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自行車活動具健康、環保、教育價值。國內校園自行車活動受關注,但活動缺乏系統性、規范性,多處于起步階段,教學質量參差不齊。本研究聚焦校內有效開展自行車活動,設計實施校園自行車活動模式,豐富校園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核心概念界定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形成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需求的必備品格與能力,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小學校園自行車活動,集趣味、競技、教育、實踐于一體,內容涵蓋教學、訓練、比賽、表演、公益與環保宣傳。旨在通過騎自行車,鍛煉身體、磨練意志,提升團隊協作和問題解決能力。
二、研究設計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為實踐基地,研究其校園自行車活動方案及成效評價。
2.研究目標
構建針對性強的校園自行車活動模式,鍛煉學生體能、團隊協作能力,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核心素養,創新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3.研究內容
需求調查,了解小學生自行車興趣、需求、技能與安全意識;設計多元化趣味活動方案;實施中剖析問題,得出結論。
4.研究重點與難點
研究重點在于探索自行車活動與核心素養的結合,設計有趣活動形式。
研究難點在于保障活動的安全性和可持續性,以及科學評價其作用。
5.研究創新點
深度融合自行車活動與核心素養,打破體育與其他素養培養領域的界限;構建全面系統的活動實踐模式與評價體系,確?;顒幽繕巳媲疫m宜;將活動趣味性與教育性相融合,使自行車活動成為充滿活力與教育價值的綜合性平臺。
三、研究實施
1.需求調查
通過問卷與訪談收集民主小學三至六年級學生、教師與家長意見。問卷回收185份,訪談10名教師及20名學生家長。調查內容涵蓋學生對自行車活動的興趣、技能、安全意識及期望。結果顯示,學生對趣味騎行、花式表演興趣濃厚,多數學生具備基礎騎行技能,但需加強進階技能培訓。學生安全意識不足,需加強安全教育。
2.活動方案設計
制定小學生自行車教學大綱,涵蓋技能、安全、團隊協作?;顒影寄苡柧?、安全教學、團隊協作、騎行手冊、競賽方案及環保宣傳。培養騎行技能與環保意識。
3.活動實施與觀察
學校逐步開展自行車活動,包含教學、訓練、比賽等環節。通過課堂教學和實踐訓練,掌握騎行技能和安全知識;組織專項訓練,提升技巧和團隊協作能力;舉辦校園比賽,檢驗成果,激發競爭意識。收集活動實施中的問題和建議。
四、研究結果與分析
1.活動對核心素養的促進作用自行車活動提升學生身體協調性、心肺功能和耐力,融入健康知識和安全教育,助力學生養成良好運動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行為觀察發現學生日常更傾向選擇騎行出行,問卷調查顯示超 85% 的學生活動后更愛戶外運動,并向家人宣傳騎行益處。團隊騎行和競賽中,學生協作與溝通能力大幅提升。以“團隊接力賽”為例,活動后學生團隊合作評分從平均3.2分(滿分5分)升至4.5分。結合環保宣傳的自行車活動,增強了學生對社會環境問題的關注和責任感?!白孕熊嚟h保小衛士\"活動后,學生環保知識知曉率從60% 提高到 90% ,還積極參與社區環?;顒?,向他人宣傳環保理念。
2.活動的安全性與可持續性
制定嚴格安全規則,配備防護設備,開展安全知識講座和演練。選用環保材料制成的自行車配件,舉辦“環保騎行挑戰賽”?;顒咏Y束后,學生參與校園自行車道設計和維護,實現可持續性。
3.活動的趣味性與教育性融合
設置障礙挑戰賽、角色扮演、趣味接力等活動,提高了學生參與度和積極性。活動融入交通安全知識、環保理念、歷史文化等內容,實現教育目標的潛移默化。
五、結論與反思
本研究表明,自行車活動能有效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團隊協作和社會責任感;通過嚴格安全措施和環保理念融入,保障了活動的安全性和可持續性;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實現了趣味性與教育性有機結合,激發學生參與熱情。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