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九曲,健康為筆。在這片孕育千年文明的黃土地上, 一場以人民為中心的變革正在悄然發生。14萬河曲兒女用智慧與汗水,將“健康”二字寫進城市基因,繪就出一幅“人人享健康、處處顯生機”的時代畫卷。
河曲縣的健康促進之路,始于一場盛大的啟動儀式。河曲縣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將28項健康指標納入部門考核體系,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全民參與”的協同機制。這不僅是一次機制的創新,更是對全民健康的莊嚴承諾。
衛健局作為牽頭部門,統籌協調各方力量,從政策制定到設施建設,從宣傳推廣到監督落實,層層推進,為創建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各部門各司其職、協同作戰,共同繪就健康河曲的美好藍圖。
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石,也是國家繁榮發展的根本。河曲縣深知提升居民健康素養的重要性,邀請市健康專家張滿文開展專題培訓,覆蓋健康促進、心理疾病防治等內容,吸引了千余名干部群眾積極參與。這些培訓不僅普及了健康知識,更激發了大家對健康生活的熱愛與追求。
2024年秋冬季,疾控中心聯合縣醫院舉辦急救技能培訓,心肺復蘇、海姆立克急救法成為居民的“必修課”。這些技能關鍵時刻能救命,讓居民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自救互救,為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從頂層設計的政策矩陣,到街頭巷尾的急救課堂;從納入考核的硬指標,到全民參與的軟環境,河曲用制度創新打通健康治理的“任督二脈”。
清晨7時,幸福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已熱鬧非凡。68歲的張大爺正在智能體檢一體機上檢測血壓,數據實時上傳至家庭醫生工作站。“自從有了這個‘健康驛站’,我們老伙計們每天都能掌握身體指標。”張大爺所說的,正是河曲縣針對老年群體實施的“銀齡守護計劃”。
為織密健康服務網絡,河曲縣發放家庭應急包,覆蓋全縣居民,包內物資從止血帶到消毒用品一應俱全,成為家庭安全的“第一道防線”。樓子營、巡鎮等地的5個“健康小屋”全天候開放,居民可自助檢測血壓、血糖,并獲取心理健康咨詢。建立65歲以上老人健康檔案2438萬份,通過“紅黃綠”三色動態管理,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實施精準干預。更引入市級三甲醫院專家團隊,常駐中醫院專家3名,開展“名醫下鄉”活動一次,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醫療資源。白樸公園和濕地公園則變身“健康主題公園”,健康步道、知識展板與自然景觀相融。
當健康服務突破醫院圍墻、當數據流替代百姓跑腿,河曲用15分鐘健康服務圈重新定義醫療普惠。在這里,“治未病”不再是古籍里的概念,而是觸手可及的生活方式。
在河曲縣實驗小學的健康課堂上,“健康小衛士”們正帶領同學們演練家庭健康監測技能。這種“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的模式,已成為河曲健康教育的新范式。通過情景劇展演、健康知識擂臺賽等創新形式,讓健康知識告別枯燥說教,變得生動有趣。
縣教育局與衛健局聯袂打造的“健康筑基工程”,將每周2課時的健康教育納入必修課程體系。通過情景劇展演、健康知識擂臺賽、營養膳食工坊等創新形式,讓健康知識告別枯燥說教。更令人欣喜的是,孩子們將《家庭健康手冊》帶回家中,帶動家長共同完成“控鹽打卡”“親子運動”等實踐任務,形成“小手拉大手”的良性互動。
在數字賦能方面,“健康河曲”新媒體矩陣持續發力。衛健局制作的《健康河曲 你我同行》系列節目,以健康中國行動和愛國衛生運動,定期推送健康生活方式。同時,在線下發放宣傳品2000多件、宣傳資料1萬冊,在深入開展健康教育“六進”活動,即“進鄉鎮、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醫院”,把健康知識送到群眾身邊。這種線上線下融合的傳播模式,讓健康知識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企業、學校、社區等200余個“健康細胞”示范點的創建,使健康理念落地生根。企業的積極參與為創建工作注入活力。山西焦煤山煤集團河曲露天煤業有限公司為育有幼兒的女職工發放每月200元育兒補貼,并增設宮頸癌、乳腺癌專項體檢,全方位呵護女性健康。神達大橋溝煤業有限公司針對粉塵問題,為職工配備高效防塵口罩,過濾效率達95%以上。
在全縣健康運動會上,2000余名群眾參與半程馬拉松暨親子歡樂跑;“健康家庭”評選吸引4萬余戶參與角逐;“健康宣講團”開展活動38場……當健康知識變成親子游戲、當企業將員工作為“第一健康資產”、當新媒體傳播打破知識壁壘,河曲人正用新時代的智慧,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健康民俗志 。
從政策設計到末梢落實、從環境改造到行為養成,河曲縣用系統思維破解健康治理難題,讓“健康紅利”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走出了一條具有縣域特色的健康促進之路。這座黃河岸邊的活力之城,正以全民健康為筆,繪就著新時代的幸福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