端和網絡信息平臺裹挾著巨量的信息蜂擁而至,使人應接不暇。要想在海量的信息中選擇合適的資源開展思政教學,要嚴格遵守理論知識延伸的原則,思政實踐教學作為理論知識教學的延展與深化,要以幫助學生鞏固理論知識學習為核心目標,并在此過程中幫助學生加深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基于此,高校教師在以此為目標開展思政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做好實踐教學與理論知識的有機銜接,以理論知識為核心,在新媒體技術的加持下甄選出優質的信息資源,通過精心設計與實踐打磨,使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習能夠以實踐的方式落地。整體來看,在思政理論知識延伸的過程中,高校思政教師要幫助學生提升思政知識學習的親近感,在秉持理論知識延伸原則的基礎上,使高校思政課成為能夠讓學生受益終身的“金課”。
(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原則
從宏觀敘事的角度來看,高校思政教學的目標是完成對于國家需要人才的培養,而從微觀的角度來看,高校思政教學為了幫助當代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為其全面發展保駕護航。當前,大學生在面臨現實社會和書本理論知識的碰撞時難免會出現矛盾,會產生理論知識空泛的想法。基于此,在高校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要以貼近大學生生活實際為原則,結合大學生身邊事例開展教學,同時結合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及規律,對于教師而言,要做好思政故事的講述人和思政教學的引路人,對于大學生而言,也能夠由此提升對于思政知識的理解,提高自身思政學習的實效性。
三、新媒體技術在高校思政教學中應用的困境
(一)新媒體技術與思政教學目標的融合脫節
新媒體技術與高校思政教學的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多元發展,但同時也出現了過度依賴技術的現象。部分高校教師在運用新媒體技術開展思政教學時,將重點放在新媒體技術豐富的使用形式上,而未與思政教學的目標進行有機結合,難以達到高校思政教學的思想高度和理論深度,由此導致大學生極易沉溺在新媒體技術塑造的技術場景中,難以針對思政知識開展系統學習,造成了對思政學習自標的弱化,在此情況下,新媒體技術的運用引發了“本末倒置”現象,也導致思政教學脫離了教學目標。
(二)新媒體技術與思政教學融合深度不夠
在新媒體技術開始廣泛應用之前,我國高校的思政教學受制于傳統觀念及技術因素,高校思政教學多采用灌輸的方式開展,新媒體技術與思政教學的融合初衷是為了給大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給高校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進而幫助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思政知識點。然而當前部分高校在將新媒體技術與思政教學進行融合的過程中,過于重視新媒體形式層面的內容,部分教師在開展思政教學時尚未考慮思政課程學情,一味地將大量的圖片與視頻素材生硬地植入教學中,間接地壓縮了思政教學的核心內容。對于學生而言,短時間內大量碎片化信息的涌入會對學生學習及吸收思政知識形成阻礙,導致學生對思政知識的理解僅停留在表層,對于相關知識的把握和深度理解更無從談起。
(三)思政課教師新媒體素養有待提升
當前,多數高校教師即便認識到新媒體技術在思政教學中的優越性,仍然保持固步自封的態度,不愿意主動將新媒體技術融入自身的教學框架內。還有一部分教師雖然已經開始嘗試將新媒體技術運用到實際的思政教學實踐中,但僅僅關注了新媒體的技術屬性,并未對新媒體技術應用到教育領域的價值進行深度挖掘,更無法結合新媒體技術對思政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進行創新,雖然教學形式新穎,但教學內容仍然陳舊。整體來看,出現此類問題的原因在于未組織教師開展新媒體技術的相關培訓,導致多數教師對于新媒體的認識十分有限,自身的新媒體素養也無法得到提升。
四、新媒體技術在高校思政教學中的應用創新及實踐路徑優化
(一)明確融合目標,以新媒體技術賦能思政教學內容
一方面,應對新媒體技術和高校思政教學的融合目標進行明確,并在不斷開展的教學實踐中聚焦目標。高校思政教學的目標是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思政教師在授課的課程中應始終堅守這一目標。可以使用新媒體技術對教學素材進行挖掘,在課程中使用相關案例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也可以播放一些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教學短片,使學生自發進行話題討論,進而實現思政課堂教學中靜態與動態的平衡。
另一方面,要堅守思政教學的核心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合理嵌入新媒體技術。在將新媒體技術與高校思政教學進行融合的過程中,要堅持內容教學為主的核心理念,理性對待新媒體技術,避免技術濫用。教師在思政課堂中使用新媒體技術時不能完全從思政核心內容中剝離,更不能偏離教學自標。比如,在問題導入階段,可以向學生展示圖片、視頻等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內容,由此吸引學生對思政課堂的關注;在問題分析階段,要保證使用學生能夠接受的分析方式闡明原理,幫助學生將對思政知識的理性關注轉為感性分析;在解決問題階段,可以使學生進入騰訊會議、雨課堂中開展群組討論,啟發其對于思政知識的新思考[。
