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系統呼吸訓練對老年慢阻肺合并高血壓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方法 醫院選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慢阻肺合并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研究組予以系統呼吸訓練+常規護理,比較兩組血壓指標、肺功能指標[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Barthel指數(BI)]。結果 研究組護理后舒張壓、收縮壓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后FEV1、FVC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BI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系統呼吸訓練可有效改善老年慢阻肺合并高血壓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保障血壓控制效果。
關鍵詞:慢阻肺;高血壓;呼吸訓練;肺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慢性阻塞性肺部(簡稱慢阻肺)與高血壓均為高發病率的慢性病,可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慢阻肺以持續性氣流受限為主要疾病特征,與氣道和(或)肺泡異常有關,慢性炎癥反應加重也可誘發該病,典型臨床癥狀表現為慢性咳嗽、咳痰、氣短等,嚴重時可出現呼吸困難[1]。高血壓可由遺傳、環境、不良習慣等多種因素誘發,多數患者起病隱匿,病情進展緩慢[2]。慢阻肺與高血壓在病理生理機制上存在顯著關聯。慢阻肺患者因低氧血癥、二氧化碳潴留,可導致肺動脈高壓、肺血管收縮,進而增加右心后負荷,這種心肺交互作用可引起血壓升高[3];高血壓則可能引起左心室肥厚,使肺靜脈壓力升高,導致肺循環障礙,加重慢阻肺癥狀。兩種疾病擁有共同的危險因素,如吸煙、肥胖、缺乏運動等[4]。慢阻肺與高血壓同時存在時,病理因素互相影響,可能進一步加重癥狀,增加治療難度及心血管系統疾病發生風險。因此,對患者開展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是促進康復的關鍵。常規護理存在內容單一、針對性差等不足,難以獲得預期效果。呼吸訓練聯合護理干預基于患者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個性化護理計劃,重視呼吸訓練的持續干預,搭配護理干預保證訓練效果,從而有效控制血壓,改善肺功能,緩解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5~6]。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系統呼吸訓練對老年慢阻肺合并高血壓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醫院收治的
80例老年慢阻肺并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65~86歲,平均年齡(73.54±2.15)歲;病程2~7年,平均病程(4.35±1.05)年;體重指數(BMI)21.5~25.1 kg/m2,平均BMI(23.24±1.01) kg/m2。研究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66~88歲,平均年齡(73.50±2.18)歲;病程2~7年,平均病程(4.30±1.07)年;BMI 21.4-25.5 kg/m2,平均BMI(23.20±1.03) 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符合慢性阻塞性肺部診斷標準[7];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8];認知能力正常;臨床資料完整者;依從性良好;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伴有惡性腫瘤;存在語言、聽力障礙。
1.2 方法
1.2.1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
(1)健康宣教:向患者介紹慢阻肺發病機制、康復知識等,告知不良生活習慣對疾病的危害,了解患者呼吸康復需求及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
(2)心理評估:評估患者心理狀態,予以心理疏導、鼓勵和支持。定期組織病友交流會,鼓勵患者互相交流。
(3)飲食護理:根據患者年齡、營養水平及口味偏好制定個性化飲食方案。指導患者多吃新鮮蔬菜(西藍花、芹菜、菠菜)與水果(香蕉、蘋果),增加膳食纖維攝入,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控制鈉鹽攝入量,每日<5 g少吃,不吃腌制食品;通過食用瘦肉、雞蛋、牛奶等攝入足夠的優質蛋白;控制脂肪攝入,少吃豬油、牛油、油炸食品;適量攝入富含鈣、鉀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膩、過冷或過熱食物。
(4)運動護理:鼓勵患者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早下床活動,可先在床邊站立或依靠床緩慢走動,逐步過渡到打太極拳、散步等強度小的運動。1~2次/d,20 min/次。
1.2.2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系統呼吸訓練
(1)吹氣球:選擇容量800~1 000 mL的氣球,囑患者深吸一口氣含著氣球,然后緩慢吹氣,直至氣球膨脹到無法再吹入空氣為止,休息片刻后重復練習。3~4次/d,5 min/次。
(2)有效咳嗽:囑患者先深吸氣,然后閉氣3~5 s,同時收縮腹肌、肋間肌,再用力咳嗽,咳嗽時可用雙手按壓上腹部,促進痰液排出。
(3)腹式呼吸:協助患者取立位,囑其用鼻吸氣,用口呼氣。深吸氣4~6 s,屏息1 s,然后緩慢呼氣2~4 s,屏息1 s。吸氣時腹部隆起,手隨之上升,呼氣時腹部下降。5 min/次,3次/d。
(4)縮唇呼吸:指導患者用鼻子吸氣,呼氣時將嘴唇縮攏成口哨狀將氣體慢慢呼出。5 min/次,3次/d。
(5)舉臂呼吸:患者取站立或坐位,雙臂自然下垂,吸氣時緩慢將雙臂舉過頭頂,呼氣時雙臂緩慢放下,呼吸與動作同步進行,每日3次。
