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地理教學正面臨著從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yǎng)轉變的重要挑戰(zhàn)。深度教學理念的提出,為高中地理教學提供了新的發(fā)展方向。本文旨在探討“三化教學模式”—知識情境化、情境問題化、問題活動化在高中地理深度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并通過《登頂珠峰探山地垂直地域分異》這一教學案例,深入剖析并展示三化教學模式的實施與應用。
一、三化教學模式應用策略
“三化\"課堂教學模式即知識情境化———情境問題化——問題活動化,該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轉變角色,由“寫”教案變?yōu)椤霸O計\"教學“劇本”。知識作為培養(yǎng)地理素養(yǎng)的載體,情境是知識形象呈現的有效途徑,在整個循環(huán)流程中都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出有價值的教學情境來,從情境中提問使“導\"更精準高效。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應用等活動,形成地理概念、規(guī)律、原理,進而能遷移運用,提高解決地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此過程即為“三化\"課堂教學模式。
(一)知識情境化:構建生動情 境,深化知識理解
知識情境化是一種高效的教學策略,其核心在于將抽象的地理知識融入具體、生動的情境中,以增強學生的代入感和學習興趣,進而促進深度理解與應用。
1.情境創(chuàng)設:珠峰探險之旅
導入設計:在課程起始,通過多媒體手段打造一場身臨其境的“珠峰探險之旅”。精選高清視頻與震撼圖片,搭配激昂背景音樂與逼真環(huán)境音效,展現珠峰從晨曦到夜幕的壯麗景色,以及攀登者挑戰(zhàn)極限的英勇身影。這一設計旨在瞬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情境渲染:進一步通過圖片展示珠峰南北坡的顯著差異,云霧繚繞的山腰與白雪覆蓋的峰頂,營造出一種既神秘又莊嚴的氛圍,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珠峰之巔,感受自然的鬼斧神工與人類的勇敢探索。
2.情境分析:深度剖析地理奧秘

地理位置與高度:在探險氛圍的鋪墊下,引導學生分析珠峰的地理位置及其作為世界最高峰的地理意義,理解其高度對氣候、生態(tài)的深遠影響。
氣候特征與生態(tài)分布:詳細解析珠峰的高寒氣候特征,探討氣溫隨海拔變化的規(guī)律及降水形式的轉變,進而闡述這些氣候因素如何塑造珠峰獨特的自然帶分布與植被類型。
案例拓展:結合攀登者的真實經歷與見聞,通過具體案例加深學生對珠峰自然地理特征的理解,同時引導他們思考山地垂直地域分異的規(guī)律與成因,培養(yǎng)其綜合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上述策略,知識情境化不僅使高中地理教學更加生動有趣,也有效促進了學生對復雜地理概念的深入理解與掌握,為深度教學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情境問題化:構建啟發(fā)式問題鏈,促進深度探究
1.精準設計問題鏈,引導深度探究
情境問題化教學策略的核心在于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鏈,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引導他們逐步深入地理現象的本質,促進深度學習與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以“珠峰科考\"為情境背景,我們可構建如下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鏈:
情境導入:假如你是科考隊員,從珠峰北坡啟程,最初會邂逅哪些自然帶?這些自然帶如何隨海拔變化而更迭?
問題深化:對比珠峰南坡與北坡的自然帶分布,為何南坡更為豐富多樣?這背后隱藏著哪些氣候、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奧秘?
