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動 + ”家教指導的現實意義
(一)聚焦“雙減”政策背景
調查發現,“雙減”政策推行以來,絕大多數學生雖然減少了校外培訓時間,但是在家里仍面臨著家長過度關注學習成績、缺乏個性化輔導等問題,導致學生在家中的學習體驗和發展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因此,當務之急是需要探索一種新穎、高效的家庭教育路徑,以滿足學生在新政策背景下的成長需求。
(二)關注家庭教育的現狀
現在家庭教育深受傳統家教思想的束縛,存在很多弊端。首先,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過分關注,極易給孩子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根據學期初學生心理普查顯示,約有29% 的學生長期處于家長對成績過分關注的環境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對學生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其次,傳統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學生個性化需求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學生在減輕學業負擔后,很難找到與自己相契合的發展路徑,不能把自己的潛能發揮出來。
(三)解決家庭教育問題
針對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諸多棘手問題,我校提出“互動 + ”家庭教育指導。首先,通過這一全新家庭教育理念的提出,扭轉當下學生家長傳統、陳舊的教育理念。其次,在交互式的教育環境下,引領學生核心素養的全方位發展。學生在互動活動中,通過與家長、教師及其他同學的溝通與協作,使自己自主學習、人際交往、探究合作、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較好的培養。
二、“互動 + ”家庭教育指導的實施路徑探析
(一)搭建網絡化家校互動平臺,構筑多元家教環境
1.成立家校共育中心,協同關注學生成長
為進一步強化學校與家庭之間的緊密聯系,為家長、教師、學校之間的即時交流搭建便捷橋梁,為高效開展家校互動活動,協同關注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學校成立了家校共育中心,組建了如家長委員會、親子義工團隊、種子家長讀書聯盟等多個家校溝通微信群。
2.搭建在線溝通網絡,實現家校信息共享
充分借助互聯網技術的強大優勢,積極推行班級優化大師等互動APP。這些APP不僅能讓家長與老師進行有效且深入的溝通,全面獲取孩子在課堂表現和行為規范等方面的詳盡信息,還能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進度,及時反饋作業完成情況,提供個性化學習建議等。
3.打造親子互動平臺,提升家校深度融合
精心打造集學校、家庭、社區多維度“互動 + \"場于一體的親子義工服務群、親子趣味團建、親子讀書聯盟、大手拉小手等親子互動平臺,致力于打造網絡化的家校互動平臺,突顯其功能強大、高效便捷。通過這些平臺,通過加強多方合作,為學生全面發展營造優質教育環境。家長、老師、學校可以實時分享優質教育資源,深度交流教育感悟,共同探討教育教學中的難點和挑戰,增進家校深度融合。
(二)組織系統化家庭教育培訓,優化家庭教育質量
為家長提供系統化的家庭教育指導培訓,引導家長熟練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學校精心組織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家長培訓活動。
1.邀請專家開展講座,明晰家長家教責任
學校定期邀請家庭教育專家來校給家長開展內容豐富、主題多樣的講座,包括“雙減”政策的闡釋、“雙減\"對家庭教育的影響、現代家庭教育觀、科學的家教方法等特定內容。在講座過程中,專家通過案例分析、互動問答等形式,使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和責任更加明確。家長在親子溝通、情感陪伴、協同育人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與學校攜手并肩、齊心協力,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2.優秀家長分享經驗,借鑒實用育人策略
針對當前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和困惑,學校邀請優秀家長分享其寶貴的育人經驗,為廣大家長提供實用的子女培養策略。在分享過程中,優秀家長們就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如何處理親子關系等家庭教育中得到的實踐經驗作詳細講述,同時對其他家長提出的問題給予回答,在互動中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
3.提供豐富家教資源,拓展家長家教視野
為滿足家長個性化學習需求,學校提供文章、視頻、音頻等豐富多樣、針對性強的家庭教育資源,包括學習指導、品德教育、心理健康等家庭教育等內容。這些資源,學校會定期更新,以保證最新、最有用的家庭教育資訊能夠被家長及時獲取。