兩組均持續干預3個月。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血壓:護理前后測量患者舒張壓和收縮壓。(2)比較兩組肺功能指標:護理前后采用肺功能測試儀檢測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3)比較兩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護理前后采用Barthel指數(BI)評估,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好。
1.4 統計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血壓比較
研究組護理后舒張壓、收縮壓均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護理前FEV1、FVC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后FEV1、FVC均高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比較
觀察組干預后BI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慢阻肺、高血壓為臨床多發病,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部分老年患者同時合并這兩種疾病,導致病情復雜化,表現為癥狀疊加并加重,進而增加治療難度[9]。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后舒張壓、收縮壓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系統呼吸訓練應用于老年慢阻肺合并高血壓患者可有效控制血壓。治療過程中還需配合呼吸康復護理,改善患者預后。呼吸訓練中,腹式呼吸、縮唇呼吸等能夠幫助患者調節自主神經系統,減輕呼吸困難程度及發作頻次,縮短持續時間,進而抑制機體的應激反應,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從而降低血壓。另外,呼吸訓練可改善患者呼吸模式,穩定心肺功能,如腹式呼吸可增強膈肌活動,提高呼吸穩定性,減少因為呼吸肌過度用力導致的血壓瞬間升高,減少血壓波動[10]。本研究中,研究組護理后FEV1、FVC均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常規護理干預通過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有助于提升疾病認識水平,加深患者對自身病情的了解,進而提高治療及護理依從性。在日常飲食、運動、生活方面給予科學指導,可提高整體營養水平,對肺功能恢復有間接促進作用。呼吸訓練則通過改善呼吸模式促進氣體交換,增強呼吸肌力量,直接改善肺功能。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BI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系統呼吸訓練聯合常規護理方案能夠顯著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穩定血壓,減輕癥狀及對肺功能、循環造成的不良影響,進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綜上所述,系統呼吸訓練應用于老年慢阻肺合并高血壓患者效果顯著,可有效控制血壓,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參考文獻
[1]牟玉梅.綜合康復護理在老年高血壓合并慢阻肺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24,26(5):86-88.
[2]官雪芹.基于PERMA模式的優質護理干預對老年慢阻肺并高血壓患者血壓及肺功能的影響[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3,13(4):84-85,96.
[3]陳密真,邱彩緞.接納-承諾理念護理模式在老年慢阻肺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外醫療,2023,42(34):127-130,139.
[4]李水清,謝芳芳.醫養結合模式的延伸護理在老年慢阻肺合并高血壓中的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3,13(27):81-83.
[5]陳默.老年慢阻肺合并高血壓患者心理特征及其焦慮發生的影響因素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3,13(24):6-8.
[6]楊秋玲.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對高血壓合并老年患者肺功能的影響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2,12(9):73-75.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疫調節治療專家共識》撰寫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疫調節治療專家共識[J].中國全科醫學,2022,25(24):2947-2959.
[8]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管理路徑編寫委員會.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管理路徑專家共識[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22,20(1):1-24.
[7]陳春紅,洪燕松.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合并慢阻肺患者的影響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3,13(13):58-60.
[8]林珊,何晶,涂奮奮.呼吸訓練聯合護理干預對老年慢阻肺并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及康復效果的改善[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3,13(6):79-80,83.
[9]王昕,鄭志平,邱珊珊.BioMaster虛擬情景互動康復結合多元呼吸康復訓練對老年慢阻肺患者心肺功能及呼吸功能的影響[J].中國療養醫學,2024,33(4):95-98.
[10]歐陽錦琳,何小敏,郭如清.肺康復訓練護理聯合動態血壓監測對老年慢阻肺合并高血壓患者肺功能及血壓水平的影響[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3,13(15):59-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