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月經3天和月經7天哪個更健康”這一話題登上熱搜,引發了廣大女性的關注。月經天數長短真的能直接等同于健康狀況嗎?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產科主任醫師趙玉榮介紹,女性正常的月經具有周期性和自限性。從出血的第一天開始,到下一次月經第一天的間隔時間,被稱為一個月經周期。一般來說,這個周期在21~35天,平均為28天。如果周期小于21天,就屬于月經頻發;而大于35天,則是月經稀發。“經期通常會持續3~7天,平均4~6天。要是經期大于7天,就是經期延長;小于2天則是經期縮短。”
然而,不同女性之間的月經周期和經期存在著個體差異。“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每個女性的身體狀況都是獨特的。”趙玉榮說,只要月經周期長期保持規律,并且身體沒有出現其他不適癥狀,都可以看作是正常的。例如,有的女性月經周期一直是25天,經期穩定在4天,且身體并無異樣,這就是她自身正常的“月經模式”。
但是,趙玉榮提醒,如果經期突然縮短至不足2天,這就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健康警示信號了。當月經持續時間超過7天,出現淋漓不盡的情況時,更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比如,子宮肌瘤就是導致經期延長的常見婦科病之一。子宮肌瘤會影響子宮的正常收縮,使得血管難以閉合,從而導致月經出血時間延長。子宮內膜息肉同樣會對月經產生影響,它會阻礙子宮內膜的正常修復過程,進而造成經期延長、經量增多。
很多人疑惑,月經3天就結束,是不是說明卵巢功能減退了呢?趙玉榮表示,月經3天結束并不一定意味著卵巢功能減退。經期縮短或經量少可能與全身因素和子宮局部因素有關。
趙玉榮介紹,從全身因素來看,內分泌系統失調是常見原因之一。比如過度節食,身體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就會影響激素的正常分泌;長期熬夜也會打亂生物鐘,干擾內分泌。“除了經期縮短外,內分泌系統失調通常還會伴有其他癥狀,如潮熱、盜汗、失眠、情緒波動大等類似更年期的癥狀。”
此外,多囊卵巢綜合征也是導致經量減少、月經稀發的一個重要原因,患者體內激素失衡,影響了正常的月經周期。如果患者有重度貧血,身體的血液供應不足,無法為子宮內膜提供足夠的營養,或者患有腎病,影響身體的代謝和內分泌調節,都可能造成經期縮短。
子宮局部因素方面,子宮內膜局部損傷是關鍵因素之一。例如,宮腔粘連可導致經期縮短和經量減少。
趙玉榮建議,一旦發現自己的月經周期和經量出現變化,千萬不要自行猜測或忽視,應及時就醫,通過專業的檢查找出原因,以便采取正確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