通過系統化的培訓,使家長深入理解教育政策,熟練掌握教育方法,家庭教育質量顯著提高,能與孩子進行更有效的溝通,對孩子的需求、興趣有更準確的了解,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賦能。實踐證明,參加培訓后,家長們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素質有了明顯的改善。
(三)開展多元化親子互動活動,促進家庭和諧發展
搭建多元化、多層次的親子互動平臺,促進家長與孩子以及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廣泛交流與深度互動,使家長在教育心得上相互分享,在家庭教育經驗上相互交流,孩子之間也能夠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1.開展親子讀書分享會,提升親子素養與情感交流
精心組織涵蓋學科知識、興趣愛好、心理健康等多個方面書籍的“共讀有約”親子讀書分享會。以家庭為單位,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閱讀環境,學校也會為家庭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源,并定期組織親子閱讀分享活動。在讀書分享會前,父母和孩子首先會共同挑選一本都喜歡的書,然后進行親子閱讀,寫讀書筆記,在微信群分享感悟。閱讀結束后,組織家庭內部的分享會,父母先分享他們從書中得到的啟發,如對人生道理的新認識,對教育方式的反思等,然后傾聽孩子的想法,給予肯定和鼓勵,引導孩子對書中的內容進行深入思考。在這些經驗的基礎上,通過這樣的互動,增進親子間的感情,讓孩子在閱讀中得到更全面的成長。
2.開展親子勞動實踐活動,增強親子責任與家庭凝聚力
組織親子勞動實踐活動,通過讓孩子在家長的耐心指導下參加勞動實踐、幫助孩子學會與他人合作、深刻體會團隊協作的重要性等方式,促進親情互動,增強親子責任感。活動可以根據家庭實際情況,結合孩子年齡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孩子的勞動項目,如較小的孩子就安排共同完成整理玩具、幫忙澆花等簡單家務活;稍大一些的孩子,安排相對復雜的勞動,比如做飯、修理家具等。在勞動過程中,家長要注意引導孩子,把勞動的意義講給孩子聽,把正確的勞動方法示范給孩子,并鼓勵孩子積極地去嘗試。遇到困難時,父母與孩子共同想辦法解決,讓他們感受到協作的力量。完成勞動后,組織家庭會議,讓孩子分享自己在勞動中的收獲和體會,家長也可以對孩子的表現進行評價和鼓勵,使孩子對勞動的認知和積極向上的心態得到進一步加強。
3.組織家長進課堂活動,拓展孩子視野與家校合作深度
深度挖掘家長資源,教師給予專業指導,整合多方資源,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實踐課程帶給學生,開展“一日之師\"家長幸福大講堂活動。在活動準備階段,學校將事先向家長征集愿意參與進課堂的意向,并對家長的專業特長和興趣愛好等情況進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數,融會貫通。根據這些信息,教師與家長一起設計課程內容,確保課程既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又能將專業知識或家長的獨門絕技充分展示出來。如:健康知識、急救技能邀請醫生專業的父母講解,繪畫、音樂等藝術創作技能邀請藝術家父母傳授等。課堂上,家長們以生動有趣的方式進行授課,老師則在一旁協助管理課堂秩序,指導學生進行互動提問等。課后組織學生和家長進行交流反饋,讓學生把學到的新知識和新技能分享出來,同時也讓家長對學生的接受度、反饋情況等進行了解,以便今后在課程內容和授課方式等方面進一步優化。
通過開展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顯著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深厚感情,也有力促進家庭的和諧與穩定。同時,家校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更加高效,形成共同關注學生成長、全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良好局面。
總之,緊密結合的“互動 + ”家庭教育指導,在全面貫徹“雙減”方針的背景下,“互動 + ”家庭教育的實踐探索,為促進孩子茁壯成長的家庭教育帶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通過本次對“互動 + \"家庭教育指導的實踐探究,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這種路徑在推動家庭教育創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注:本文系2021年度廣東省中小學德育課題“‘雙減'背景下創新‘互動+'家庭教育指導模式的實踐研究—以三鄉鎮鴉崗小學為例\"(課題編號2021ZXDY124)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龍建剛實習編輯 符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