對比分析:探究高山草原草甸在珠峰南北坡的分布海拔差異,并從坡向(如陽坡、陰坡)差異、大氣環(huán)流等角度剖析其成因。
規(guī)律探索:結合多緯度山地垂直帶譜的實例,歸納同類自然帶在同一山體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規(guī)律,并探討這些規(guī)律如何隨緯度變化而調整。
人地關系思考:深入討論山地垂直分異如何影響人類活動,如在珠峰地區(qū),人們如何利用這些自然分異特點進行生態(tài)保護、旅游規(guī)劃等,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這一系列問題鏈,不僅引導學生從現象到本質逐步探索,還促使他們思考地理現象背后的復雜聯(lián)系,培養(yǎng)其綜合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同步構建思維導圖,強化深 度理解
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深度理解能力,同步構建思維導圖成為強有力的輔助工具。在探討“三化\"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邊思考邊繪制思維導圖,將復雜的地理知識、概念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以圖形化方式展現。例如,在“珠峰垂直自然帶\"的探究中,學生可圍繞“自然帶分布”“影響因素”“人地關系\"等核心節(jié)點,逐步展開并細化各個分支,形成條理清晰、邏輯嚴密的知識網絡。這一過程不僅幫助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還促進了其思維結構的優(yōu)化與升級。
(三)問題活動化:融合多樣實踐活動,深化知識應用
問題活動化教學策略旨在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緊密結合,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深化對地理問題的理解,并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實踐活動多元化設計(1)角色扮演:模擬珠峰探險
設計“珠峰探險隊\"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分組扮演探險隊員,在模擬的珠峰營地(如教室布置)中面對真實或模擬的自然挑戰(zhàn)。通過準備裝備、規(guī)劃路線、應對緊急情況等環(huán)節(jié),不僅增強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還深刻體會珠峰自然環(huán)境的復雜性與挑戰(zhàn)性,加深對自然地理知識的理解。
(2)案例分析:探索人地關系
精選天山牧民轉場、阿爾卑斯山滑雪旅游等案例,引導學生深入剖析這些人類活動如何適應并利用山地垂直地域分異。通過小組討論、匯報展示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從地理視角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強化區(qū)域認知與人地協(xié)調觀念。
(3)實地考察:親近自然,觀察分異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織學生進行山地實地考察,直接觀察并記錄山地垂直地域分異現象。通過實地測量、樣本采集、地圖繪制等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技能與數據分析能力,使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到驗證與深化。
(4)手工制作:創(chuàng)意表達,鞏固 記憶
鼓勵學生動手制作珠峰垂直帶譜模型或繪制珠峰南北坡自然帶分布圖。這一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還通過視覺化表達加深了對山地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的理解和記憶。
2.活動實施與反饋機制(1)實施過程監(jiān)控
在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全程參與,密切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合作情況及問題解決能力,適時給予指導和支持,確保活動順利進行。
(2)成果展示與交流
活動結束后,組織學生進行成果展示,如探險計劃匯報、案例分析報告、實地考察記錄、手工制作作品等。通過展示與交流,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分享經驗與收獲,增強學習成就感。
(3)反饋收集與改進采用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收集學生對活動的反饋意見,了解活動效果及存在的問題。根據反饋結果,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優(yōu)化后續(xù)活動設計,確保問題活動化教學策略的持續(xù)有效實施。
二、“三化”模式在高中地理深度教學中的實踐與反思
在深入探索高中地理教學的新路徑過程中,本次教學實踐讓筆者深切體會到“三化\"模式(知識情境化、情境問題化、問題活動化)在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提升綜合素養(yǎng)方面的關鍵作用。以《登頂珠峰探山地垂直地域分異》一課為例,該模式的核心思想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通過精心構建珠峰探險的生動情境,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探索。在引人入勝的情境基礎上,我們設計了一系列環(huán)環(huán)相扣、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山地垂直地域分異的原理與影響。這些問題不僅促進了學生的知識生成,還鍛煉了他們的邏輯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為了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我們組織了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如模擬探險、案例分析、手工制作等。這些活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團隊合作精神和地理實踐能力。
總之,“三化”模式在高中地理深度教學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深遠的教育意義。通過不斷優(yōu)化教學策略和方法,我們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為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注:本文系廣州市海珠區(qū)2024年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基于思維結構化的高中地理課堂深度教學模式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024C046)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龍建剛