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幕上實時跳動著32輛混凝土攪拌車的運行數據,載重、位置、時速等10多項參數一覽無遺。筆者近日在湖北武漢某商砼廠站調度中心看到的這一場景,是混凝土產業走向數字化的一個縮影。
作為建筑行業的“血液”,混凝土產業年交易額過百億元。中國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三局”)的“天工云砼”平臺,正為混凝土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加油助力。
“我們不是在簡單優化流程,而是在重構產業關系鏈。”中建三局“天工云砼”團隊負責人胡文博道出平臺設計的底層邏輯。長期以來,全國超萬家商砼站、百萬輛運輸車構成的龐大體系,因信息孤島導致行業效率損耗高達5%~10%。瞄準這一痛點,“天工云砼”通過物聯網中樞系統,首次實現施工方、生產方、物流方在時空維度上的精準配合,串聯訂單、生產、調度、運輸、施工、結算等全生命周期鏈路,打造商砼行業開放互聯、數據共享的平臺。
深圳某商砼站見證了數字化帶來的改變。項目人員手機下單,系統自動接單;系統調度派車,各方可以實時查看車輛定位;無人值守地磅自動匹配車輛信息并完成精準計量;電子小票即時簽收,讓結算周期從過去的幾個月縮短到現在的一周內。平臺還會定期推送中建三局新開項目信息,為合作場站帶來業務增長。全方位數字化賦能,正在重塑傳統商砼站的生產運營模式。
在施工端,變化同樣顯著。“過去每天要接打上百個協調電話,現在所有信息在平臺上一目了然。”中建三局武漢六環線項目負責人說,這種改變不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還提升了項目混凝土過程管理精細化能力。
目前,“天工云砼”平臺已覆蓋全國100多個城市,混凝土累計交易量突破3000萬立方米。隨著交易數據的積累,“天工云砼”正在展現更深層價值。平臺歸集的混凝土用量、標號分布等數據,已成為研判區域基建活力的“晴雨表”,可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