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半夏白術天麻湯聯合注射用鹽酸倍他司汀治療眩暈痰濁中阻證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醫院2022年6月~2024年6月收治的70例痰濁中阻證眩暈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5例。對照組給予注射用鹽酸倍他司汀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比較兩組中醫證候積分、血流動力學指標、眩暈障礙量表評分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兩組治療前左椎動脈PSV、右椎動脈PSV、基底動脈PSV、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左椎動脈PSV、右椎動脈PSV、基底動脈PSV均高于對照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前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前軀體、情緒、功能及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軀體、情緒、功能及總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半夏白術天麻湯聯合注射用鹽酸倍他司汀治療眩暈痰濁中阻證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減輕眩暈癥狀,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關鍵詞:眩暈;半夏白術天麻湯;中醫證候;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
眩暈是指患者出現運動性位置幻象,對自己身體所處空間的位置感知異常,并伴有平衡障礙?;颊呖僧惓8兄陨頇C體周圍環境旋轉、晃動、傾斜,常表現為站立不穩、行走困難、眼球震顫等,多伴有出汗、心慌、面色蒼白等癥狀,可較大程度地影響日常生活[1~2]。臨床常采用鹽酸倍他司汀進行治療,通過改善內耳、腦部血液循環消除臨床癥狀。但西藥治療藥效短,停藥后易出現復發現象[3~4]。本研究旨在探討半夏白術天麻湯聯合注射用鹽酸倍他司汀治療眩暈痰濁中阻證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2022年6月~2024年6月收治的
70例痰濁中阻證眩暈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5例。對照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39~70歲,平均年齡(53.74±5.22)歲;病程2~16個月,平均(9.44±2.01)個月。研究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37~67歲,平均年齡(53.66±5.17)歲;病程2~15個月,平均(9.39±2.17)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符合《眩暈診治專家共識》[5]暈病診斷標準;生命體征平穩;簽署知情同意書者;中醫辨證分型為痰濁中阻證,主癥為頭暈目眩,舌體胖大有齒痕,舌苔白膩,滑、濡脈;依從性較高;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存在酒精或藥物依賴;對本研究用藥不耐受;合并免疫功能障礙;不接受中醫治療;存在耳部或腦部手術史;無法正常交流;伴有精神疾病。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對癥處理,包括運動指導,抗凝治療等;同時,予以鹽酸倍他司汀注射液10 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中緩慢靜脈滴入,1次/d,持續治療2周。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半夏白術天麻湯,組方:白術、茯苓各15 g,半夏、天麻、陳皮、生姜、大棗各10 g,甘草6 g,加水熬煮,200 mL/次,2次/d,持續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通過顱多普勒儀測定患者左右椎動脈、基底動脈收縮期最大流速(PSV);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采用血液流變儀檢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2)比較兩組中醫證候評分:主癥頭暈目眩,0~6分,次癥視物旋轉、汗出肢冷、惡心嘔吐、耳鳴、頭痛,每項0~3分,分值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3)比較兩組眩暈障礙程度:治療前后采用眩暈障礙量表(DHI)評估,包括軀體(28分)、情緒(36分)和功能(36分)3個維度,分值越高表示眩暈程度越高。(4)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左椎動脈PSV、右椎動脈PSV、基底動脈PSV均高于對照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各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各項中醫證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眩暈障礙量表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軀體、情緒、功能及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軀體、情緒、功能及總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43%,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71%,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差異意義(P>0.05)。
3討論
眩暈病因較為復雜,分為周圍性眩暈、中樞性眩暈以及其他類型眩暈。其中,周圍性眩暈主要由耳石癥、梅尼埃病、前庭神經炎等內耳疾病引起;中樞性眩暈主要與各種腦血管疾病導致的腦供血不足、前庭中樞功能異常、平衡調節中樞異常等有關;其他類型眩暈主要由高血壓、低血壓、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或貧血、頸椎病等疾病引起。鹽酸倍他司汀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可增加患者內耳及腦部血液循環,改善血供不足,還可調節耳淋巴液平衡,抑制前庭神經活動,進而有效改善眩暈,但停藥后易復發,難以根治。
中醫學認為,眩暈病主要與情志失調、飲食不節、久病體虛等因素導致的肝陽上亢、痰濁中阻、氣血虧虛、腎精不足,進而引發清竅功能失調有關,因而常用化痰祛濕、健脾和胃、補氣益血、補腎益精等方法治療[6]。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后左椎、右椎、基底動脈PSV均高于對照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治療后軀體、情緒、功能及總分均低于對照組
(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半夏白術天麻湯方中,半夏具有燥濕化痰之功效,天麻具有息風止痙、止頭痛、降血壓、安神之功效,白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茯苓具有健脾安神之功效,陳皮具有健脾燥濕之功效,生姜具有發汗解表之功效,大棗具有補脾和胃、益氣生津之功效,甘草具有益氣補中、調和藥性之功效。諸藥合用,共奏化痰息風、健脾祛濕之功效[7]。配合鹽酸倍他司汀使用,可發揮協調作用。此外,天麻中的天麻素可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腦血管血流量;生姜中的姜辣素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患者血流供應[8]。
綜上所述,半夏白術天麻湯聯合注射用鹽酸倍他司汀治療眩暈痰濁中阻證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減輕眩暈癥狀,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楊英妮,李秉綱,馮云婷.天麻素注射液聯合鹽酸倍他司汀注射液對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癥患者的治療效果觀察[J].貴州醫藥,2022,46(3):389-391.
[2]陳水作,張文斌.半夏白術天麻湯聯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療高血壓眩暈的臨床療效[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23,33(6):36-38.
[3]陳麗.倍他司汀聯合加味半夏白術天麻湯與頭皮針治療前庭周圍性眩暈的效果[J].中外醫藥研究,2024,3(19):105-107.
[4]余育芳,何鳳琴,梅丹青,等.半夏白術天麻湯聯合注射用鹽酸倍他司汀治療眩暈病的療效及對其癥狀緩解時間,中醫證候積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24,18(17):130-133.
[5]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神經科雜志編輯委員會.眩暈診治專家共識[J].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0,43(5):369-374.
[6]李發良.半夏白術天麻湯聯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療痰濁上犯型眩暈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外醫藥研究,
2024,3(13):105-107.
[7]劉火林.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聯合鹽酸倍他司汀治療腦動脈供血不足眩暈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
2024,40(6):1118-1119.
[8]譚運江,彭朝霞.半夏白術天麻湯聯合西藥治療頸性眩暈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3):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