(二)拓展授課渠道,建設“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
在實際開展思政教學的過程中,高校應有效利用大學生與信息技術的天然親近,利用新媒體技術創設易于其接受的思政學習情境,為其搭建能夠輕松表達自身觀點的學習平臺,大學生也能夠通過運用此類平臺幫助自身在思政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強烈的角色體驗與學習責任體驗,進而完善對于“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的構建。一方面,高校要積極開發新媒體平臺,做到“線上”技術和“線下”教學實踐的同步發展,在使用網絡信息資源開展教學前,要對內容進行篩選,排除一些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悖的內容,同時運用新媒體技術自身的數據分析能力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反饋,并以此作為優化教學內容的主要依據;另一方面,高校可以根據新媒體平臺的傳播優勢建立起線上授課平臺,通過開通相關主題課程來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其中,在幫助其更好地理解相關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更好地幫助其分析和批判錯誤的思想觀念。此外,在構建“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要積極利用相關信息技術構建資源交流平臺,在不同學校、不同班級、不同區域之間建立起思政課程資源庫,為思政教師開展“線上線下”教學提供教學案例參考和教學素材支撐。
(三)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新媒體素養
結合當前高校思政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多數教師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框架,即使在當前新媒體技術的影響下,多數教師仍然由于自身新媒體素養較低,無法利用新媒體技術革新思政教學方式。基于當前的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知識儲備和學術造詣,還要具備一定的新媒體素養。基于此,高校需要定期組織包括思政教師在內的全體教師開展新媒體技術培訓,培訓內容不僅包括新媒體信息加工和制作能力的提升,還要對新媒體技術與教學的結合能力進行培養。通過開展全方位的培訓,幫助高校完善新媒體師資隊伍建設,讓思政教師能夠對新媒體技術產生更加清晰的認知,從而有效利用新媒體技術實施思政教學實踐,提升思政教學效率。此外,在開展新媒體技術相關培訓的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新媒體技術平臺開展案例分析活動,以此進一步鞏固自身對于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力。
結語
新媒體技術為新時期高校思政教學的改革提供了新機遇,基于此,高校應將新媒體技術應用到思政教學實踐中,順應時代潮流,突出新媒體技術應用“時代之勢”與“現實之需”的特點。高校思政教師要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利用新媒體技術不斷優化思政教學方法,同時利用新媒體技術充分挖掘教學資源,為學生構建能夠交流分享的線上平臺。未來,各方要積極推動新媒體技術與高校思政教學的有機結合,更好地完成高校思政課程的育人目標。
本文系大連財經學院2024年度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四性一度”的省級線上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研究——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為例》(項目編號:2024dlcjjg10)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韓玉霞.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信息化教學的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08):145-146.
[2]陳荷玥.新媒體技術下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23,(18):33-36.
[3]劉曉紅,王秀文.全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改進策略研究[J].傳播與版權,2023,(04):64-66
[4]周哲,孫娟娟.基于新媒體技術的大學生思政教育策略[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2,44(S2):218-220.
[5]劉琴,郇彥寧,李筱康.微時代下高職思政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才智,2022,(33) ∵ 155-158.
[6]任志宏.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提升路徑探究[J].公關世界,2025,(08):114-116.
(作者單位:大連財經學院)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